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特殊的教师,不仅辛苦,而且面临危险
今天是教师节,首先祝所有的教师节日快乐。
大概所有人记忆中的老师,都并不是永远和气的。若是学生偏离了正确的道路,老师也会板起脸孔,训斥几句,然而这些片段,却往往让做学生的在日后感念。
以上是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教师,但是——如果是皇帝的老师呢?如果这位老师教授的是有关“何为最佳政制”的知识呢?如果想让皇帝走向正确的道路,做老师还能疾言训斥吗?
若要了解如何教导王者,罗马帝国的“第二代智术师运动”(The Second Sophistic)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这场文化运动长达三百多年,它的基调是反对雅典的民主政制传统,力图恢复更具希腊本色的王政传统。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一场教导皇帝的人掀起的文化运动了。
在这场运动中,金嘴狄翁是一个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的政治哲学意味极为厚重,力图打造从荷马笔下的英雄到亚历山大大王的古希腊王政传统。
为了教导皇帝,狄翁可谓煞费苦心,甚至发展出一套极具个人特色的修辞术。狄翁演说辞一贯具有所谓“游戏”(παίγνια)或者说“搞笑”式的文风,即便“论王政”谈论何谓最佳政制这样的严肃论题,也同样如此。据说,这是一种“佯谬式的教化”(paradoxical paideia)方式,“第二代智术师”好些作家都喜欢用这种方式。
可以理解,在皇帝是好人还是劣人甚至是坏人都完全凭运气的时代,这种教化方式实在有必要。据考订,狄翁的四篇“论王政”是献给皇帝图拉真的,甚至可能亲自给图拉真诵读过。可以设想,如果狄翁不采用这种方式施行教化,难免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十字路口的赫拉克勒斯
例如,狄翁用寓言的方式探讨王政。这则寓言原是苏格拉底用来教育学生的,最初的内容是这样:
赫拉克勒斯刚刚长大成人,他总在思考该怎么生活。一日,他遇到两位女人,一个端庄典雅,穿着朴素;另一位则浓妆艳抹,举止轻浮。
第二个女人和赫拉克勒斯搭讪,并向他承诺,只要赫拉克勒斯跟着她,他就可以远离痛苦,不需要放弃任何的欢乐。赫拉克勒斯问她叫什么名字,女人说朋友们都叫她幸福,而她的敌人则称呼他为“恶行”(Κακία)。
这时,第一个女人开始说话,她是美德(Ἀρετή)的化身。她提出,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和辛苦得来的才是真正的幸福,不劳而获不会让你成为真正的英雄。两位女神经过一番争论后,就都消失了。
狄翁通过改写著名的“赫拉克勒斯在十字路口”的古老传说来传达他的政治教诲:赫拉克勒斯面临的不是选择两种品德的女人,而是选择两座看似相同的山峰。这两座山峰分别是王政和僭政,远远看去简直没什么差别,山上都坐着一个女人,赫拉克勒斯必须选择其中一个。
王政与僭政的争论贯穿在他的演讲辞之中,今天分享的这篇金嘴狄翁的讲说辞中,他详细地探讨了王政。关于真正的君主观念,狄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荷马和柏拉图的影响。真正的君主敬畏众神,照顾臣民,就如至上之神宙斯照顾整个人类一样。
王政还是僭政?
论王政之一(节选)
[古罗马]金嘴狄翁
让我依照荷马的设想来谈谈这位真正的君主;我的演说将十分简洁,不含任何阿谀奉承或谩骂之词。我的演说本身将分辨出与好君主相似的君主,并按他与好君主的相似之处来赞美他,对于不像好君主的君主,就揭露和谴责他。这样的君主(好的君主)首先会尊敬天神,敬重神明,因为既正义又好的人不可能更信从其他东西,而非信从最为正义、最好的诸神。邪恶之人总是想象着什么时候能讨好众神,然而,这个想法本身首先就不怎么虔诚,因为他已经假定了诸神要么愚蠢,要么卑劣。
在诸神之后,好的君主关照的就是众人,他一方面尊敬并爱护好人,一方面关怀所有人。谁会比牧人更关心牛群呢?谁会比牧羊人更有益于羊群、更善于照料羊群呢?与那些统驭最多马匹并从中获取最大益处的人相比,谁还会是更爱马的人呢?
