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可能都想反了

Jason不跪 南半球聊财经 2020-11-12

先从一个月前,彭博透露白宫要搅动金融战说起。

市场当时对其解毒为极限施压。但凭着这两年和川某团队过招的经验来看,这种解毒不能只站在理性计算利益的角度上,必须谨防其破摔的打法

那么假设推演中概股退市,到底会引起什么麻烦呢?

外储必定会受到负面冲击。

举个2016年奇虎360私有化的例子:

(大部分网页已不见)

当时众多财经媒体都在分析将近百亿的私有化资金,要换成美元出海是否合适。阻力可想而知。

而美国政府部门披露当下的中概股有156家(截至2月份),市值高达1.2万亿美元。

这还不算外媒所指金融战的另外一步棋:“撤回对华投资”

摆明了意图,把攻击点瞄准了我们的外储。

这一场金融战如果开打,世界经济将会遭受重大的打击

然后一系列心照不宣的操作。

进入10月,双边谈判骤然缓和了许多。

一方面,外部的RMB汇率直接拉升,稳定向7靠近,所以美也愿意暂缓10/15征税的节奏;然后农产品订单和开放(包括知识产权,不强求外资转让等)的公告一个接一个,果不其然,今天CNBC也挂出美方的退步(1000种商品豁免关税):

似乎在外部压力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缓。但仔细想想,这些G税本来就是多出来的啊这套路就像买衣服标价50元,老板提到了100元再打个对折,要求是我得买两件才行。

所以双边的本质——较量,并没有松动。除非对方先趴下,不然随时可能又会拿类似于金融战的极限施压策略,再次谋取利益。

就如上一篇文章《真假QE4、区块链和新竞赛》里,分析为什么我们要买黄金,“去美元化”背后是一整套或明或暗的战略战术,说明在上层的意识里,很清楚目前这种“合作”,到底是谁在赚谁的钱,无法持续下去。

需要改变,但改变本身,车并不好开

10月份的操作,不管是不是因为外部极限施压导致,留下只有一个结果:

一定内部要尽快达成共识,尽快加速转型,把本来互相博弈的内耗摒弃掉。

具体就是:

  1. 建立资本市场机制和法治(像瑞华这种机构,留着等过年吗?),化解债务杠杆,腾挪到资本上去;让资本市场赚钱,顺势处理房子这个看上去“无解”的信仰;

  2. 加速税改,税改是财政,财政是国家运营最重要的部分,而前三季度的财政数据已经超纲;势必开源节流,开源部分会影响财富分配,向哪个人群,情有可原很重要;

  3. 加大新技术投入,要从教育上就开始引导,不能现在只做了让民企阵痛的事情,但却让补贴进了不同档次片子的腰包。这点要变,很难,就像这两天,上市公司碰瓷区块链概念一样;

  4. 不再无脑采用货币刺激,而是从财政调节入手。

接着说一下车为什么难开。

上周,中金出了一份关于未来几个月CPI走势的报告。

其预估10月份,猪肉价格急剧拉升的情况下,CPI会攀升到3.5%附近,再往下走,至年底,存在破4的可能。

基于目前生猪存栏数(少4成),明年的CPI也同样很不乐观(破5?)。

尽管砖家解释这不是通胀,核心CPI是在降低的,只是因为供应异常(非需求或货币超发问题),但实际生活中多付钱是铁定的事实。

另外,上周去了一家重卡制造的国企,他告诉我无锡超载事件所引发的“蝴蝶效应“:

在第二篇报道中,接受采访的物流公司说:“以前这种钢卷,一车都要拉6卷,但是现在只能拉1卷。东方钢材城到江阴码头,冷轧板的运费以前就20元多一吨,现在运费涨到了五六十元一吨。所以对于企业而言,他们的成本也开始上涨。”

