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5月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两个国家的诞生与甘地被刺——印巴分治(下)

互联杂谈14 2019-10-18



 印巴分治方案


两个国家的诞生


1947 年8月14日,大不列颠在印度次大陆的300年光荣业绩寿终正寝。当天上午,在卡拉奇,在新成立的巴基斯坦国民大会上,副王殿下对真纳转达英王陛下对最年轻的自治领表示良好的祝愿。然后,为了庆贺巴基斯坦独立这件他曾力图避免发生的大事,蒙巴顿高声说道:“巴基斯坦的诞生是一个伟大的时刻。历史有时仿佛以一座冰山的缓慢速度前进;有时,它又像一股激流—样奔腾向前。今天,在世界的这一部分,我们共同努力溶化冰山,排除障碍,涉身于激流之中。向后看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我们应该瞻望未来。


他转身面向真纳。深知巴基斯坦独立内幕的真纳面如死灰,毫无激动之情。


宣告巴基斯坦独立的大会结束之后,冒险之行便开始了。蒙巴顿和真纳这两个意愿经常抵触的人肩并肩穿过前信德省总督府的柚木大门。台阶下面停着一辆黑色劳斯莱斯敞篷车,它将带着他们去迎接最后—次共同的考验(他们没有乘坐巴基斯坦从副王马厩分来的四轮银马车,因为一匹马瘸了)。真纳、蒙巴顿、蒙巴顿夫人和真纳夫人将乘坐敞篷汽车参加庆祝独立的游行,而他们事先已经得到了确定的情报,有极端分子要向车上扔炸弹,炸死印度副王。蒙巴顿思忖着:“这辆该死的汽车像是一辆柩车。”他看了看他的妻子,然后命令坎德温娜的司机与自己的汽车拉开距离。但是,他肯定埃德温娜会使司机不服从这个命令。


当蒙巴顿走近车身很长的敞篷车的时候,表面上显得很平静,脑子里却闪现出一幅又一幅可怕的景象。他回忆起1921年在炸弹威胁下的威尔士亲王的访印车队,又联想到他在印度闲暇时刻研究家谱时发现的种种暗杀活动。家族的一支有叔祖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名字,他于1881年2月13日在圣彼得堡被一枚掷入马车的炸弹炸成肉酱。在同一支系上,还有叔父谢尔盖大公,他于1904年在同样的情况下在莫斯科死于一名无政府主义分子的炸弹。另一支系中有他的表姐伊琳娜,她同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结婚那天,一枚炸弹炸死了他的马车夫,血肉溅满了新娘的裙袍。家族昔日的鬼魂,这些凄惨的回忆,猛烈地冲击着几乎被吓破了胆的副王。蒙巴顿日后承认,这半小时的路程好象走了一天一夜。汽车几乎以步行的速度前进着,人群涌出了人行道,爬上了街灯杆、电线杆,登上屋顶,挤在窗口和阳台上。欣喜若狂的穆斯林们并不知道他们欢呼的两位英雄正在受难,他们高呼巴基斯坦万岁,真纳万岁,蒙巴顿万岁。


传说中的爆炸阴谋终于没有成为现实。汽车停住的时候,副王熟悉的那张冰冷的面孔上第一次出现了微笑。真纳把他那双瘦削修长的手放在蒙巴顿的膝盖上,喃喃说道:“谢天谢地,我把您活着带回来了。


“好大的胆量!”蒙巴顿思忖着。他对真纳说:“您把我活着带回来了?上帝保佑,是我把您活着带回来了呀!


几个小时后,蒙巴顿又飞回新德里,参加次大陆另一部分的独立活动。这天傍晚,在英国征服印度的第一个据点——加尔各答的威廉堡,在马德拉斯的圣•乔治要塞,在西姆拉宫,在克什米尔、那加兰、锡金,在开伯尔山口和阿萨姆丛林里,数千面英国国旗被永远地降下了。没有举行任何降旗仪式。三个半世纪以来,它们象征着英国在世界这个地区的统治。蒙巴顿要求不举行任何仪式。尼赫鲁考虑到“不要触怒英国人”,禁止为此举行任何活动。


