2017好书盘点(一)| 经典与解释
“201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感谢大家与华夏出版社社科部一起走过了忙碌充实的2017年
希望一年以来
能有来自华夏社科的好书的陪伴
愿这份书单帮你回味过去的2017
愿阅读的收获为你开启美好的2018
“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阿兰·布鲁姆“爱欲三部曲”之一
爱的设计——卢梭与浪漫派
[美]阿兰•布鲁姆 著 胡辛凯 译
点击封面图片了解更多
在本书中,作者从卢梭和深受其影响的四位小说家(司汤达、奥斯汀、福楼拜和托尔斯泰)开始。卢梭集哲人与文人于一身,这两面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他教导说,哲学必须集洞察力与诗所能提供的形式于一身。他是爱的现代阐述者与倡导者,他发起了一场爱的运动——浪漫主义运动。在本书中,卢梭与卢梭主义者们扮演了双重角色。他们是爱的伟大见证者,但他们运动的失败与十九世纪末爱作为一个文学主题的垮台也是密切相关的。
阿兰·布鲁姆“爱欲三部曲”之二
爱的戏剧——莎士比亚与自然
[美]阿兰·布鲁姆 著 马涛红 译
点击封面图片了解更多
本书细致解读了莎士比亚的六部戏剧,从《罗密欧与朱丽叶》中青春的爱,到《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成熟的爱,再到《一报还一报》中爱与宗教、政治的复杂交织、《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中爱与欺骗的较量、《冬天的故事》中一种自然神学下的爱、《哈尔和福斯塔夫》中一种特具哲学性的爱。作者认为,莎士比亚是自然最纯粹的声音,他并不对自然进行干预。他的戏剧向我们展示了最多样的爱欲表达,并且把爱欲这个词用在莎士比亚那里是合适的。
阿兰·布鲁姆“爱欲三部曲”之三
爱的阶梯——柏拉图的《会饮》
[美]阿兰·布鲁姆 著 秦露 译
作者在讨论完卢梭、莎士比亚之后,回溯到柏拉图。柏拉图的《会饮》致力于探究爱欲。这位爱的古代哲人,他不但与莎士比亚一样忠于自然,而且还通过一个比戏剧更宽的光谱来表述爱欲,并对其意义作了一番更为贴切的理性论述。毫无疑问,柏拉图的著作,撇开其哲学内容不谈,是可以和最伟大的艺术作品相提并论的东西。 他探索了“爱自己”与“爱美好事物”间的张力,“从政治上看,爱欲必须从属于家庭”与“可疑的爱欲现象所暗示的自由”间的张力。在爱欲里,他看到了同时达成个体幸福与真正人类共同体的可能性。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教诲
[美]托马斯·潘戈 著 李小均 译
亚里士多德极力想要教给我们的政治哲学内容与其高超的教学活动形式密不可分,他身体力行地为政治哲人提供了榜样,告诉他们在讲演与写作中应该如何传达教诲。换言之,亚里士多德对于政治实践活动的公开研究是具有高度自觉意识的政治实践形式,是高度自觉地干预政治生活。亚里士多德以足资典范的审慎方式接近潜在学生并与之对话,因为他知道这些学生能力各异,需求各异,身处各种对立冲突的政体语境,他以其审慎教导我们认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紧张关系。
尤利安文选
马勇 编/译
尤利安是谁?尤利安是罗马帝国晚期的一位皇帝,公元361年至公元363年在位。同时,尤利安也是一位哲人。尤利安留存下来的作品,包括八篇演说文体的讲辞,一部攻击基督教的残篇,几篇短文和大量书信。本书选收录了他几篇相对重要的作品。通过这几篇作品,能够回答“尤利安是谁”这个问题。
加尔文与现代政治的基础
(美)拉尔夫 C. 汉考克 著 何涛 译
《剑桥加尔文指南》称本书为“当代研究加尔文政治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汉考克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了加尔文《基督教要义》一书的内在逻辑,重点考察了加尔文的政治思想。汉考克特别关注加尔文的政治思想与现代政治之间的关系,他从两个方向推进了这项研究:一方面考察加尔文政治思想的内容和实质,另一方面揭示了加尔文主义与现代政治思想的一种深刻的联系。
克力同章句
程志敏、郑兴凤 著
《克力同》上接《苏格拉底的申辩》,下启《斐多》,从故事情节和基本内容上说,延续了《苏格拉底的申辩》中的主题。本书主要以八个注疏本为基础,在这些古典学家的解读的指引下,仔细研究他们的心得体会,对它们进行求同存异、去粗取精的整理工作。本书编撰者按照传统学问的做法,参照西人的研究,将《克力同》及其注疏进行了“章句”化的处理,为每一章节加上了自拟的标题。
