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呼应马斯克,称ESG指标存在根本性缺陷
环球零碳
碳中和领域的《新青年》
撰文&编辑 | 环球零碳团队
目录
1.
欧盟碳市场改革的争论威胁气候目标
2.
特斯拉呼应马斯克,称ESG指标存在根本性缺陷
3.
宁德时代美国工厂进入最后审查
4.
美国拨款800万美元支持农业光伏项目
5.
东南欧国家成立区域工作组,实现天然气供应多元化
6.
五成员国敦促欧盟:到2030年至少安装1TW的太阳能光伏
7.
地球二氧化碳达到人类历史最高记录水平
01
欧盟碳市场改革的争论威胁气候目标
就欧盟碳市场改革进行谈判的官员和立法者正在努力就对污染燃料供应商征收二氧化碳成本的计划达成妥协,这可能会使欧盟的气候变化目标面临风险。
欧盟排放交易系统(ETS)于2005年推出,是欧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工具,它通过强制发电厂和工厂在污染时购买二氧化碳排放许可证并限制许可证供应来实现这一目标。
该计划自启动以来已将这些行业的排放量削减了43%,但随着欧盟努力实现到 2030 年将净排放量从1990年的水平减少55%的目标,该计划面临改革。
但立法者各自存在分歧,特别是在计划于2026年推出新的ETS方面,该计划将对汽车燃料供应商和家庭供暖征收二氧化碳成本。
欧盟委员会去年提出的改造被视为至关重要,因为运输排放量正在上升,欧洲大多数建筑物都使用化石燃料供暖,约占欧盟总排放量的三分之一。
但它遭到了一些成员国的强烈反对,他们担心天然气价格飙升至创纪录水平,担心这会进一步提高能源费用并伤害较贫穷的公民。
这种担忧导致各国本周考虑妥协,包括将 ETS 延长至 2027 年或 2028 年,或逐步降低二氧化碳成本。
这可能意味着欧盟未能实现气候目标,因为根据路透社看到的一份委员会报告,新的排放交易体系将提供这些行业实现 2030 年目标所需的额外二氧化碳减排量的 45%。
欧盟委员会表示,取消欧盟提案将意味着用更严厉的国家政策和与之相匹配的投资取而代之。
谈判代表表示,如果政策制定者能够就补偿家庭潜在成本的措施达成一致,他们预计新的 ETS 最终将继续实施。
欧盟委员会提议将该计划的数十亿欧元收益转入一项基金,以帮助公民支付账单、补贴电动汽车和节能家居装修。
(来源:路透社)
02
特斯拉呼应马斯克,称ESG指标存在根本性缺陷
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4月3日发推文批评ESG没有什么意义,他说目前衡量环境、社会和治理问题的方法 "根本上是有缺陷的"。
在8近日一份长达144页的年度报告中,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表示,ESG(指环境、社会、公司治理)评级是基于企业利润如何受到ESG相关因素的影响,而不是衡量一家公司对社会和环境的实际影响。这些评级被资金经理用来帮助决定投资方向。
特斯拉说,实际上,把钱停在大型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ESG基金中的个人投资者并不知道他们的资金被用来购买那些正在加剧气候变化影响而不是缓解气候变化的公司的股票。
特斯拉说:"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系统,衡量和审查对我们星球的实际积极影响,这样毫无戒心的个人投资者就可以选择支持那些能够进行积极变革并优先考虑的公司。它补充说,大型投资者、评级机构、公司和公众都需要推动变革。
马斯克最近一直是ESG的批评者,并表示其投资原则 "如果不固定,就应该被删除"。
特斯拉在其报告中列举了汽车制造商如何看到他们的ESG评级增加,即使他们只是稍微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同时继续生产燃烧化石燃料的车辆。特斯拉说,车辆的大部分排放量是在客户驾驶时产生的,而这些数据往往被误报,根本没有报告,或基于不现实的假设。
其实马斯克排斥ESG由来已久。他不是反对企业永续,而是痛恨ESG这三个字母──尤其特斯拉总无法在ESG评级上,让马斯克扬眉吐气。
(来源:BNEF)
03
宁德时代美国工厂进入最后审查
据路透社5月6日消息,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对美国动力电池工厂的选址工作进入最后审查阶段。
据报道,宁德时代美国工厂将为为宝马和福特提供产品,工厂的潜在地点包括肯塔基州和南卡罗来纳州。宝马在南卡罗来纳州设有汽车工厂,福特则在肯塔基州设有两家工厂。消息人士称,如果在南卡罗来纳州设厂,其目标是在2026年开始生产电池。
此前有消息传出,宁德时代计划在美国选址建设一座动力电池工厂,总投资额高达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8亿元),目标年产能约80 GWh,员工规模达1万名。
对于上述消息,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不予置评。
5月5日,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2021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由于本地化生产需求,宁德时代正和所有主流海外车企商谈如何落地服务。对于赴北美建厂传闻,曾毓群回应称:“公司与美国客户共同探讨了各种可能的供应及合作方案,以及本地化生产的可能性,但具体情况需考虑到工人培训、效率、工会等因素对品质与成本的影响。”
(来源:澎湃新闻)
04
美国拨款800万美元支持农业光伏项目
美国能源部 (DOE) 太阳能技术办公室 (SETO) 宣布了兆瓦级基础农业研究 (FARMS) 资助机会,旨在为研究太阳能项目如何与农业相结合的项目提供 800 万美元的资金。
SETO 表示,这些项目可能会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综合农业能源影响研究,研究农业光伏设计如何影响农业生产和能源生产。一些项目可以研究农业光伏如何融入现有的农业社区和经济或启用新的农业社区和经济。其他人可能会开发旨在降低进入农业光伏的门槛的资源,使农业生产者和太阳能开发商更容易受益。
