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群众创造历史 创新引领发展丨从村BA村超看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天眼新闻 2024-04-13


在村BA发源地黔东南州台江县,一场因球而生的经济社会深刻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台盘村“退役”球员欧阳泽感觉到了这种变革的力量,他的餐馆和去年开业的民宿,生意持续红火。县里负责招商引资的干部发现,主动到台江对接合作与投资的企业多了起来。


与村BA赛场相距170余公里的榕江县贵州村超赛场,每到周末热闹非凡。


贵州村超赛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国锋 摄


“乡村振兴需要一个突破口,足球是一根杠杆,在呈现文化大餐的同时,也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发动机。”旅居榕江的高级工艺美术师、贵州村超创意顾问由守义说,“与全国人民一起玩”的村超,可持续发展有很好的基础。


群众的活动、群众的赛事、群众的舞台。群众体育的精神张力,早已溢出万人体育场,村BA、村超展现了基层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和创造能力。在黔东南州,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热气腾腾,攒足了高质量发展的精气神。


村BA比赛现场。台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群众创造潜力无穷,创新精神难能可贵。当前,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如火如荼,贵州大地惊喜迭出,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群众创造历史


群众主体、群众主创、群众舞台、群众共享。根植于群众、来源于群众,村BA、村超引发全球关注,网络流量均超过300亿次,已成为超大流量的现象级IP,成为展示新时代民族地区发展新变化和群众良好精神风貌的新窗口。


1.群众主创,火爆出圈


9月2日,贵州村超与英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开展培训课程和内容互动,并考虑筹办社区足球友谊赛,这场草根足球运动与世界顶级足球赛事的联姻,令人瞩目。


2023年服贸会上,英超与榕江县村超管理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河北邯郸的资深球迷张明涛,在村超开始广受关注的今年6月初,受邀来到榕江,坐上比赛解说席。见证村超出圈,他总结出5个“吸引力”——


足球运动本身有吸引力、村超的纯粹有吸引力、群众首创精神有吸引力、民族文化与球赛融合有吸引力、自媒体直播有吸引力。


张明涛所言非虚。7月29日晚,贵州村超决赛之夜,车民街道车江一村队通过点球大战战胜忠诚镇忠诚社区队,赢得冠军。在超过5万人观赛的足球场,村民身着节日盛装,伴着芦笙歌舞、侗族大歌,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航拍贵州村超现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国锋 摄


“我们对足球有最纯粹的热爱,全力以赴踢球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忠诚社区队虽无缘冠军,但球员董永恒说,会继续坚守这份热爱,在未来的球赛中为家乡争光、为榕江添彩。


“这是一场大家在50年、甚至100年后都会记得的决赛!”激烈比赛与精彩演出交替上场,观众沸腾,现场站在梯子上解说的足球评论员贺炜拿着麦克风大喊:“这样的足球,你怎能不爱?”


“我们跨越两千多公里,球员、啦啦队总共来了两百多人。”9月9日,参加贵州榕江全国美食友谊赛的北京红烧肉队队长李中秋说,他们足球队员有厨师、大堂服务员、收银员等一线员工,企业自主组队,“现场气氛超出预期。”


村BA、村超的网络直播火爆全网,亿万网友点赞呐喊,让黔东南州乡村文体活动的欢乐与激情,在线上线下持续发酵。村BA、村超以一种崭新的形式,把乡村体育运动极具时代气息的质感展现出来,引发全球网友火热关注。


从“百村大战”到县域争锋,再到跨省友谊赛,带着浓浓乡土气息的现场解说、牛羊猪等奖品,以及网络直播队伍的加入,为赛事增添了沸腾的柴火。


贵州省第二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黔东南赛区颁奖现场。


在台江,篮球运动与民族特色文化融合,为村BA爆火打下基础。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六月六”吃新节与篮球运动的结合,颇有历史。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篮球比赛就开始受到当地群众热捧。往年,最多时有300多支队伍报名参赛。