成本上涨,自然利润就会减少;想要利润不减少,那么只能不断传导至终端商品价格,也就是反映在CPI里面。

猪肉并不会是唯一的撬动因素。

所以,未来的货币政策肯定会受到CPI的掣肘。

易纲最近几次露面,基本也是提到市场调节,会把资源放入到银行体系,防止系统性风险(也就是照顾各种不上新闻的“雷”)。但确定不会重启大水漫灌。(定向挤泡沫)

市场有多紧,做金融的这两年很有感受。

车难开的另外一点,是利润。

上周,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中国上市公司蓝皮书:中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19)》,其中说到:

总体上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2018年平均融资成本为6.1%,大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5.9%的净资产收益率,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已经无法涵盖融资费用。

利润和利率的困境,以前想的是降利率,但降了利率没进该去的地方,现在想的是减税保利润。(保利润就是保就业)

周末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数据更新。

官方的数据,创下2015年8月以来单月最低利润增速。

利润是什么概念呢?先有利润,再有税收;利润不振,会在投资、就业和财政同时负反馈,也大概率会吃掉目前减税的积极效应。

再看看自测版。

全国规模:(45933.5-49713.4)/49713.4=-7.6%(官方:-2.1%)

国有控股企业:(13892.7-15294.3)/15294.3=-9.16%(官方:-9.6%)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1341.9-12352.8)/12352.8=-8.18%(官方:-4.2%)

私营企业:(12631.6-12591.5)/12591.5=-0.31%(官方:5.4%)

制造业:(37904.2-42083)/42083=-9.92%(官方:-3.9%)

采矿业:(4279.4-4295.6)/4295.6=-0.37%(官方:3.1%)

民营企业数据相比其他类型,还算好看。

41个工业大类全部列表:

41个行业,有22个行业增长(官方30个)。其中利润增长最快的是: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增长了139%。而收入增长最快的是: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同比增长了41.46%。

说明上游还在向下游挤压,供给侧改革……


车难开,需要机器猫们鼓捣万能口袋。

周末有两个演讲,一个是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在以“全球挑战下的财富管理新机遇”为主题的2019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的发言;一个是朱云来在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的演讲。

虽然地点人物不同,但分别论及了现在经济的困境以及未来应对措施,很有借鉴意义。

李扬:

要增长,就必须增加债务,而若增加了债务,则就积累了风险。

经济增长需要政府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政府投资所需资金主要只能依靠发债而获得,就是说,全世界的多数国家将面临日本此前的困境。

今后我们的宏观调控,将更多地依赖财政政策。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死亡、税收和债务是永恒的。我们必须正视债务不减反增的趋势,我们必须学会在高债务下生活。

依赖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也就是把债务的支点从居民、企业转移到政府层面。(我觉得他可能没搞清楚目前地方政府的债务情况,上次40人扯淡会里有砖家已经透底了,企业的债务里面有一半是政府的债务)。“必须”两个字我觉得有点无C了,债务是要还的,靠谁来还?

传统企业的弊端没有消除,现在的形势有点像传统企业要消除了。

这是因为财政的数据也是可以腾挪的。我们按照统计局的公报,9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只有5.1%,其中税收收入是负增长,这个事情就很严重了。

财政支出还大规模的反弹,这是典型的经济下行的现象,也就是财政收入减少了,支出不仅是刚性的,而且有可能是需要增加的。

财政部的数据也显示了,收入在逐步下滑,甚至税收数据多月负增长,而支出增速一直在8%以上,甚至在1-7月,财政支出增速为9.9%。远超财政收入的增长。

如果地方财政出现问题,那么会向其他领域蔓延,有可能向金融领域蔓延,有可能向上转嫁给中央政府,这也是我们非常担心的,现在我们还是需要一个大幅度的改革。

上半年记录31个省市的地方收支文章被删了。财政的逻辑简单易懂,收入增速大幅低于支出增速就有问题,产生的赤字就是债务。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工资8000元,消费2万元,剩下1.2万是可以通过消费贷、信用卡挡一下,那第二个月怎么办呢?债务不是犯罪,但会引起犯罪。