美国能源部表示,预计将在 FARMS 下获得多达六项奖励,每项奖励金额在 1 至 200 万美元之间。SETO 表示,它对与追求“气候智能型和可持续农业”的农民合作的项目感兴趣,并正在考虑使用农业光伏技术来提高中小型农场的经济效率和可持续性。此外,SETO 对能够为农业地区服务不足的社区提供经济利益的项目感兴趣。
(来源:power engineering)
05
东南欧国家成立区域工作组,实现天然气供应多元化
东南欧国家(SEE)成立了第一个区域工作组,作为欧盟能源采购平台的一部分,该平台是欧盟共同购买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和氢气的平台。5月6日在索非亚成立的特别工作组的目标是让 SEE 国家共同实现能源供应多样化,尤其是天然气供应多样化,并加强能源安全。
主要依赖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的各国坚持该地区的团结和团结,以寻找解决能源危机的办法。保加利亚、希腊、北马其顿、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土耳其、乌克兰、阿塞拜疆和欧盟委员会的代表也讨论了脱碳和绿色转型。
该工作组是在一次名为“东南能源转型——能源安全、多元化和转型的区域合作”的部长级会议上成立的。
区域工作组将支持和协调联合准备计划,包括国际采购、储存和互连,是欧盟委员会和保加利亚代表之间举行会议的结果,此前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决定停止向保加利亚的 Bulgargaz 供应天然气,因为该公司未能支付卢布。
该委员会随后表示,工作组将研究天然气和电力需求、价格和流量,以及基础设施方面。
(来源:balkan green energy news)
06
五成员国敦促欧盟:到2030年至少安装1TW的太阳能光伏
奥地利、比利时、立陶宛、卢森堡和西班牙的能源部长在本周致欧盟气候政策负责人弗兰斯·蒂默曼斯和欧盟能源专员卡德里·西姆森的一封信中表示,欧盟(EU)应制定更高的太阳能光伏部署目标并加快能源转型,以尽快逐步消除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到 2030 年,欧盟至少应安装 1TW 的光伏。
部长们在信中说:每块光伏电池板立即直接减少了我们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太阳能的加速推出减少了高能源价格的风险,并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创造了当地就业机会。
他们呼吁屋顶光伏成为新建房屋的标准,并认为欧盟立法应要求公共建筑、超市和工业区强制安装太阳能屋顶。
鉴于欧盟成员国有望超过其国家能源和气候计划中包含的太阳能部署目标,信中表示,鉴于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将有可能增加这些目标“并释放太阳能作为一种能源的潜力”。在建筑物屋顶或外墙的作为主要可再生能源来源”。
到 2030 年 1TW 的拟议目标将使欧盟的太阳能装机容量比2021年增加 6 倍以上。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加大了加快欧洲可再生能源部署的力度,也许最引人注目的是德国,联合政府最近将该国的 2030 年太阳能安装目标从之前的 200GW提高到 215GW 。
(来源:pv-tech)
07
地球二氧化碳达到人类历史最高记录水平
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NOAA)发布来自夏威夷莫纳罗亚天文台的新数据,有记录以来,月平均二氧化碳( CO2 ) 水平首次达到百万分之 420 (ppm) 以上。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世界各地燃烧化石燃料而导致的,它是造成气候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早在1988 年,詹姆斯·汉森(James Hansen)就曾向美国国会警告气候危机的危险,他在内的一些气候科学家此前曾呼吁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到 350 ppm 以下。
二氧化碳水平在一年中波动,在春末左右达到高点。这是由于北半球的季节——随着北方夏季的到来,植物生长的增加将大量的碳从大气中吸收,从而降低了水平。
但自19世纪中叶以来,交通、工业、发电和森林砍伐等其他来源的排放已将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导致大气中的碳随时间急剧增加。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指出,目前二氧化碳的增长速度比地质历史上其他自然增长的时期快约100倍。
世界领先的气候危机权威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最新报告指出,来自化石燃料和工业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 64% 。另外 11% 来自土地使用和林业排放。
剩余的排放来自其他一些温室气体——其中一些甚至比二氧化碳更有效,而且还在上升。
(来源:independent.)
END
推荐阅读
(点击文字即可跳转阅读)
零碳精选
零碳动态
零碳新知
扫描左方二维码
加入百万社群
欢迎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让零碳走进生活
免责声明:
本文仅用于学术交流和传播,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