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设计的特点、方法与原则


全文约4500字,阅读需3分钟


导读

本文重点探讨三个问题:(1)线上线下融合学习与教学有什么新特点?(2)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设计需要遵循什么原则?(3)如何设计线上线下融合教学?


作者丨穆肃,王雅楠,韩蓉

来源丨开放教育研究、OMO Education


作者简介:穆肃,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所;王雅楠,博士研究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韩蓉,硕士研究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01线上线下融合学习与教学特点

学的特点
(1)分布式认知的有效整合

线上线下融合学习中,学习者要在不同结构、层次和类型的学习场景及学习活动中自如地转接,分布式认知和实时整合成为学习的常态。学习者围绕学习目标顺利和快速地整合同一学习活动或场景的各种因素,利用工具分解认知负荷,有效地综合信息,应用知识、方法和技能解决问题。

线上线下融合学习应从个体掌握知识转向协作,即重视运用工具协同思维而不仅仅是强调个体思维;重视同伴协作而不只是强调个体的认知。线上线下融合学习的分布式特点,鼓励学生在与教师、同伴、学习材料和计算机工具的互动中学会学习、分享智慧(余胜泉等,2009)。

(2)学生自主学习、自控能力要强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具有集中与分散、同步与异步的双重优势,在全方位支持学生自主选择参与的同时,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提出了要求。学习中,学生要能自主地筛选和获取所需课程内容,并能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资源库建立合理的学习路线。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虚拟学习环境的丰富学习资源,且要求学习者具备线上学习的能力(Cobcroft,2006)。学习资源不仅有书本的,还包括线上动态更新的各种数字资源,如学习者一起形成的观点、作品和方法等。学习活动的参与、学习资源的采用、学习同伴的选取和学习进程的控制都需要学习者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3)技术与学习的深度融入

线上线下融合学习的实施,学习平台、应用工具、学习资源必不可少。在它们整合形成的学习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达到融入的水平,学生能够在不同学习工具、平台和系统中快速而流畅地切换。学生对工具的应用有深入的理解和广泛的实践知识,因此能够逐渐扩展和创新技术工具的使用。教师在使用技术方面起着引导、指导和示范作用,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方式使用技术工具,转变学习方式。在深度融入中,技术工具常被用来促进高阶学习,因为不使用技术,相应的活动就难以完成甚至无法实现。深度融入层级中,学生在五种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见下表)。


技术深度融入中学生技术应用的行为表现

教的特点
(1)教师定位和作用的改变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融合学习的引导者、设计者和服务师。教师变成线上教学的总导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内容,通过设计学习活动,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帮助学生解决线上、线下学习难题,引导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张文才等,2020)

(2)以学为中心进行学习设计并实施教学

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不再是为教而是为学。教师要综合考虑学习场景、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有效利用学习场景中的媒体和技术,提高学习的深度和投入度,围绕真实问题、活动任务等有机整合;利用学习平台数据和经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满足个体发展需要;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将大数据平台的搜集、分析、诊断等技术与课堂评价有机融合,让学生获得基于数据的精准评价,明确改进方向(韩志祥,2020);改进原有在线教学、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驱动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祝智庭等,2021)。

(3)教师以团队的方式协同教学

不同于教师独自承担所有教学任务的方式,融合教学中教师以教学团队为单位开展教学。教师协作教学或同一学科领域不同教师优势互补教学,有利于保障教学质量。线上线下教师分工协作教学中,线上教师可负责知识原理的讲授,线下教师主要组织学习活动并提供面对面学习指导等。此时,线下教师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设计制作学习资源,更多关注学习数据和提供学习服务。同一学科领域的教师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长,设计相关学习材料与活动,组织线上或线下教学,一起关注学习数据,协同开展评价诊断、个别化辅导等(王月芬,2021)。

学习情境特点
线上线下融合学习通过技术手段构建全方位、全场景、全过程的无缝学习环境,创设多维的、零时差的学习服务,促进精准、开放、共享的智慧化学习(祝智庭等,2021)。学生跨时空、可随处获取学习资源、组合使用多种设备、在多种学习平台和应用工具中随机切换,呈现出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个人学习与社会学习、实体世界与虚拟世界融合的无缝学习文化,指向多维良好学习体验和多元文化融合(祝智庭等,2021)。

线上线下融合学习是面对面学习与在线学习的相互渗透和平衡,学生可根据实际决定学习进度与方法(Hall,2010),可采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包括分享学习资源、观点分享、网上讨论交流、虚拟操作、协同写作等(Lee,2009)。


02
线上线下融合学习的设计原则

1.  支持学习自主原则
线上线下融合学习的特点之一是学习的高度自主和自控。因此,教学过程和活动必须整合线上与线下、集中与分散、同步与异步学习的优势,多方位支持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设计线上线下融合学习的教学,应从以下方面遵循该原则:

第一,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选择。线上线下融合学习的课程设置、教学进程及安排应是动态和可调整的。教师要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为学生设计情境化、反思性学习的主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及学习路径、可选择的学习进程及方法,保障学生自由选择和组合学习内容及方式,灵活调整学习目标,决策参与的学习活动和参与程度,自主决定和控制融合学习过程和活动。
第二,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持。融通线上线下学习的教学要准确了解学科和学生特点,注重学生学习体验,及时反馈学生线上和线下学习状况,帮助学生解决自主学习难题。教师应提供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活动和资源,设计交互性强的学习任务,促进生生和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多渠道地解决学生学习难点和疑惑。

