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鲤鱼街的早市
当清晨的阳光照耀这座城市,鲤鱼街就从睡梦中苏醒过来。
鲤鱼街是贵阳市的一条老街,一头连着威清路,一头连着北京西路。从南至北,走完大约需要七八分钟。数百米的街道,能够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尤其是鲤鱼街的早市。
当你久居闹市区,或常出入城市CBD,这种气息会让你有一种久违感——气息里或许弥漫着童年的味道,或许飘香着地道小吃的味道……
早上六点半,天还麻麻亮。街口白蜡树下,晶莹透亮夹着甜肠的糯米饭、热腾腾的包子馒头熟了,油条已炸至金黄,铁锅里的豆浆咕嘟咕嘟的响着。
往里走,右边一字排开,是卖各种蔬菜的地摊,种类全极了。分拣蔬菜的老伯用编织袋铺开在地上,山折耳根、马齿苋、地仙秀、野山椒在巴掌大的地方堆得满满当当。
赶早的吴阿姨开车专来此处买菜,在她看来,比起超市里没得商量的价牌,她更喜欢在讨价还价中,享受着“分厘之争”的欢愉,那是买菜人与卖菜人之间智慧的切磋。
顺着小道,里面还有其他零售小摊:家用小电器、儿童玩具及各种服装。人们随意选购着东西,把拖车装得都冒了尖。
鲤鱼街街道两旁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小店:刘记烤肉、李叔烫菜、老奶酸萝卜、爱尚依阁、张氏烤大排、三圆糕点店、新疆花棉絮店、王老二精选炒货店、黔西土豆姐、范记素粉、蒋记辣椒面......
“店铺之间没有关联,所有的店铺连在一起却又和谐统一,一个不多一个不少。”贵州作家冉正万在短篇小说《鲤鱼巷》这样描述鲤鱼街:巷子里店铺很多。有一家冯二喜老面店,冯氏夫妇在堆满面粉的小小的屋子里加工面条,他们的眉毛、嘴唇、手指总是沾满面粉。真是眨眼一灰间、弹指一灰间、买卖一灰间、灰间一挥间。冉正万极具生活情趣的描述,把小巷的氛围感瞬间拉满。
在城市飞速发展的进程中,鲤鱼巷从最早的鲤鱼田、鲤鱼村演变而来。如今,它隐匿于高楼大厦背后,却深藏着一方人间烟火。
时代在变,城市在变,有一些味道没有变。那是人情的味道,生活的味道。
撰文/摄影: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权若青
编辑:王帅
统筹:晏海艳 喻辉
编审: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