那天晚上,在联合省的省会勒克瑙,一面九十年前升起的英国国旗也永远地降落下来。勒克瑙的省督府曾是印度帝国的圣地,是印度帝国最光彩的文物,也是象征着英国的顽强力量的堡垒。1857年的一天,幸存的千名英国守军欢呼援军到来,使他们从印度哗变士兵的87天围困中死里逃生。省督府自那时起没有重建过,已成为—片废墟,废墟却一直保存完好。


新任联合省省督莎罗吉尼•奈杜是一位妇女,也是甘地的大弟子之一。降旗的时候她也在场。她参加了甘地发动的“哀悼日”,焚烧过英国制造的服装。圣雄在海滩上示威,把攥着食盐的拳头朝天挥舞的时候,她也在那里。英国警棍暴打过她,她在英国的监牢里度过了将近两年的时光。她一生都在追求着这样一个时刻的到来:目睹英国国旗在印度的天空中消失。然而,这位经过多少次斗争磨炼的印度妇女,此刻也感觉到她的双颊上淌着泪水。仪仗队的士兵们把旗子叠好了。蒙巴顿下令把它送给乔治六世国王,作为他未能前来访问的帝国的纪念物。然后,英军司令官把一把斧头抓到手里:另外一个国家的国旗绝不能在勒克瑙的神圣的旗杆上飘扬。


8月14日深夜,总督府里一片寂静。蒙巴顿一个人坐在书房里,思绪万千。他想道:“这是我担任副王职务的最后时刻,这个神奇的职务授予印度副王创造奇迹的权力。我应该创造一个奇迹,可是,怎样创造奇迹呢?


他有了主意。他高声叫道:“上帝呀,我找到了。我要使帕兰普尔王公夫人获得殿下称号。


1921 年,蒙巴顿随威尔士亲王访问印度时,与帕兰普尔土邦王公结下了亲密的友谊。1945年,蒙巴顿到王公家里作客时,受到当地英国驻扎官的拜会。驻扎官告诉他,王公的妻子虽然是澳大利亚人,但早已皈依了伊斯兰教,接受当地所有风俗习惯,而且还从事一项令人钦佩的社会福利事业。然而王公十分苦恼,因为韦维尔副王顽固地拒绝把“殿下”称号授予他的妻子,理由是她不是印度人。蒙巴顿回到新德里后亲自同韦维尔交涉,结果没有成功。伦敦不肯给面子,怕其他土邦王公也要娶外国女人。


等部下到齐,蒙巴顿便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您不能作这件事。”其中一个说道。


蒙巴顿笑着反驳说:“谁能说我不能,我是不是印度副王?


他立即派人取来一卷文书,在上面庄严地写了几句话:“上帝保佑”,授予王公的澳大利亚妻子以“殿下”称号。


1947年8月14日晚11点58分,路易斯•蒙巴顿草签了这份文件。几分钟以后,他的副王专用王旗,一面中央装饰有“印度之星”徽章的英国米字旗,从副王宫殿的旗杆上永远降落下来了。


午夜前夕,在新德里市中心,婆罗门教士按照吠陀仪礼,在印度议会主席拉金德拉•普拉沙德博士的花园里点起了火。咒语在夜空中荡漾着,即将成为独立印度的部长们的男男女女依次从圣火前走过。另一名婆罗门挨个朝他们身上抛洒几滴圣水。然后,信徒们来到一位少女面前。少女手里捧着一只盛有朱砂的铜杯。她把右手拇指伸到铜杯里蘸一蘸,在每位部长的前额上点一个红点。最后,印度首届自由政府的部长们进入会议大厅。再过一会儿,他们将担负起领导三亿多印度人的责任。


在印度立法会议大厦的半圆形大厅里,主席台上方悬挂着一座古老的英国挂钟,钟上的两根针接近了12点的罗马数字。几秒钟以后,印度即将成为世界第二大国。印度人民的代表们在沉思中等待着。


报时钟的12响回声刚刚落下,尼赫鲁所说的祖先的召唤声从数百年的暗夜中响起,在整座大厅里久久回荡。海螺单调的长鸣声,向古老的印度的代表们宣告,在世界尚处在沉静中的时候,他们的国家诞生了。