2.  驱动主动学习原则
线上线下融合学习中,学生需主动投入学习活动,才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和工具发挥线上线下学习分布式认知及整合优势,取得较好的学习体验及成效。设计线上线下融合学习的教学,应从以下方面遵循该原则:

第一,参与驱动。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服务,营造开放的互动氛围,驱动学生主动参与需要输出的学习活动,如互动研讨、协商解决问题、展示个人观点等,确保学生在融合学习中发展高阶思维,实现深度学习。
第二,促进过程评价。教师应将个性化诊断与智能辅导、智能导学组合在一起,建立多种考核方式,形成立体化的过程性学习评价体系。融合学习尤其应注重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学习过程表现的比重,将线上学习状况、课堂教学参与度、课后检测与复习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

3.  融通学习要素原则
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过程涉及线上线下学习、虚拟环境与真实环境学习、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等的随时转换和衔接,体现无缝学习中分布式认知及整合的特点,为此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经验的连续和学习情境的再造(Looi,2019)。设计线上线下融合学习的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遵循该原则:

第一,学习场景无缝融合。应用技术和学习活动联通教学场景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重要环节(祝智庭等,2021)。为帮助学生高效地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学习,教师要融通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推动各场景间的数据流通、信息联通、服务贯通;创设一体化无边界的学习生态环境,开展联动线上线下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灵活选择线上或线下、同步或异步学习,线上线下学习无缝转换,避免环境变化而阻碍学习。
第二,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无缝衔接。线上线下融合学习除学习场景需要无缝联通外,学习内容和方式也需要无缝对接。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线上、线下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任务,为学习者提供适切的、整合的学习资源和服务,实现新旧知识的无缝衔接和学习方法的及时调整。

4.  深度融入技术原则
SMAR模型将技术融入教学的表现分为三种样态:1)基本应用,即技术作为提升或改善教学的辅助工具,代替传统教学媒体,改进原有的应用方式;2)中度融入,即技术作为教学不可或缺的要素,修改甚至构建教学本身,起着调整、改进原有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作用;3)深度融入,即技术为教与学构建全新的教学环境,创造前所未有的学习任务,革新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因此,为充分整合线上线下优势,革新传统教与学模式,线上线下融合学习要深度融入技术,让学生利用技术学习。设计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遵循该原则:

第一,构建多样化技术组成的学习空间,即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学习数据及分析技术等,创设能满足学习需求的、包含丰富学习资源、多样化学习平台、社交工具和认知工具的学习空间,帮助学生根据自己需要和偏好选择技术工具,采取擅长的应用工具,参与适合自身认知水平、学习兴趣、互动特点的学习活动。
第二,促进技术与学习的深度融入。在富技术环境中,让学生创新地使用技术工具参与高阶学习,可帮助学生学会利用技术终身学习。例如,学生可选择和使用不同的应用工具完成学习任务;创新性地使用技术工具与同伴协作;利用技术构建和分享知识,使用创作工具构建知识,广泛使用技术工具计划和监控学习活动等。


03
线上线下融合学习的设计方法

1.  根据教学环节开展教学设计
这种方法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常因为将学习场所和教学阶段的简单分工,如课中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采用练习、讲授等面对面传统教学法等,学生自主利用物理和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学习很难发生,其教学方式本质上是线上线下学习的简单组合,因此线上线下学习的融合并未发生,难以实现线上线下学习的有机融入和按需调整。

2.  利用学习科学理论等进行教学设计
自上而下地利用学习科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研究成果开展教学设计,是线上线下融合学习教学设计的另一种常见方法。这种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设计方法衔接各种学习场景,系统地融合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和协作学习,整合发挥线上和线下学习的优势。侯佳希(2021)和陈紫天(2020)的教学设计可供参考。

3.  根据学科特点进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设计
根据基础教育的课程标准、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课程都有特定的目标,教学要求和方式各不相同。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进行相应的实践并提炼适用的方法。陈凯(2019)和奉祁薇等(2018)为此提供了样例。

4.  根据线上和线下教学特点及优势进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设计
这种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设计方法能够整合线上、线下学习的优势,依据线上线下学习的特点,对教学要素重新设计,使线上线下学习情境无边界融合,推进个性化学习和深度学习。符强(2018)和谭明鄂等(2021)做了实践探讨。

最后,教师开展融合学与教的设计,可以先确定学科及课程特点,根据线上线下学习的特点和优势决定线上线下融合学习的实施过程和方案。具体专题或模块的学习设计,可选用教学实施模式,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具体活动。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和学生特点灵活开展并跟随学习进度即时调整方法。

融合学习的实施方法




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走向“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


深度丨混合式教学设计的成熟度模型


混合式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为何与何为


北师大冯晓英教授:核心目标导向的混合式学习设计模式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关于我们:

《高校教学创新100人》是面向高校老师和师范生的知识型媒体,关注教学创新、课程创新、终身学习、混合学习、虚拟教研室等方向,我们致力于“让一部分师生率先触摸教育未来”!


备注“职务+姓名”,加入读者交流群



联系我们:

王慧  主笔&内容老师  微信号:HofMarchbh

张沉浮  主编&总负责人  微信号:chenfu3721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