自由与僭越
罗峰 编译
点击封面图片了解更多
欧里庇得斯笔下,悲剧题材明显逐渐远离传统的神话,诸神变得人模人样,传说中的英雄不再是超人而显得过于人性;戏白的内容和表达都更切近时事;不仅如此,悲剧中的角色也大大扩展,不再仅仅是王者或英雄,普通人也能成为主角——凡此都反映了民主政制的文化意识。欧里庇得斯的剧作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走向末途时的文化景象。本文集收入八篇解读文章,疏解《酒神的伴侣》的不同层面和主题,为一般读者理解本剧进而理解欧里庇得斯提供门径。
普鲁塔克的实践伦理学
[比]胡芙 著 万永奇 译
点击封面图片了解更多
《普鲁塔克的实践伦理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来阅读普鲁塔克的一系列作品。这里提出哲学的社会动力,即这些文本与它们在其中发挥功能的社会语境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普鲁塔克《伦语》中许多篇章的主要目的确实在于激发读者反思美德、幸福以及如何生活。这些既是古代伦理学的中心要素,也是当代实践伦理学的中心要素。本书所关注的,正是这些严格意义上的伦理作品:这些文本如何被设计来在它们的社会—历史语境中发挥作用,它们如何吸引其读者,以及它们如何组成其作者的社会实践的动态部分。
普鲁塔克的《对比列传》
[英]达夫 著 万永奇 译
点击封面图片了解更多
普鲁塔克以《对比列传》一书闻名后世。《对比列传》写作时间约在公元96年到公元120年之间。《对比列传》覆盖了希腊罗马历史上的“神话”时期、希腊化时期及共和时代晚期。本书试图探讨普鲁塔克《对比列传》的两个相关方面:它们的道德教诲意图,以及经常作为普鲁塔克道德观之中介的比较结构。本书将要考察的是《对比列传》探询是非、善恶问题的方式,以及它们促使我们质疑或理解我们世界的方式。
回归古典政治哲学
[美]施特劳斯 著 朱雁冰、何鸿藻 译
点击封面图片了解更多
本书包含了施特劳斯与克吕格、洛维特、克莱因、索勒姆和伽达默尔的通信。这些大思想家之间的率直言语,让人享受到智性的快乐,其中展露的点滴生活细节,也向我们呈现了他们的治学环境、治学态度,常常令人感动,并且,注意到书信写作的历史背景,亦不禁让我们感慨历史的苍桑和深幽。施特劳斯丰硕的学术成就表明,他的审视最为深广、透彻,直逼西方思想大传统最为内在的脉动。这些书简,无疑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思想财富之一。
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重生
[美]施特劳斯 著 郭振华等 译
点击封面图片了解更多
古典政治哲学的中心主题是德性,或者说人的美德。在施特劳斯那里获得新生的古典政治理性主义,本质上是为苏格拉底生活方式在道德、政治以及神学方面进行辩护或证明。现代理性主义的危机激发施特劳斯重新检审另一种选择,苏格拉底,或古典政治理性主义;施特劳斯试图在我们的时代,并为我们的时代重新沉思圣经与古典理性主义的对抗;古典理性主义的重生需要一种持续的回归。施特劳斯自己事实上丰厚地收获了古典理性主义。
古希腊早期诉歌诗人
[美]鲍勒(C.M.Bowra) 著 赵翔 译
点击封面图片了解更多
本书主要论及古希腊早期的诉歌诗人,引导读者大致了解这些诉歌诗人的作品及其个性,当然也包括与这些诗人相关的若干问题。本书着眼于突出古希腊诗歌相较于现代诗歌的截然不同的品性。古希腊诗歌关涉更多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政制)问题,而非个人的在世欢欣与病苦。研究古希腊诗歌不是出于文人雅兴,而是为了理解西方文明的根基、品质和源流。
柏拉图对话中的神
[法]西蒙娜·薇依 著 吴雅凌 译
点击封面图片了解更多
本书作者微依通过分析名篇《伊利亚特》、《普罗米修斯》、《安提戈涅》以及柏拉图对话,以独特的睿哲引领我们重新接近那些耳熟能详的古希腊诗人。使我们看到,当下人类的困境恰恰扎根于现代人文精神对古典精神的误解。
论古人的智慧
(英)培根 著 李春长 译
点击封面图片了解更多
本书是著名哲学家、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大文豪培根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收入了培根三篇最著名的文学作品《论古人的智慧》《宣告一场圣战》《新大西岛》,这些作品以寓言或文学叙事的形式,表达了培根深思熟虑的哲学观。本书还附有其他学者对这三篇作品的义疏。《新大西岛》被认为是培根的爱欲叙述、 现代神话;《论古人的智慧》则是培根的俄耳甫斯神话;《宣告一场圣战》对于全面了解培根关于科学和人类的思想起着关键的作用。