正当印度欢呼雀跃的时候,总督宫,这座大英帝国权力的庇护所内,发生了一场小小的革命。一大批勤杂人员在这座宽敞的建筑物内的各个角落忙碌着,把一切帝国的象征物消除掉。一班佣人从一个房间跑到另一个房间,把印有“副王府”笺头的信纸换上带有“政府大厦”字样的记事簿。另外一些人的任务是去掉御座大厅内的各种帝国标记。不少标记没有来得及更换。“VMB”(缅甸子爵蒙巴顿)姓名起首字母组成的图案仍然留在火柴盒上、雪茄烟的商标纸环上、香皂上以及宫内盛黄油用的贝壳面上。蒙巴顿还是印度总督。不过已经不再是“副王”。虽然他已经把主权还给了印度人民,但是出于礼貌和尊重,印度自治领邀请他继续担任独立后的总督。


8月15日上午,蒙巴顿在御座大厅内接受这一荣誉。对于他来说,“一生中最显赫的日子”刚刚开始。埃德温娜走在他的身边。她穿着一件银条连衣裙,栗色的秀发挽成冠冕。蒙巴顿决心使“这一天过得豪华盛大”,对于庆典的任何细节都要亲自过问,力求把它办得考究、排场。身穿镶有花边制服的卫队把这一对夫妇送上金光灿灿的宝座。其实,五个月之前,他们就坐在上面了。在他们的左右,印度的新主人们分列在大理石平台上。尼赫鲁穿着棉布马裤,生丝背心;国大党主席帕泰尔身披白色“拖地”,酷似一位罗马皇帝。其他人头上戴着国大党人的白色橄榄帽,他们都蹲过英国的班房。


在众多原英王陛下的囚徒面前,蒙巴顿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成为独立印度的谦逊的忠实仆人。大厅外面响起21声礼炮,在欢乐的首都上空久久回荡。铺着红色地毯的御座大厅的石阶下面,伦敦巴克公司为乔治五世和王后玛丽访问印度制作的黑色镶金马车正迎候在那里。车子前面有六匹骏马驾辕,再前面是中央政府的骑兵卫队。骑兵们的靴子闪闪发亮,白色制服外面系着镶金肩带,头上包着蓝色丝质缠巾。富丽堂皇的马车开始前进。军官们亮出了佩刀,骑兵们高举长矛,军号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军旗迎风招展。四队骑兵如仙境般光彩夺目。这是一部古老荣誉画册上的最后一个场面,也是独立的印度首届阅兵式。蒙巴顿勋爵站在车篷下面向站立两边的卫队致意。骑兵们行致敬礼,直至蒙巴顿离开王宫栅栏门口。


宫殿外面,整个印度在等候他。三百年殖民的过程中,任何英国人没有目睹过这样一个印度。车队很快就被阻住了,卫士们的马只好原地踏步,按照另外一个印度的传统安排的仪礼很快被新印度一扫而光,被欢庆胜利的群众吞噬了。金色、红色、白色和蓝色的华丽制服被卷入了成千上万的棕色旋涡之中。蒙巴顿夫妇的经历令人难以忘怀。他们的马车像一只木筏在人流中飘来飘去。总督和夫人多次俯身扶起将要倒在车轮下的妇女。对于他们来说,这一天将同不断重复的口号声连在一起。此前,任何英国人也没有听到过这么激动和真诚的呼喊:“蒙巴顿万岁!


新德里万里之外,一辆官方汽车于同一天驶进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堡。车上的人被引到乔治六世国王的办公室。英国最后一任印度事务大臣赫斯托维尔伯爵正式向前印度大皇帝陛下报告,英国已把权力移交给印度当局。批准这一变革还需要最后一项手续。大臣应把体现印度帝国与英国王室联系的印度皇帝印玺交还国王。不幸的是,国玺很久以前就被人丢掉了。大臣只得尊敬地向国王摇摇头,然后伸出双手,象征性地把印玺交还给乔治六世。


