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核高基”来了,格局却小了

歪睿老哥 歪睿老哥 2022-01-16

 

01

 

1939年8月,纽约,长岛,居住在此的爱因斯坦给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信里,爱因斯坦说”威力十分巨大的炸弹将可能被制造出来”,这样一颗单个的炸弹,“将可能会摧毁整个港口以及周围的环境。”爱因斯坦敦促罗斯福加快这个方面的研究合作,信中爱因斯坦还暗示总统,德国人已经接管了斯洛伐卡的铀矿,如果德国人抢先一步搞出来,那么后果就很难预料了。

 

罗斯福作为美国总统,事务实在是太繁忙了,由于国会的阻挠以及隔岸观火的中立政策,欧洲大陆的硝烟弥漫并没有让美国人感到急迫,事实在收到这封信上接近2年的时间,美国政府其实没有开始做实质性的工作。

 

僵局在2年后被打破,1941年12月6日,美国正式制定了代号为“曼哈顿”的绝密计划。罗斯福总统赋予这一计划以“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这个就是后来轰动世界的美国原子弹制造计划。

 

仅仅一天后,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机在南云中一海军中将的带领下,突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的基地。

 

美军损失惨重,这下没办法了,终于放弃了中立主义,正式加入二战;

 

曼哈顿计划和珍珠港事件仅仅相差一天,不论是美国人未卜先知,还是未雨绸缪,总之,战争来了,制造武器的事情就成了最紧急的事情,爱因斯坦信中描述的炸弹能不能做出来?

 

一个事情要做成,就需要找到合适的领导者,谁合适来领导这个任务?


总统的科学顾问,美国国防研究委员会(NDRC)负责人范内瓦.布什自然成为“曼哈顿计划”的最早的组织和领导者。

 

大名鼎鼎的奥本海默博士后来加入了项目,被任命为首席科学家,原子弹研制成功后,有了“原子弹之父”的头衔。


但是从隶属关系来看,奥本海默属于范内瓦.布什的下属,简单来说,总指挥和项目总师的区别。

  

自美国国防研究委员会NDRC 下令开始了曼哈顿计划,有史以来,美国国家组织的大科学工程项目开始了,其目的很明确,就是从工程实现方面,制造人类第一颗原子弹。

 

曼哈顿计划汇集了以奥本海默为首的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曼哈顿”工程在顶峰时曾经起用了53.9万人,总耗资25亿美元,这个是任何一次武器实验也无法比拟的;

 

有钱,有人,有目标方法,事情就比较顺利;

 

1945年7月15日凌晨5点30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的一片沙漠地带爆炸试验成功,7月25日,在太平洋的比基尼环礁,原子弹试爆成功。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随着苏联军队出兵我国东北,日本天皇于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

 

原子弹成功了,德国投降的早,要不然很可能不会让日本独享美国的科技成就;

 

美国人组织的这一次的大科学专项的攻关,异乎寻常的成功。

 

  

02

  

二战战后,世界一片废墟,美国一片兴旺,成功组织和领导“曼哈顿计划”大科学工程的范内瓦.布什备受瞩目。虽然大家将曼哈顿计划的成功归功于奥本海默,但是显然,作为总统科学顾问布什,其工作也是不可磨灭的。

 

说服领导支持,是一项很大的学问。范内瓦.布什和他的领导美国总统的沟通工作展现了他的能力。


除了能搞定领导,还有一件事情更展现了他的不同寻常。


作为胜利者,他居然做了一些反思。

 

很多人失败了都死不悔改,但是范内瓦.布什很了不起,善于反思,是其个人的品质在此过程中展露无遗。

 

“曼哈顿工程”的确是美国的胜利,这个毫无疑问。

 

但是参与曼哈顿的人才们却是来自全世界,冯诺依曼,匈牙利人;费米,意大利人;波尔,丹麦人;吴健雄,中国人;

 

而曼哈顿所依赖的理论的突破,全部是老欧洲的杰作:爱因斯坦,普朗克,海森堡,居里夫人,狄拉克,薛定谔,泡利。甚至在在战前的德国人领了一半的诺贝尔奖。

 

在工程领域,美国人天下无敌,成为制造业最牛的国家。但是在基础科学领域,美国人并没有高人一等。起码二战前,能看到的并不是今天如日中天的美国所展现的那个模样,是整个科学领域的灯塔。其在科技领域的水平,也就是欧洲的“弟弟”。


原子弹制造以及曼哈顿工程,受益了纳粹德国的清洗政策,在美国汇集了一大批顶尖的欧洲科学家,配合美国强大的制造业能力,从而成功。

 

如何在战后培养美国的基础科学能力,成为整个世界的创新能力之源?

