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丑化女性、武松等善终……《水浒》有“毒”不该进教材?
日前有网民通过“浙江省民呼我为统一平台”对把《水浒》编入教材表示质疑,并称《水浒》是其见过最毒的小说。对此,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近日回复称,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水浒》文学价值巨大,是批判性阅读的好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水浒传在评分平台上得分很高
教育部门的回应 针对质疑,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近日进行了回复:教材编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关乎国家下一代接班人的培养,关乎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作为教材的编写者绝对不会草率为之,肯定是经过好几番讨论研究才能确定,而且教材的审定也是要一关一关慎重审查的。 对于《水浒》内容能被选入教材,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考虑: 第一,《水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文学价值巨大。中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从文本的语言、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等方面赏析作品,提升语言技能和鉴赏水平。 第二,《水浒》是批判性阅读的好载体。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当代青少年误入暴力犯罪深渊,与《水浒》有直接的因果关联。堵不如疏,疏不如引,惟有理性地引导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第三,《水浒》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这其实是前面两点的延伸。教学中,教师会引导学生读故事、读人物、读社会、读人性,对“庙堂失序与江湖理想”等专题探究,学生带着这些思辨性的专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开展深度阅读,不仅能够进入文本深处,也能培养他们的个性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 阅读可以丰富思想、增长才干,促进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但如果阅读仅仅读了文字却无思考,那么阅读就没有任何意义。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的过程,能够有效筛选信息,“站出来”去分析思索深层意义,阅读才发挥了其真正的意义。 所以,重要的不在于你“读了什么书”,而在于你“怎样把每本书读好”,有针对性地指导孩子阅读,让他们学会判断,在经典书籍(包括《水浒》)中吸取精华,才能真正让阅读为学生打好精神底色。
对此,你怎么看? 这一问一答,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许多关注,相关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有网友表示,《水浒》中的确有过多负面内容。而另外不少留言认为,提出质疑的网民有些多虑,而教育部门的回复可以“加鸡腿”。
有网友灵魂反问:“看了这么多年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路边上的杨柳被拔了?景阳冈武松打虎,真的有人去打老虎了?”
还有理性的网友认为,凡事都应该辩证看待,最终吸取精华、去其糟粕。 这一观点与教育部门所回复的“批判性阅读”不谋而合。或许,这正是包括青少年群体在内的现代人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应该秉持的态度。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胡凯瑜 胡蓉
统筹:晏海艳
编审: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