9月8日晚,中国农民丰收节台江村BA活动在台盘村举行,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篮球队与贵州黔东南州篮球队打了一场友谊赛,来自内蒙古赤峰市和黔东南州的近千名演员和非遗传承人表演了精彩文艺节目,现场大约3万人观赛。


9月8日,村BA赛场迎来一场别样球赛:贵州黔东南VS内蒙古伊金霍洛。台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我们草原上现在也是丰收季节,大家都忙着打草,准备牛羊过冬的草料。”来自内蒙古赤峰市群众艺术馆的蒙古族非遗传承人满都拉说,非常高兴能到贵州,到村BA发源地参加丰收节的演出活动,“我带了几个徒弟一起来,为大家表演我们蒙古族非遗呼麦。”


“篮球可以复制,但是群众基础和民族特色文化难以复制。”台江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竣说,80多年前,台盘村外出经商的村民把篮球运动带进村里,深受群众喜爱。而今,村BA带来的好处是深层次的,极大增强了群众推动乡村振兴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


2.群众共享,火热传承


“踢球的快乐是纯粹的。”拥有36年球龄的伍春明今年45岁,是“1998年榕江最有价值球员”,今年他与车民街道车江一村队友携手拿下村超冠军,“只要能跑,就要踢球。”


“村超火了,所有努力都值了。”古州镇口寨村第三代球员杨兵是村超解说员,他也在为口寨小学量身定制足球训练方案,带球队外出交流:“让更多人热爱足球,是自己一直努力的方向。”


在台盘村,生活困难时期,村里人上山割草来卖,凑钱也要办球赛。前几年,因为办球赛太累,村里有些年轻人打起了退堂鼓,老一辈看到这种情况说:“你们嫌累不办,我们自己出钱办”,年轻人们又坚持下来。而今,全村1100多人中,三分之二的村民有打篮球的喜好。


俯瞰台盘村。邰春 杨行 摄


台盘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正彪一家三代都酷爱篮球,活跃在篮球场。在李正彪的记忆中,篮球运动在他父亲那一辈氛围就很浓厚了,不管男女老少都爱好这项运动。李正彪从八九岁开始接触篮球,年轻时,他和弟弟李正恩是村篮球队的主力。


如今,李正彪从曾经的赛场主力退居二线,儿子李智接棒,成了新一代的主力。“技术好、耐力好”是李正彪对儿子的评价。目前就读于遵义医科大学的李智,也是校篮球队的一员。他说:“我5岁就开始学打球了,小时候爸爸工作忙,是叔叔带着我去看球赛,教我怎么运球、投篮。”


每一个村子事关篮球赛的所有事务,均由群众自发商议决定。在台盘村,村BA火起来后,赛场是否要企业赞助、是否要对观众和游客收门票,村民召开坝坝会商议,老老少少都表达意见,决定不要赞助、不收门票,大家都认为“快乐最重要”。


不管是村BA还是村超,赛事期间人流量巨大,县乡交通、住宿都面临巨大压力。有村民主动邀请游客、球迷到自家吃住,私家车车主见球员或游客打车,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并免费搭载。“民间热爱,才分外感人。”上海球迷陈桐宇说,村BA、村超让大家感受到了体育精神和文化自信。


“球迷多、观众多、氛围好是村BA的特点,每支来到现场比赛的队伍,这里都是他们的主场,我们都会为他们加油喝彩。”李正彪认为,篮球比赛是当地坚持了一代又一代的赛事,不管以后是否还会持续火爆,都会进行下去,因为这是刻在基因里的东西,不会改变。


3.群众舞台,火红生活


今年40岁的台盘乡棉花村人张仁富,在台江县经济开发区一家企业上班。刚到公司时,张仁富出色的球技吸引了当地篮球爱好者的注意。后来,几名志同道合者干脆一起组建了一支球队,取名为革一同乐篮球队。


