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唯理中国线上课程 | 第二十四期:我们的诗,诗怀和诗性

Veritas China Veritas唯理 2022-11-04




我们的诗,诗怀,和诗性




诗是字词的奇妙拼装,也是自我的载体;我们的喜悦与叹息,在经过文字的加工和排列后,成为了诗句,而诗歌的传播也无限延长了自我的存在。什么叫做诗?诗是如何出现在了我们的历史中,又和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联?在东西方的古典文明中,有过哪些常见的诗歌主题,而诗歌又在文明中扮演过怎样的作用?是什么帮助或阻碍了诗歌的跨文化传播?


我们将从古典文明中的史诗出发,探讨诗的定义,了解诗的组成,学习不同语境下,诗是如何记录了人类的生活与情感,并且尝试发现日常语言里的诗性。课程的阅读材料和讲课内容将侧重中西方古典诗歌,但每节课都会辅以和当堂主题相符的中西方现代诗歌,学生讨论与创作部分没有主题限制。


课程将采用授课与工作坊结合模式,工作坊部分包含诗歌的翻译与独立创作。






讲师介绍


 


陈令仪

香港大学

陈令仪,College   of   the   Holy   Cross毕业生,主修Comparative   Classical Civilizations(希腊罗马和东亚古典语言,文学,哲学,宗教),辅修Asian Studies;香港大学Creative Writing in English研究生在读。

喜欢语言,喜欢写作,喜欢戏剧,喜欢热爱智慧的人,喜欢生活比较好玩的那一部分。







课程计划


Week 1

12/6

当我们在谈论诗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Week 2

12/13

一切从史诗开始

Week 3

12/20

从语言到语言,诗的跨文化流通

Week 4

12/27

破译史诗中的古希腊语和meter

Week 5

1/3

中国古典诗歌的几个片段

Week 6

1/10

西方古典诗歌的几个片段

Week 7

1/17

向生活中寻找小诗

Week 8

1/24

“自我”与诗歌创作的开始

——诗歌创作Workshop












讲师采访


Q&A


Veritas: 令仪你好!能不能介绍一下你所学的专业呢?为什么想要在这个领域学习?


陈令仪:我的本科专业叫Comparative Classical Civilizations (古典文明对比),主要方向是古希腊罗马文明和东亚古典文明。我在大一参与了一节关于亚历山大大帝和东方文明的课程,也由此意识到东西方文化的分界线比自己想象中更为模糊,这门课的教授Thomas Martin后来也成为了我的导师和恩师。当时我很向往我们学校的Classics专业,又不愿意放弃学习中国古典的机会以及日本交换计划,在一次和导师的聊天里,他提到西方意义上的古典学特指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但实际上classical civilizations的界限远不止于此,也因为这次对话,我在大二的时候向学校递交了self-designed major申请,虽然说是对比文明,但更希望的还是找到文明间的交汇点吧。


现在研究生期间的专业全称是Creative Writing in English,重心主要在自由创作上,目前以虚构文学为主,也会练习CNF(Creative Nonfiction),包括诗歌和散文写作。从本科的学术到研究生阶段的创作,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有趣的过渡,学术和创作的融合也是我期待在本次课程中和大家交流的内容。



Veritas:能不能分享一首自己喜欢的诗


陈令仪:喜欢的诗很多,每个历史时期都对应着不同的诗歌,从我个人角度说,不同的生活阶段里也会有自己更偏爱的诗,我相信每个读诗的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吧。


但在这节课的开篇,我还是有一首很喜欢的诗想分享给读诗和写作的人。这首诗来自惠特曼,结尾也出现在了电影《死亡诗社》中。



Oh me! Oh life!

Of the question of these recurring,

Of the endless trains of the faithless, of the cities fill’d with the foolish,

Of myself forever reproaching myself, (for who more foolish than I, and who more faithless?)

Of eyes that vainly crave the light, of the objects mean, of the struggle ever renew’d,

Of the poor results of all, of the plodding and sordid crowds I see around me,

Of the empty and useless years of the rest, with the rest me intertwined.

The question, O me! So sad, recurring—What good amid these, O me, O life?

Answer.

