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1家中国公司被除名,企业该如何规避“漂绿”风险?

环球零碳研究中心 环球零碳 2023-09-24

写在前面的话:

微信修改推送规则后,如何快速找到我们?

1.点击标题下面的蓝字“环球零碳”

2.点击页面右上角“…”

3.点击“设为星标”

设定【星标★】,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文章。


环球零碳

碳中和领域的《新青年》  

摘要

很多公司都以加入SBTi科学碳目标倡议为荣,但随着新政策的实施,一些“光说不练”的公司,都被除了名。在可持续的路上,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撰文 | Yinyin

编辑 | 小棠

这是《环球零碳》的第764篇原创


近两年来,当一家公司想要向公众传达自己的可持续决心时,一般都会高调宣布,自己已经加入了 “SBTi科学碳目标倡议(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并将按照《巴黎协定》提出的气候目标积极减碳。


来源:SBTi官网


而SBTi科学碳目标倡议也一直是国际公认的、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减排指导框架,企业皆以加入SBTi倡议为荣。有能力加入该倡议的公司,也会在公众心里树立起更为坚挺的绿色品牌形象。


不过可惜的是,最近有一部分公司,不能再用SBTi倡议来为自己背书了。


就在本月初,SBTi在官网上对加入倡议的企业名单进行了更新。这一动作悄无声息,却直接划掉了120家公司。


其中有21家中国公司(含1家香港公司、3家台湾公司)都被打上了“承诺已删除”的标签。这意味着他们的承诺将不再有效,也不再被SBTi所认可。


图说:被除名的中国公司(部分)

来源:SBTi Target Dashboard


像秦淮数据(Chindata Group)、惠州TCL移动通信、太平洋石英,天合光能,四川永祥(通威旗下民营科技企业)、中通快递(开曼)等国内知名公司,都因为做出了近期减排的承诺却未能在两年内如期验证而被除名,并留下了“Commitment Removed”的记录。


一旦被除名,企业的公信力和执行力都会大打折扣,企业披上的不再是“绿色外衣”,而是“漂绿”嫌疑。想要重建在公众心里的绿色信誉,恐怕比从零开始树立要难多了。


本来中国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意识相对来说起步较晚,现在好不容易有一批视野较为超前、有一定实力的公司有意识去开展气候行动、主动加入国际气候组织,其中的一些却遭遇滑铁卢,出师未捷,先被除名,也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不管这些企业是“有意”还是“无心”,还是真的缺少方法论,从意识层面认知“漂绿”、规避“漂绿”风险,都必须要提上日程。



01

事件回顾


时间回到去年11月,SBTi在官网发布了一条新政策。在新政策中,公司和金融机构在承诺设定科学目标之后,有24个月的时间来具体制定目标,而任何未能按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目标的机构都会被从目标面板上删除。这条新政策在今年1月底正式生效。


说到这里可能就有朋友意识到了,原来在此之前,公司哪怕只是在“做出了承诺”但并未实际制定目标的情况下,也能持续保留在SBTi的名单上。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SBTi这次颁布新规、高达21家中国公司被除名的原因——为了保证气候倡议的公信力,也为了不被企业钻空子而成为“漂绿”的沃土。


当然了,不只是中国企业,像亚马逊这样的国际巨头都未能幸免——刚被品牌评估公司Brand Finance评为全球品牌价值最高的企业,转头又被气候倡议除了名。而亚马逊作为SBTi背后的赞助商,在该被除名时,SBTi一样的铁面无情。


可这次真的是SBTi太过决绝了吗,其实不然。SBTi其实并不是没有给企业缓冲时间。


从今年的2月1日开始,SBTi认证机构就给了企业6个月的宽限期。


在宽限期内,之前做出承诺的公司依旧可以遵守并提交其基于科学的目标以供验证。如果企业能够在7月31日之前成功验证目标,就可以被列为"已设定目标"。就算只是在承诺期限内提交了目标,但仍在等待目标批准,承诺还是可以被列为"有效"。


但是在7月31日之前,连短期目标也尚未提交的公司,其承诺就会被列为 "已删除"。相当于被SBTi倡议除名。


图说:7月31日SBTi发布声明表示“过渡期已结束”