革一同乐篮球队队员年龄最大的47岁,最小的也有40岁。大家来自附近不同的村子,有不同的工作,有的在工厂上班,有的自己开店,大家因为打球而结缘。跟球队名字一样,队员们打球为的就是一个“乐”字。


政府职员、建筑工程师、教师、钢筋工、个体户、学生……榕江县古州镇月寨村足球队队员平均年龄30岁,年龄最大的38岁,年龄最小的15岁。每逢赛事,队员们都会提前安排好本职工作,为村庄荣誉而战。


村BA赛场,也是群众的表演秀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晓波 摄


足球可是村里的大事。只要看到啦啦队队长张爱珍在微信群里吼一声,村民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自5月13日贵州村超正式拉开帷幕以来,当地村民和355名“外嫁姑妈”成了球队最大的“赞助商”。6月17日,月寨村足球队竞逐村超赛场,200多名“外嫁姑妈”与娘家亲戚组建了700余人的啦啦队为球队现场助威。


“村民对足球的热爱,反映了大家在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得到满足后,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月寨村党支部书记杨通能说。


“就是热爱!”从站在沙坝上看父辈踢球的少年,到成为今年村超“最佳守门员”、车江一村球员陈兴洋说:“踢足球,能感染周围的人或小孩踊跃参与,享受快乐,就很幸福。”


“村超让我们大开眼界,以前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人。”作为今年冠军队球员,车江一村的返乡创业青年杨亚斌希望“每年都有比赛,不要断”。他说,村超火起来之前,家人觉得踢球是浪费时间,抱怨他“一天就知道踢球”,村超火起来后,与好友陈兴洋合伙的快递公司生意更好了,家人还常常对他在赛场上的表现进行点评。


村民对足球的感情是认真的。陈兴洋、杨亚斌和队员们对足球保持着淳朴的热爱,今年有好几家企业主动对接球队冠名,“冠名只是为了增加企业名气,我们都婉拒了。”


因村超火热出圈的榕江县忠诚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国锋 摄


“村超从乡村开始在改良中国足球的土壤。”由守义一直被这样的足球氛围感动着,他说,村超虽然是以群众为主体,但政府也没有观望,村超成为连接群众与政府的纽带,政府不对村超设考核指标,群众低门槛进入,全社会参与,通过赛事活动,群众的参与感、荣誉感、成就感逐渐提升。


深厚历史底蕴


金秋九月,锦绣黔东南热度不减,村BA、村超“双子星”光芒四射、持续闪耀。村味十足的比赛吸引着全世界目光,这并非黔东南州第一次因文化出彩,有着“文化千岛”美誉的黔东南州,历经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孕育了璀璨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体育文化,交融出了别具一格的文化风景。


游客在西江千户苗寨景区体验长桌宴。雷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1.“顶流”背后的历史密码


“贵阳月饼队加油!”“桂林米粉队加油!”9月16日晚,贵州榕江全国美食足球友谊赛现场再次沸腾,观众加油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


在榕江县体训中心主任吴方锦看来,“村超火爆出圈,得益于深厚的体育文化、民族文化。”


据《榕江县志》记载,1944年,广西大学因抗战迁至榕江,学校里经常开展的足球比赛,渐渐让墙外围观的当地民众入了迷,从模仿到热爱,“足球热”由此盛行。


“你邀我,我叫他,热爱足球、上场踢球的人越来越多。”78岁老球员、榕江县教育和科技局退休干部赵光和回忆,“久而久之,踢球已成一种时尚。”


观众敲锣打鼓为球员呐喊助威。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晓波 摄


村BA发源地台盘村举办篮球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6年,外出经商的群众带回了篮球。“每年‘六月六’吃新节篮球赛,都会吸引各地参赛球队,队员都是普通群众。”台盘村党支部书记张寿双说,台江民间广泛流传有“逢节必比赛、比赛先篮球”之说。