同样,与那些对数量最多的人行使权威,并最受人们爱戴的人相比,谁对同胞的爱会比他更大呢?与统治着血脉同胞的君主相比,倘若统治着野蛮而且血脉不同的兽类的人对其统治对象更有善意,这就太奇怪了。
再者,牛群最爱戴自己的看护人,也最听看护人的话;马和马夫之间也是如此;猎人会受到猎犬的保护和爱戴,其他温顺的动物同样也热爱自己的主人。那么,又怎么会有如下这般事情呢:那些既没头脑又无知的生物,[尚且]认得并且热爱照料自己的人,何况那些在众生之中最聪慧、最懂得如何以感激回报善意的生灵,又怎会不承认甚至去阴谋对付自己的照料者呢?不,的确不会!相反,情况必然是这样:有教养、爱民人的君王不仅会得到众人的亲爱,而且会受到他们爱戴。因为这位君主不但深谙这点,而且天性如此,他以慈爱温厚的灵魂对待所有人,因他把所有人都当作忠实之人,当作自己的朋友。
金嘴狄翁像
一位好君主还相信,由于自己的职位,他应当获取更大的份额——并非在财富或享乐上得到更大份额,而是要付出更多关怀与思虑;因此,好的君主喜欢辛劳,超过其他许多人喜好享乐或财富。因为他明白,快乐不仅会伤害持续沉溺其中的人,还会让人们很快失去感受快乐的能力,而辛劳呢,除了会带来益处,还会不断地提升人们承受辛劳的能力。
因此,只有好的君主才能把自己的士兵称作“战友”,把同僚称作“朋友”,同时不会使友谊这个名称受嘲弄。好君主不仅会在言辞上被邦民和臣民称为“父亲”,也会用行动来证明这个称呼。可是,“主人”的称呼却让好君主高兴不起来——不仅[不喜欢]被自由人这么称呼,甚至当奴隶这么称呼他时,他也同样如此。因为,在他看来,自己担当君主与其说是为了自己,毋宁说是为了所有人。
因此,好的君主在施惠时发现的快乐比受恩之人获得的快乐更多,而且,他唯对这种快乐不知餍足。他把王权的其他职责视为被迫,唯独把行善看作自愿、幸福之事。好的君主施惠最为慷慨,好像一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似的,但是,若是涉及任何坏事,那他绝非导致坏事的原因,正如太阳不是导致黑暗的原因一样。见过他、与他结交过的人都不愿意离开他,对他有所耳闻的人则渴望见到他,这种渴望甚至超过孩子渴望找到素未谋面的父亲。他的敌人却惧怕他,没有人敢承认自己是他的仇敌。他的朋友充满勇气,与他相近的人认为,在所有人当中,自己处在最安全的境地。来到他面前和见到他的人都不会觉得恐惧或害怕,相反,他们心底生出深深的崇敬——这崇敬比恐惧更强大、更有力,因为心怀畏惧的人不可避免会产生仇恨,想要逃走,心怀尊敬的人则会伴随他左右,仰慕不已。
好的君主认为,纯朴而坦率正是合乎君主和谨慎之人的品质,为非作歹和奸诈的品质则属于蠢人和奴隶。他看到,就算在野兽之中,最奴性、最卑贱的动物也会在撒谎和欺骗方面超过其他动物。
尽管天性渴望荣誉,并知道人们在天性上尊敬的是好人,但与得到憎恨自己之人的友谊相比,好的君主并不那么期待从不情不愿的人那儿得到敬意。
好的君主好战,他的好战以此为限——是否开战取决于他自己;他也在如下意义上爱好和平——已经没有余下什么值得他为之战斗。因为,他其实清楚地懂得这点:只有为战争作好最充分准备的人才最有可能享受和平。
