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为什么“下雨”是今夏以来的重要驱动因素——后流闲聊39
在2023年夏季的时候公众号连续出了几期关于气象环境与病毒传播之间的关联的分享。不过由于发的比较早,所以看的人也少,使得今年自入夏以来总有读者留言询问“为什么下雨会增加风险”,所以本期稍微结合一下今年降水的特点和有疑问的读者再说一下。
我们谈“下雨”带来的风险其实不是下雨本身,而是下雨之后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尽管影响因素很多,但重要的其实是环境湿度的变化。从结果上来说湿度的影响呈现U型依赖,即较低和较高的湿度都会延长包膜病毒存活的半衰期。相关研究建议,在室温下降低气溶胶传播的理想湿度在40%~60%之间。
另一个要明确的一个概念是,日常使用的“下雨”无法涵盖我们所要说的问题,实际上是“降水”、“持续降水”和“异常降水”。
降水。不严谨的说,这个就是大家常说“下雨”的意思,通常是时间不长雨量比较有限的情况。短时的降水通常来说是会在短时间内降低感染风险的,因为降水时产生的雨水冲刷、暂时提高的湿度、伴随降水产生的风等相关因素都能短时内降低环境气溶胶的浓度。类似很多读者留言询问过的洗澡时(特指淋浴)的感染风险问题,你可以将洗澡视作一次短时的雨量有限的降水,在洗澡时的感染风险是相对较低的。 持续降水。不严谨的说,就是持续时间较长且总降水量较大的“下雨”,一直下持续下的那种。南风省份的读者可能理解起来会更容易,华南地区经典的“龙舟水”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都会伴随持续降水。这种气象条件带来结果是连续且时间较长的高湿度天气。而持续性的高湿度则会使得飞沫和气溶胶在空气中存在的时间更长,从而增加感染风险。 异常降水。不严谨的说,这本期的语境下就是时间更长和量更大的降水。结果上来说就是更湿和更长的湿。
4月
“降水方面广东、江西、西藏平均降水量创下新高,广东龙门创下了4月我国国家级气象站月降水量最高纪录” 中国气象爱好者
5月
广州4月的降水量超过了500毫米,而5月的降水量再度达到了500毫米以上。这意味着,广州在两个月内的降水量几乎相当于北京一年的降水量。
广州竟然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全球降雨量的领跑者,甚至一度超过了乞拉朋齐。
中国气象爱好者
6月
6月降水量全省平均42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5成,居1961年以来同期第4多(最多1994年443毫米),为1995年以来第1多。各地降水量分布在179.6(岱山)~740.7毫米(庆元)之间,受梅雨带影响,浙南、浙西普遍在400毫米以上,泰顺、云和等破历史同期最多纪录。 浙江气象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