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朱 婷
运营 / 小饼干
流量爱豆能成为演员吗?
好演员能有春天吗?
数字小姐、带编剧进组、潜规则、经纪人话语权有多大?
……
当这些以前只零零散散出现在热搜或者八卦资讯中的行业内部话题,被影视化,且集中出现在同一部剧里时,舆论和观众无疑是兴奋的。带着这样的敬畏心和对于剧情、人物设定的好奇,《文娱Talk》和一众媒体对话了《春日暖阳》的导演刘家成。《春日暖阳》拍摄于2020年,但刘家成导演第一次见到剧本是在2018年,兜兜转转还是由他来执导。影视行业剧,好拍也不好拍,如何拿捏真实的还原度?如何做内容的取舍?是否会引起用户的过分解读?诸如此类。当我们把问题抛给刘家成导演:“作为业内人拍业内乱象的剧,是否会有压力?”他没有丝毫犹豫,脱口而出:“没有,我拍的很爽,很过瘾。”这也与采访最开始,被问及《春日暖阳》最打动包括导演在内的主创的点的回答不谋而合。“身处行业一线多年,这个剧本有太多我们想表达的点,想说的话,想共同筑造的行业未来,就像剧名一样,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在讲影视寒冬,我们就借剧表达一种希冀——希望影视行业早日迎来像春天一样的暖阳。”以下是《文娱Talk》等媒体与刘家成导演的对话全文:刘导:剧本前5集就抓住我的注意力了。这行业到了今天,作为从业人员感同身受,有很多话憋着想说,特别是几年前,能够看到一些不规范的、不合法的现象,当然,实话实说,现在有所好转。一言蔽之:爱之深恨之切,这个剧本有很多我要说的话,核心出发点就是希望行业越来越好。刘导:《春日暖阳》最初从(影视)行业出发,但最终会回归到我擅长的主题:人性和现实。切中影视这个特殊行业的两面性,距离观众又近又远,《春日暖阳》想呈现这个行业台上台下,幕前幕后的差别以及真实性。一面是大众比较熟悉的聚光灯下的辉煌;另一面则是卸下公众人物这层光环的他们,也是生活当中的普通人,仍然要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要面对这种难以逃脱的情感冲击,这是大家比较生疏的一面。两面发力,保证这部剧不悬浮,贴地飞行。这也是我们作为行业人员的优势吧,剧中描述的种种现象,保真。Q:剧集辐射的内容有很多,如何确定主线支线,或者说内容上有做怎样的取舍吗?刘导:基本上就是顺着剧情走,没有刻意去取舍。台前台后,都全面呈现。确实这个行业的事件太多了。譬如:经纪人与流量明星的关系,演员争番位的敏感事件,数字演员等等,肯定也会挑一些显著的点,集中性的挑明行业乱象,融进剧本,吸引观众关注。但本质上拽出来的是事件,当然也没有脱离剧中人物关系,点多但核心还是为了内容输出服务。第一次这种新的表达手段,开篇用行业剧来进入,后面徐徐展开人性和生活。关于网上的评论,有一些说《春日暖阳》悬浮的,这一点我想说这个剧绝对真实。如果你觉得它不真实,说明你对这个行业不了解。
有的编剧不在一线,写一个大腕谁出场,写的像黑社会一样,身后跟一群保镖,现实情况在中国起码不是这样。陈姜戈这个角色作为戏剧和影视结合的大腕起名叫陈姜戈,取材于陈道明、姜文、葛优,他们生活中连助理都不带,我们聚会在哪吃饭就一个司机开一辆车而已,哪有戴着墨镜一群保镖,这是没有一线经验的编剧想象的。
剧情呈现的种种乱象、各个人物设定、人物关系,都是真实存在的。
剧里的松杨就是流量明星,《父与子》指望他抬票房,他对老师的忍让、客气,对团长的尊重,他内心很清楚自己什么位置。所以,他到一定度的时候,某些地方我该说句话了。表面很客气,一般人不敢说,他敢说,这种人物关系我们是按照最真实人去体现的。
刘蓓那个角色,一惊一乍拿捏得太准确了。第4集、第6集播出的时候,有两个挚友不约而同给我打电话,“导演太真实了,太好了,我会不停追下去”,他们身在其中,沉浸在这个行业几十年了,一是觉得解气,二是觉得真实。
我也做过演员,那时候就真的碰见导演和某些说不了台词的演员说,你别着急,你就喊1234567就行。导演让演员这么做,他甚至觉得这是一种手段跟技巧,就挺荒唐的。
其实,并非只有没有定力的年轻演员这样,老演员没有吗?不是,老演员不守规矩的也有。但你永远要相信,快餐式的东西,它一定是留不住的,这些没有艺德的演员,终将也是会被淘汰。
这个剧,也是想给大家一剂清醒剂。
另外,我看到一些观众说剧中有些都是老梗了,确实存在这个情况,但剧拍摄的时候他们是不知道的。
刘导:孙怡定的比较快,见完一面基本就定了,她的形象、气质等都挺符合丁沫沫这个角色的定位的,即文艺女青年。