来源:SBTi官网


SBTi 在声明中说:新政策明确规定了哪些企业承诺设定目标,但却没有遵守。这不仅提高了承诺和最终验证的透明度和问责性,而且对那些做出承诺却不采取行动的企业起到了极大的抑制作用。



02

说到没做到,就是“漂绿”


其实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企业都对“漂绿”的概念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


虽然国内媒体关于“漂绿”的科普越来越多,《环球零碳》也写过很多相关的文章,可是对于企业来说,真正理解“漂绿”不是把概念背出来就行。


制定了目标却没执行是“漂绿”;宣传的内容不符合实际是“漂绿”;数据造假也是“漂绿”。简而言之,自己说到的事却没做到,自己做出的承诺却不执行,就是在“漂绿”。


以亚马逊为例,该公司在2019年就表示将在2040年前消除或抵消其所有碳排放,并在一年后顺利通过了SBTi 的验证流程,成功提交其目标。但仅仅提交远期的净零目标显然是不够的。


自从目标提交成功以来,亚马逊都未能进一步提供详细的路线图或近期目标,更不用说每年的信息披露。然而企业却年年都以“加入SBTi倡议”为宣传点。


这也引发了公众对于把亚马逊作为 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基金首选股票的质疑。


根据彭博社汇编的数据,仅在欧盟注册的 ESG 基金中就有900多家持有亚马逊的股票,约占流通股的2%。


有趣的是,最近也出现一些声音说,“漂绿”该被视为积极的现象,因为“做了总比没做好”。


但这种声音显然没有意识到,“漂绿”不仅仅是“夸大宣传”这么简单。


像SBTi这种含金量极高的气候倡议,在金融市场的分量其实是很重的,它是为投资者提供信息的关键工具。泛欧证券交易所(Euronext)最近推出了一系列指数(Euronext Europe SBT Index),而这些指数只包含具有 SBTi 批准减排目标的公司。


图说:Euronext Europe SBT 1.5°指数的相关信息

来源:Euronext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表示,“漂绿”行为正在不断扰乱ESG投资的正常秩序,形成专项资金流向非绿项目的风险。


当金融市场的资本都被“光说不练”的公司吸引走,那些真正需要资金来进行绿色转型的企业,又该怎么办?


这种现象造成的对金融资源的挤占、对不平等的加剧以及对消费的错误引导,并不是一句“做了总比不做强”能揭过去的。



03

可持续的路上,莫要冒险


但说来说去,其实受“漂绿”负面影响最大的,还是企业自己。


加入SBTi倡议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提交一笔不菲的认证费用(14500美元)之外,这中间可能还要涉及与第三方机构的咨询合作;并且,目标在被官方认可后,每年对于温室气体排放、气候目标进度等情况的披露才是重中之重。


图说:设定科学碳目标的五个步骤,分别是:作出承诺,设定目标,等待目标审核,目标公布和年度披露

来源:SBTi官网


但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能意识到,对于减排目标的追踪才是关键,而不是提交一份承诺就可以一劳永逸。


所以企业只能为自己的“缺乏意识”和“不作为”买单:认证费用打水漂,品牌信誉也严重受损,陷入信任危机。


对于一家企业而言,有价值的不只是厂房、生产工具这些有形资产,品牌价值这种无形资产也至关重要,不然很多公司也不会想着要去“漂绿”。可是品牌价值与有形资产不一样的是,车坏了可以买,设备坏了可以修,但如果品牌形象一旦受损,却很难再去修补。


更何况,即便“漂绿”能够带来短期内的好处和利益,长期来看带来的却只有更大的风险。


这也说明从某个层面上讲,一些“漂绿”的操作,是非常严肃的。而随着各项标准的完善出台,“漂绿”可操作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小。


在可持续的路上,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企业不要去承诺、宣传自己做不到的事,毕竟“赚吆喝”还要花钱,“漂绿”也不是免费的,切切实实降本增效才能带来长期利益。



04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相信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陷入“漂绿”风波,有很大的可能性其实是意识不到位。


前不久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发布了关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声明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共提出了八项原则,建议企业在作出环境声明时遵守。《环球零碳》在这里总结下来分享给大家。


