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认识镜中的自我:伊斯兰与西方关系史入门》:一部土耳其历史学家笔下的伊斯兰历史观代表作

易卜拉欣·卡伦 蒙古史与元史学术兀鲁思 2023-09-19

“ 

不管从政治和思想角度,还是从文化角度来看,伊斯兰社会与西方社会的关系确实是当今世界最根本也是最敏感的问题之一。本书是土耳其历史学家深刻解读伊斯兰与西方关系的经典力作!也是一部人类文明与文化的交融史!





01

本书概况


《认识镜中的自我:伊斯兰与西方关系史入门》


作者:〔土耳其〕易卜拉欣·卡伦

译者:夏勇敏、汤剑昆、范珣、陈彦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8

页数:45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00元

ISBN:9787510465727


内容简介

土耳其历史学家深刻解读伊斯兰与西方关系的经典力作!一部人类文明与文化的交融史!

不管从政治和思想角度,还是从文化角度来看,伊斯兰社会与西方社会的关系确实是当今世界最根本也是最敏感的问题之一。

本书梳理了伊斯兰社会与西方社会关系发展历史的主线,关注和分析了那些游离于主线之外并常常被忽略的细节和差异,回顾了漫长历史进程中伊斯兰社会与西方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比较全面、客观、辩证地展现了伊斯兰社会与西方社会关系发展历史进程中出现的“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联、分歧和冲突。


作者简介



易卜拉欣·卡伦,博士、副教授,当代土耳其伊斯兰学者,1992年毕业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学历史系,后在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02年以有关穆拉·萨德拉的存在观和知识哲学的论文获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人文科学和比较哲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乔治敦大学和土耳其比尔肯特大学担任伊斯兰思想和伊斯兰与西方关系学科教员,在土耳其宗教基金会伊斯兰研究中心从事学术研究。2005年至2009年任土耳其政治、经济和社会研究基金会创始主席,2009年任土耳其总理首席顾问,2012年任总理府副署长,2014年起任总统府大使衔副秘书长和总统府发言人。著有一系列有关伊斯兰哲学、伊斯兰与西方关系和土耳其外交政策的书籍和文章,曾在国内外报纸、电视台和通讯社发表过众多的文章、评论和访谈录。


