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投稿丨后疫情时代数字化体育课程的创新与实践

王宏 高校教学创新100人 2023-12-16


全文约21129字,阅读需20分钟


作者丨王宏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

来源丨本文系投稿(投稿可添加微信:gxjxcx100)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党的十九大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新时代高等教育育人质量工程,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数字化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时代特征。随着数字化基础之上的技术不断创新,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今天,数据的功能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表现出网络化、智能化的特征。教育数字化的长远目标,就是要构建适应数字化经济发展、服务国家数字化战略的人才培养体系。2022年教育部工作重点中提出了教育数字化战略转型,教育数字化上升为教育部的重要战略。高等教育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正在发生深刻的数字化转型。面对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从教育部到各高校都在进行积极的回应。但怎么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思考其理念、思路、方法。混合式教学作为信息技术和教学融合的创新实践广受关注,在教育部相关的会议中被多次重点关注。


受疫情影响,在线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在后疫情时期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自2020年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以来,一场范围极广、参与人数极多的“在线教学”已经探索了两年多。在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科技手段的教学实践运用的形势下,基于数字化平台融合技术对高校体育课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应用相对学科教学而言是滞后的。


当今的时代是数字大融合的时代,智能环境不仅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而且已经开始深入影响到教育的理念、文化和生态。OMO(Online-Merge-Offline)模式指的是线上和线下的融合,OMO学习方式就是把传统体育技术类课程的面授学习与线上网络化学习相融合,线下支持线上、线上赋能线下,二者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倍数级放大“教”与“学”的效果。


所谓的“OMO融合式教育创新”,强调的是一种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及教学评价等要素和谐共生的教育新生态,数字化赋能作为教学生态的一个重要的信息技术,为体育技术类课程的教学创新给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命题。



01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


目前,全球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数字化变革。为了培养更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全球各大高校都在重构教育教学资源,加强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推动产学研融合,培养创新型个性化人才。在数字化教学时代,主要是课程教学突破时空限制,其核心要素如教学目标、内容、活动、评价、环境等在物理和网络融合的空间中重新进行优化组合。在这个阶段,学生借助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方式,增加了学习的时空灵活性,学校扩展了网络教学空间。


当 “数字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时,数字技术逐渐全面应用于中国各领域的建设。教育领域的数字化改革逐渐加速,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强调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实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教育部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等多个场合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结合高等教育本科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依然清晰地呈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高等学校


高等教育机构是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发起者和保障者,需要参与其中的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教师、技术服务人员、校外支持力量等各类主体发挥主动变革的作用,从目标与规划、组织机构、政策与规范、教学支持服务、技术环境、人员数字化能力、文化氛围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组织实施。


(二)专业建设


专业的数字化转型目标是为社会提供适用人才,支持学生更加个性化的发展。高等院校专业数字化转型的特点体现在专业人才从特定性到连通性、专业领域从封闭性到开放性、专业办学从独立性到协同性、专业认证从僵化转为灵活等。专业数字化转型需要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资源、专业建设环境与平台、专业实验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进行推进。


(三)课程与教学


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课程与教学。数字技术融入课程与教学,使课程目标、学生、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与反馈、教师和教学环境的内涵得到极大扩展,它们之间关系也将全方位拓展。课程开发将与社会人才需求对接实现全过程重构。教学系统更加开放、复杂、动态化,教学内容即知识生成与传播动态化、群体化,教学场景在时空上极大拓展,教学形式转向多种形式的混合教学。


(四)教学主体


1、教师


教师是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数字技术对教师教学能力内涵及构成要素的扩展体现在四个方面:数字技术融入教学的意识、素养、能力和研究。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发展需要政府部门层面的引领、社会组织层面的多方协同、高等院校层面的培训与发展、教师层面的自我赋能学习等。


