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5%脱碳率,中集安瑞科联手马士基打造绿色甲醇动力集装箱船
清洁能源的布局从陆地进一步扩产海洋。作为中集集团旗下能化装备上市公司中集安瑞科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安瑞科”),3月11日,公司宣布与全球集装箱航运物流巨头A.P.穆勒-马士基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依托中集安瑞科的关键装备和核心工艺,实现生物质制绿色甲醇的行业示范,助力马士基第一代新型绿色集装箱船舶清洁航行。未来将基于绿色甲醇项目,双方将在清洁能源领域探索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线上签约“云合影”
绿色解决方案,制备过程碳转化率高达99.5%
根据谅解备忘录,中集安瑞科将依托自身关键装备和核心工艺,通过科技创新绿色解决方案,助力马士基集装箱船舶绿色甲醇燃料转型,一期项目为涉及5万吨生物质绿色甲醇的战略示范项目。第二期项目产能视发展情况而定,绿色甲醇年产量有望增至20万吨。
甲醇是清洁的含氢含氧液体燃料,绿色甲醇可通过生物质能源、绿氢捕获二氧化碳或可再生能源等多种方式获得。因其生产方式清洁、能量密度大、储运便利等特性,绿色甲醇是全球公认的碳中和重要路径之一。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甲醇市场,据工信部发布的《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国目前传统的甲醇化工市场规模约5000万吨/年,年增长率8.8%左右。
据了解,中集安瑞科计划采用高倍率循环流化床生物质高效气化技术生产绿色甲醇,通过生物质气化、水汽变换制氢,进而合成甲醇。该项技术原料适应性强、污染物排放极低,且碳转化率高达99.5%,无焦油产生。
中集安瑞科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杨晓虎表示:“本次与马士基的合作,是中集安瑞科首次落地大规模绿色甲醇战略示范项目,也是中集安瑞科在可再生清洁能源行业的一大跨越式突破。”
马士基作为全球领先的航运物流企业,不断加速海运、空运、码头、陆侧运输全方位脱碳进程,并宣布订造12艘大型绿色甲醇集装箱船舶。
马士基集团中国首席代表彦辞表示:“实现脱碳目标是马士基的战略重点。马士基已经制定到2040年实现气候中和的宏伟目标,而在接下来十年,确保绿色甲醇规模化供应对我们向可持续能源过渡至关重要。马士基非常高兴本次与强有力的中国合作伙伴中集安瑞科携手,共同迈向绿色清洁燃料转型的征程。”
深入布局“液态阳光”
目前中集安瑞科已经布局了在液态阳光(绿氢加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液态阳光站内制氢等领域,并参与了北京2022年冬奥委会液态阳光加氢站示范项目,为冬奥会举办地和相关场所提供了氢气管束集装箱、储氢瓶、智能加氢机、“液态阳光”甲醇重整制氢设备以及加氢站等超过40台套的全系列多品种的氢能装备。
据了解,由于风力和光伏等可再生电力有一定不稳定性,可再生能源的储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中集安瑞科与中科院大连物化所携手推进液态阳光(甲醇)制氢加氢装备(含加氢站和二氧化碳捕捉合成装备)在氢能产业链上的应用,可以将太阳能、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绿色电力电解水生产“绿色”氢能,并将二氧化碳与氢转化为“绿色”甲醇等液体燃料,以甲醇作为氢气的储存和运输载体,并在加氢站等场地利用甲醇重整,重新制氢和分离纯化提取氢气,并将重整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液化回收,形成一个闭环。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主持开发、中集安瑞科撬装制造的全球首套液态阳光现场制氢加氢装备已于2020年10月通过了中国产业促进会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并通过了液态阳光加氢站安全运行专家论证,作为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冬奥示范项目运行。
在氢能方面,中集安瑞科也进展迅速。日前中集安瑞科的子公司中集氢能科技有限公司集成事业部还中标了山西鹏飞集团有限公司的“鹏湾氢港氢气充装站集装格项目”,合同总金额为人民币1318万元。中集安瑞科子公司中集氢能本次中标的是该项目中的加氢充装站,加注规模为14000 Nm3/d(标准立方米/天)。
中集集团计划将中集安瑞环科分拆至创业板上市,今年1月公司提交创业板IPO申请材料日前已经获深交所受理。
中集安瑞科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中集安瑞环科董事长杨晓虎此前表示,中集安瑞环科于A股独立上市,可以充分借助资本市场的平台和资源,强化公司在化工供应链核心物流装备制造领域的全球优势,提升罐箱后市场服务、产品智能化应用的发展,并延伸围绕核心客户进行环保服务业务的探索和开拓,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推
荐
阅
读
1、【干货】从产能与成本角度解析碳中和背景下工业副产氢及其前景3、【干货】质子交换膜氢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及其现状4、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能源与材料学院李叶青: 微生物甲烷化技术(绿色甲烷)可实现在天然气管道中存储太阳能和风能
5、加快布局氢能产业,上海最大氢能供应基地将于8月开建6、价格飙升!天然气落点能否在“制氢”?蓝氢能否成为当前首选?7、西部地区氢能迎来机遇期?科技部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 东西部科技合作实施方案!
8、绿氢:是氢能产业的现在进行时,也是将来时
审核:李虹 编辑:戴欣馨联系邮箱:daixinxin@acmi.org.cn
添加管理员微信(微信号:ranliaodianchijun),加入氢燃料电池行业微信交流群
【免责声明】1、鉴于本平台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平台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平台联系, 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平台将及时处理;2、本平台文章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3、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需保留本平台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4、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全球氢能所有。
【版权声明】图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