同样,好的君主生性喜欢自己的同伴、同胞和战友。因为,哪个统治者若轻视他的士兵,若从未或几乎没有目睹过那些为了支持其统治而冒险、受苦的人,若只会不断取悦既无用处又无法拿起武器的民众,那么,他就像这样一位牧羊人:既不认识那些帮自己守卫的人,也不愿供养这些守卫,又不愿与他们一起警戒。这样一位牧羊人不仅在引诱野兽,而且在引诱自己的猎犬去捕食羊群。相反,谁若放纵士兵,既不操练他们,也不激励他们刻苦训练,同时忽略其他民众,那么这样的人就像有的船长那样,让船员成天饱食、竟日酣睡,因而败坏了士气,无论对乘客还是对正在毁坏的船,这个船长都毫不关心。
如果有谁在这些事情上都做得合乎中道,却没能使那些与自己亲近、被称为其朋友的人受到荣耀,也没能确保让所有人都觉得这些人既有福又值得羡慕,那么,他就已经在不觉中背叛了自己和自己的王国。他让朋友们感到心寒,别人也不再渴望得到他的友情,他也就剥夺了自己最美好、最有益的财富——友谊。因为,在需要付出辛劳的时刻,谁还会比朋友更加不顾疲倦地苦干?谁还[比朋友]更乐意为我们的幸运感到高兴?谁的称赞还会比朋友的称赞更加甜蜜?由谁说出真相才会不那么让人痛苦?什么样的堡垒、什么样的防御工事,乃至什么样的武器,会比忠诚之心的保卫更好、更坚定?因为,一个人拥有多少伙伴,就有多少双眼睛视其欲见,就有多少双耳朵闻其应闻,就有多少心意谋其福祉。实际上,这就无异于有位神为他的一个身体赐予了很多灵魂,而这些灵魂全都为他着想。
但我将略过大部分细节,[直接]讲述真正的君王最明显的标志:无论在其生前还是身后,好人们赞美起他来都不会感到羞耻。但真正的君主并不渴望得到鄙俗之人和市井商贩的赞美,他只渴望自由而高尚之人赞美他——这些人宁死也不愿撒谎。谁不会认为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人生是幸福的呢?居住得多么偏僻的人才会放弃来看他,放弃从其高贵、正直的品格中受益呢?什么样的景象会比一位高尚、甘于辛劳的君主更庄严呢?温和、友善的统治者渴望为所有人服务,而且有能力这么做,有什么能比这更让人快乐呢?有什么能比一位公平、公正的君主更让人受益呢?谁的生命会比那个受所有人保护的人的生命更安全?谁的生活会比那个不把任何人视为敌人的人更快乐?谁会比那个无从责备自己的人生活得更无忧虑?同样,谁会比那个德性广为人知的人更加幸福?
我已用简单、平实的语言描述了好的君主。在好君主的这些特征中,如果有哪些也显得为您[图拉真]所拥有,那么,您自己会因为宽厚、优秀的天性而蒙福,而我们也会因为分享您的赐福而幸福。
论王政
金嘴狄翁 著
刘小枫 编
王伊林 译
精装丨32开
本书汇编了狄翁所有涉及王政论题的演说辞,整体呈现他的王政思想。这本书向我们呈现哲人“金嘴”如何教导古罗马一代雄主图拉真,向他传递为王之道。此外,古典学家莫勒斯(Jone Moles)是研究狄翁演说辞的权威学者,本编也选取他的两篇研究作为附录,为读者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扫描二维码,购买《论王政》
天猫链接(复制后打开淘宝):
¢5MPgYOMzBBa¢
看
经典与解释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