2、学生


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数字时代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凸显了数字素养在学生发展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各种新兴技术的演进重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认知方式。需要创设数字化和自 适应的学习情境,提供多样化和智能化的开放教育资源,构建开放化和社会化的学习共同体,提供个性化和精准化的学习支持服务,以适应数字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网络时代推动高校教学数字化,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有效集成、整合和充分利用,实现教育教学和校务管理过程的优化、协调,实现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的优化,营造一个优良的教学、学习及生活环境,达到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的目的。




02

新课标指导下的数字化体育课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通过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目的,以及解决体育与健康学科“固有顽疾”等方面,最新完成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修订。并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论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设置的逻辑与特点,同时解读了新修订课程标准在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应用情境”创设、学业质量评估及大单元设计等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体育课程的性质


以行为实践为根本的体育课是根据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整体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保证基础、重视多样、关注融合、强调运用等理念。保证学生学习和掌握结构化的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专项运动技能和健康技能等,为学生参与运动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奠定基础。重视系统安排多种运动项目的学练,促进学生形成丰富的运动体验,协调发展运动能力。关注体育与健康教育内容、体能与技能、学练与比赛、体育与其他相关学科等方面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强调引导学生将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到体育学习、体育锻炼、运动竞赛和日常生活中,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


体育课程是体育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专业基础,其宗旨在于把现代科技贯穿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的全过程,其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科学素养和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专门人才。三基本(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教学目标,是北京体育大学在系统总结体育教育专业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上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的体育术科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考核指标。每项体育运动,在传承经典的同时,又不断进行创新和融合。


(二)体育课程的核心素养


体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体育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 确立课程目标。


1. 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指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 力。运动能力包括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或比赛三个维度,主要体现在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掌握与运用。


2. 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是指学生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健康行为包括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四个维度,主要体现在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用眼、作息和卫生习惯,树立安全意识,控制体重,远离不良嗜好,预防运动损伤和疾病,消除运动疲劳,保持良好心态,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等。


3.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是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体育伦理,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 道德和体育品格三个维度。体育精神主要体现在积极进取、勇敢顽强、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团队精神等;体育道德主要体现在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尊重对手、诚信自律、公平竞争等;体育品格主要体 现在自尊自信、文明礼貌、责任意识、正确的胜负观等。


核心素养的上述三个方面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全面发展,并在解决复杂情境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整体发挥作用。


2022年版课标强调面向未来、改革创新,秉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以体育人、综合育人理念的渗透,努力实现体育课的五个转变:从“知识导向”向“素养导向”转变,从“单一技术导向”向“结构化知识和技能导向”转变,从“简单情境”向“复杂情境”转变,从单纯的“体育教育”向“体育与健康教育及多学科融合”转变,从“线下面授教学”向“线上线下数字化教学”转变。这五个转变有助于学生从体育教学中获得健康的身心、强健的体魄和全面的发展,开拓运用数字化、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体育教学的实践问题,对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03

把体育教学融入到从认知到行为的教育全过程


知识总是有结构的,知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构造的一种主观模式。合理的知识在于主观模式或结构能与客观事物相符,能很好地说明事物。既然知识是由人来构造的,那么就应为学校的课程设计最好的知识体系。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提出:不论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学习为将来服务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通过它对某些工作的特定适应性,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训练的特殊迁移;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所谓非特殊迁移,说得更确切些,即原理和态度的迁移。新时代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既包括运动技术教学,同时需要融入体育课的思政内容。按照罗姆·布鲁纳的观点,运动技术的教学目标显然属于训练的特殊迁移,体育课的思政教学目标则属于原理和态度提升的非特殊迁移。


任何教育都要符合人们从心理过程到行为过程的由内向外的转化。所谓心理过程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发展的过程。通常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认知过程指人以感知、记忆、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联系的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意志过程是人有意识地克服各种困难以达到一定目标的过程。三者有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但并非完全独立,而是统一心理过程中的不同方面。


心理过程是指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消失的过程,它具有时间上的延续性。这与所有运动技能的形成、发展、巩固和退化也有着共同的规律。


(一)认知过程(知):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简要介绍概念: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等。


(二)情感过程(情):人认识客观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心理体验过程。


(三)意志过程(意):人们为实现奋斗目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过程。在意志过程中产生的行为就是意志行为(行)。