“从小跟父辈在泥地里打球,篮球是用棉花、麻线绑成的,篮球架是用四根树干撑起两块简易篮板,配上竹编篮筐,场地是用石灰在泥地里画出界线。”台盘村的陆大江是村里的第二代球员,如今已81岁的他依然憧憬着再上场打球。


榕江县、台江县培植了深厚的体育文化土壤。台江建成202个篮球场,156个村寨均有业余篮球队。榕江共建成28个足球场、41所县级足球特色学校,全县群众性业余足球队达40余支。


作为多民族聚居、体旅融合发展的自治州,黔东南各族人民创造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家园,也培育了特色鲜明的贵州环雷公山超100公里国际马拉松、中国黎平百里侗寨国际划骑跑铁人三项公开赛、镇远龙舟文化节等一系列吸引大量国内外运动爱好者踊跃参与的体育赛事。


如今,每年直接参与体育赛事活动的群众达100万人次以上。数据显示,黔东南州建成了9个公共体育场、15个体育公园、80片社会足球场、178个乡镇农体工程、2123个村级农体工程……全州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65平方米,排名全省第一。


2.精品荟萃的文化盛宴


“体育与文化的双重盛宴,氛围感非常好,过足了瘾。”福建游客张里冰表示自己在村BA现场玩嗨了。


以台江当地或黔东南其他县市农特产品为奖品,并邀请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到现场表演,把台江苗族飞歌、多声部情歌、反排木鼓舞等艺术作品搬到赛场,让观众现场体验体育竞技精神的同时享受到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盛宴,包容与开放的特质促成了村BA的火爆出圈。


村BA赛场上,央视主持人撒贝宁和群众一起“蹦苗迪”。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晓波 摄


“活了几十年,今天最激动。”9月9日晚,贵州榕江全国美食足球友谊赛比赛现场,重庆万州烤鱼队领队江婷婷难掩兴奋。


为了惊艳亮相,重庆万州烤鱼队做了充足准备,队员加上啦啦队一共来了近500人,并专门运来了特色美食万州烤鱼、万州杂酱面,还精心准备了川剧变脸、曲艺等地方特色文化展演。


“烤鱼、杂酱面很快就销售一空,川剧变脸、曲艺、杂技等表演也赢得了满堂喝彩。”江婷婷的喜悦溢上眉梢,“这个舞台太好了!”


“太卷了!每个队都带来了自己的拿手绝活。现场吃到的万州烤鱼美味至极,以后一定要去万州再好好吃一次。”上海游客杨健兴奋地说,“村超现场是全国人民的大联欢。”


贵州榕江全国美食足球友谊赛,延续了“超级星期六”品牌,用“各地美食+民间足球友谊赛+民族文化+村超风口流量共享”来点燃足球氛围,宣传推荐全国各地地域文化和美食文化。


无论是上演最炫民族风,把黔东南州各地农特产品当奖品的村BA,还是民族文化大联欢的村超,都打开了让外界了解贵州的大门。


3.文旅交融的动人魅力


侗族大歌、苗族飞歌、侗族摔跤等非遗展演轮番登场,苗族银饰、侗族服饰、蜡染刺绣等文化产品精彩亮相,全场唱国歌、千人蹦苗迪、万人吟侗歌等壮观场面气势磅礴……村BA、村超赛场上,黔东南的璀璨文化从“深山无人识”到“集中放光彩”,令四海宾朋叹为观止。


在黔东南州委宣传部副部长何蔓莉眼里,村BA、村超被游客热捧,体现了黔东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与体育文化交融之美。


数据显示,自去年村BA出圈以来,台江县累计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超23亿元。村BA举办地台盘乡已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直接拉动台盘乡餐饮等行业消费超8000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9500万元。


游客在镇远古城乘船夜游。江春健 摄


借助村超高人气,黔东南各县市组织精彩节目走上村超大舞台,展现本地特色文化和丰富旅游资源。榕江县也积极加强与西江、肇兴、荔波等周边景区联动,共同构建旅游全域化的新发展格局。今年1至7月,榕江县吸引游客554.62万人次,同比增长58.4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9.71亿元,同比增长80.72%。带动引流到周边县市游客292.03万人次,把“流量”转为“留量”,以赛促旅,共同发展。


