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O是高效的兴趣小组2.0,找对人-激发创意-改变世界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MarsOpinion Author Mars任鑫
原标题:DAO是高效的兴趣小组2.0,而不是低效的公司2.0
卷首语
最近主业带娃。
副业在思考未来的工作组织形态会是什么样子,我能做点什么事情让世界更好玩一点。
这礼拜,最大的一个思想上的变化,就是开始对DAO有了热情。
之前一直把DAO看作是另一种形态的“公司”,于是满眼看到的都是缺点,尤其是执行层面。
看到几篇关于BanklessDAO的分析,忽然强烈感觉到——DAO其实不是公司啊,这就是兴趣小组啊!
如果我们发现了自己的使命,要改变世界。
能怎么开始呢?
传统来说,得开公司,拉合伙人,招聘……
1000个有想法的人里面,估计最多有1个人有足够的资源和执行力启动项目。
哪怕有这个想法的人有100万,最后动手的也就1000个。
而且,这1000个人找不到彼此,他们找来的团队,大部分其实对这个使命没什么热情也没什么了解,只是来赚工资的。这1000个人只能各自在自己的黑暗狭窄的通道里探索。
而如果我们可以把同一个使命的人,搞到同一个“兴趣小组”里。
比如把所有感兴趣“让每个人都成为一家开开心心养活自己的独立公司“的人搞到一起。
门槛降到了极低,这100万人都能参与进来。
瞎聊!
瞎聊之后,分叉成各种相关的小话题小群,感兴趣的去找自己的子话题继续深度瞎聊。
聊嗨之后通过系统提供的一点点帮助,让大家聊得略微靠谱点有组织一点,自己去看看要不要一起做点什么。
这个过程中,我们真的能够和分享类似使命的人互动起来,通过分享观点,良性互动(chaochaonaonao)来激发更多的观点、完善各自的创意。100万志同道合之人的思想交配和进化速度会N倍快于1000个人各自探索。
而且,因为这100万人都在这个兴趣小组中留下了各种各样的痕迹(参与了什么话题,花了多少时间,获得了多少认可,表达了什么观点),这些痕迹可以帮助彼此高效N倍地找到“我需要 & 和我合拍”的人——假如我想做点什么事儿,想拉人一块儿,我可以直接看你在“让每个人都成为一家开开心心养活自己公司”话题下发表的100个观点、得到的200次认同、展示的3个MVP小实验,这不比在boss直聘上找人靠谱得多得多么?
所以,虽然我现在对于DAO在执行层面还是没有什么信心。
但我确实觉得它在“更广泛的创意激发”和“更有效地识别和组合志同道合的人”这两件事儿上,有巨大价值。
“工作”的历史:我们需要工作吗?(一)-36氪
https://36kr.com/p/1551047614254978
当人类只有少量石器和木器,打猎为生的时候,我们的日子貌似比后来安顿下来种地和打工要轻松得多——每周必要的工作时间只需要15小时。
为什么会这样呢?最主要是因为找到了“火”这个作弊器,用火烹饪食物可以让食物更容易被消化,从而极大提高我们的能量吸收效率,一天打鱼六天晒网也够吃。
但其实我们现在要谋生的话,一星期15小时赚个糊口的钱也很容易,为什么我们没有停下来说“够了”,而是会工作996呢?因为我们追求的是相对地位(比别人好),而不是绝对需求(吃饱)。猎人时代的我们做不到,一是因为没有电冰箱(打了吃不完的东西只是浪费),二是要到处跑(带不走的东西都没价值)。
而在消费社会里,我们收到大量的信息诱导,把一切“相对地位”都洗脑成“绝对需求”。比如要穿和身份匹配的衣服品牌,比如家里这么漂亮不能用塑料感的脸盆,比如要用银质餐具而不是铝餐具(反过来,拿破仑就用铝餐具,因为当时铝更稀缺珍贵),我们会觉得得不到这些“应有之物”是一种痛苦,或者反过来,憧憬能够拥有它们能让我们分泌多巴胺。只是拿到手之后多巴胺就会停止,我们就只好继续追下一个目标,成为追胡萝卜的驴子。
这样当然需要不停工作。吃到这个胡萝卜之后,只会更需要。
BanklessDAO – 去中心化协作的宝贵样本
https://mp.weixin.qq.com/s/elW0QClGlJs5Mj0Z6k18uQ
看了一下BanklessDAO,忽然觉得自己之前的理解框架可能不太对,我一直把DAO看作是“公司2.0”,但现在看可能是“豆瓣小组2.0”。类比公司会有大量的效率缺陷 & 不务实,但类比豆瓣小组的话其实效率是提高的。未来的世界,如果是由数量巨大(方生方死)的兴趣小组来构建的呢?