行为是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及具体的生活方式,它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不同的个人或群体,在社会文化制度、个人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或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做出的能动反应。人类行为的发生过程是以心理过程为基础的,刺激人类行为产生的最重要的刺激源是与人的客观需求相联系的因素。


(四)行为过程(行):认知是产生情、意的基础;行是在认知的基础上和情的推动下产生的,它能提高认识,增强情感,磨练意志;行为控制、调节情感,提高认知。


教育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着重探讨对人教育的共同性规律和特征。知、情、意、行不是孤立的、互相关联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图1:布鲁姆教育目标的六级分类模型


在认知领域中,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运用知识进行理性的、系统思维的能力。认知领域涉及对有关知识的回忆或再认,以及理智能力和技能的形成等方面的目标。布鲁姆将这个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六种不同的水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如图1所示,而在教学内容这个维度上分成了四类(事实类、概念类、程序类、元认知)如图2所示。


图2:布鲁姆教育内容的知识分类模型



04

动作技能领域的体育教学目标


动作技能领域体育目标系指预期教学后学生在动作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身体能力、灵巧性和操控技术的行为目标,布鲁姆在创立教育目标时仅意识到动作技能领域的存在,未制定出具体目标层次。1972年辛普森Simpson EJ将技能领域教育目标分为感知、定式、引导反应、机械化、复杂性的外在反应、适应和独创七个层次,结合体育动作技能形成的教学规律,北京体育大学的王华倬和王宏等人将体育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概炼为感知、模仿、操练、准确、连贯、自动化等六个步骤。



(一)感知


指学生通过感官,对动作、物体、性质或关系等的意识能力,以及进行心理、躯体和情绪等的预先调节的能力(如表现出外部的感觉动作)。这是从事一种动作最实质性的步骤,它是通过感觉器官觉察客体、质量或关系的过程。知觉活动是动作活动的必要但不是充分条件。感知是导致动作活动的“情境——解释——行动”连锁中基本的一环。


(二)模仿


指学生按提示要求做出动作或再现示范动作的能力,是为了某种特定的行动或经验而做出的预备性调整或准备状态,包括心理上的、生理上的及情绪上的。但学生的模仿性行为经常是缺乏控制的(如表演动作是冲动的、不完善的)。例如,在观看足球比赛时,对某一过人技术表示的欣赏之后,能以一定的相似度来演示这一动作。


(三)操练


指学生按提示要求做出动作的能力,但不是模仿性的观察(如按照指示表演或练习动作等)。这就是说,学生要能进行独立的操作。这是形成技能的最初一步,这里的重点放在较复杂的技能成分上。引导下的反应是个体在教师指导下,或根据自我评价表现出来的外显的行为行动。从事这一行动的先决条件是做出反应的准备状态,即产生外显的行为行动和选择适当反应的定势。所谓反应的选择,是指决定哪些反应是满足任务操作的要求而必须做出的。例如,在进行一段练习之后,能在 10 级操作成绩表上达到7级水平。


(四)准确


指学生的练习能力或全面完成复杂动作的能力。学生通过练习,可以把错误减少到最低限度(如有控制地、正确地、准确地再现某些动作),已成为习惯而习得的反应。在这一层次上,学生对从事某种行动已有一定的信心和熟练的程度。这一行动是他对刺激和情境要求能够做出种种反应的行为库的一部分,并且是一种适当的反应。这种反应比前一层次的反应更复杂,它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也可能包括某种模仿。例如,能表演一个可以罚球线定位投篮的动作,至少成功80%。


(五)连贯


指学生按规定顺序和协调要求,去调整行为、动作等的能力(如准确而有节奏地完成动作)。这里所说的学生因为有了所需要的动作形式,能够从事相当复杂的动作行动。在这一层次上,学生已经掌握了技能,并且能够进行得既稳定而又有效,即花费最少的时间和体能消耗,熟练地完成这一系列动作。