两天之后,人间地狱在印度次大陆降临。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西里尔•拉德克利夫爵士,这位来自伦敦四法学会、对印度次大陆一无了解的皇家律师,凭借抽象的人口统计资料,用铅笔在一张皇家工兵的军用地图上标明印度与巴基斯坦的边界。除去无关紧要的个别情况外,他在划分边界线时严格按照接到的指示,把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地区划给了印度,把穆斯林为多数的地区划给了巴基斯坦。唯一的例外是种族分布犬牙交错的旁遮普省,他把一半居民为印度教徒的拉合尔划给了巴基斯坦,为穆斯林农村包围的锡克教圣地阿姆利则城则划给了印度。从地图上看,划分结果似乎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现实中将是一场灾难。拉德克利夫心里明白,这张地图颁布之日,即是流血事件爆发之时。一股愤怒风暴开始兴起,席卷他正在分割的某些村庄。


拉德克利夫方案于8月17日公布。1000多万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刚刚狂热地庆祝完独立,却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生活在另一个国家。他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疯狂地扭作一团,相互厮杀。在此后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印度北部淹没在规模惊人的血泊之中,几百万人陷入了屠杀狂热,死去的印度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去的法国人数目不相上下。一桩罪行引起另一桩罪行,以恐怖对付恐怖,以死亡对付死亡。从印度次大陆的一端到另一端,被暴力吓破了胆的人群,或步行,或乘坐马车、手推车、火车,或骑自行车,纷纷逃命,把能带走的东西尽量带上:一头牛,一袋麦子,一个包袱,或者几个锅子。没有尽头的人流以难以想象的规模互相逃命,1000万人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改变了住所。这场空前的逃亡造成的难民比以色列在中东造成的难民多10倍,比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难民多4倍。


在刚刚诞生的新印度,总督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因此正在西姆拉避暑的蒙巴顿虽对震撼印度的暴力事件感到痛心,却无权干预。然而来自新德里的疯狂电报最终还是把他带回了充满流血仇杀的首都。9月6日星期六,在总督宫书房召开了一次会议,参加的只有蒙巴顿、尼赫鲁和帕泰尔三人。两位印度领导人神色沮丧,一筹莫展。他们像“两个刚刚挨了罚的小学生”。难民逃亡的规模比他们所担心的大得多。他们完全失去了对旁遮普局势的控制,现在,首都也很可能发生大乱。面对动乱的局势,尼赫鲁承认,“我们不知道如何是好。”他们没有任何行政经验,知道如何煽动骚乱,但不懂得治国。在正常情况下把一个组织得很好的政府管理起来对他们来说已经很困难了,根本没法应付一个公共秩序已经崩溃的国家。尼赫鲁提出了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要求。


“您过去主持最高统帅部的时候,我们却蹲在英国监狱里。您是一位杰出的行政官员,您统率过几百万士兵。您富有经验和知识,而殖民主义统治不允许我们掌握这些经验和知识。你们英国人不能把这个国家甩掉,抬腿就走,在我们的一生中,你们都和我们在一起。现在,我们处于危险之中,我们需要您的帮助。您是否愿意重新治理这个国家?


蒙巴顿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天啊!我刚刚把你们的国家归还给你们,现在你们却要求我再拿回去!


“我们希望您能理解,”尼赫鲁坚持说:“您应该这样做。我们保证尊重您的任何决定。


“这是不堪设想的呀!如果有人发现你们把政权交给我,你们的政治生命就完了。难道含辛茹苦、终于赢得自由的印度人民能够召回最后一位英国副王,再次把他扶上王位?你们想到过没有?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必须找到一种办法,把您回来这件事掩盖起来。”尼赫鲁赞同地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没有您,我们难以摆脱困境。


蒙巴顿仿佛陷入沉思。他喜爱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是,这次挑战的规模确实太大了。然而,他对印度感情深厚,对尼赫鲁十分尊敬,再加上强烈的责任感,他不能拒绝上述要求。印度经历了30年的斗争,举行过数千次罢工、游行和全国哀悼日,点燃了数千堆焚烧英国服装的欢快烈火,最后终于赢得独立。然而独立后还不到20 天,它又重新置于一个英国总督的绝对权力的全权统治之下。


根据印度总理和内阁授予的全权,蒙巴顿建立了应急委员会,处理此起彼伏的种族暴乱和仇杀。凭借他的出色指挥,同时更是由于圣雄甘地以生命为赌注的绝食抗议,这场席卷次大陆的血腥风暴终于以牵涉到上千万人的人口大交换为代价,得以渐渐平息。