重点聊一下吴刚、黄子韬这两个角色吧。不能说百里挑一,但也确实是深思熟虑,在很多演员中经过多论定夺出来的最终阵容。就在我这个小屋,很多演员来聊过这几个角色,他们各自都有优势。核心还是适配性,我不希望最后大家去演一个流量明星,演一个老戏骨、老艺人,需要他们本身具备一定的条件跟素质,在观众那里有说服力。吴刚老师是和他夫人一块过来的,他的演技自不必多说,我觉得在他身上有一种那个年龄段,跟现在年轻人没有脱节的亲切感。他让我很惊讶的是,从第一天进现场他就不带剧本,到杀青也没带过剧本,他的功课全在后边做,然后到现场接所有人台词,一丁点没出现过纰漏, 近130天的拍摄,就没带过剧本。也借此很想和年轻演员们说,可能你们一下子做不到放下剧本,但先努力放下自我,像这些敬业的前辈学习。关于黄子韬饰演的“松杨”这个角色,首先是得有类似的经历,观众可以迅速代入。其实当时标准定义下的好几个流量明星,都有接触,但磨合来磨合去,临近定角色的时候,又都退缩了。他们觉得剧本太深了,有的人觉得这描述得太像自己,可能一些迅速定位之后,多少还是产生了惧怕心里。黄子韬一直没有退缩,而且想要出演得欲望很强烈,他觉得剧本里也有很多他想表达的点。所以,我对所有能来的演员一直有一种敬意,感谢他们有这个勇气和魄力,能够直面现实。Q:刚刚也听到聊黄子韬这个角色,可能确实很多人会惧怕然后退缩,好奇在定黄子韬演这个角色的时候,有预料到容易产生一些争议吗?刘导:那倒没有。这个话我在曾经比较正式的采访中也说过——我不反对流量,我反对唯流量。前提是前面说的满足与角色的适配性,基于这个之下,有流量的演员演我的剧我从来不拒绝,我觉得这是好事,他能让你的关注度更高。但是,你再有流量,你跟我的角色不适配,我绝不选你,因为你的流量远远抵不过你对我剧本的伤害。作为导演,在衡量完适配度、完成度之后,我就不会想那么多了。至于项目出来之后,大家会怎么议论?就是见仁见智的事。Q:明白,和黄子韬合作前后,对他的印象有没有发生什么转变?刘导:我和黄子韬第一次见面,对他的印象就是真实,很真实。我们两个人之间有些像长辈和孩子的交流,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他见面也是什么好奇的问题都问,我坐在沙发上,他丝毫没有所谓明星、顶流的做派,一屁股坐在毯子上,和我聊剧本,聊这个角色,聊他想在剧中融入的真实感受。在知道出演这个角色之后,可能会产生的一些对号入座等,他反而更兴奋,觉得剧本很好。包括正式拍摄后,他会认真琢磨每场戏,甚至一个动作一个表情细节,会很具体的和我沟通角色的处理。如果非要说变化,最初考虑的是他能够完成这个角色就行,但合作下来,他比我们想象的要认真很多,也很有创作的欲望和热情。其实我们这个剧也确实很特殊,大部分是顺拍,这就需要演员们一点点推进剧中人物的成长。怎么说呢?譬如前面10集,松杨、何水等,这些角色的演员演的好了也不行,需要跟随人物一点一点再准确、再深入表达。整部剧是一体的,有一个表演层次上的进步。Q:罗团长这个角色也很妙,方便分享一下这个角色的设定。刘导:这个角色首先归功于剧本,写活了,观众还是想要看到特别真实的小人物。罗团身上有各种各样让人能够得着的缺点,但是缺点又是小缺点。这个人物就是标准的自私,而且自私的很真实,他的自私不加掩饰,有时候会让你气得你发笑,这些歪理邪说会让你发现他又他个人的道理。人性的挤压在罗团身上呈现的淋漓尽致。包括他的狗儿子——布布,原来那个不叫布布。无数条狗里挑了一个最亲近人的,最有善意的小爱犬,它就叫布布,我们后来也就改成这个名字。很多跟狗的亲热镜头,喂狗吃完,又把狗粮搁自己嘴里,都是现场的设计。Q:您之前创作过很多像《铁齿铜牙纪晓岚》这样的经典的作品,但这些年来市场、演员、资本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您作为亲历者能否把针对这个展开讲一讲?另外就是针对大环境的话,您觉得健康发展的影视圈应该是怎样的?刘导:当下肯定是有明显的好转,但是距离完全达标,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从演员方面讲,现在很多演员的片酬也大幅缩水。从市场来说,热钱越来越少了,不会有那么多的热钱涌入了,这种改变有了以后,创作的重心往制作上转移,不再是纯为流量,这是好事儿。另外,这样也能够让行业大浪淘沙,一些不专业的,艺术上或者人品上有问题的,逐渐就被淘汰了。刘导:最简单的概括还是认真二字。在我们那个年代,常说:世界上最怕就怕认真二字,人一旦认真,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当然,作为演员来说,最重要的还有他的灵性,有些人天生就是干这个的。认真+灵性搁在一块,实际上也是才和艺的关系,互相都有才能走更远。刘导:没有压力,我觉得你让我把话讲痛快了,就已经释放压力了,反正拍的挺过瘾的。Q:导演您觉得这个戏之后,真的会对市场有一些改变或者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