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田 | 毛泽东思想的势能与动能
今天是嘉兴红船启航百周年的纪念日,在此怀着深深的敬意,怀念那位百折不回的人民领袖与革命导师。
经过最近20余年的深度自主学习,老田对于毛教员自己的思想,有了一些感悟。故不揣鄙陋,写下自己的一得之愚,以作百周年纪念。
作者|老田
后台编辑|童话
在老田看来,毛教员作为革命导师,他处理的问题多为革命实践中间的军政方略问题,这不同于马克思以批判的武器来展望武器的批判,也大不同于列宁在流亡革命家生涯中间与同路人的辩论。
毛教员自身就侪身于武器批判的进程中间,政治建设与军事方略是首要的关注对象;同时,革命战争的伟力深藏于人民之中,人民为何以及如何支持革命和战争,是唯一的起点;而人民的觉悟和有组织力量形成,则有待于革命队伍的组织和干部为中介,而他近乎全部的讲话和文章,多是以党内干部和革命群众作为潜在听众的。
但是,要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还得回顾革命导师们的思考系列,毛教员自己的核心思考是处在这个系列之中而非之外。
01
三代革命导师处理的问题域是不同的:
马克思、列宁与毛泽东
如果以物理学“势能转化为动能”进行类比的话,在几代革命导师的认识递进阶梯上,马克思发现了“势能递增原理”并由此预言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列宁较为具体地涉及到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展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路径”。而毛教员则直接从农民运动所形成的领导权现实出发,具体地分析了领导权对内对外的实现方式,处理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动能作用的最大化”。
马克思确立了政治经济学批判视野,较为具体地开展了资本主义社会不能够兼容多数人利益的“势能分析”,剥削与压迫的制度条件及其阶级利益相互作用状况,最终会出现无产阶级贫困化和资本主义的危机愈演愈烈的长期趋势,势能的逐步积累最终足以颠覆旧世界。而列宁则站在马克思的肩上,展望对旧社会的武器批判过程,分析势能如何顺利地转化为动能的路径,人们经常谈到列宁的“输灌论”和“先锋队”,这恰好是新型领导权的两大支撑点——群众的普遍觉悟条件与有效的组织机制。
在苏共早期,列宁还需要就新领导权有关的重要事项,与党内同志展开长期辩论;而毛教员则直接越过了这个认识障碍,直接透过对工人农民运动的实践与考察,进入到“斗争中间形成的实际领导权”内部,去寻找如何实现领导权对内对外作用的最大化路径。
02
毛泽东思想的关键词:
劳动人民的政治领导权
站在革命导师的肩膀上,毛教员的创新贡献在于:他在革命年代的农民运动经验考察基础上,发现了政治领导权的实际形成与运作过程。
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间,毛教员透过调查发现:农民组织起来之后,迅速地把土豪劣绅的威风打下去了,然后就实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这是一个压倒性的组织优势;然后,各种维护土豪劣绅权力的观念权力,诸如神权、族权、夫权等,也一齐动摇了。
有了贫农的组织优势,以及对旧有观念权力的颠覆,新的政治领导权就确立起来了。
在《井冈山的斗争》中间,毛教员发现对中间阶级打击过重,导致白军一来他们就反水,带领白军“捉人烧屋”,毛教员是真正的“不二过”——从这个严重的负面后果出发,毛教员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宣传“红军不杀反水农民”“欢迎反水农民回来割禾”,从贫农不能够成为孤军出发,选择必须不计一切代价团结好中农,由此,领导权的对外作用范围,完成了第一次扩张——需要做到拉得住中间阶级;在赣南闽西根据地时期,出现过很多地主富农经营的“土围子”,他们利用宗族等传统,拉拢住普通农民,武装反抗红军,这时,毛教员就此发现:必须给敌对阶级成员个人生活上的出路,以换取其反抗意志的最小化。
这样,劳动人民的政治领导权,经历过两次扩张之后,就涵盖了中间阶级和敌对阶级,从而真正达到了马克思那个著名口号“无产阶级必须解放全人类才能够最后解放自己”的高度。毛教员从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实践出发,从经验中间发现——领导权的对外作用范围要一直扩大到涵盖敌对阶级成员,只有经历过这样的政治努力之后,才能够组织起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同时还能够减低敌对阶级成员的反抗意志,从而实现最高限度的“武器批判”效果。这个方面的认识进步和策略调整,属于统一战线的方略。