“村BA、村超、龙舟赛等一波接一波,我们已经走不出黔东南了!”2022年曾在村BA现场“过把瘾”的黑龙江游客刚占瑞如约而至,持续在黔东南的风土人情、乡村气氛中恣意徜徉。


村BA、村超加持,黔东南文化招牌越擦越亮,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与感召力。


施秉县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苗绣作品。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丹 摄


在榕江县,唐胜忠、张学时、袁仁芝等一批“新农人”通过直播带领群众制作蜡染、刺绣,传播文化、创造价值;台江县台盘村借助“非遗集市”,将刺绣、蜡染、银饰等民族手工艺品推向市场。


在村BA、村超赛场惊艳亮相的施秉县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榕江县月亮故乡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也借此发力,将非遗“双创”产品带到海内外参展,让非遗回归生活,使城市读懂大山。


流量带火经济


31岁的台盘村村民杨秀芬经营着一家名为“香湾食府”的餐馆,今年短短5个月时间就赚了8万元,“村BA火了,人多了,生意忙都忙不过来。”


一直不温不火的榕江县古街商铺,因为村超流量加持,迎来了反转——短短3个月时间,销售总额突破了千万元。


村BA、村超的火爆出圈,点燃了黔东南州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


1.流量增强动力


不要商业赞助、不收门票、不收停车费,“三不”的背后,是台江县、榕江县满满的自信,更是激发村BA、村超更大活力的创新之举。


舍去赛场的商业味,留下纯粹乡土味,站在村BA、村超主赛场,没有看到任何商业广告,但超过300亿的网络流量却让村BA、村超场外的商业价值无处不在,极大增强了发展动力。


NBA球星吉米·巴特勒在村BA现场。


台盘村村BA官方线下体验店,一个不大的小卖铺,3月正式开业以来,光售卖村BA关联产品、非遗产品和农特产品就实现了80多万元的收入。当地小吃也毫不逊色,每逢比赛日,本地黑毛猪烤肉备受追捧,村民李忠定一天的销售流水就能达到1.5万元;距离台盘村不到10分钟车程的阳芳村,原本门可罗雀的“水迢情深”民宿,在村BA的引流下,一房难求。


30岁的榕江县忠诚镇忠诚社区村民路志辉经营的“阿辉牛瘪馆”已经5年多的时间,村超火爆后,生意从“马马虎虎”到“应接不暇”,“特别是到周末,两三百斤牛肉都不够卖。”


榕江县牛瘪一条街。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国锋 摄


牛瘪是榕江县的一道侗家特色美食,特别是忠诚镇的牛瘪最有名。但过去忠诚牛瘪的名气仅限于榕江本地,因为村超,天南海北的游客都知道了牛瘪,每逢“超级星期六”,前来尝鲜的游客络绎不绝。


“与其各自为政,不如抱团出山。”忠诚社区党支部书记周仕高说,当地打造了牛瘪美食一条街,将牛瘪餐馆都集中到一起,相互引流,形成规模效应。


随着村超的持续火爆,一家又一家牛瘪店相继开业,不到一公里的街道,密密麻麻开了39家,并在当地形成了养牛、屠宰、加工等为一体的产业链。


2.品牌激发潜力


村BA、村超的火爆出圈,带来了流量,发展了产业,塑造了品牌。


车间里,工人们生产加工忙不停。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国锋 摄


落地才1年多时间,位于榕江工业园区的粤黔传奇服饰董事长涂雪猛说自己做梦都要笑醒,因为赶上了村超的大利好——之前邀请都不太愿意来的客户,如今都希望来厂里考察。


“一方面是看我们的产品,一方面是想来看村超。”短短3个月时间,涂雪猛接待了几百人,给他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合作,“我们现在的年产值已经突破2000万元。”