(六)自动化


指学生自动或自觉地做出动作的能力。经常性的、自然而稳定的动作,就是不经大脑思考瞬间完成的专项技术动作。动作过程中学生能够下意识地、有效率地协调一致地完成各部分的操作。根据在动作技能领域中形成的认知能力、身体能力和技术能力,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自组织进行创新的动作表现或得分手段。例如,在乒乓球比赛中,能够根据对手的回球情况有效地实施主动得分技术,准确率达 90%。习惯化在运动生理上定义为高级别的动作自动化,即为了使自己的技术动作活动适合新的技术情境,进行创造性完成已经熟练掌握的运动技术。


图3:体育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动词分类



05

体育思政元素的三个层面构建


由于体育课是以身体活动和行为实践为基础的课程,因此“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应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二者不是一种具体、单个方法的名称,而是一种类型的方法称谓。其中,前者指的是教师组织实施的,直接对学生进行公开的道德教育的正规工作方式的总和。后者指的是引导学生在教育性环境中,直接体现和潜移默化地获取有益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的活动方式及过程。在此,通过隐性渗透、寓道德教育于各门专业课程之中,通过润物细无声、滴水穿石的方式,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体育课程思政实施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是如何将体育专业课知识与运动项目的技能掌握过程融入思政元素。结合对已有的体育课程思政案例分析,从三个层面提炼出融合思路。


(一)宏观层面上政治认同与国际视野并行


所谓“政治认同”思路,是指通过知识点与案例的融合,在知识点讲解的同时,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与社会主义制度符合中国发展的实际。正式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我国才取得当下的辉煌成就。新中国成立后,竞技体育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保障下,从弱到强,直至世界领先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具体表现。


“国际视野”思路,是指客观认识专业领域内,我国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职业观。虽然我们科技水平与产业发展在改革开放后高速发展,但是起步晚、基础弱,很多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就目前我国科技发展的整体情况看,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在几代体育人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在乒羽、跳水、举重、射击、游泳、体操、女排、花样滑冰等项目上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二)中观层面上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并重


所谓的“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它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家国情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加之目前世界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宏观环境,我国国际影响力、国家治理能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等领域的发展已经成为发展必然。这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赋予了青年人特殊的历史使命。中华文明是四大文明之中唯一连续的文明,“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被侵略、被欺负,终究会成为过去,青年人不能忘记民族与国家经历过的伤痛,避免不幸再度发生,唯有砥砺前行。无论是院校、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勇于承担这份历史赋予的使命。“历史使命”思路的运用,可以直观的理解为“实现中国梦,‘我’该做什么,‘我’该怎么做”。“做什么”是个人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和设计, “怎么做”是非常清晰地把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更扎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需要新担当,新担当需要新作为。面对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青年一代体育人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持续学习,敢于创新,勇于承担实现民族复兴与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责任。



(三)微观层面上专业素养与体育精神并存


“专业素养”融合思路主要体现在“专业”、“敬业”、“正直”、“负责”、“严谨”、“认真”、“细致”等体育精神。“体育精神”是体育的整体面貌、公平、公正、公开、特色及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体育精神对体育实践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并规定着体育文化模式的选择。体育精神作为一种具有能动作用的意识,是体育行为的动力源泉,是一种心理资源。作为一种规范力量,它又具体表现为体育面貌、体育风范、体育心态、体育期望等。体育精神就是“健康向上”的精神,体育运动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不懈奋斗的精神,还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


优秀运动团队方面,可以列举有中国乒乓、中国女排在赛场上敢打敢拼、不畏强敌的体育精神。从个人方面,可以列举具有代表性的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项目官员在特殊条件下发挥榜样的标杆作用。国际上具备优秀素养品质的运动员,在各自职业生涯中的表现出的体育精神和感人事迹也是举不胜举。


体育课程思政素材库的构建逻辑遵循了不同心理学分支(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因此能够上好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师要求自身必须提升察言观色、捕捉细节的心理学素养,以及主动培养自己言台形表、审时度势地培养形成个人行为教育家家的气质。总书记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精辟概炼到“只有打好组合拳,才能讲好思政课,但无论组合拳怎么打,最终要落到把思政课讲得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上来,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叫人口服心服。”


