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空中“抓云” ,他安装了深圳地王大厦的避雷针!

南方工报 广东省总工会 2021-05-31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建设者在这片热土上,砥砺前行,不断刷新深圳速度,绘就了一幅干事创业的壮丽画卷。中建科工深圳大沙河文体中心项目指挥长郭建辉就是其中一员。


深圳地王大厦、深圳湾体育中心、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这些是深圳独特的名片,是许多游客必去的打卡点,它们见证了特区的发展奇迹,也承载了郭建辉激情燃烧的岁月。


选择逆行,加入疫情防控应急院区建设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神州大地。在疫情面前,50岁的郭建辉挺身而出,毅然选择了逆行,参加深圳三院应急院区项目的建设。


“一开始,有1000多名志愿者参与建设,我负责管理他们的食宿、防疫等工作。”郭建辉表示,当时大家统一住在皇岗关口附近一个部队基地,周边的居民看到他们这样大量聚集,有些担忧,有人报了警。


“随着疫情防控升级,人数逐渐增加,所有建设者离开部队基地住进了酒店,此后,我正式到项目工作。”郭建辉说,当时项目上有防疫组、物资组、交通组、施工组、协调组等,而他归属于交通组。


▲郭建辉参建深圳三院应急院区项目   受访者供图


项目建设工期紧张,难点重重,面临的挑战丝毫不亚于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由于防控要求,项目工地前期仅有一个出入口,后来虽然增加了一个,但通道狭窄,最窄处只够一辆卡车通过,交通条件非常不利。“每天进出的车辆都要排队十多公里,有些车等了四天四夜才进去,车辆最多时,我一天放了264辆车进场。”郭建辉说,为了保证物资按时入场,他曾在现场指挥作业30多个小时没离岗。


20天,深圳三院应急院区宣告建成,又一次体现了新时代深圳速度。这让郭建辉感慨不已,“当时没想过害不害怕,总要有人来做嘛!”

 

创造纪录,建设全球最大会客厅


深圳的年展览总面积和馆租率稳居国内前列,且发展势头迅猛,现有展馆数量和展厅面积严重不足。2016年9月,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开工建设,半年后,郭建辉来到该工程项目担任制造经理。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工程拥有八项“世界之最”,是全球第一大会展中心。其中,钢结构用量达27万吨,金属屋面面积达73.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158万平方米,其中室内展厅面积约50万平方米。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屋面,工人正在施工  受访者供图


“钢结构用量达27万吨,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9个埃菲尔铁塔的重量,我们共协调了7个制造厂制造构件。高峰时,工地每天进场100多辆车,2000多名工人一天完成6000多吨钢构件的施工。”郭建辉说,他要统筹安排图纸协调、钢材料协调、制造按计划完成等工作,压力非常大。


前不久,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工程获2019年度中国钢结构金奖杰出工程大奖,该奖项为中国钢结构行业最高工程大奖。此前,该工程已获广东省“粤钢奖”。


 “从业三十多年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一期)是我参与的最大的工程项目,建成后,看着它排得满满的展览日程,很有成就感。”郭建辉说。


空中“抓云” ,380米高处装避雷针

有人说,深圳的发展史是一部摩天大楼的成长史。曾经流行这样一句话:“80年代看国贸,90年代看地王”,383米高的地王大厦以“九天四层楼”的“新深圳速度”在当时的中国乃至亚洲独领风骚。


▲年轻的郭建辉参建地王大厦时留影    受访者供图


1994年,深圳地王大厦开建。那时,风华正茂的郭建辉24岁,他从中建三局一公司苏州的一个项目上被抽调到地王大厦项目,参与基坑工程、主体结构安装等工作。“这么大的楼,要建这么快,各种新工艺、新技能、新设备,我们都没接触过。”郭建辉回忆,当时项目部从全国各地抽调了100多名年轻骨干过来,为的就是攻坚克难。


当时内地工程人员的钢结构超高层施工经验还不成熟,项目上的两台塔吊都是香港团队负责。“香港团队安装的速度很慢,我们争取一台塔吊自己装,但我们都没见过这么先进的设备,只能通过说明书和不断实践一步步摸索。”郭建辉表示,为了提高效率,两台塔吊比赛,看谁安装得快。


为了争一口气,郭建辉跟团队的11人拼命干,曾在上百米的建筑上三天三夜没下来,干累了就地睡,醒了接着干,一个月后,他们战胜了香港团队。“我们证明了内地团队不输香港团队,最后两台塔吊都由我们来安装。”


在地王大厦的顶端,有两根长长的避雷针,晚上发出红色亮光,避免飞机碰撞。这两根避雷针是郭建辉安装的。


安装避雷针时的“抓云”经历让郭建辉难以忘怀。“当时没几个人敢上去,我硬着头皮上,爬上最顶端的时候,能看到云在脚下飘,手能抓到云。”说起这份“传奇”经历,郭建辉神采飞扬,“在380多米高的平台上施工,避雷针分三节安装,装一节平台就升高几十米。第二节开始安装时,梯子已经悬空,四周没有围栏,人都不敢往下看,而且风很大,我爬的梯子还在晃动,说不怕是假的。当时项目部拿出500元作为奖金,鼓励大家上去安装。”


深圳地王大厦建设时期,工人高空施工    受访者供图


如今郭建辉还在一线深耕,一步一个脚印地与深圳一起,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砥砺前行。


对话


你参与建设了很多深圳地标性建筑,比如地王大厦,有何感想?


郭建辉:风华正茂时来到深圳参与建设,我随着深圳的发展而成长,现在看到这些地标性建筑,很有成就感,也许等我退休后,感触会更深。


你参与和见证了“新深圳速度”,深圳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影响?


郭建辉:我赶上了时代潮流的发展,亲眼见证深圳的发展和变化,深圳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我们一家都在此居住和生活。


统筹:詹船海
记者:黄细英 
通讯员:张海毅 张辉斌
如需转载请留言并在转载时注明出处。



他是汕头首位公关经理,翻译了当时特区所有对外简介文字


事关1.7亿人!这些“蓝领”也能评职称了


广东工会融媒体中心
编辑:兰兵
校对:白灵
审核:张任青子
审发:苏晨

觉得有用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