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手机「回归」序幕:中国供应商再迎增长机遇
三星与华为差距拉大同美国对华为的禁令有直接关系。
1、 三星的智能手机业务2020年第三季度的营业利润预计约为4万亿韩元,比第二季度增长了一倍以上。
2、 三星在2020年第三季度成功出货了8000万部智能手机,比上一季度增加了约50%。
3、三星手机在中国的市占率在今年9月涨至3.56%,同比涨逾200%,有实力夺回原本被华为占据的高端旗舰手机市场,并填补华为禁令后的海外手机市场空白。
4、在国内,已有数十家ODM与零部件厂商切入三星手机供应链。
三星手机重回全球智能手机龙头地位
5G时代来临,三星手机强劲增长,全球智能手机格局面临剧变。
日前,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研究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5G智能手机销量将增长1300%,苹果、华为和三星手机正在推动全球5G智能手机市场的快速增长。
该机构总裁KenHyers说,“2020年,全球将售出2.5亿部5G智能手机。中国和美国是两个最大的5G市场。苹果iPhone,华为和三星是排名前三的品牌,今年将合计占据全球5G智能手机销量的三分之二。”
10月8日,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分享了2020年第三季度的临时数据(合并报表数据),包括66万亿韩元(约575.5亿美元)的销售额和12.3万亿韩元(约107.3亿美元)的营业利润。其销售和营业利润分别比第二季度增长了24.6%和50.9%,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4%和58.1%。自2018年第四季度以来的七个季度中,季度营业利润首次超过10万亿韩元(87.2亿美元)。
再看更细化的数据,从业务类型来看,三星的手机产品所属IM(IT & Mobile Communications)业务中,手机(Mobile)子业务第三季度营业利润为4万亿韩元,是第二季度的两倍多。可以看出,三星手机业务占到三星电子总销售额的约30%,目前发展仍然看涨。
在过去一直推动三星电子强劲发展的半导体业务,由于销售价格下跌,第三季度业绩出现下滑,而中低端手机业务的增长推动了手机业务的整体销量。新冠疫情期间较低的营销成本也导致了盈利能力的提高。手机业务中,Galaxy智能手机Q3销量估计在8000万台左右,环比增长约48%,其中Galaxy S系列和A系列表现最佳。
对于三星来说,智能手机销量的大幅增长推动了第三季度的利润反弹,有分析机构预测,这种带动作用很可能会延续到明年。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Visual Captalist的统计,2020年Q2,三星与华为分别占据约20%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苹果位列第三,约占总市场份额的13.5%。今年8月,三星已经重新夺回全球智能手机的龙头地位,拉大与华为的市场占有率差距至约6%,这是一年来除疫情影响初期的2月以外的最大差距。
来源:Counterpoint,元气资本
三星与华为差距拉大同美国对华为的禁令有直接关系。
今年9月15日,美国对华为的禁令正式生效。自9月15日起,台积电、高通、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主要元器件厂商将不再供应芯片给华为。截至目前,华为暂时没有明确的B计划。
虽然华为Mate 40即将发布,但是麒麟5nm芯片已经停止生产,而台积电方面已经明确表示,今年年底前5nm产能都不会跟华为合作。
由于华为手机芯片供应不足问题逐步显现,业界预料智能手机市场中三星与华为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三星手机在国际智能手机市场的优势地位至少在中短期都仍将持续。
对此,三星预计,公司将在其竞争对手华为面临美国严格监管的情况下增加销量,2021年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增至3亿部。此前公司预计其2020年的总出货量为2.6亿部,照此计算,2021年的增幅为15%。
三星手机在印度市场的复苏也推助了其全球市场占有率的提升。由于印度的反华情绪等原因,截至2020年Q2,三星以26%的市场份额跃居第二,仅次于小米的29%。
10月,三星获得了迄今为止最大的5G合同(与美国运营商Verizon Communications达成了66亿美元的交易),有效期至2025年12月,这也是三星在韩国以外最重要的5G合同之一。经济学人智库首席电信分析师Matthew Kendall表示,“三星已经是其国内市场上5G设备的最大参与者,与Verizon的交易可以帮助其将来获得更多有利可图的合同。在5G专利方面,它也仅次于华为。”
然而,三星在海外也面临着其他头部中国手机品牌的竞争威胁。根据Counterpoint的数据,目前三星在欧洲的市场占有率最高,约为35%,而小米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从去年的6%提升到今年二季度的13%。OPPO副总裁兼全球销售总监吴强也表示,OPPO到2021年至少要掌握欧洲5%的市场份额,同时在未来3年内成为欧洲市场的领跑者。
三星手机中国市场式微,并未影响全球市场崛起
