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讯 | 柏拉图对话中的神


 《柏拉图对话中的神》第一版于2012年由华夏出版社出版。五年以来,这本书以其独到的思想和优美的译笔获得了来自学者、学生和广大读者的好评。如今,华夏出版社将此书再版,采用精装设计,装帧更加考究。新版的《柏拉图对话中的神》即将发行于市。


关于作者

西蒙娜·薇依


欧洲著名思想家、神秘主义者、宗教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其思想深刻影响着战后的欧洲思潮。薇依于1909年生于法国巴黎一个文化教养很高且很富裕的犹太家庭,曾赴西班牙参加反对法西斯战争。二战时她积极参加法国抵抗运动。她5岁时就曾因一战前线的士兵没有糖吃而拒绝吃糖,二战期间又拒绝吃比敌占区同胞定量多的食物,由于过度劳累,加上营养不良,健康状况严重恶化。1943年4月下半月住进了伦敦弥德赛克医院,7月30日转到阿什福德疗养院,同年8月23日因饥饿和结核病逝世,年仅34岁。逝世后遗留下的笔记等资料经朋友整理后发表,著作共约二十卷。


关于本书

1943年8月24日,薇依在伦敦去世,年三十四岁,她生前留下大量未梓笔记。这些文稿涉猎驳杂,从劳工状况到殖民问题、从数学到宗教,从神话到政治,从诗歌到哲学……所有文稿让我们感受到,在危机四伏的年代,薇依始终关注的是重新审视“我们的文明”(notre civilisation)的诸种基础。


在信仰问题上,薇依从未规避亲近基督宗教。她探寻基督精神的姿态既古老又新颖,带有独特的个性品质,与她素来执著于人类根本问题的个体方式息息相关。在《“超自然真实”绪言》中,薇依讲了一个神秘的灵魂寓言。文中的“他”引“我”爬上一座阁楼,同“我”分享面包和葡萄酒,有一天又突然把“我”赶走。“我”忧惧悲痛,却放弃回去的希望。因为,“我的位置在任何地方,却不在那座阁楼上”。

 

Catholicisme[公教或天主教]之名源自希腊文[大公的,普世的]。薇依自称“永远停留在教会门槛上一动不动”,就某种意义而言,正是坚持基督精神大公教诲的姿态。她选择了归属于受诅咒的一边(Anathema sit)。这意味着她不仅要站在教会之外,还要站在教会之前。在属灵的道路上,薇依走得比一般人更远。在她的理解中,十字架的真理超越了传统的宗教界定。在写给多明我会神父佩兰(Père Perrain)的信中,薇依声称自己很早领悟到,“柏拉图是一个秘教主义者(mystique),整部《伊利亚特》都沉浸在基督精神的光照之下,狄俄尼索斯和俄赛利斯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基督本身”。

 

据佩特雷蒙回忆,薇依有一次谈起对未来的担忧,“她担心人类最终会丧失古希腊精神。我们今天所有最好的东西无不源于古希腊的启示”。薇依认为,古希腊传给世人的教诲包含新约福音书的基督精神,“不论就精神还是语言来说,福音书都是一部古希腊作品。她依恋福音书,但并不因此背离柏拉图:这是同一种精神”。


薇依自幼学习古希腊文,有深厚的古典语文造诣。她翻译的柏拉图、埃斯库罗斯等古典诗人的文字,虽仅断章片句,不讲究文学性,不注重考据,却严谨贴切,颇得学界人士赞赏。薇依学哲学是古典的学法,没有忽略神话、文学乃至几何数学。薇依的阅读方式是融贯的读法,她把埃斯库罗斯的《普罗米修斯》与柏拉图的《会饮》,毕达哥拉斯定理与《约翰福音》对照起来阅读。薇依热爱古希腊文明的各种形式,诗歌、哲学、数学、几何、天文、医学、物理……这些“无与伦比”的成就全是古希腊人“寻索人类困境与神性完美之间的桥梁”,古希腊精神的伟大,不在于某种表达形式,而在于渗透到世俗生活和神圣启示的各个角落。


薇依还把目光投向基督宗教以前的几乎所有古代文明:埃及、以色列、印度、波斯、中国……她在笔记中大量摘抄和译释古代文明经典:《蒂迈欧》、《薄伽梵歌》、《死亡之书》、《道德经》……1941年,在去马赛的路上,有感于不同民族的“宗教哲学传统彼此亲近”,薇依甚至起念编写一部东西方经典读本。在她看来,每个古代文明有各自的属灵启示,说法虽然不一,却都“通往某种超自然的真实”,大公的基督宗教恰恰要涵盖所有这些启示。

  

除散落于笔记中的零星片段以外,本书收入了薇依绎读古希腊经典的所有完整篇目。薇依文如其人,质朴纯粹又个性鲜明,她的文字以独特的睿哲引领我们重新接近那些耳熟能详的古希腊诗人。

本书以篇名“柏拉图对话中的神”为书名,不仅因为柏拉图的相关文论占全书近半篇幅,更因为柏拉图确乎是薇依解读古希腊精神的核心。“柏拉图从来只把话说一半”,但“没有什么能超越柏拉图”。薇依解读柏拉图对话的三篇长文,毕竟仍是笔记,欠缺谋篇,尤其《柏拉图对话中的神》,没有正式结尾,行文跳跃,缺乏连贯,但并未妨碍薇依成为一名出色的柏拉图解释者。这三篇文字分别对应洞穴神话(《王制》)、爱若斯神话(《会饮》)和创世神话(《蒂迈欧》),读来令人神远——有人干脆说,薇依是柏拉图的传人。

 

最后两篇谈论十二三世纪的奥克史诗和奥克文明,看似离题,却能帮助我们了解薇依的思想所及。“从《伊利亚特》到古希腊哲人、肃剧诗人再到福音书所传承的精神,从来没有超越古希腊文明的界限”,“福音书的精神却没有在连续几代基督教徒之间得到完整的传承”。薇依认为,重新探究从新约传统到中世纪基督教会的过渡,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人们以为,只要背离基督精神,就能回归古希腊精神,殊不知它们在同一个地方”,当下人类的困境恰恰扎根于现代人文精神对古典精神的误解。

 

薇依文笔简雅,可惜罕有纯文学创作。这里特别译出她的全部诗作和一则寓言,还有她与兄长谈论数学和哲学的通信,与英国友人谈论肃剧的英文信。著名诗人米沃什(Czeslaw Milosz)写于半个世纪前的评述也一并译出,收作附录。


关于译者

吴雅凌


法国巴黎第三大学比较文学硕博士,目前从事比较古典学研究,著译有《神谱笺释》(2010年)、《劳作与时日笺释》(2014年)、《柏拉图对话中的神》(2012年)、《黑暗中的女人:作为古典肃剧英雄的女人类型》(2016年)等。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经典与解释 (HX_classici)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