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神反转!不当主播当工人,这家工厂50%工人是90后!

中国工人 广东省总工会 2021-05-31


前些日子,以5元一碗的面、2元2升的大水,15元一晚的床位,直接睡在巷子台阶上、以混日子为乐的深圳三和青年们从底层网络亚文化的小圈子中逐渐进入了公众视野。


他们宁愿从事搬砖、保安、打包快递的日结工作,也不愿在工厂干薪酬高得多的月结工作。


▲ 三和青年租住的床位,每个床位15元,没有剩余空间可以放个人物品


这其中,工作枯燥、束缚、没有上升通道,成了年轻人离开传统工厂最主要的原因。

数据显示,从2015年-2019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增加了1300多万,但从事制造业的工人却减少了660万人次,平均每年约有150万年轻人离开工厂,他们成了主播、外卖员、快递员......


中国的流水线正在流失热血青春。

然而在杭州的一家新型工厂,转机正在悄悄来临,曾经的主播转型在这里做起了流水线工人,收入远高于过去。

在这里,年轻人找回了久违的幸福感。

01

从“逃离”到“回归”


5年前,车间女工李燕在纪录片《流水线上的女工》里讲述了自己的车间生活。

▲ 纪录片《流水线上的女工》

“反反复复”“走火入魔”是她对自己工作状态的描述,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工人生涯”,难道就要这样车一辈子吗?”

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改变命运的决心让李燕没有这样做,她开始奋发学习,靠着努力改变了自己在流水线上的人生,晋升为工厂管理层。

并且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跳槽到阿里巴巴旗下的迅犀工厂,她想知道阿里巴巴怎么做衣服,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结合会做成什么样子?

▲ 近日,阿里巴巴秘密研究3年的新制造平台——迅犀工厂正式亮相

与李燕奋发学习摆脱自己的流水线人生不同,服装厂女工何恩丽抱着“还年轻嘛,先多试试”的心态,选择辞职加入主播的大潮之中。

那段时间,她就像在北京百子湾蜂巢公寓“作坊”里的年轻主播们一样,在变身网红的甜美梦乡中迎来一个又一个朝阳,然而幸存者偏差的童话故事却没能落到她的头上。

工资卡上的数字与动辄4个小时不间断的直播并不呈正比,甚至没有在工厂时的工资高。


何恩丽最终未能坚持下来,今年年初她又做回了老本行,来到阿里新制造业平台“迅犀”当缝纫工。

▲ 9月22日,淘宝在迅犀工厂举办了一场时装秀

在这里,她担心的发展天花板较低、工作环境压抑和专业技能培训缺失等问题统统不存在。

一起工作的同事,也都和她年龄相仿,这里90后的员工占比达50%,与传统工厂“老龄化”凸显的情况截然相反。

这家工厂究竟有何魔力能够吸引这么多像李燕、何恩丽这样有能力、有活力的年轻人?

02

从“机械性”到“创造性”

以往的工厂流水线作业单调、乏味,每天面对一样的机器和一样的流程,工作压力巨大,上个厕所都需要叫人顶班,如果大家都忙起来没人有空,那么只能一直憋着到下班。

有人形容说"在流水线工作就像打仗"。

迅犀工厂用系统与员工进行沟通,由系统向员工发出任务指令,以此降低员工的束缚感,使其在精神层面更具弹性和活力。

在这里,机器比人累。

白色的车间内,工业机械臂前后移动,将选择好的布料放置在凹槽内;工厂上方,传送带载着一件件有自己身份 ID的面料选择制衣工人;另一边,流水线转盘上的纯棉 T 恤,被机器印上了不同的图案和文字……

这是迅犀工厂日常运作的场景。

▲ 工厂首创“棋盘式吊挂”,可将吊挂衣架自动分配至相对空闲的工位,解决吊挂单向流转、容易拥堵的问题

他们还为每位员工配置了一部平板电脑,只要轻轻一点,机器就会送来原材料,也可以让机械臂帮忙抓东西。

▲ 工人通过点击屏幕即可完成生产流程

如此信息化的制造业生产体系也引发了部分人的担忧,在追求“智能制造”的工业4.0时代,当年轻人回到工厂,会不会面临被人工智能逐渐取代的窘境?

对此,工厂内部人士表示,自动化只能解决一部分工作,特别是像服装这种非标行业,复杂的工艺一定要由人来完成。

信息化技术的目标就是让机器来做机械性的工作,让工人更多地去做有创造性的工作。

针对传统工厂晋升空间有限的问题,阿里利用大数据优势建立了一套科学、公平的考核机制,工人们的晋升通道变得明晰起来。


此外,厂区内一天要做4次卫生清洁,作业环境完全无污染,连怀孕女工都可以继续在流水线上工作。

▲ 工厂内部生产线

可以说,迅犀工厂是一个让工人开心生产的地方。

机器和人的完美配合也让工厂的效率大大提高,传统工厂一个班组一个月才转10个订单,迅犀工厂的一个班组一天就转10个订单。

▲ 工厂运转效率是行业平均水平的4倍,实现100件起订,7天交货,比快时尚鼻祖ZARA还要快7天

这样一来,身处生产链下游的商家也能享受红利,他们不用去创造或预测流行,只需要响应流行,一个热词诞生后,第二天淘宝上就可以买到这样的 T 恤。

03

从“廉价劳动力平”到“新型产业工人”

如此“优秀”的工厂,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工人?

不是过去用时间换取劳动报酬的廉价劳动力,而是一个懂技术、有创造力的新型产业工人。

9月15日,马云在2020线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表示,过去,传统企业的科研投入到设备和流水线;现在,数字技术和人才的投入才是更精准的科研投入。

越来越多的迅犀工厂即将诞生,如何为这些企业输送与其岗位匹配的技能人才,更全面的职业教育体系不可或缺。

更全面的职业教育体系不仅意味着提升技术工人的待遇和美誉度,更意味着提高中国制造的转型潜力。

在老牌工业强国德国,仅有约20%的年轻人选择进入大学,80%的年轻人则选择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

双元制学生入学前要通过双向选择与一家实习企业签约,应聘学徒岗位,在企业的实际岗位上进行技能学习,同时,到职业技术学校参加理论培训。

学习结束时,学生要经过学校的理论考试,拿到职业学校的文凭,也要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技能考试,拿到全国通用的岗位证书。

公平严苛的评价体系,保证了技能人才的质量。

大部分学生毕业时就能在实习企业直接就业,即便在其他企业求职,也因为已具备几年的实践经验而获得非常好的就业机会。

随着《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的出台,越来越多的地区在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国化教育改革试点。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也将涌现出更多年轻的技术工人。
微评

在北京,人潮拥挤的西二旗正诉说着年轻一代的“猪厂梦”“鹅厂梦”和信息化的未来。


在美团、饿了么配发的电动车座上,正上演着千万小镇青年的“生死时速”和平台经济的兴起。


但请不要忘记制造业的无数间厂房也曾托起中国崛起的巨大希望,它也仍将是中国走向伟大复兴的磅礴动能。


相信随着越来越多新型工厂的出现和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技术工人的重视,更多年轻人会选择回归工厂。


来源:中国工人




她选择了“男人的工作”,还一口气拿下5枚奖牌


从打工仔变身劳模、企业家,他赶上了珠海特区的风


广东工会融媒体中心
编辑:张奕司
审核:汪静
审发:彭晓枫

觉得有用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