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环境会说话——校园学习场景的细节构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未来学校建设 Author DETT教育设计


校园的模样,体现在校园环境的细枝末节。现实场景中,我们往往追求视觉可见的美学与震撼,却忽略了细节的内涵与力量。


想要构建空间环境的多元化与体验感,倡导未来学习型校园,除了对空间功能的重新定义,还需要对材料的运用进行课程化的考量,引导课程的发生,让校园空间环境成为学习资源,为学习赋能。


01

不容忽视的校园环保学习场



学校的地面铺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局部损坏、翻修是常见之事,但是修补后常常会出现明显的新旧差别。我们该如何来处理?


铺装的维护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工艺问题,也就是人的因素,相对而言,这是比较好控制和解决的,比如选择有技巧的铺装技师,提醒他们做到细致、耐心。第二个问题即料本身。相对而言,这才是更具讨论意义的核心因素。

很多时候,室外铺装会使用花岗石。作为天然石材,花岗石的个体差异性无法避免,且形成时间非常漫长。石材本身是不可再生资源,有研究表明,大规模的石材开采已经引起了诸多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相悖。


环保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一环。如何引导学生建立起绿色、开放、协调共享的生态文明观,让教育在润物无声中悄然发生,校园环境便是最好的学习场。


▲透水砖


透水砖是采用建筑废料、工业废料及矿渣为骨料生产,可重复利用,破碎后可再次烧制成砖,本质是“变废为砖”,非常环保 。它有高透水性、保水性,排水养水的特性,对通过改善空气湿度调节区域微气候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用透水砖铺装而成的道路被称之为“会呼吸的路”,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室外地面材料选择。


其实,除了铺装,学校的各类物品在日常使用中都会出现一定的损耗,很多环境里的小问题也都需要解决。

水磨石作为上世纪90年代广泛应用的一种建筑材料,以其造价低廉、可调色拼花、施工方便等优势,在学校,医院,办公楼等空间得到广泛应用。但也曾因传统的施工技术造成地面粗糙、污垢难清洗、长期使用后黯淡无光等问题,曾一度被设计师们看成是低廉低端的设计材料。 

新型水磨石的出现,让水磨石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各类设计作品中。它以碎石、玻璃、石英石为骨料制成,光洁无异味,环保性能好,硬度、使用寿命也有所提升,优于传统水磨石。 


如今,除了家居空间、商业空间、图书馆等,新型水磨石在学校空间也广为使用,常被运用在教室、走廊、楼梯踏步、卫生间等空间。通过建筑材料比对研究我们发现,只要利用得当,校园的任何一处地方,都可以是一个生动的教学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获得环境感知能力,提升科学环保认知。


02

材料里长出的美育新生态


学校环境的打造远不止地面材料的甄选利用,空间的美感设计无处不在。

承袭了三千年的建筑历史,青瓦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感,经过造型尺寸和技术的演变,如今的青瓦以其美观、简单、防雨、保温等优点,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材料之一。它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经泥料处理、成型、干燥和焙烧制成,是一种可二次加工的环保材料。

在建筑环境设计中,我们尽可跳出外显的物体样态,从材料的内涵着手,赋予建筑底蕴和生命。历经千年的风霜沉淀,青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内涵体现,实际使用时,不必做过多装饰,便能让建筑表现出十足的韵味感,让美驻足。

与青瓦的厚重感不同,竹子生长快,成材早,易成林。且它的可塑性高,再生性非常强。将竹作为一种空间构成元素植入校园,不仅可以通过变换空间样态、呈现刚柔相济、相得益彰的美感。更难能可贵的是,能通过空间布置,让学生感受竹的精神、品德与风骨,让教育在无声中蔓延、传递、扩散。


材料特性及运用场景一览表:


03

环境浸润下的“随堂教育”


以上,我们对空间设计常用的环保材料做了梳理,并对它们的特性和使用建议做了归纳整理。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实际案例,来看看这些材料的运用给校园环境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案例一:重庆新村国奥小学