目录■ 引言■ 伊斯兰与西方:词的魔力欧罗巴的故事欧洲是什么?拯救欧洲欧洲与存在的问题欧洲的基督教属性西方文明起源的问题伊斯兰文明伊斯兰富有弹性的文化政策普世的历史观现代的断裂无知与傲慢的论调■ 伊斯兰教、基督教和拜占庭:神学、政治和文化的挑战神学挑战政治挑战文化威胁感文明的传递性问题伊斯兰与拜占庭关系书信往来时期哈伦·拉希德与查理大帝■十字军东征:漫长战争带来的启示十字军东征开始了征服耶路撒冷萨拉丁·阿尤布与“狮心王”理查罗兰之歌未能实现的梦想:十字军与蒙古同盟剑与笔马可·波罗的中国之旅十字军与伊斯兰的形象《古兰经》有了拉丁文版骑士时期穆斯林眼中的十字军■经院哲学、伊斯兰教和一个时代的落幕从阿拉伯文到拉丁文12世纪的一次文艺复兴共同概念的世界伊斯兰教在西西里中世纪的欧洲与先知穆罕默德■ 安达卢斯:从“共存”到“收复失地运动”的安达卢斯伊斯兰文明伊斯兰和欧洲概念的出现科尔多瓦安达卢斯伊斯兰音乐与欧洲“共存”时期三个类别:摩里斯科人、穆德哈尔人和莫札拉布人收复失地运动:悲剧的开端安达卢斯与奥斯曼帝国关系《奥兰裁定书》一场无休止的悲剧当今社会对安达卢斯的认知■ 欧洲与土耳其人马基雅维利与奥斯曼模式罗马的继承者哈吉·拜伊拉姆·瓦里与曼努埃尔二世教皇给“征服者”写信了作为特洛伊人后代的土耳其人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对伊斯坦布尔的好奇一幅肖像的故事“征服者”与德古拉可怕的土耳其人和辉煌的奥斯曼帝国两次失败:从勒班陀海战到第二次维也纳之围从伊斯坦布尔到威尼斯欧洲对郁金香的狂热土耳其人的新形象杰姆苏丹:欧洲牢笼中的奥斯曼王子奥斯曼人支持了新教吗?一位匈牙利王子的奥斯曼历险迈向现代化的土耳其形象■ 面向现代化:改革、文艺复兴与新世界作为理性宗教的伊斯兰气候和地理环境在阿尔及利亚的一位西班牙囚徒:塞万提斯勒班陀海战与辛迪·马哈穆德在欧洲的囚禁岁月哈桑·瓦赞:“非洲的列奥”的冒险咖啡来到了欧洲奥斯曼军乐与西方音乐语言和文化的世界伊斯坦布尔的两位欧洲音乐家■迎接一个新的世界:欧洲殖民主义、旅行家们和东方主义拿破仑·波拿巴的埃及历险反对殖民主义的产物:泛伊斯兰主义思潮和伊斯兰联盟哈里发制问题传教活动东方主义欧洲哲学与东方主义康德与伊斯兰黑格尔主义历史观、尼采与伊斯兰伊斯兰教在美国杰弗逊的《古兰经》从哈吉·阿里到“嗨·乔利”游走于幻想与现实之间的旅行家们的天地蒙塔古夫人的挑战两位法国的“亲土耳其派”:拉马丁和皮埃尔·洛蒂在麦加和麦地那的一个英国人阿拉伯的劳伦斯佩拉宫现代和危险的世界■ 新的世界与失落的文明:伊斯兰世界与现代欧洲哥白尼革命与伊斯兰世界伊斯兰与科学的问题:纳默克·凯马尔对勒南的论战穆斯林旅行家眼中的欧洲奥斯曼使臣在巴黎作为一种理想的欧洲奥斯曼苏丹在欧洲现代土耳其思想、文明和西方的问题文化观和文明观:从努莱丁·托普丘到杰米尔·梅里奇培亚米·萨法对历史的构建欧洲穆斯林思想家们的呼唤:盖农和阿萨德穆罕默德·马默杜克·皮克索尔:见证一个时代当三名穆斯林女孩改宗之后■ 新的时代:在接近中疏远的两个世界从“犹太人问题”到“穆斯林问题”女性、民主和自由的问题伊斯兰和西方社会中的性观念伊斯兰教的“可见性”问题西方主义的陷阱巴勒斯坦、以色列和伊斯兰与西方关系煽动仇恨的言论与种族主义的新面目伊斯兰恐惧症:概念与内涵■ 代结语  自我、他者及其他■ 附录一  安达卢斯穆斯林致苏丹巴耶塞特的诗体信■ 附录二  阿布·贝卡·萨利赫·伦迪所作的安达卢斯《哀歌》■ 附录三  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与刘易斯·华莱士:一段不期而遇的友情故事■ 伊斯兰与西方关系史大事记