表1: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06

体育教学的数字化应用


学校体育的数字化教学包含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两类方式,全面对接服务人才强国、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数字中国的五大国家战略,两类教学方式的平行与交叉、混合与融合是体育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载体。


(一)现状、问题与发展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年4月13日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在刚过去的“十三五”期间,学校体育教育不断优化完善教学体系,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多层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但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进程中,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过程中仍面临不同类型的困难。


教育部对高等教育的指导意见中多次强调要聚焦数字中国,大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按照“需求牵引、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原则,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切实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体育课程的数字化创新在着眼于对接国家战略的同时,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立足于促进数字化体育课程创新、提高体育教育质量为根本导向。对学生而言,以培养全生命周期慎独的学习者为教育终极目标,按照“服务、融合、创新、协调、均衡、安全”的原则,依托互联网、5G、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建设国际水准的体育教学数字化课程,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字化体育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支持学校充分利用包括线上教学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手段的信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终身学习能力,逐步实现高质量数字化体育教与学。


学校层面以做出突出成果的院校为领头羊,带动全国合作院校、合作单位、中西部地区帮扶院校师生提升数字化体育教学能力,树立一批可复制推广、可规模应用的发展标杆;产学研多方协同积极探索数字化体育实践;智能创新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新模式,提升合作院校、中西部地区帮扶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创新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开展大数据支撑下的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推动以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服务体育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数字化体育教学平台建设


教学平台可以融合形式多样特点鲜明的体育设备设施,结合平台的音视频互动和教学互动技术,积极推动运动图像识别、三维动作建模分析、大数据分析、可穿戴装备研发、赛事直播等创新成果转化。加强体育科教、人才和信息化建设,为体育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根据国家要求,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打造信息化、智能化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通过有线和无线网络进行授课,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等的一种互联网学习方式;具备受众通过互联网在任何地方、任何地点都能根据权限许可加入的条件,支持教室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全方位交互,包括课程通知、课堂互动,在线答疑,课程讨论区交流和获取所需的资源和服务,并且可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体育教学平台建设的标准是部署方便、性能稳定、符合体育教学规律的功能丰富并且操作简便,能够体现不同运动项目的教学特殊性,全方位升级高校体育教师的常态化教学活动。


数字化教学平台为学校提供数字化教学软件应用服务和数据服务,基于体育教学特点,从构建线上教学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数字化、云端化教学资源制作、管理和应用、数字体育实践及虚拟教研学习共同体等场景出发,服务学校教师进行多场景教学、课题研究及创新人才培养手段;服务学生构建多维度学习空间,支持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服务学校生成制作、存储管理和推广应用高质量教学资源,并基于信息技术发展高质量教育,实践数字体育变革创新。


(三)教学效果实质等效


线上和线下体育教学可以不受空间、地理位置的限制都可以和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及教学互动。教学过程中,线上学员可以和线下学员一样看到老师同屏呈现的各类教学素材并且使用教学互动工具和老师及线下学员参与互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播放视频、音频等体育教学常用的多媒体教学内容时,线上学员和线下学员可以一样清晰、流畅的观看,大幅增加线上学习的沉浸式体验感。平台对于老师和学员的网络要求低,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在教室、体育场馆、家中、户外等各种地点参与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四)支持标准化的教学资源


平台不但支持直接录制教学资源,在日常授课中老师标准化操作即可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常态化直播和录播,减少老师工作量的同时,方便教学管理团队对线下课堂实时巡课督导、学员因为不可抗因素无法到校也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参与课堂教学互动、学员和老师课后可以全场景回看课堂视频,方便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复习和老师的教学优化改进。