直线距离不到20米,贵州艺匠手袋有限公司的厂房里,一派繁忙景象。作为一家生产笔袋、化妆包、小书包等为主的车缝企业,总经理张小华对把工厂搬迁到榕江县感到很满意。


“我们这个行业,竞争的核心是人力成本。”张小华说,过去在东莞招人很难,而且人员流动大,在榕江县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因为村超品牌引流,留住了人气,给我们提供了充沛的人力资源。”


台盘乡阳芳村丰产坝采取“稻+鱼”科学种植养殖,“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稻米和鱼的产量大幅提升。在村BA的品牌影响力加持下,“鲤吻香米”和“稻花鱼”都卖出了好价钱,每亩的产值达到1.8万元,增长了近一倍。


“村BA的品牌影响太大了!”阳芳村第一书记潘华清说,自从村BA火爆出圈后,本地农特产品在市场上不愁卖。


“村超”现场,不仅有农产品直播带货,还有网络直播带岗,大家可以一边看球一边找工作。榕江县人社局供图 


距离台盘村约半小时车程的台拱街道红阳村,村BA的魅力留住了来自北京的抖音博主“汤火火”。今年7月,她在红阳苗寨租了一栋吊脚楼进行民宿改造。“我不走了,我准备在这安营扎寨,然后邀请你们来做客。”她在抖音视频里对网友说。


红阳村村委会副主任张小霞表示,村BA让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红阳苗寨,为做好“传统村落+”融合保护,今年3月,村里选定第一批16户民居改造为村级接待中心、精品民宿、茶楼、农家乐等食宿旅游配套设施,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3.经济迸发活力


0.7毫米厚、136毫米宽的铝网,在传送带上被贴铅并切成小块,套上绝缘板装进蓄电池盒中,又被送入灌酸生产线……在贵州台江经济开发区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个个蓄电池就这样诞生。


贵州台江经济开发区天能公司蓄电池生产线。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晓波 摄


厂房内,工人干得热火朝天,厂房外,等待装货的大卡车排起了长队。这些产自台江经济开发区的铅蓄电池,将装载在雅迪、爱玛等电动摩托上。


天能公司于2018年11月落地台江经济开发区,2019年9月正式投产。去年实现产值30多亿元,今年更是有望突破40亿元。


“今年6月,我们决定追加投资10亿元。”公司总经理助理庞明朵说,“这份底气,源自对台江、对黔东南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近年来,台江经济开发区围绕铅蓄电池、再生铅延长产业链,先后引进硫酸生产、塑壳制造以及泡沫包装等配套产业,建立了从外壳包装、电池硫酸、内置保温材料、废旧电池自动拆解、铅回收冶炼的整套铅蓄电池产业循环体系。去年,开发区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超50亿元,同比增长87%。今年1至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突破42亿元,同比增长29.18%,开发区全年预计工业总产值将达到70亿元。


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国锋 摄


位于凯里市西北部的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贵州其亚铝业有限公司赤泥综合利用(镓提取)项目工地,工人们正加班加点赶进度、抢工期,力争项目能在今年10月建成投产。作为国内重要的氧化铝生产企业,贵州其亚将工业固体废弃物赤泥进行综合利用,能满足年产40吨的镓提取条件,实现变废为宝,预计投产后年产值1.6亿元以上。


“奋斗十年,再创一个其亚!”总经理邱林介绍,公司将新增投资100亿元,除建成赤泥综合利用(镓提取)项目,还将建设年产50万吨再生铝及30万吨铝加工一体化项目、黔东南州汽车拆解产业园区以及10万辆燃油汽车和10万辆新能源汽车报废拆解线、20GW多晶硅棒项目、20GW光伏切片项目。


在贵州海生玻璃一期项目施工现场,环保设施建设、生产线设备安装等工程正在紧张进行。公司副总经理王贵军表示,一期项目首条生产线预计今年11月达到点火条件,投产后产值可达10亿元,三期项目将在2026年3月建成投产,届时年产值可达50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