改造前的学校一角,有场地、有植物,可基本满足基本通行和日常无序的活动。但从教育设计的角度来看,地面花岗石铺装稍显生硬,没办法传递出亲近感;场地布局缺乏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互动。学校的设计与普通空间打造不同,需要融入更多教育元素。



了解情况之后,我们对场地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改造之后,A处竹木空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满足户外课堂、小组讨论,引导学习发生;B处对道路作出左右划分,引导习惯养成,路面图案在确保行径趣味性的同时,还增加了动植物科普,让教育随时发生;C处的枯木摆放为户外学习创造了可能。这里的木材,是作为校园里的点睛之笔出现。不同于日常需修枝剪叶的树木,残枝清理掉了就失去了学习价值,木材会随着时间的推演发生变化,潮湿环境可能长出小蘑菇,或许可以成为生物聚集地,为学生提供了如生物群落学习、生命感悟课程等实施的可能性,观察、记录变化,一场生动的生物、生命课程便可由此启幕。


案例二:西藏拉萨中学


拉萨中学坐落于布达拉宫脚下,这里的日照资源非常丰富,通常植被生长会有些受限。考察之后,我们发现拉萨中学的植被情况非常好,学校本来的定位就是生态园,但目前使用的情况较为单一,仅作为户外休闲区使用。 



结合地域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核心理念定位,为了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当地资源,将地域文化特色与国际视野相结合。我们为拉萨中学打造一个生态环保的“森林手工坊”——将屋顶材料更换为太阳能板,收集日光资源更为方便,满足了手工坊的日常使用的电能热能需求;房间内进行了标准的手工坊配置,可满足学生日常拓展课程活动开展;手工坊的主要展示面采用落地玻璃,兼具展示与采光两项功能;非正式交流空间的门,采用了拉萨特色布帘的图案与样式,将传统文化氛围营造得恰到好处。



学校的生态布局与空间打造并非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庞大工程,很多时候,通过一些小小的细节材料的改变,便能让空间功能不再单一,为学校环境注入活力,让学校空间成为身边随处可用的学习场。


案例三:贵州幸福学堂



作为学校的灰空间,屋顶鲜少会被利用起来。部分有条件可以上人的屋顶,虽会有所利用,但是却缺乏统一规划,如图所示的种植空间,人的行进路线、停留点都是杂乱无序的。


贵州幸福学堂是一所幼儿园,考量了学校本身的诉求后,结合幼儿园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和学习活动方式的需求,我们从活动和学习方式两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对屋顶布局进行了重新设计。



色彩是可以点亮环境氛围的,尤其对幼儿园的小朋友而言,色彩的运用与配搭更显重要。在这个屋顶空间里,我们选用了大面积暖色调,同时,结合不同层次的色彩呈现,组合成一个亲近平和、和谐共生的色彩共同体,让孩子的快乐加倍。


考虑到屋顶的最大荷载量,大面积采用彩色塑胶地垫作为铺装,以减少屋顶负荷。从环境软硬化对比入手,我们在场地边缘用绿植作为隔离,增加课程生趣。场地中间融入了各种学习元素,让同一空间在满足不同学习场景的同时,传递生机勃勃的生长、学习氛围。


▲ DETT教育设计景观效果图


结语:

材料的细节变化可以改变空间的使用方式,空间的使用方式能引导课程的发生。好的校园设计能将课程融入其中,让教育随处发生的,使校园环境与学生学习相互助益,让校园成为天然的研学场所。


每一次空间重构的过程,我们都会对搭建空间的材料进行深入思考,对材料的细节运用进行课程化融入的考量,目的就是让校园环境成为孩子们的资源场与学习地,让孩子在浸润中生成智慧。




文中效果图均为DETT教育设计研究院原创,转载请留言。

案 例 出 自:教育空间设计中心

 您还可以看: 

7间教室,诞生了无数个想主动学习的人!

一米,是这个春天我们最温暖的距离 | 开学现场直击


来源丨彭倩倩(校园景观设计中心

编辑丨 刘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