That you are here—that life exists and identity,

That the powerful play goes on, and you may contribute a verse. 

 

“生活在其中有什么意义,自我,生命

答案是,因为你的存在

因为伟大的戏剧在继续

因为你可以奉献一首诗”



Veritas:你为什么想要开设这门课程?


陈令仪:开设这门课程,一开始是由于和几个朋友的一次对话。我们聊到国内目前的公共教育体制,在教授诗歌阅读上有所缺失,可能也让一些同学错失了读诗的乐趣。


诗歌本身是一个庞大繁杂的体系,包含了从古至今无数个已经消逝的或者仍存在的文明的碎片,更广义来说,诗歌也是人类集体情绪和精神状态的记录。如果我们只专注于诗背后的历史或文学常识,就会让个人湮灭在其中,但假如我们只去体会瞬间的情感,又容易忽略个体背后的群体记忆。诗歌的美妙之处,也在于它由人所创造,却又超越了人的存在本身。对我个人而言,读诗就和文明比较一样,并没有统一的/正确的方法,但我们也需要知道,不同观赏视角是怎么将我们引向一首诗的不同的侧面。


总体上,这门课程是围绕两个主要问题展开的,其一是“什么是诗”,其二是“我们该怎么读诗”。这两个问题都没有绝对的答案,但围绕它们展开的讨论从来没有间断。我相信对诗歌这个课题感兴趣的同学,很多也有写诗的习惯,我也希望这两个问题可以帮助大家反向理解诗歌的创作,为自己的写作打开更多可能。



Veritas:这门课的设计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陈令仪:书院里应该也有过不少以诗歌为主题的课程吧,作为这节课的讲师,我偏向于尽可能将理论和体验结合,带大家感受“诗歌”这个关键词的不同切面,希望这节课也是对书院里此前课程的一种补充。


我们会从早期文明里的史诗讲起,课程主体材料将侧重于古典诗歌方向,但每节课,我都会选取一些与当堂内容相关的现代诗歌作为辅助,尽可能让参与者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主题。我们会涉及一定的理论知识,包括Oral Tradition的定义和诗歌的翻译等,也有对于历史文化的讨论,会截取东西方诗歌发展的几个片段来探讨诗体变化和文明变迁之间的关联。此外,我们将把更多课时运用在和诗直接关联的实践活动上,包括一起破译荷马史诗的选段,通过朗读古希腊语原文来直观认识meter这个概念在西方诗歌中的运用,尝试独立翻译小段汉语诗歌,寻找生活中的诗体语言,或者独立创作一段诗歌。总得来说,我们希望在这节课里,引导大家发现“我”与诗歌的关系,这里的“我”包括作为阅读者的我,作为跨文化译者的我,作为创作者的我,更是作为人类群体一员的我。



Veritas:这门课上课的形式和风格是什么样的?


陈令仪:就像之前所说的,这会是一门理论和体验结合的课程,整体偏向于工作坊形式。我和书院的所有讲师一样,希望自己的课堂是开放的/自由的/浪漫的,但在涉及理论和学术讨论时,也希望我们能共同秉持独立专注的原则。


诗歌的阅读和个人体验息息相关,所以我们的课堂也会有比较强的互动性,会尽可能鼓励大家朗读、表述自己对不同诗篇的直观感受、参与实践和创作环节。



Veritas:能不能剧透一个上课比较有意思的环节?


陈令仪:我最期待的应该是诗歌创作workshop这个环节,我们会在最后一节课上集中分享各自的诗歌创作,交流阅读感受。我把它安排在了课程末尾,建立在大家对诗歌有了一定新理解,彼此也有一定信任的基础上。它会是我们课程的一个收束,同时也是大家此后读诗或者写诗的出发点。Workshop是创意写作专业里一个常见的课堂形式,由参与者自主提交创作,导师引导大家相互评析作品,一个氛围良好、设计得当的workshop,对创作者会是一个挑战,但也能带来极大的帮助。



Veritas:你对学生有怎样的期待?