中国政府的杠杆率相对平缓的,与其它国家相比是很好的状态,但近一两年开始有点翘尾,使得政府杠杆率在提高。而居民部门的杠杆率始终在上升。

企业杠杆率下得非常快,但这不是个好消息,企业杠杆率下降主要归因于企业不愿意投资了,不愿意借钱了,杠杆率下来…… 这个研究告诉我们,其实不是说一味地去杠杆就好,一定要和实体经济连在一起来看。

也许我们不得不走上30年前日本人走的路。现在我们对日本的经验高度关注,我们再也不敢轻蔑地说它失去了10年,失去了20年,失去了30年,我们现在知道那个问题是多么的困难,而这样一个困难前面正降临在我们的经济之中。

日本当年是完成了工业化的,在工业技术上,日本领先我们不只一个身位。我们现在想在弯道超车,机器猫要用一种更高级的技术。

要防止把债务当成免费午餐。地方政府在用债的时候,往往不注意使用效率,“很多地方政府说要用足、用好、用活债务资金。债怎么能用足、用好、用活啊?这都是很政治化的语言,这个问题可是大问题”。“现在各位都已经很清楚了,债关乎金融,债关乎财政,债关乎宏观经济”。

经济增长要更多地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用处不大。“放了很多,总是在金融部门中转,就是转不到企业手里,这时可能会更直接的办法是财政”。但是他也强调,“当不得不更多地依赖财政政策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两个政策都不是特别得有效了,于是就得动手术,恐怕需要动真格的,需要伤筋动骨地真实调整”。

注意伤筋动骨四个字,他的背后暗示90年代的国企改革(XIA刚潮),那这轮是?

说国企改革,再看下朱的演讲精华:

以统计局年鉴2018年数据上来看,现在巨大经济规模建设以后, 90万亿经济里面,35万亿是居民消费,13万亿是政府开支,算公共服务,也是开支,两项加起来是一半的经济,还有一半都是投资。如此规模的投资继续下去,未来的回报能够保证吗?

2008年之前全世界货币和产值历史上一直是比较相当,到了这儿开始分叉,2018年两者相差20万亿。同期十年间货币增加了42万亿美元,产值只增加了22万亿美元。货币供应总量代表的是金融体系系统性放债的规模。过去投一万块钱可以产出一万块钱新增GDP,现在你得投两万块钱,才能达到同样一万块钱的价值。这种过度刺激,不简单是数字比例关系,值得注意。

一转眼世界经济危机已经过了十年,其实我们好像一直还没有走出2008年经济危机的阴影,谁也没有敢说正式宣布,正式从2008年走出来。有人说股票又涨回去了,但是其实你忘了,那个时候股市2500点,跟现在2500点不是一个概念。现在多了好几十万亿货币,如果把货币算上去,它其实还没有回到2008年的水平。


他的演讲,配下面这个图够了,不用说明。

 

这一阵文章更得慢,因为上周回国后跑了很多实体企业,从他们那里了解到了很多最及时且很难见诸于媒体的信息,或许能帮助理清现在的魔幻戏码。

什么魔幻?

喏!


静静等这几天大会后的风向标吧,明年大概率又是最难的一年。

我要思考下今天朋友问我的一个问题:割韭菜是不是利于社会稳定?

嗯,很有内涵。

我们可能都想反了!


往期文章回顾:

房价的信号

真假QE4、区块链和新竞赛

《美国工厂》前,这部电影拍了真实的“中国工厂”

从国家破产之日到寄生虫

知乎答:2019~2020这个时间段适合买房吗?

达利欧新文:我们正在重复1935-45年的危险周期(中英文)

羞羞的美国权贵

达利欧《债务危机》读后思考

另一场较量——货币(美元、黄金、比特币的逻辑)

石头的故事——房价、股市的本质


试试看,多看几篇,文章会上瘾。

经济科幻片。

个人备用微信如下,作为不能留言的补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