依托境内石英砂资源优势,凯里市全力打造玻璃产业园,规划布局了玻璃原片生产区、建筑玻璃加工区、玻璃制品加工区、玻璃产业配套区。目前,已入驻凯里市凯荣玻璃有限公司、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贵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3户龙头企业和15户上下游关联企业,初步形成石英砂、浮法玻璃、玻璃深加工的产业链条。


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胜林说,开发区将铝及铝加工和玻璃制造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建设铝产业园和玻璃产业园,今年工业总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


黔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国锋 摄


在黔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大健康医药为主导,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为特色的产业新格局正在形成。


红云制药(贵州)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大型医药企业,公司围绕苗药创新研发,推出了27个品种,部分产品备受市场青睐,今年的产值有望突破2亿元,预计增长32%。


中昊电子有限公司持续在VDR亚敏电阻器和PTC/NTC热敏电阻器上搞研发、抓生产,目前已获授权专利21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产品得到华为、海信、飞利浦等头部企业的青睐。


九黎苗妹工艺品有限公司围绕黔东南民族文化,创新产品研发,生产加工银饰、刺绣等工艺品,自主开发160个新产品,申请专利80件,产品远销美国、英国、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


创新引领发展


村BA、村超是群众自发创造的两大IP,是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生动诠释。村BA、村超彰显出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赋予了新的内涵。


新征程上,贵州需要自觉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后发追赶者、西部欠发达地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典型实践者、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创新探索者,走出一条符合发展规律、体现自身特色、服务国家全局的贵州现代化建设之路。


1.当好后发追赶者


虽然贵州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但起点低、家底薄、短板较多的欠发达地区基本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仍然是全国现代化建设任务最重、挑战最大、困难最多的省份之一。这就意味着,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贵州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黔东南州作为脱贫地区、民族地区,一方面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另一方面要确保现代化建设不掉队,需要在负重前行中奋力追赶,在做大总量中提升质量,在做大蛋糕中分好蛋糕。


村BA、村超带来的超高人气,为黔东南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能量,也让干部群众增添了信心、鼓足了干劲。


台江县台拱街道温泉村稻田养鱼基地。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晓波 摄


榕江县忠诚镇乐乡社区青年龙跃波农学硕士毕业,在北京有稳定的工作,今年上半年,他毅然决定回乡发展。现已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的他说:“村超开赛以来,不仅带动了乐乡乡村旅游发展,拉动了乡村经济,全村吸引游客3万余人次,旅游收入也成倍增长,越来越旺的人气让我们发展的信心更足。”


台江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杨炫也有同感:“村BA极大提振了干部群众的自豪感,也极大增强了当地干部群众的文化自信。”


信心有了,招商引资的劲头也更足。


榕江县依托村超带来的流量优势,谋划编制体育用品装备制造、低海拔足球训练基地、古州文化特色街新媒体孵化中心、民族特色餐饮体验区、露营及房车基地开发等10个村超IP衍生的招商项目。榕江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袁宏凯明显感受到前来咨询对接的企业越来越多,“每天都会接待几批客商。”


黔东南州投资促进局产业科科长范海军介绍,7月15日,州投资促进局在村超现场设置的企业会客厅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已对接企业254家,成功签约12个项目。”


杨胜林雄心勃勃地说:“大家正铆足干劲、开工大干、开放快干,只争朝夕抓落实、凝心聚力促发展。只要坚定信心、苦干实干,炉碧经济开发区就一定能在2025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300亿元的目标。”


2.当好典型实践者


贵州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与全国同步实现现代化,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具有典型意义。


这是发展和民生两个成果共要的探索实践——


推进现代化建设,是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村BA火爆出圈以来,台江县先后获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等一批“国字号”政策试点。今年上半年,台江县GDP同比增长7.7%,连续6个季度全州第一、全省前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持续处于省州前列。