蒙巴顿和爱妻埃德温娜


1947 年11月,蒙巴顿和埃德温娜从印度回到了英国。伊丽莎白公主和皇家海军上尉菲利普蒙巴顿的婚礼将在伦敦举行。伊丽莎白是未来的王位继承人,而“温莎王朝”的名号势必随其丈夫的姓氏有所更改。大不列颠王室以前那个“萨克森-科堡-哥达”的称号已经够长的了,然而比起未来王夫“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松德堡-格吕克斯堡”的家族称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为了方便起见,年轻的菲利普在订婚之后、归化入籍的时候选择了母亲的姓氏。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英国的下一个朝代将是蒙巴顿-温莎王朝。


那一年的英国笼罩着一片阴霾:缺少煤炭的严酷冬季,定量配给制的实行,印度和缅甸的丧失,冷战的发展,所有这一切造成了一种阴沉沉的气氛。公主的婚礼给郁郁寡欢的英国人带来了几分喜气洋洋的情绪,新婚夫妇收到了大量礼品,包括美国家庭妇女寄来的几百双尼龙丝袜和几打火鸡(“因为她居住在英格兰,而那里没有什么可吃的东西”)。当蒙巴顿和埃德温娜乘坐专机返回伦敦、参加外甥的婚礼时,他的总督专机满载印度前各土邦王公们赠送给未来英国女王的象牙、雕刻、莫卧儿王朝时代的精制艺术品、银质器皿和各种珠宝首饰,此外还有印度最伟大的人馈赠给新娘的礼品。圣雄甘地曾找到蒙巴顿,问他一位已经放弃了尘世影响的人应该送一件什么样的礼物。在蒙巴顿的建议下,甘地送了一块用他亲手纺织的棉线编织成的台布。玛丽王太后对此耿耿于怀,她不喜欢这个葬送了印度帝国的人,也讨厌他的所有制作品。她坚持说,甘地的礼物是一种侮辱,是一块缠腰布。只有年少气盛的菲利普上尉大胆地表示了异议,他说,甘地是一个伟人。玛丽王太后没有再说话便走开了。5个星期之后,送给英国女王缠腰布的伟人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1948年1月30日,星期五。那天傍晚,路易斯蒙巴顿骑马散步回来时,获悉甘地遇刺身亡的噩耗。同成千上万名印度人即将提出的问题一样,他的第一句话首先涉及一个必须立即予以答复的问题:


“凶手是谁?是穆斯林还是印度教徒?


在总督的宫殿内,眼下任何人尚不清楚究竟谁是凶手。


圣雄甘地


数分钟后,在总督府新闻专员阿伦•坎贝尔•约翰逊的陪同下,蒙巴顿来到了甘地生前居住的比尔拉寓所。寓所的大门前聚集了很多人。正当总督大人吃力地在人群中挤出一条路时,突然一个满面怒气的人声嘶力竭地叫嚷道:


“是一名穆斯林枪杀了圣父甘地!


人群顿时鸦雀无声。蒙巴顿也停下了脚步。


“您简直发疯了!您要知道,正是一位印度教徒枪杀了圣雄!”蒙巴顿大声地叫喊道。


“何以见得?”约翰逊神情愕然,悄悄地向蒙巴顿问道。


“天知道。”蒙巴顿小声回答道,“但是,你我都要记住,如果凶手是位穆斯林,印度必将经历一场世界迄今尚未经历过的大屠杀。


和蒙巴顿一样,印度绝大多数人怀着同样焦虑不安的心情,印度广播电台台长为此采取一项特别决定:严禁立即播发甘地逝世的不幸消息,继续播送正常节目。在此期间,印度军队和警察部队负责人指示全国的军人进入戒备状态。


晚上18时,即甘地遇刺身亡43分钟后,印度人民从一项公报中获悉,为他们带来自由的人已经与世长辞。公报的每一个字都经过审慎推敲:


“圣雄甘地于今天下午17时17分在新德里遇刺身亡。刺客是位印度教徒。


由于蒙巴顿的机智反应,印度逃脱了一场大屠杀。


相关文章

长按下方二维码打赏


金额随意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关注

互联杂谈多次被消失,防失莲,点此加小编个人微信,朋友圈更精彩!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互联杂谈精选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