 

范内瓦.布什苦苦思索。


终于,答案来了。


二战结束的1945年,范内瓦-布什,向时任总统杜鲁门提交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就是《科学,无尽的前沿》(Science,The Endless Frontier)

 

03

 


《科学,无尽的前沿》这份报告,就是范内瓦.布什思索的结果。


这个报告影响整个20世纪后半阶段的美国,以及后来多个国家的科研政策。

 

报告中,为了鼓励基础科学的研究,范内瓦提出了四点主张:


1:政府必须培养科学人才。

2:为大学科研提供科研经费。

3:将国家科研合同交给私有企业承担。

4:通过专利和科研抵税刺激私有企业加大科研投入。

 

而美国政府依据布什的建议和构想批准成立的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高级研究规划署(ARPA)等科研机构保证了美国在尖端科技领域的长期领先地位。


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对于项目的宽松的目标,并且对受资助的科研人员的监督非常松散,NSF的理念为,研究人员可以根据意料之外的发现自由改变研究路线,并且特定研究项目的收益通常要在数十年以后才可见。

 

二战过后,百业凋敝,只有没有经历战火的美国成为了人才汇聚的乐土,以及世界的科学中心,人才有了。

 

汇聚了全世界的人才,拥有大量的科研经费,也产生了令人瞠目的科技突破和成果。


充足的人才,大量的经费,宽松的目标,这就是科研的乐园。

 

大名鼎鼎的贝尔实验室就是代表,传真,卫星电话,移动通信,数字信号处理,波分复用,编程语言等等;


我们现在看到了,整个20世纪后50年,美国成功的引领了信息技术革命,成为了世界科学的至高点。美国成为了信息技术革命的起源地;也成为信息技术科学研究的“灯塔”。


美国赢得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也奠定了美国的科技霸权。

 

这个是阳谋,值得钦佩。

 

时至今日,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了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仍然突破不了那个魔咒。那就是基础理论科学都是美国先搞出来的,例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等;


仿佛一个轮回。


中国成为了蓝星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但是在基础科学的突破上,还是构建在美国信息科技突破的大厦上。

  

04

 

进入二十一世纪,什么能够引爆第四次科技革命?

 

众说纷纭。

 

但是,人工智能(AI)至少算一个。不论是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工厂等等;

 

美国斯坦福大学报告显示,中国发表人工智能(AI)相关论文的数量近年来不断增加,继2006年超过美国后,2018年又超过欧洲发表论文的总数,稳居世界第一。2018年,中国发表AI相关论文的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28%。

 

早在2006年,中国的AI论文总数超过了美国。


这里面可能有很多低引用的灌水文章,这些算做人海战术,意义不大;去掉那些些灌水文章,来看引用次数前10%的文章,这个就不能靠人海战术来灌水了,毕竟只有高质量的文章才配全世界的同行引用。


 

类似领域,在AI以及计算机领域的顶会上,中国人更是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三分天下有其一还要多,已经是业界公开的秘密。

 

PCT专利数量也是跃居第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途径提交了5.899万件专利申请,超过美国(5.784万件)跃升至第一位,成为提交国际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

 

类似的图表在很多科技领域都有,其中暗示着一件事情。

 

量变引起质变,一个潜在的竞争者来了,一个对手出现了。

 

辉煌一刻谁都有,别拿一刻当永久 

 

怎么办?


就像一个容颜将逝的第一美人,虽然仍然是天下第一,但是心有不甘,总是去做美容,就是要永远留住这一刻。


05

 

二战结束75年之后,2021年4月21日,美国第117届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查克·舒默(Sen. Chuck Schumer,D-NY)联合共和党参议员托德·杨(Sen. Todd Young, R-IN)宣布推出新版本的《无尽前沿法案》(Endless FrontierAct),这份法案的由来就是引用的就是范内瓦.布什的这份报告《科学,无尽的前沿》;

 

《无尽前沿法案》向范内瓦.布什致敬,但估计范内瓦.布什会对这些后辈们说。


小了,格局小了。

 

这份法案,缺乏范内瓦那种超越时代的前瞻力;

 

看完后,一种错觉,美国版本的“核高基”来了。


5年的投入1000个亿美金,还指定了10个方面,这个不就是美国科技领域“十四五”计划吗?