陈令仪:首先一定是希望大家完成课前准备,尽可能参与课堂互动啦。


我们此次涉及的内容会比较广,包括诗歌的多种类型,我理解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偏好,但希望大家能耐心完成每一次阅读,尊重可能较为陌生的文化,也拥有平常心。这堂课的主题是“诗”,更是“我们”,这里的我们对应着每个参与者,同时也是每一个活着或者曾经活过的人——文化之间没有高下之分,作为人的一员,我们共同拥有诗和诗怀。


此外朗读也是课程重要的一部分,不要惧怕出错,也不要被尴尬所困,诗歌经过诵读才能获得新的生命。



Veritas:作为一门以诗歌为主题的课程,课后的阅读材料主要会是什么呢?


陈令仪:阅读材料以诗歌本身为主(包括较多古典诗歌和辅助的相关现代诗歌),辅以一定的学术著作。基于不同主题,阅读量会有一定出入,对于较难读的材料,我会提前两堂课安排大家阅读,尽量平均分配工作量。每个主题有对应的材料类型,比如在讨论诗歌翻译时,我们将阅读王维《鹿柴》一诗的十余种译本做集中分析。


有两部较长的作品,我们会在不同的专题多次涉及,分别是《诗经》和荷马史诗中的《奥德赛》,也推荐给大家作为兴趣阅读。在前期的史诗课中,我们会探讨《诗经》的地域性,并对比《奥德赛》选段和古罗马史诗《埃涅阿斯记》选段,观察希腊和罗马英雄形象特点。在实践项目里,我们也会选取《诗经》和《奥德赛》小段作为部分材料。《诗经》的《雅》《颂》以及《奥德赛》里的宴饮诗也将出现在诗歌功能性的讨论里。


诗歌一直是非母语阅读的一个难点,所以我也将尽可能提供可靠的中文译本,供有困难的同学做参考。



Veritas:最后用一句话形容你心中的博雅教育吧~


陈令仪:博雅教育不能解决人类所有的困惑,但能让学生不再那么恐惧困惑。



课程信息


- 2020年12月6日起,北京时间每周日上午9:30-11:30上课,共次课

- 上课及讨论语言为中文,阅读材料为中英文结合


参与及报名信息


参与要求

- 须确保能够在上课时间在线出席课程

- 须确保每次课程前均在课下认真完成相关阅读及作业


收费及押金政策

- 唯理中国为非营利组织,收取课费为负担运营成本及支付讲师课费。本课程收费¥299元。

- 为确保学有所得,本课程收取押金¥200元。学生出席全部课程并完成课前作业,押金将全额退还。

- 课程及作业各设一次告假机会。缺席或欠完成作业超过一次,押金将不予退还,超过两次则取消上课资格。


报名方式

- 北京时间11月25日 23:59前访问唯理中国网站veritaschina.org完成在线报名问卷

- 参与人数上限为12人,将根据报名先后顺序邀请报名者参加,欲报从速


图片来源及相关资料

https://www.poetrychangeslives.com/addiction-to-the-act-of-writing-poetry/


https://www.npr.org/2020/02/13/804880385/keeping-the-dark-at-bay-a-2020-poetry-preview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D%B7%E9%A9%AC%E5%8F%B2%E8%AF%97#/media/File:Briseis_Phoinix_Louvre_G152.jpg


https://www.playbill.com/article/csc-to-stage-world-premiere-of-dead-poets-society

 


合作伙伴

唯理线上课程

在我们的线上课程中,参与者不仅需要观看视频和聆听讲解,更必须在课程中主动发言、完成作业、甚至主持课堂讨论,来实质性地提高阅读、写作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链接:https://www.veritaschina.org/online_courses/


唯理对谈播客

唯理对谈是由唯理中国创制的线上播客节目。我们邀请来自不同学术领域的嘉宾,以严谨而又不失轻松的视角讨论政治、经济、历史等方面的议题。

链接:https://www.veritaschina.org/podcast.html


唯理通讯

唯理通讯推荐精选自互联网的深度文章。我们希望这些文章传播富有思考的声音,并促进订阅者对社会议题的关注。我们相信,在互联网的信息洪流中仍有独立思考的可能。

链接:https://www.veritaschina.org/newsletter/

有关课程详情和报名信息等更多内容

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