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财长撰文:美对港所谓制裁措施影响非常有限,最极端情况下美国将会极大震荡
陈茂波表示,美国最近提及的所谓制裁措施,对香港实际影响非常有限(新华社资料图片)
陈茂波网志:把握契机
2020年6月7日
过去一年香港经历多番挑战,近月新冠肺炎疫情重击了经济,市场弥漫悲观情绪的时候,也忧虑暴力事件会否重燃。此际人大决定设立港区国安法以堵塞现时法律漏洞,冀让香港尽快回复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关法例的具体条文尚未出台,社会上却出现各种负面的猜测。而在中美角力的背景下,美国更藉着要对香港作出所谓的制裁,企图干扰相关的立法工作。这些议论惹起不少对香港未来发展的关注及质疑。
就美国最近提及的所谓制裁措施,相关的实际影响非常有限。至于有人提出一些假设性问题,例如在最极端情况,香港若被限制使用美元或美元结算系统又如何?我想指出的是,香港是全球第三大美元外汇交易中心,为不少亚太区甚至国际企业提供各种投资、财富管理、贸易和结算服务,与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紧密相连。任何冲击香港金融制度的手段,也会为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金融市场带来极大的震荡,甚至削弱国际市场对使用美元及持有美国金融资产的信心。这类极端措施对美国本身而言也是风险极高的,大家无须过分猜测,政府会谨慎应对。
至于香港未来能否继续汇聚「财气」和「人气」,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我是乐观和充满信心的。这点我在上篇网志已有提及,容我在此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港股市值是32,000亿港元,23年过去,现在的市值已超过36万亿港元。这个增长除了是香港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外,更重要的是开启了内地国企、红筹以至民营企业来港上市的渠道,带来了大批需要资金且具增长潜力的企业,也因而汇聚了大量寻求回报的资金。而互联互通机制的建立,联系了内地和国际的资金和市场,也丰富了港股的投资者基础,现时南向及北向交易所覆盖的股份,分别相等于两地市场总市值约77%。这个发展,将造就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国际指数基金MSCI最近将其亚洲及新兴市场指数期货及期权产品的发行授权,从新加坡转到香港,便是其中一例。而这一步,只是开始,这个方面的发展将让港股市场更国际化、更全面。
展望未来,本港的股票市场,正迎来另一个从量变带动质变的提升过程。中美角力及全球保护主义抬头,增加了环球企业所面对的地缘政治风险,对于境外上市的中资企业而言,面对许多政治上新的不确定性,如何管理好风险已更形迫切。去年阿里巴巴回归香港市场挂牌,今年又相继有已在美国上市的大型中资科网企业决定到香港作第二上市,这个趋势方兴未艾。有统计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初,约有150多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交易所上市。与此同时,内地需要国际融资的创科及其他企业,又或以内地市场为主的境外公司,也可能更优先考虑利用本港的集资平台。
我们在2018年修订上市规则,容许同股不同权的新经济公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以及容许境外挂牌的公司在港作第二上市,正是希望为港股市场注入新动力。在这框架下,短短两年间,已有87家新经济公司在港上市,累计集资超过3,000亿港元。其中生物科技公司在港合共集资约439亿港元,使香港成为亚太区最大、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融资中心。足见当我们准确定位,作出制度上的调整,可带来显著的成效。
拥抱新形势,为香港股票市场带来新的发展动力,也把市场结构从过去以传统产业企业为主,转变为传统及创新科技企业兼备。这除了是回应经济结构变化所衍生的融资需求,让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外,也有利于提升市场的活力、估值和价格发现的效率。
当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除了能「聚财」外,汇聚人才也同样重要。有人认为,港区国安立法或会导致人才外流,或将影响香港竞争国际人才,这点或许是过虑了。事实上,全球其他国际金融中心都有其保护国家安全的法例,香港现在的做法无异于其他市场。我认为,要吸引人才,最重要的是发展机会和发挥空间,和一个自由、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让他们可以安居乐业。香港享有「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让市民能身处资本主义的体制内,同时把握到内地市场持续改革开放下所提供的发展机遇。此外,香港社会自由开放、崇尚法治、多元包容、生活环境安全便捷、中西文化荟萃、世界美酒佳肴齐备,城乡郊野近在咫尺,使香港成为具有独特吸引力的地方。因此很希望大家跟我们一样,继续一同努力珍惜、守护和发展香港。
(来源:香港政府新闻网 以上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6月7日在网志发表的文章)
关心香港未来,
就关注香港梦(微信ID:HongKongevery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