02

本书文摘


伊斯兰与西方:词的魔力


我们探讨伊斯兰与西方关系的时候用词必须谨慎。因为代表某个事实的词,有时会成为我们理解这个事实的最大障碍。“伊斯兰”和“西方”这两个词,表述的是从历史到宗教、从文化到艺术、从哲学到科学和政治等诸多元素。今天提到伊斯兰的时候,西方人的脑海里会出现特定的形象:克尔白、做礼拜的人群、头巾、巴勒斯坦问题、恐怖活动、战争,等等。当我们说起西方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也会浮现出一系列景象:发达而拥挤的城市、技术、帝国主义、好莱坞、音乐视频(MV)、教堂、家庭的解体、恐怖袭击,等等。这些事物,每一个都指向一个事实。但是,难道像人、社会和历史这样复杂、不断变化、充满活力和彼此相关的元素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述吗?随意地利用词的抽象性和概括性,难道不会有远离事实的危险吗?要正确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就必须对自己使用的词有准确的理解。让我们从“伊斯兰”这个词开始吧。“伊斯兰”是伊斯兰教对自己的称谓,是《古兰经》里的一个词。其词义是“通过把自己交给真主而拥有和平与安宁”。从宗教意义上来说,它表述的是《古兰经》所规定的信仰和生活方式。从历史和文化意义上来说,它表达的是这些信仰原则在时间和空间维度的不同形态。同世界上其他所有宗教一样,伊斯兰教并不仅仅向其信徒们提供一个“信仰列表”,同时也规定这些信仰和道德原则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我们所说的伊斯兰文明和文化,是这些原则经由穆斯林融入时间和空间之后所具有的鲜活形态。正如文明是一种世界观在时间和空间里获得生命力之后有血有肉的形态,伊斯兰文明也是伊斯兰教的世界观具备了物质的、文化的、组织化的和美学的属性后的形态。当我们说伊斯兰的时候,指的既是一种信仰体系,也是一种文化和文明。不管是在中世纪,还是今天,伊斯兰这个词所代表的都是伊斯兰教的这两个方面。当我们谈论“西方”一词,会遇到一系列不同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指出,这个词是与近代同龄的。尽管从14世纪以来,作为“太阳落下的地方”意义上的Occident(西方)一词一直为欧洲各种语言所使用,但我们看到,这个词从18世纪开始才具备了现在我们所理解的含义。另外,Occident一词所代表的地理上的西方,指的是“亚洲的西边”。因为在中世纪,欧洲将自己视为位于“亚洲的西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西方不是一个独立的地理概念。亚洲位于中央,西方(欧洲)对应的是亚洲的西端。
欧罗巴的故事


我们称之为西方的地理概念,直到美洲大陆被发现为止,指代的都是欧洲。今天我们谈起西方文化和文明的时候,主要也是指发源于西欧的文化、艺术、科学和政治积淀。但是,即便是其神话学的起源,也都告诉我们欧洲一词与亚洲有着密切的联系。古希腊神话中一个著名的故事里说,宙斯爱上了出身腓尼基贵族、名叫欧罗巴的女孩。为了接近欧罗巴,宙斯化身为一头欧罗巴钟爱的白色公牛。看见白牛,欧罗巴走过去和牛玩耍了起来,接着骑到了牛背上。看到机会来了,宙斯振翅而飞,拐走了欧罗巴。据传说,宙斯把欧罗巴带到克里特岛,向她表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而在另一个传说中,当意识到自己被拐,欧罗巴要求宙斯放了自己,并威胁说不然的话她就从天空中跳下去。宙斯对欧罗巴的嘶喊置之不理。于是,欧罗巴就从化身为白牛的宙斯背上跳了下去。她掉落的地方,就是今天人们称之为欧洲的那片土地。在这一悲剧之后,这片土地就被人称为“欧罗巴”。从加洛林王朝统治的8世纪开始,欧罗巴一词被所有欧洲语言所使用。“欧罗巴被拐骗”,在西方神话和文学中一直作为一段鲜活的记忆保存至今,并作为一种思想成为描述欧洲与其他文化和民族之间关系的诸多象征符号的灵感来源。尽管如此,对于“欧罗巴”一词的词源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欧罗巴(Europa)由希腊语中的euros(宽广)和pa(天空),opis(面孔)或是optikos(目光)构成,意为“视野宽广”“思维开放”。也有历史学家认为,欧罗巴一词源于阿卡德语erebu一词,意为“下沉、下降”。不管我们采信哪种说法,神话传说、词源分析,还有之后我们将要研究的历史文献都证明,欧洲的出现与亚洲密切相关。作为一个文化和政治的事物,欧洲的出现与欧洲概念的形成是在同一时期。欧洲的史学家们认为,欧洲是在成为具有明确属性和命运的事物后才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但这种属性,很多时候建立在某个“他者”的基础之上。1947年第一个提出“欧洲观念”的意大利历史学家费德里克·恰波德认为,“欧洲这个概念由非欧洲的事物构成,其特性是通过与这些非欧洲事物的对立而形成的”。在欧洲观念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这些对立面,导致很多事物成为欧洲的“他者”。不同的历史时期中那些“野蛮人”(因为不会说希腊语而只能发出“啵啵啵”这类原始、粗野声音的外来人)、波斯人、亚洲人、非洲人、阿拉伯人、穆斯林、犹太人、奥斯曼人,近代以来的移民、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和其他人群,都被塑造成欧洲的他者,成为政治、宗教、文化、新闻和电影里类型化的对象。毫无疑问,把整个欧洲史描述为一项他者化的计划是过于夸张了,因为那等于赋予了欧洲超历史和超自然的角色。欧洲在形成过程中深受其他文化和亚洲、伊斯兰世界和非洲的影响。但随着欧洲观念的定型,欧洲属性得以明确,并逐渐走向压制在欧洲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其他因素的道路。例如,在文艺复兴和改良运动的出现以及启蒙运动的定性过程中,伊斯兰的哲学和科学传统曾经产生重要影响。同样,19世纪和20世纪来自亚洲文化以及佛教和印度教等宗教传统的翻译作品在现代欧洲思想的形成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把目光转向美国,我们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况。19世纪在美国精神的形成中发挥核心作用的亨利·戴维·梭罗和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等超验主义者曾经深受东方文化和伊斯兰思想与诗歌的影响。正如在本书的其他部分我们将细致探讨的那样,美国的缔造者之一托马斯·杰弗逊这样的政治家也曾经对伊斯兰的法律和文化产生过浓厚的兴趣,并在构建作为美国政治体制的基石、发表于1776年7月4日的《独立宣言》的哲学框架时,选择了参照《古兰经》和其他伊斯兰教经典。今天珍藏在美国议会图书馆中、以“杰弗逊的《古兰经》”而闻名的那本《古兰经》,就是这一密不可分的历史值得关注的例证。但是,这段历史尚未写就。其原因,并不是缺乏史料,而是我们至今仍然以欧洲中心论的视角看待欧洲和美国的历史。