三星手机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变化与近年来国产品牌的崛起分不开。
根据Counterpoint提供的数据,三星2013年鼎盛时期市场份额超过20%,但经过2014小米异军突起与华为、苹果的出色表现,2014年全年的数据显示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排名前三位的为小米、华为、苹果,而三星份额跌至约8%。2015年,小米、华为、苹果保持市场份额前三,2015年Q2,三星手机在国内市场首次被Vivo赶超,从此跌出Top5之列。
2016年8月,Galaxy Note 7电池爆炸事件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该事件中,三星启动全球召回计划,然而国行版本却唯独不在召回更换之列,立刻引起了国内三星用户的强烈不满。9月,三星中国区高管在石家庄订货会上集体向经销商下跪,一时舆论哗然,然而形象已经无法挽回了。
2017年,从出货量来看,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中本土品牌全面崛起,占据超过85%的市场份额,三星手机的份额跌破3%。2018年,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销量334万部,仅占约0.8%。此后直到今年年初,三星手机国内市占率一直居于1%以下的低位。
但三星手机受中国业务失利的影响有多大呢?元气资本认为,三星整体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一般。
根据Counterpoint的数据,元气资本计算了三星智能手机占全球与中国市场的出货量市场份额。尽管因数据部分缺失导致不完全准确,但我们依旧能看出三星手机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基本稳定。除个别两个季度被苹果手机赶超外,均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一位。
来源:Counterpoint,元气资本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三星手机业务虽然受到本土品牌及负面事件的冲击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但并未对其在全球市场的表现和盈利造成实质性影响。
首先是由于与中国本土企业相比,三星手机的优势在于中高端手机产品提供的高利润率。虽然从利润的角度看三星仍相较苹果有较大差距,但也凭借17%左右的利润率甩出其他中国智能手机品牌一大截。
其次,对于中端手机,三星在2019年针对200-299美元价格区间特别做了产品布局的调整,主要是Galaxy A系列。这个系列的智能手机产品2019年Q2占到三星整体销量的56%。美国对华为的禁令在客观上起到带动Galaxy A系列销量的作用,因为这原本也是华为荣耀争夺的价格区间。在禁令发布后,荣耀的市场份额就出现了比较显著的下滑。
此外,三星有芯片设计研发和制造能力,又有终端产品实现渠道,三星手机凭借充足的产品线有能力承接华为在国内市场以外其他国家与地区流失的市占率,在美国、印度、东欧市场一直以来走得比较平稳,这也是三星在国际市场保有市场份额的方式之一。
大信证券(Daishin Securities)分析师李素斌称:“从持续的华为禁令中,三星比任何其他同业都受益。”
三星手机或将回归中国市场
近期,三星手机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出现了大幅增长,有分析机构指出今年上半年三星在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达到约3%,较去年同期的约1%大幅增长2倍,这也意味着三星上半年已位居中国手机市场第六名。
按照测速管家最新的安卓手机市场占有率排行数据,三星手机市占率在今年9月继续增长,已涨至约3.56%。
来源:测速管家,元气资本
据调查,以国内几家电商平台给出的平均价格来看,三星手机在中国销售的产品以Galaxy S20、Galaxy Note20、Galaxy Z系列等几款高端手机为主,定价从5999-16999元不等。中端价位仅有A51、A71等少量选择。这说明三星手机在中国主打高端旗舰手机市场。
从出货量的角度看,苹果和三星以47%和25%的份额位居全球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售价高于400美元的智能手机)Top 2的位置。在国内,由于高端机型的利润更高,近年来国产品牌也争相开启了“向着高端走”的战略路线。但目前来看,华为还是占据着国产旗舰机的最大优势,与苹果、三星构成了“三足鼎立”的高端智能手机市场格局。
2018年罗永浩曾说,“华为的高端机,吃掉的都是三星的用户。”而在如今,三星也有实力夺回原本被华为占据的高端旗舰手机市场。
因美国的持续打压,华为的高端芯片供应链受阻严重,旗舰机的竞争力被削弱。华为虽具备自主设计高端芯片的能力,但并不具备制造芯片的能力,此前高制程芯片交由台积电代工,部分中端芯片由中芯国际生产,而上述两家企业均受制于美国制裁措施。华为方日前表示,所设计的麒麟9000芯片可能是高端芯片的最后一代。若美国方面的限制措施不改变,华为会因缺少高端麒麟芯片使得以高端手机业务遭受巨大冲击。
