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娄林:讲好罗马故事——文明意识和国家意识的构建
Editor's Note
罗马帝国已经失落,可每当面临特殊历史时期,它的后人又会凝聚在一起。因为他们有一个内部的精神秩序,这是一代一代罗马人用文明、用诗歌给自己民族构造出强烈的精神动力。在家的日子,听娄林老师给我们讲罗马故事。构建文明的秩序,恰好也我们今日的使命。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观学院 Author 观小编
当年的罗马,跟我们今天的中国差不多。罗马人觉得讲希腊文是一件荣耀,能读希腊文的著作,干嘛要写拉丁文?我们今天中国有点接近了,北大清华要招年轻老师都要哈佛、耶鲁毕业的。复旦毕业的肯定不要,土鳖不要,我们只要哈佛、耶鲁的洋海归。当时的罗马也是这样。如果西塞罗生活在今天,他会大骂这些人的。他说,我们罗马人用拉丁文来思考我们的生活经验,传达我们的哲学跟政治思考,怎么可能只用希腊文就够了?他不厌其烦地解释这个问题。我觉得这就叫罗马与希腊之争,前面提到维吉尔在争,西塞罗也在争。
我今天讲座的题目是《讲好罗马故事——文明意识和国家意识的构建》。
罗马、希腊与耶路撒冷(哲学与启示)对于学习西方思想跟历史,罗马是很奇特的一个政治意象。我个人有个很强烈的观点,罗马是最重要的西方政治思想意象。如果对西方政治哲学有点了解的话,我们会知道一个话题,雅典与耶路撒冷。这是一个比喻性的一个说法。希腊或雅典代表哲学,耶路撒冷代表启示。启示是传统社会政治中最重要的一个价值,哲学跟政治之间的冲突是西方思想命脉里最为重要的一个张力,二者间的关系是西方思想的整个流动的关键所在。可是有一个问题。罗马帝国的文化、政治对人类立场的影响非常重要,可在雅典与耶路撒冷的框架里,没有罗马的位置,这是非常奇怪的。罗马不像雅典哲学那么发达,也不像耶路撒冷是个宗法的社会,所以我们利用雅典与耶路撒冷的框架来理解西方的时候,就很难完整地去理解罗马。罗马像是雅典和耶路撒冷就哲学与启示的争夺载体,通常话讲叫肉身化,它是实际的存在。如果没有一个政治实体存在,那么是不可能有哲学文化的。如果没有强大的罗马帝国,雅典、西方文明很可能也会像古埃及文明一样消失,散落在历史长河里。
西塞罗这幅图是文艺复兴时期一幅画,讲的是西塞罗回到罗马,大家很高兴。西塞罗是一个政治家,他非常厉害。除了参与实际政治事务之外,他还写了很多的论辩词,修辞术特别漂亮。就很多人讲西塞罗奠定了罗马拉丁文的基本的品性,优雅。
普鲁登提乌斯基督教时代的人怎么看罗马帝国呢?普鲁登提乌斯出生在公元348年,跟西塞罗一样是个政治家。他当过西班牙的行省的总督,位高权重,可突然有一天他受到了上帝的启示,觉得人间事物一点意思都没有,就回家天天写诗赞美上帝。他被称之为史上被称为第一位基督教诗人,比喻式用法最早就是他用的,对整个中世纪,对但丁,乃至于对后面的弥尔顿都有很重要的影响。他有很强烈的观念,罗马帝国那么繁盛,可是现在倾颓了,那么现在罗马帝国的意义是什么?他认为罗马帝国存在的价值在传播基督教。十字军东征就是这个原因。
罗马的衰落罗马是一个肉身,肉身的存在导致了西方文明的传递,可他最终败给了启示。基督教是犹太教延续下来这种宗教,也是一种启示宗教,这时罗马帝国被征服了,这叫罗马的衰落。罗马的衰落是西方人一直深深探讨的问题,写《罗马帝国衰亡史》的吉本,包括尼采,讲西方的没落原因是在于基督教把西方人的传统力量给消灭掉了,所以导致西方变得越来越衰弱。
《罗马的建国叙述》
“经典与解释”辑刊54期
主编丨娄林
上市时间:2020年春
近期新书
华夏社科
看
经典与解释 延伸阅读
献给卡利俄珀(Calliope)和阿波罗(Apollo)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