 

一句话总结:美国“核高基”十四五计划10个重点课题,预计投入1000亿美元。

 

这个是要摸着“兔子”过河。


不过相较于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对于项目的宽松的目标,新版本的竞争性同行审核等方式,同时规定了支助项目需要具备的特点,项目成果的评估,以及项目成果的市场化转化体系。

 

简言之,就是科研要有目的,有计划,有评审。鹰酱这是要走计划研发这条路了吗?科研成果难道是计划出来的吗?被老美耿耿于怀的华为5G的技术,是通过计划研发产生的还是企业通过研发获利产生的(限于篇幅,这个课题就不浪费口水展开讨论了)

 

到底是不是,鹰酱要实践一下才知道。

 

但愿别被忽悠了。


06


 

那现在我们看看,美国核高基十四五的“十个”重点课题都是什么

 

1: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chine learning, and other softwareadvances;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其他先进软件开发;

 

2: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semiconductors, and advanced computerhardware;

高性能计算,半导体和先进计算机硬件;

 

3:quantum computing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量子计算和信息系统

 

4:robotics, automation, and advanced manufacturing;

机器人,自动化,和先进制造;

 

5: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disaster prevention or mitigation;

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预防或减轻;

 

6:advanced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先进通信技术

 

7:biotechnology, medical technology, genomics, and synthetic biology

生物技术、医学技术、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

 

8:cybersecurity, data storage, and data management technologies

网络安全、数据存储和数据管理技术

 

9:advanced energy, batteries, and industrial efficiency;

先进的能源、电池和工业效率;

 

10:advanced materials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exploration relevantto the  other key technology focus areasdescribed in this subparagraph.

与本节所述其他关键技术重点领域相关的先进材料科学、工程和勘探。

 

中国的核高基是为了避免卡脖子,美国版本的核高基是为啥?

 

忧虑科技产业领先地位受到挑战。


忧虑未来被卡脖子。


例如在5G,电动汽车,AI,超算,量子信息,智能制造。也就是每个中国在上面进展较大的领域,美国人都要开一个重大专项来加强了领导地位了。

 

这个法案说的很明白“供应链韧性和危机应对计划”要求重新审查、批准或拒绝被中国等特定国家的政府所拥有、控制或管辖的外资企业在美国制造业学会的会员资格,特别规定中国企业未经豁免不得参与美国制造计划或制造网络,以增强美国供应链自主性,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说白了,就是怕今天对中国的科技制裁反噬。害怕科技霸权的旁落。


害怕“以彼之道,还使彼身”。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07

 

还是那句老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谁能获得这个生产力,谁就能获得胜利。


和平方式的胜利。


坦白说:理性看待,发钱搞科研,不论动机如何,都是值得肯定的。

 

一个班里的同学比学习,总比比打架要强吧。比学习,学习氛围上去,整个班级都能提高。

 

掏钱搞科研比花钱搞侵略要更高一个层次。鼓励科技竞争比冷战热战都要高一个层次;冷战热战都有输家,科技竞争收益的可能是全人类,虽然资本可能收益更大。

 

科研院所机构都需要资金,才能有团队,有工程师,有学生,才能培养一批又一批的科研人员,科研资金增加了,立竿见影的就是培养人才。


科研政策就像范内瓦.布什指出的那样

 

1:培养科学人才。

2:提供科研经费。

3:将科研合同交给企业承担。

4:出台政策刺激企业加大科研投入。

 

现在第四点除了,税收优惠之外,还有科创板这种,提供资本退出手段。让更多的人和资本通过科学研发获益,形成正循环,是政府引导的手段。

 

科研最终是依靠企业通过技术进步,能够市场获利,市场获利反哺科研投入的正循环。


其他的手段,都是要帮助企业推上这个正循环的轨道,实现科学技术的进步。


这才是科技进步的总体战。

 

 

 

参考文献:

《科学:无尽的前沿》

《无尽前沿法案 》



往期阅读:

处理器指令集,不是一本武功秘籍

EDA工具,芯片打工人爱恨交织的宿命

矿机芯片的今天,AI芯片的明天?

云端芯片之战-小乌云还是大风暴

芯片过热?一场芯片供应链的饱和式救援。

“为了这点醋,包了一顿饺子”-AI芯片的落地之道

降低芯片流片失败风险的"七种武器"

芯片设计公司修炼的“四层境界”

中国芯片产业什么时候能够超过美国?

中国2000多家芯片设计公司是从哪儿来的?

百度成立芯片公司的底气从何而来?

为“宅男”定制的超大芯片是什么样的?

RV64X:开源GPU来了,这次靠谱吗?

CPU的《长安十二时辰》是如何运行的?


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