三星正在与高通合作生产高端芯片。据了解,三星与高通芯片合作出货7nm芯片,虽然暂时不如台积电,但进度很快。高通将下半年和2021年要发布的芯片订单,都交给了三星代工。此外,三星也在下半年实现了5nm的量产工艺。
近日,有消息指出,小米11将首发搭载高通骁龙875,并且有一段时间的独占期,不过根据信息来看,三星Galaxy S21将会是全球首发高通骁龙875,小米11会是国内首发。
“高通骁龙875移动平台,将会采用5nm制程工艺,相比上一代的7nm制程工艺有所提升,根据透露的信息,将会搭载Cortex X1超大核和Cortex A78大核,而产品或许会集成5G基带成为5G SoC,而不再单独外置基带芯片。”
在高端手机市场竞争中,5G手机是头部厂商的必争之地。来自中国信通院的最新数据显示,国内5G手机出货量已连续四个月占比达60%。10月14日,苹果发布了首批支持5G的iPhone系列新品,标志着全球所有头部手机厂商均把重心转移至5G上来。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端5G手机中,折叠屏已成风向标。三星、摩托罗拉、华为Mate Xs、TCL等均已推出折叠屏手机,据传OPPO也即将进入这一市场。据统计,今年全球的折叠手机市场中,三星的GalaxyZ Fold系列拥有全球折叠屏手机60%以上的份额,2020年上半年Z Flip首销,9分钟售罄;下半年限量版 Z Fold2首销,4分钟售罄。可以看出,三星具有毋庸置疑的折叠手机优势地位及技术实力。
目前来看,三星高端手机有可能会借机实现在中国市场的复苏。
国产手机品牌缺乏能与华为抗衡的研发设计能力及品牌力,且同样面临美国打压的危险,很难在短期内填补华为高端手机的市场份额;根据DigiTimes的数据,预计到今年年底,iPhone12系列的出货量将达到8000万部。但目前来看,由于地缘政治等原因,该系列的销售情况仍不明朗。
三星无论品牌竞争力还是研发能力均为一流水平,有承接华为让出的国内高端手机市场的机会及实力,并成为蚕食华为禁令后的海外市场最有力竞争者。
三星手机的中国供应商
对于三星等下游大型消费电子品牌商而言,选择综合实力突出的本土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供应商,经严格考察与认证后,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公司的现实需要。
三星的优势在于“内包”给自己的能力。三星电子作为一直以来的智能手机行业巨头,拥有独一无二的产业链优势,其处理器、屏幕、CMOS图像传感器及存储等关键元器件不仅能够实现自给自足,还可以销售给其他智能手机厂商。这保证了三星手机尤其是高端旗舰机的品质及地位。以屏幕为例,三星AMOLED屏幕占据全球龙头地位,色彩、刷新率、效果均达到目前手机屏幕的最高水准,连苹果手机都需要三星的屏幕供应。
而对于关键元器件以外的其他众多零部件,三星选择与本土供应商合作。据元气资本调查,国内已有数十家ODM与零部件厂商切入三星手机供应链。
近几年,中国供应商在三星的供应链体系中所占比重逐渐提升,随着销量和成本压力并行,三星将更多的手机订单交给中国ODM以及零部件厂商进行生产。知情人士透露,三星电子今年交给中国ODM厂商的订单较上一年翻了一番,“现在三星手机有很多机型的供应商都是中国企业,产品覆盖面很广,其中也包括不少中低端产品,这也意味着三星这次加单的动作将会利好这些企业。”
2019年10月,有消息人士透露,在2020年总共约3亿台智能手机中,约20%(6000万台)手机将交给中国的ODM厂商。
今年九月,三星大幅调整手机零部件产品的备货量,仅第三季度,就将需求增加至8500万台。这意味着供货量大幅增加,为零部件商带来利好。
据元气资本调查,目前切入三星手机供应链的国产厂商包括华勤科技、闻泰科技、广信材料、长阳科技、双星新材、智动力、同兴达、卓胜微等上市公司,所提供的零部件包含PCB板、外壳结构件、光学膜屏幕、耳机、材料、配件等数十种。
华勤科技、神盾科技、宁德新能源生产(ATL)等非上市公司也已与三星手机建立合作,其中包括五年前就曾合作过的供应商。
目前已有本土供应商进入三星旗舰机产品线并提供关键组件。本月有外媒发现,中国知名的电池代工企业宁德新能源生产(ATL)正在为Galaxy S21系列量产电池。目前,该系列将至少包含三种智能手机——Galaxy S21,Galaxy S21 Plus和Galaxy S21 Ultra,而ATL正在为这三种型号制造容量为4000mAh,4800mAh和5000mAh的电池。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B3的数据,截至2019年,在全球小型电池市场中,ATL为三星SDI(28.4%)和LG Chem(19.5%)之后排名第三(17.1%)的企业。业内专家称:“与三星SDI和LG Chem相比,ATL在全球小型电池市场中拥有较高的影响力。如果产品性能没有显著差异,三星没有理由拒绝使用ATL电池。”
在2016年三星Galaxy Note7电池事件后,三星将ATL从其高端产品线供应商列表中剔除。在过去的几年中,ATL仍为三星的中低端机型(例如Galaxy A和M系列)提供电池。此次合作意味着ATL重新进入三星旗舰机供应链。
总体来看,三星手机目前在全球营收上涨,国内市占飙升,或将占据国内华为旗舰机市场,回归中国市场,这也给国内三星产业链的公司带来良机。
元气资本持续关注三星手机及其产业链的相关信息,本文为三星手机产业链系列的第一篇,后续还将对受益于三星产业链的公司做更多分析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