觉得BanklessDao可以借鉴的地方是,有一个合适的抽象层的“使命”(帮助世界走向无银行),凭借这个大旗聚集了无数的人,形成了一个大广场和无数“相关“的小组,感兴趣在这个使命下往前探索的人就这样被搞到了一起。
如果纯粹从组织执行效率上讲,这个组织是没什么执行效率的……但它很奇怪的改变了我们形成组织的方式,原本可能感兴趣这个使命的有1万人,其中只有100人真的往这个方向努力做事儿(因为找不到志同道合者),而且大部分找的搭档也是纯粹工作关系(给钱干活)。但通过Bankless,这1万人都能参与一下这个大广场,还能不停切换自己所在的兴趣小组和其他人聊起来。
在“执行”之前的“创意”阶段,原本只能有100个小组在内部脑暴碰撞,每个小组可能有两三个真正有研究精神而且相信这个使命的人在参与。但Bankless使得有1万人的网络在相互激发。从任鑫这周读了啥(40):网络效应,网络效应,网络效应公式里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创意激发的效率远远不是100倍,而是1亿倍。
而在“组织形成”阶段,Bankless好像也是更有效率的。市场上找的人根本不知道他对这个领域有没有热情、有没有理解。但这个“兴趣小组”已经把人聚集了起来,而且可以看到这个人参与各个不同相关话题的参与度和历史发言,很快就能把优秀 & 和自己合拍的人找出来。形成小团队探索的效率高了很多。
所以,DAO带来的效率,可能不是在执行层面,而是在“志同道合的组织形成”环节和创意激发讨论(以量取胜的网络效应)环节。
BanklessDAO的组织和运行
https://mp.weixin.qq.com/s/ujsxzdQcqu3pQr2-8RjSRA
觉得发起一个DAO的心态,不能是“组织一帮人来把我想做的这事儿做了”,而应该是“我觉得这样的世界更美好”,吸引更多有共同观点的人过来。然后过程中把自己ego放到最小,不要致力于推进项目,精力应该放在肥沃土壤上。
更多的,应该是让生态中更多人来说“我想要做什么,我想要怎么做”,然后用DAO来帮助支持TA完成TA想要完成的项目(只要在大使命框架下)。
至于DAO本身的可持续性,一种可能就是真的用爱发电(豆瓣小组逻辑);另一种就是生态基金逻辑:从这里长出来的商业项目在独立后分一部分股权给DAO表达感谢 & 既然在一个使命下之后多少还是得用DAO的资源不能得罪。
红军当年是怎样打土豪筹款的?
https://mp.weixin.qq.com/s/-zjZfyQPkzp1HBmiQyuRHw
看了很无语的文章,很好奇为什么没有被禁。
(能说的)主要的感想:
表面看是意识形态,底子支撑还是经济系统
脏活并不是粗活儿,规模化干脏活儿也需要精细(& 适合实际)的设计,理念不解决实际问题
Braintrust:由社区管理的人才网络(Messari)
https://mp.weixin.qq.com/s/LWlHNBJnhz5P99yaU9gPWQ
说实在的,没看出来Braintrust任何特别的地方……
号称零佣金,但实际上收买雇佣者这方10%,有啥区别呢……
BTRST的token economics也没看出来太巧妙的地方……
比较有启发的地方是有一个Connector角色。
越来越觉得,如果我们要做一个新的平台,已经不可能从零开始。
最好是能够直接让小型的双边市场玩家(自带买家,自带卖家)直接加入,平台提供科技基础设施让大家都更好赚钱。
而如果走Web3的思路,则是加入的玩家直接分走平台的Equity,越多人加入,平台价值越大,大家分到的Equity也就越值钱。
参见上一篇任鑫这周读了啥(40):网络效应,网络效应,网络效应,假如1个Connector的网络里有100个买家100个卖家,网络价值是100 x 100 = 1万。100个这样的connector加起来商业价值也只有100 x 1万 = 100万。但如果我们可以把100个玩家都输入到大网络,整个网络拥有1万买家1万卖家,则网络价值理论值是1万 x 1万 = 1亿。
哪怕只是把价值的10%(1000万)分给早期加盟的100玩家,大家的收益也都是10倍。
所以,本质上,还是利用网络效应创造增量价值。
本文作者任鑫:Get CEO,前京东O2O副总裁,前今夜酒店特价创始人
假如你关注他的公号MarsOpinion,会发现数百篇激发你创意的好文章。
点这里进一步了解他:
https://marsocean.notion.site/marsocean/16b9e79f3cfc4cc1bd13a5f89661adb9
假如你正在思考未来的组织,或向往DAO这种创新的组织模式,并想从Web3浪潮推动的世界重构中发现机会,请扫描二维码加入到DAO的社群吧,找到与你志同DAO合的人,持续学习、讨论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