这是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互进的探索实践——


村BA、村超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持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增强群众健身意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村BA、村超是全民狂欢,其背后是贵州‘黄金十年’发展所积蓄和释放的巨大能量,是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的直接表现。”南开大学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石培华说,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农民有了物质基础,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更加强烈,而村BA、村超的出现正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观众席容纳不下观众们的热情。杨正海 摄


村BA、村超赛场上,趣味文体互动,现场氛围感拉满;赛场外,实行和引导不收门票、免费停车、志愿服务、平价待客,诚实守信的新农村新风尚随处可见。


“文明用语,不准喝酒闹事,不能赌博,文明待客。”在榕江县古州镇场坝社区,村超爆火后,一个督促商家、居民落实责任,规范自身行为,倡导文明新风的居民公约出炉。


“村BA改变了台江干部群众的精气神。以前环境脏乱差,现在群众自发维护环境,主动打扫卫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台江县委副书记杨璇说,“台江要争做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改革的建设者。”


3.当好创新探索者


短短一年时间,黔东南州通过打造村BA、村超两个爆款IP,提升城市品牌形象,让全国乃至世界看见贵州,看见黔东南。这是黔东南州干部群众坚持创新引领,精心策划和持续努力的结果。


在品牌塑造上创新——


村BA、村超向外界展示了黔东南人民的好客、热情、诚信、质朴、上进等精神品质和多元民族文化,这片“用歌声传唱一切、用舞蹈展示一切、用美丽回答一切”的地方,用创新引领品牌升级、靠求变构建品牌新优势、以发展赋予品牌新内涵,有效塑造了县域品牌、文旅品牌、营商环境品牌和少数民族自治州品牌,从而实现了流量转化和经济增长。


在产业体系上创新——


坚持“富矿精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相互交织。黔东南州围绕占全省66%的石英砂资源,依托黔玻永太、海生玻璃等龙头企业,推进全产业链发展,着力打造西南地区重要的玻璃生产加工基地;围绕占全省88%的重晶石资源,依托天柱化工园区大力发展高端钡化工产业。台江天能、凯里其亚铝业、镇远黔东电力、台江麒臻实业、锦屏清水江水电……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势头正旺,动能强劲。


在业态融合上创新——


依托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和村BA、村超“两对宝贝”,黔东南州通过以赛促文、以赛促旅、以赛促产、以赛促消,深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潜力,推动旅游产品升级,提升旅游核心吸引力,一批集山地体育、美食餐饮、户外休闲、度假养生、民俗体验于一体的文体旅项目呼之欲出。


在乡村振兴上创新——


台江县依托村BA赛事热点,着力打造“村BA深山音乐会”和“村BA深山集市”两个子品牌,重点打造台盘阳芳一体化4A级景区;榕江县培育本地网络直播团队2200余个,让手机变成新农具、让数据变成新农资、让直播变成新农活,“新农人”践行“三新农”帮助群众搭上新媒体数字快车。榕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龙杰表示,把网络流量转化为致富增量,榕江正闯出一条新媒体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


在开放带动上创新——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民族文化、能矿资源、交通区位优势,黔东南州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打造贵州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推动黔东南州一二三产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西江千户苗寨苗年节上,少数民族群众跳起团结舞。曾艳红 摄  


群众创造历史,创新引领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在苗乡侗寨得到生动演绎。


在这里,围绕“四新”“四化”和“四区一高地”大胆试、大胆闯,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现代化建设乘风破浪。干事创业热潮涌动,奋斗激情熊熊燃烧。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用实干创造美好生活,奋发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奋力开创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贵州日报报刊社调研组成员 邓国超 李坤 陈诗宗 岳振 熊诚 汪国锋 石含开 潘晓飞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晓波 罗秋红 梁珍情 何乾

分段参加调研采访

编辑:王帅

统筹:晏海艳 王迟

编审:周文君

更多新闻

· 贵州日报评论员文章丨依山而美 因山而富

· “山地公园省”的“诗与远方”!贵州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 把好日子唱成歌|贵州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