而领导权对内的作用方式,经由三湾改编确立的“私人领域公共化”路径,祛除了旧军队的“雇佣思想”,极大地提高了战士的使命感和自觉努力水平,在革命队伍内部实现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高度团结,达成了古人所向往的“上下同欲者胜”那种效果。
03
对读毛教员与列宁:
有关输灌论和群众路线问题
马克思和列宁都是革命导师,他们说话写文章,全部目的都是为了搞事,除了展望新世界同时批判旧世界之外,他们没有别的兴趣。同时,他们的言论文章,也会以一种“知识产品”的方式,供人们阅读和思考。这就很容易产生一种最常见的误读:把他们的言说思考作为一种“文化资本”去把握,这就很容易产生“王明教条主义”——这种教条主义宣称他掌握了唯一正确的“文化资本”,革命实践的唯一正确打开方式,就是依据他们述说那种文化资本去展开。基于文化资本唯一正确性的特点,所以,革命队伍将会存在着“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也就是纯左派。
马克思非常强调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区别,依据本文前述“势能转化为动能”的隐喻,形而上学可能仅仅适合描述和表达势能存在的状况,有且只有辩证法才能够相对完备去描述和表达动能的存在及其作用状况。而王明教条主义及其把马列主义作为“文化资本”去把握的状况,显属是一种形而上学方法。
势能的存在及其现状,仅仅只是革命的前提。势能本身无法预示动能如何形成及其起作用的路径,革命是势能转化为动能所引起的系列政治变化,而这恰好是另外一回事。在一定程度上,对势能的描述和表达,可以透过静态的社会结构分析和经济利益关系分析,去揭示。但是,再精确的势能描述,也不足以与动能转化过程所需的“觉悟”和“有组织力量”之间,形成一一对应关系。
而提升人民群众的觉悟(同时意味着破除旧有的观念权力的桎梏),以有效的方式形成组织优势,才是势能转化为动能的关键,这两者都不能够从势能分析直接推导出来。势能分析可以是经济的,但动能分析则必须是政治的。
很多人把列宁的“输灌论”解释为“阶级觉悟是知识分子从外部给工人阶级输灌进去的”,从而把觉悟生成过程狭隘地理解为一个单向的“老师教学生”的过程,显然,这是错误的。以毛教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论循环,去对读列宁,可以发现:列宁强调的“输灌论”仅仅发现了工人阶级的觉悟需要一个外部的中介环节,他的辩论对象是各种“自发论”者;而这个中介环节要很好地起作用,就必须回到毛教员的党群或者干群的循环互动中间去。
而列宁的先锋党主张,也被人狭隘地理解为职业革命家服从严格纪律,协调一致地采取行动。恰好在这里,也可以与毛教员在“三湾改编”中间的发现,进行对读,毛教员发现:只有充分觉悟的、怀有使命感的战士,才是真正有力量的战士。所以,由各种专职管理者垄断管理权,去逼迫下级多干活的套路,恰好在革命年代是行不通的,在管理权运用这个领域,私人领域必须要实现充分的公共化,最后形成一个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密切互动的公共领域,才有利于革命队伍的团结和壮大。
在这个简单的对读中间,我们发现:对于革命导师的狭隘解读,最后都收敛于各种肯定少数人作用的“精英优势理论”。这个误读方式,很有力地说明:想要在革命队伍内部隐蔽地恢复“少数人绝对优势”,或者说,在革命导师那里也想要找到“少数精英作用巨大且不可替代”的努力,是一个持久的方向。这恰好说明:把小资本能代入革命导师的思考,是各路精英“拒绝最后觉悟”努力的一部分。革命导师之所以是革命导师,仅仅在于他们相当彻底地超越小资本能的局限,这才能够看到庸众看不到的各种革命性或者颠覆性内容。
在这里,可以引用宋明儒一个著名的认识论口号“去私欲之蔽,见天理之明”了,而革命导师之所以成为革命导师,就是他们已经恰当地克服了“小资本能”这个私欲之蔽,要不然,他们也一样看不到革命的“天理之明”的。他们既然确实是看到了不同的景色,这本身就是强有力的证据——他们已经大不同于受蔽于“小资本能”(执着于自己“一孔之见”而形成的“唯一正确的文化资本”)的小文人。
04
对毛泽东思想的“去政治化”解读
完
原标题:建党百年回顾:什么才是真正的毛泽东思想?
往期回顾
点开名片 关注我们
生 态 · 合 作 · 共 享
网站:https://www.shiwuzq.com
邮箱:shiwuzhuquan@126.com
小编微信:shiwuzhuquan2017
微博/今日头条:食物天地人
特别声明: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尊重劳动成果,转载请注明来源。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