恐惧与战栗
[丹麦]基尔克果 著 赵翔 译
点击封面图片了解更多
本书以讲述亚伯拉罕故事的奇岖和信仰的悖谬令无数后来的读者和学人的震撼、深思,也给作者带来了不朽的声誉。此新译本里有大量译者的注释,解释、介绍作品中涉及的名词与背景知识、相关隐喻;还选译了作者与本书相关的日记,以及专家对本书的分析“《恐惧与战栗》究竟说了什么?”并有译者专为本书编就的基尔克果年表。从而,这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名作以更准确的表达、更丰富的背景、更深刻的诠释进入我们的阅读。
理想国
[古希腊]柏拉图 著 王扬 译注
点击封面图片了解更多
王扬译注的《理想国》是我国第一个按照标准希腊语编辑本来翻译的全译本,是严肃认真的《理想国》“标准”汉译的开端,译文准确、流畅,有丰富的注释,文后有对话纲要、专有名词索引、内容索引和参考书目,是一个经得住核对希腊语原文的译本,不论对专业学者还是普通读者,都是一个可靠、可读的译本。目前这个译本已逐渐为学者、学生和广大读者接受,在学术论文、论著中逐渐取得了较高的被引用率,定会成为一个留得住的经典译本。
从普遍历史到历史主义
刘小枫 编 谭立铸、王师、蒋开君等译
“普遍历史”观念和“历史主义”观念是哲学和思想史上的棘手问题。本书针对我国学界在此问题的认识上的一些薄弱环节,选译一些具有代表性但尚无中译的重要原典作家作品(博丹、波舒哀、杜尔哥、赫尔德、席勒、兰克),同时注重相关研究文献。这些不同时代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展现出现代世界生成的内在机理,从而有助于回答我们所面临的理论问题:在中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不断上升之际,我们应如何从中国文明自身的立场和角度理解世界历史?
“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
浮山文集
方以智 著 张永义 校注
点击封面图片了解更多
方以智,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安徽桐城人,与侯方域、陈贞慧、冒辟疆合称“明季四公子”。清兵入关后出家为僧,发愤著述致力于思想救世,同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活动。康熙十年三月逝于江西万安惶恐滩。方以智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广博,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浮山文集》是方以智一生文章的总集。全书包括《前编》十卷,《后编》两卷,《别集》两卷,共计十四卷。其中,《前编》收录其出家前的作品,《后编》收录其出家后的文章。《别集》以书画题跋为主,也包含少量的铭文。
“经典与解释”辑刊
赫西俄德的世界(第48期)
彭磊 主编
本辑选译英语学界研究赫西俄德的四篇代表性文章,分别涉及赫西俄德诗歌与自然哲学和政治哲学的关系问题,意图显示赫西俄德的两个世界——自然的世界和正义的世界——的关系,揭示赫西俄德与古希腊思想的深刻勾连。
斯威夫特与启蒙(第47期)
娄林 主编
点击封面图片了解更多
乔纳森•斯威夫特是18世纪英国著名文学家、讽刺作家、政治家,他所处的是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的基督教欧洲。“古今之争”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内在本质。斯威夫特在这个背景下的所有写作都脱不开古今之争这一本质。本书关注斯威夫特的作品,揭示其中所蕴含的对启蒙、理性、宗教、政治等的反思。
伊索寓言中的伦理(第46期)
娄林 主编
在古希腊传统中,伊索据说是个希腊外乡人,他生活于公元前六世纪,最开始是个萨摩斯岛上的奴隶,最终却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解说技巧赢获了自由。无论这个人物是否真实存在,在公元前五世纪,关于一段非凡的生死经历的种种传说已经开始结晶在伊索这个人物周围,与此同时,“寓言”这种“较低”的文体开始被归于伊索,他开始被视为寓言的制作者和开创者。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经典与解释 (HX_classi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