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本好书让你了解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变迁 | 好书推荐

侯赏 食物天地人 2022-11-13

上一期“好书推荐”系列,我们推送了纽约城市大学许准老师推荐的关于政治经济学的书单,今天,我们继续推送关于中国教育革命史的书单。


这份书单由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王丹老师推荐,研究视角多样,包括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也有内地和苏俄学者的记录和观察。书单涵盖了中国教育革命从晚清到改革开放之后的发展变迁,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在近现代发展过程中思想潮流的变化,是我们了解中国乃至第三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参考。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小编在每本书的图片上都添加了小程序,可直接点击图片下载电子档。更多精彩书单,请继续关注我们“食物天地人”。


作者|王丹,香港大学教育学院

责编|喀秋莎

后台编辑|逢煊



Radicalism and education reform in 20th-century China : The search for an ideal development model.

Author:Pepper/Suzanne

 Cambridge [England] ;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本书详述了近现代中国在追求平等独立的现代化道路上的诸多教育革新的尝试。从清末至九十年代,本书追溯了各个重要历史阶段(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解放初期,文革时期)不同教育路线的竞争与形成。与普通的教育史不同,它把中国的经验放置到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挑战中去理解,把教育制度的分歧与演变同国内外社会经济军事的斗争紧密联系。尤为难得的是,作者始终站在第三世界国家和底层人民的立场去分析评价教育路线和制度的影响,因此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路线尤其是教育革命的影响形成了独立、公允的解读,这在90年代的学术气氛中是一个另类的声音。本书理论深刻,视野开阔,史实数据详实,我认为是最优秀的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史著作,没有之一。

第一本



 Red and expert: Educa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uthor:Gamberg/Ruth

New York: Schocken Books


这本书是作者1973年访问中国之后根据各地考察的见闻所著,用作者本人的话,是为了让欧美被冷战洗脑的读者了解中国的真实状况,而教育体系正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价值观、目标和国民生活状态的领域。作者用平实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幼稚园到大学、正规学校体制到工厂社区学校的场景。她考察了课程,观察了教师、学生、工人和农民,为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而赞叹。这本书为社会主义中国在群众教育、知识民主、文化平等的道路所做的大胆而有益的尝试提供了历史记录。

第二本



The unknown cultural revolution: Educational reforms and their impact on China's rural development

Author:Han, Dongping.

 New York: Garland Pub


从西方移植的现代学校教育基本服务于城市工商业发展,为其培养劳动力。现代教育体制在课程上远离农村和农业,通过考试筛选在人力资源上吸引乡村青年离土离乡,加强了乡村的弱势。文革中的教育革命是历史上唯一一次大规模逆转这一现代教育趋势的变革。韩东屏的著作记录了文革时期的教育变革给乡村带来的文化和经济影响。乡村教育机会的大规模扩展,大批知识青年下乡,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为乡村发展农业和工业积累了宝贵的知识和技术人才。韩东屏从乡村底层的视角,看到了和知识精英眼中完全不同的教育革命。

第三本



《红色工程师的崛起:

清华大学与中国技术官僚阶级的起源》

作者:Andreas, J.

香港: 中文大学出版社


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工农群众在政治和经济上翻了身,但在文化和技术上仍处于劣势。现代教育体系的选拔功能与中国千年遗留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等级观念结合,延续了劳心者与劳力者之间的阶层差别。接受大学教育,掌握知识和技术,不是为了促进生产实践造福人民群众,而是成为个人晋升、获得权力、享受特殊待遇的筹码,文化和政治精英可以通过教育的通道摇身一变成为新的凌驾于工农群众之上的特权阶级。因此,文化领域需要激进的革命扩大工农受教育的机会,促进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的结合,密切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取消脑体差别。本书以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作为案例,分析检讨教育革命的目标、实施和影响。Andreas通过大量的访谈,描述了文革期间清华大学的课程、教学、招生、管理、师生待遇等各方面翻天覆地的变化,并用扎实的数据,对主流文革叙述,如工农兵学员推荐制度不公平,学员学术基础差,教学质量下降等批评进行了回应。清华案例从高等教育的角度系统呈现了教育革命在追求真正的平等、民主和发展中大胆的创新。

第四



《中央苏区教育史》(修订本)

作者:李国强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中国教育方针的研究——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

理论与实践(上册)》

作者:王铁

北京: 敎育科学出版社.


《中国教育方针的研究——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

理论与实践(中册)》

作者:王铁

北京: 敎育科学出版社.


第5-7这三本书可以作为了解新民主主义时期和建国初期教育状况以及政策方针的入门书籍。革命时期,正因为需要巩固群众基础、调动群众积极性,不得不突破僵化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创造出因时因地制宜,服务于战争、生产和群众需求的教育制度和措施,为纠正现代教育体制的精英倾向,实现教育面向群众、面向生产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第五-七



《帕夫雷什中学》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乌克兰著名的教育家,参加卫国战争之后,他开始投身共产主义教育事业,成为一所农村学校——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他用朴素却闪耀着哲理的语言,记录下他的教育思考、理论和经验,留下丰富的教育著作。教育科学出版社于2001年收录出版了五卷本的《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强力推荐。如果选择代表性的一本,我推荐《帕夫雷什中学》。


帕夫雷什中学的教育理念、管理和教育实践,集中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哲学和方法。本书用大量的学校日常生活、学生和教学的例子,生动地展现了在共产主义理想下,在集体、社区和生产劳动中,学校教育能够焕发的勃勃生机。解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献很多,尤其关注苏氏教育中符合当下进步主义话语的部分,赞美之词不绝。但几乎所有的解读都回避或者剔除共产主义的叙述和价值观。简而言之,用杜威来解读苏霍姆林斯基。然而,贯穿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理想和行为的红线,至始至终是苏霍姆林斯基全心信仰的共产主义理想。


在我的阅读经验中,《帕夫雷什中学》让我震惊,它让我第一次看到一个作者可以如此热情饱满、正大光明地宣扬共产主义,第一次认识到“共产主义”这个词不是空洞的教科书和官方辞藻,第一次让共产主义的理想有了具体丰满的现实意义,第一次正真理解“共产主义”是一种美好的向往。

第八本


END 



教育部禁止中小学校内设置小卖部,辣条再见!

诚食讲座 | 欧阳令芝:返乡青年的另类教育实践

高考日 | 张玉林:四十年,乡村教育经历了什么?

江宇 | “靠养老教育医疗拉动内需”是饮鸩止渴的想法

拉吉•帕特尔 | 看生态农业如何教育父权、种族偏见和精神富人

张慧鹏 | 毛时代的城乡关系:农业社会主义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 态 · 合 作 · 共 享

网站:https://www.shiwuzq.com

小编微信:shiwuzhuquan2017

微博/今日头条:食物天地人

特别声明:本文资料来源于网络,侵权则删。尊重劳动成果,转载请注明来源。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