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良华读庄子《内篇.大宗师》 (VI)

良华 心镜818
2024-11-26

庄子一向看不起儒家思想,从今天的分享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庄子心目中大道的宽广,而进一步衬托儒家思想的狭隘。



01

梦境与现实


【原文】颜回问仲尼曰:“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居丧不哀。无是三者,以善处丧盖鲁国,固有无其实而得其名者乎?回壹怪之。”仲尼曰:“夫孟孙氏尽之矣,进于知矣。唯简之而不得,夫已有所简矣。孟孙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后。若化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且方将化,恶知不化哉?方将不化,恶知已化哉?吾特与汝,其梦未始觉者邪!且彼有骇形而无损心,有旦宅而无情死。孟孙氏特觉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且也相与吾之耳矣,唐讵知吾所谓吾之乎?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不识今之言者,其觉者乎?其梦者乎?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


【译文】颜回问孔子说:“孟孙才母亲死了,他哭泣时不落泪,心中不忧戚,居丧不哀痛。没有这三点,却以善于处丧在全鲁国闻名。难道真有这种无实而有名的人吗?我觉得很奇怪。”


孔子说:“孟孙才做到居丧的极致了,他比知道如何居丧的人更深一层。他的特点是分辨生死而无所得,但已遵循世俗有所分辨了。


孟孙才不知道生是因为什么,不知道死是因为什么;不知道生与死孰先孰后。他顺应事物的变化,等待他所不知道的变化出现而已。


再说,现在即将变化,怎么知道不变化的是什么?现在未曾变化,怎么知道已变化的是什么?我与你都是做梦而未曾醒过来的人啊!


再说,孟孙才以为躯壳更换而心灵不变,有形体的转化而没有真正的死亡。他只是觉得别人哭他也要哭,所以就这么表现出来了。再说,人们互相称呼自己为我,但怎么知道我所说的我是什么呢?再说,你梦为鸟就翱翔于天,梦为鱼就潜入深渊,不知道正在谈话的我们,是清醒的,还是在做梦?


人们在忽然适意时,是来不及笑的;一旦笑了,是来不及安排的;接受安排而顺应变化,就会进入虚静的天人合一中。”


【解读】人因何而生?因何而死?生与死孰先孰后?生与死是泾渭分明、水火不容的对立?还是首尾衔接、密不可分的整体?人死亡后固然有所变化。是整体消亡?还是有所留存?已经变化的是什么?有所不变的又是什么?


“我”又是什么?真的有“我”吗?还是只是一场梦而已?梦境不同“我”亦不同,梦为鸟就翱翔于天,梦为鱼即沉入深渊。是庄周梦蝶?抑或是蝶梦庄周?


心情愉悦时来不及笑出声,笑出声也不是事先安排好的。接受安排顺应变化,虚而待物,天人合一,与造物者融为一体。


庄子认为人的心灵是不生不灭的,变化的只是形体,只有形体的变化而没有真正的死亡,人生就是一个个梦境而已。如此,何必悦生而恶死?一切皆为造化的安排,何不顺应万物以自然?无为即是道,无心自逍遥。


(梦境与现实)


02

仁义与是否是对道的偏离


【原文】意而子见许由,许由曰:“尧何以资汝?”意而子曰:“尧谓我:汝必躬服仁义而明言是非。”许由曰:“而奚来为轵?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意而子曰:“虽然,吾愿游于其藩。”许由曰:“不然,夫盲者无以与乎眉目颜色之好,瞽者无以与乎青黄黼黻之观。”意而子曰:“夫无庄之失其美,据梁之失其力,黄帝之亡其知,皆在炉捶之间耳。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许由曰:“噫!未可知也。我为汝言其大略:吾师乎!吾师乎!䪠万物而不为义,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所游已。”


【译文】意而子去见许由,许由说:“尧教给你什么?”


意而子说:“尧对我说:你一定要实行仁义,并且明辨是非。”


许由说:“那你还来这里做什么?尧既然已经用仁义在你脸上刺青,又用是非割去你的鼻子,你又怎么能遨游于纵散、放任、变化多端的大路上呢?”


意而子说:“虽然如此,我还是想要在它的边缘遨游。”


许由说:“办不到的。盲人无从欣赏眉目容颜之美好,瞎子无从欣赏彩色锦绣的华丽。”


意而子说:“无庄不顾自己的美貌,据梁放弃自己的力气,黄帝忘记自己的知识,他们都是经过锻炼才成功的。怎么知道造物者不会消除我脸上的刺青,修补我被割去的鼻子,让我恢复完整之身,来追随先生呢?”


许由说:“喔!这也无法确知。我为你讲个大概吧:我的老师啊!我的老师啊!它毁坏万物而不算是暴戾,泽被万代而不算是仁慈,生于上古而不算是年老,覆天裁地、雕塑众生而不算是技巧。这就是所要遨游的境地。”


【解读】仁义是脸上的刺青,是非是割鼻的劓刑,庄子对儒家的批评毫不客气,发人深省。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各家都对心目中的“道”进行了阐述,具体提出各自不同的主张。


庄子认为各家是舍弃了完整统一的大道,而进了偏邪的小径。不但偏离大道,而且违背了人的本性,是对本真生命的戕害,犹如刺青与劓刑。被偏执的知识观念所局限,如同盲人,无法看见容颜的美好、锦绣的华丽。那人有没有可能恢复完整的天性呢?


庄子认为虽然非常困难,但还是有可能的,因为道是如此神奇与伟大!道不生不灭,无始无终。天地万物因道而生,最终亦回归道的怀抱。万物因道而成其是,得其性,显其能;因道而感通交流,因道而发展变化。人只有追随大道,才能保全天性,自在逍遥。


那百家像儒家是否如庄子批评的那样呢?人为了生存必须认识世界,有所认识必须有所区别,区分才能避难;区分自然带来了知识,带来了是非对错等观念;观念带来偏好,偏好带来欲求。


如今区分愈来愈细、知识爆炸增长、人的欲求愈来愈盛。欲休不止,欲罢不能,人被物化、沦为工具,而心灵陷入虚无。人间世需要规范,不然就会陷入迷茫与混乱,


而仁义正是人之正道的体现。真诚是人保全自己天性的关键,仁义道德要知其然,更应知其所以然。明心见性,生命才得以本真;明心见道,人生才得以道遥。

(道家出世精神看不起儒家的入世态度)



推荐阅读(精彩文章合集):


合集备注
趣味数学,数学哲学,科学合集趣味数学,数学哲学科学方面文章
人生意义与哲学思考合集宗教,人生意义,哲学,灵修
生活纪实合集生活纪实,亲子教育,追剧,旅游,体育健身
经典文学读后感合集经典文学名著内容简介,读后感


精品文章:


文章备注
灯火阑珊处探讨修行的意义
朝圣之旅(I) – 引子 朝圣之旅全文在人生意义合集中有
神奇的数学(0)- 开场白 神奇数学全文在数学合集中有
真的存在常人吗?(上)
哲学群的精彩辩论(合集有全文)
打坐冥想:从熬腿到住心 (上)
打坐冥想的体会(合集有全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心镜818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