欧洲是什么?


围绕欧洲属性的讨论在20世纪初逐渐形成高潮。原因是什么?因为工业化、资本主义、传统社会构架解体造成的信任危机和以数百万人的生命为代价的两次世界大战,使欧洲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存在、属性和将来。当看到欧洲这一概念变得越来越有争议和模糊,卡尔·雅斯贝斯说:“如果要罗列让欧洲成为欧洲的所有元素,我们的能力肯定不够。”但是,他还是在那篇值得关注的文章中将主要的因素进行了归纳。

如果我们要使用欧洲这个名字,那么欧洲就是《圣经》和古老的文明。欧洲是荷马,是埃斯库罗斯,是索福克勒斯,是欧里庇德斯;是菲迪亚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普罗提诺;是维吉尔,是贺拉斯;是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是塞万提斯、拉辛和莫里哀;是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伦布朗和贝拉斯克斯;是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是圣奥古斯丁、安瑟伦、托马斯、尼古拉斯·卡萨努斯、斯宾诺莎、帕斯卡、康德和黑格尔;是西塞罗;是伊拉斯谟和伏尔泰。欧洲在穹顶、宫殿和遗迹上;是耶路撒冷、罗马、巴黎、牛津、日内瓦和魏玛。欧洲是雅典的民主和罗马的共和;是瑞士人、荷兰人和盎格鲁-萨克逊人。如果需要历数让我们的心感到温暖的一切,那将是永无尽头的……这,是超越一切标尺之上的一种魂、道德和信仰宝库。

这份名单里还可以列入许多名字、思潮、作品、城市和符号。但正如雅斯贝斯所指出的那样,让欧洲成为欧洲、让一个普通的欧洲人感到温暖和亲切的一切,都是构建起最广泛意义上的“欧洲”概念的元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可能存在单一、静态和同质的欧洲。在分析“欧洲”这一概念时,我们必须始终记住它那充满 不管从政治和思想角度,还是从文化角度来看,伊斯兰社会与西方社会的关系确实是当今世界最根本也是最敏感的问题之一。



交融与矛盾并存的千年关系史——伊斯兰和西方及基督教


点击文章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本号目前建有  历史社科读书交流群,请及时关注公众号,获取入群方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