原则1:准确、真实地进行声明


不要夸大科学接受程度、不要夸大环境效益、只做有意义的宣称、确保做出比较时能够透明公平、在作出有关未来的表述时,必须有合理的理由。


原则2:为声明提供证据


第三方认证是证实环保声明的可靠方式。不过,在选择认证时应谨慎,必须持续遵守认证计划的规则,以避免误导性声明。


原则3:不要隐藏重要信息


标题中的诉求不能给人留下错误的印象,或者必须有适当的限定。小字体应提供辅助信息,而不是与声明的整体信息相冲突。


原则4:解释声明中的任何条件或限制


如果环境声明只有在某些条件下才是真实的,那么解释可能是必要的。例如,产品“可回收”的说法可能取决于消费者的行为、产品的销售地点以及某些技术或基础设施的可用性。


原则5:避免宽泛和不确定的主张


宽泛而不加限定的环境声明可能会产生误导,尤其是当大多数产品和服务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时。这种模棱两可的表述包括“走向绿色”、“环境友好”、“生态友好”等等。


原则6:使用清晰易懂的语言


环境声明必须让普通的消费者能够理解。


原则7:视觉元素不应给人错误印象


视觉元素会造成误导性印象,比如一些和第三方认证标识相似的设计要避免。


原则8:直接、公开地介绍可持续发展转型


企业应该对其环境目标和举措保持透明,不得歪曲其进展或环境绩效。在企业的整个可持续发展转型过程中,为确保环保声明不具有误导性,企业应:

  • 对可实现的变化持现实态度;

  • 理解并使用消费者可能理解的适当术语;

  • 披露其举措的细节;

  • 定期提供最新进展情况。


其实不管是气候倡议也好,指导意见也好,出发点都是为了让企业能够切实为气候变化等等相关议题做出贡献。


真正把“可持续”理念放在心上的企业,不论何时做出改变,公众都会欢迎。


-------

参考资料:

[1]https://sciencebasedtargets.org/target-dashboard

[2]https://sciencebasedtargets.org/news/statement-on-the-end-of-the-commitment-compliance-policy-grace-period

[3]https://sciencebasedtargets.org/resources/files/Commitment-Compliance-Policy.pdf

[4]https://sciencebasedtargets.org/how-it-works#how-do-you-validate-targets-as-science-based

[5]https://sciencebasedtargets.org/resources/files/SBTi-criteria.pdf

[6]https://sciencebasedtargets.org/resources/files/Target-Validation-Protocol.pdf

[7]https://www.edie.net/business-giants-named-and-shamed-for-flouting-science-based-targets-pledges/

[8]https://www.spokesman.com/stories/2023/aug/14/amazon-loses-key-backer-four-years-into-plan-to-el/

[9]https://www.sustainability-beat.co.uk/2023/08/04/amazon-sbti-dashboard/

[10]https://www.latimes.com/business/story/2023-08-14/amazon-carbon-emissions-climate-change

[11]https://www.scyxgf.com/index.php?m=index&s=navigate&cid=3

[12]https://www.chindatagroup.com/about_us.html

[13]https://www.spglobal.com/marketintelligence/en/news-insights/latest-news-headlines/22-us-companies-singled-out-for-not-filing-science-based-climate-targets-76869741

[14]https://brandirectory.com/rankings/global/

[15]https://mp.weixin.qq.com/s/GVcRiLcXfiTvr_pB419ImQ

[16]https://mp.weixin.qq.com/s/8MxG02fvEe_ZirI2V0HyyA

[17]https://mp.weixin.qq.com/s/KELdO2U2o8KXdcp1uMt2LA

[18]https://mp.weixin.qq.com/s/4ZqwRpScWfcjDmvtnF3prg



首图来源:Pixabay

 END

热门阅读

 (点击文字跳转阅读

零碳精选

1工商业储能突然火爆,浙江为何成为崛起热土?

2、市值破2100亿美元,超波音追丰田, “越南特斯拉”还能火多久?

零碳动态

1、国内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

2、美国得州电价一天飙涨超260%

零碳新知

1、30天倒计时!首届碳中和亚运会如何实现?杭州这样回答

2、锌空气电池又有突破,有望替代锂电池?

欢迎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让零碳走进生活

免责声明:

本文仅用于学术交流和传播,不构成投资建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