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晓军:从最新一届西浦教学大赛,看教学创新存在的几个问题

全文约2200字,阅读需8分钟


导读

7月,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落下帷幕。大赛负责人张晓军基于大赛中的几百个案例,总结了尚待进一步推进的教学创新议题。


作者丨张晓军  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执行院长、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负责人

来源丨西浦ILEAD



01过于注重创新的线和面,缺乏创新的点和体的考量

我提出教学创新的“点-线-面-体”的体系(见图1),认为一个面向未来的好的教学创新,需要关注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有针对这个时代的根本性教学挑战的点的突破,其次这个点和课程中哪个或哪几个关键要素链接,接下来这个创新如何在整个课程中落地,最后这个创新对于解决新时代的教学挑战有何意义。

图1  教学创新中的“点-线-面-体”

从这个体系看,当前的教学创新实践过于注重面和线层面,很多创新始于面终于面,而缺乏对实质性创新点的关注,也缺乏从时代高度出发去突破制约当前学生成长的一些关键教学问题。


02
大量创新缺乏细节,骨架完整但气血不足

教学创新是关于人的成长的,因此也是有生命的。教学创新只有骨架和血肉的有机结合,才是有生命力的创新,也才能为活生生的生命提供支持。教学创新的细节最关键之处在于把创新中的想法、口号或者各种模式真正转化为学生的收益,这可能包含学生成长的故事,教师创新的过程,特别是要有学生创新性学习活动的深描。


03
普遍缺乏教学创新的方法论训练


教学创新和其它领域的创新一样,是有方法论可以遵循的,特别是从哪里入手,如何确保创新的价值,如何把握教学创新中的关键要素及其联系,如何通过迭代做出高质量的创新,如何衡量自身创新的水平等,都有章可循。在大量的教学创新案例中,更多地是老师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在实践中的摸索,有些摸索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是遗憾的是收效有限。


04
创新的系统性不强

教学创新中需要把握好一些关键的要素,例如我的《面向未来的教学创新》一书中提出教学创新的“钻石模型”(图2),提出好的教学创新要关注五个方面形成体系。现实中大量的教学创新多从一门课的几大要素(如目标,教学方法,内容,考核)出发,看似对整门课程做出了创新,实则在课程的某些点做了一些改变,这些点之间互不关联,只是一些碎片化的尝试,例如教学方法无法支撑提出的目标,内容则和方法不匹配,考核并没有依据目标来展开设计,从而整体上并没有系统性,无法成为真正让学生受益的创新。

图2  教学创新的“钻石模型”
来源:张晓军,面向未來的教学创新:理念、设计与案例,经济管理出版社,2022.


05
对新时代面向未来的教学创新了解不深甚至误解广泛存在

大量的教学创新出发点依然是考虑如何完成老师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更多的是关注写在教学大纲当中的内容和理论,创新的主要目的是如何更高效地把这些知识教给学生,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有更多地自主性,试图通过教学大纲中这些“内容”来驱动并达成新时代教学创新中所有的高阶目标。例如大量的创新希望简单通过内容的拓展来实现课程思政目标,希望通过内容的重新包装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很多创新中广泛使用“唤醒”、“激发”等词语,但唤醒的并不是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内在动力,而是简单调动学生积极去学习和掌握本门课程中规定的知识学习任务,是任务导向而不是以人为本。很多创新中老师们花了大量精力建设课程的学习资源,认为创新就是资源的堆积和无限拓展,看上去尽管创新的工作量很大,但收效有限。

不少老师总是从学科和领域专家的视角出发来重构内容,基于自己的知识积累水平来欣赏课程内容,寄希望于学生能像自己那样发现自己课程所规定知识中的真善美。例如高等数学的老师总是不能理解,那些公式定理中所体现出来的数学之美学生为什么总是看不到或者不感兴趣,但这些复杂的符号却往往是学生普遍最害怕和畏惧的东西。教艺术的老师,可能可以一整天沉浸在艺术的世界中享受艺术之美,也想方设法给学生设计各种各样的艺术体验活动,形成了大量的内容和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很多时候成为学生严重的学习负担。

五年以前,当大多数老师还没有接触教学创新的时候,课程多是在无聊枯燥的低阶知识学习过程中结束,这几年普遍重视高阶目标后,很多老师恨不得通过自己一门课短短四个月时间,就让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发生质的飞跃。

大量创新案例中的名词和术语没有深究拿来即用,有些时候不得要义,甚至造成误解。例如,现在教学中普遍采纳的过程性考核方式(如章节测试),大部分本质上并不是过程性考核,而是一种换装了的终结性考核。


06
专业和课程体系层面的创新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尽管一线老师和院系负责人都意识到,要真正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只在课程层面创新是无法实现的,还需要在专业层面和课程体系领域的根本性改革。目前看这个层面的改革案例还十分有限,很少有专业负责人重构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只有少数老师把几门课联合起来形成创新共同体,这是很好的尝试,但在今后需要大范围地推广。




西交利物浦大学张晓军:目前90%的“教学创新”可能还是以教师为中心


西交利物浦大学张晓军:面向未来的十个教学创新方向


西浦教学创新大赛发起者张晓军:好的教学创新点有哪些?(PPT分享)


北京大学汪琼:总结各类教学大赛,高校教学有这4大创新点


一套完整的教学创新策略


关于我们:

《高校教学创新100人》是面向高校老师和师范生的知识型媒体,关注教学创新、课程创新、终身学习、混合学习、虚拟教研室等方向,我们致力于“让一部分师生率先触摸教育未来”!


备注“职务+姓名”,加入读者交流群



联系我们:

王慧  主笔&内容老师  微信号:HofMarchbh

张沉浮  主编&总负责人  微信号:chenfu3721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