1、实践数字体育创新,利用数据指导体育教学和训练


数字化教学平台搭配数字化教学设施,可以结合不同运动项目的技术教学特点,实现各个体育学科专业的教学目标,包括室内户外、水中冰上、大球小球等以前难以实现线下教学的科目。教室设施中的广角摄像头和全向麦克风扬声器可以大范围捕捉教师动作,学生全程跟随练习。比如在操舞类项目的教学课程中,音频在平台可以实现倍速播放,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教师的教学节奏更为灵活自主。


平台支持把跨专业领域的体育教学和训练设备融合到课堂中,比如动作捕捉和心率带数据等,老师通过平台和专业设备可以观察到线上和线下学员动作是否标准、训练强度是否达标,把更多的精力和体力投入到对学生的指导,利用数据实现更科学的指导。


2、教师个人资源的管理


在以往教学资源管理中,教师通常使用U盘、硬盘等硬件作为日常存储教学课件、电子教材、电子教案等教学资源的工具,文件多,整理困难,而且反复使用U盘、硬盘等硬件工具容易发生故障,耗费时间和精力,而教学平台提供云盘功能,为每一位教师用户提供一个永久私人的存储空间,老师可以资源自由上传、移动、修改、删除云盘的个人文件,课前备课资源、板书资源、作业资源、试卷、试题都可以自由上传,课中打开软件,登录账户,所有资源,云盘内随时调用,极大地方便教师对自由资源进行管理,提高教师课前、课中、课后全教学流程的教学效率。


3、教研共建共享资源


教学资源数字化制作、云端存储、体系化管理和使用.教师可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和包括合作院校、合作单位在内的其他高校教研组进行分享、交流、协同备课、小组备课、公开课、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生产的文件、资源可以保存至云盘,支持调用、分享、下载,支持教研全过程实时录制,参与的教师可以在活动结束后观看回放;通过同步电子黑板,用于书写教研板书与记录研讨过程,教研活动中产生的板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保存,支持复用与分享;支持各类教育管理者通过各个模块开展教研活动,并进行教研成果的总结和分享。



(五)教学数字化服务的应用


1、服务线上教学


数字化教学平台可以支撑学校开展线上教学和培训。以Classin数字化教学平台为例,线上班级人数可容纳2000人;便利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切换与应急按需使用;可以跨系统、跨终端进行使用。教学应用支持课前备课、预习任务、课程发布等、课中互动授课、课程录制、课后作业、测验、答疑辅导等。课中视频互动功能包括辅助摄像头在内的多角度、多示范面动作展示,可以实现老师局部重点动作放大,正方向和侧方向同时展示或者上下半身的自然分割。多媒体教学素材同屏展示可以支持老师打开PPT、文档以及视频和音频在同一个画面展示,让老师的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屏功能可以让老师把各类受学生欢迎喜爱的体育健身APP投放到电子互动大屏上,带领学生和体育APP一起训练并从旁进行专业指导。通过把体育健身APP融合到课堂,让学生更喜欢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终身重视体育锻炼,强健体魄的运动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


教学互动功能包括抢答器、答题器、小黑板、随机选人等,让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随时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教学互动,通过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电子板书功能,最大限度的还原板书教学形式,实现老师对竞技类项目比如篮球、足球、排球等进行技战术讲解,板书还可以用于武术教学对学生的技术动作标注说明,在板书书写过程中,可以插入多种类型的文件,包括不限于图片、视频、PPT等多种多媒体文件。板书可以云端保存发给学生用于复习。


板书书写协同互动,板书书写权限可分配,除教师以外,还可以授权学生实时参与板书书写过程;随时通过调用浏览器,即时查询线上各种资源;支持直线、圆形的自动矫正功能;板书工具多样,如截图功能,针对重点问题,通过实时截图,进行重点讲解;扫码传图功能


教学平台还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式学习。老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教学任务、学习资料、视频微课、教学讨论、测验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老师还可以使用分组讨论功能,让学生在分组过程中交流学习心得、完成团队协作式任务、小组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支持学校开展包括人员管理、课程管理、巡课监课等教务管理功能。可对正在进行的课程以及录播回放课程进行课程监督,实时监控一节、多节课中的网络状态,支持师生多端的实时屏幕、定时屏幕截图等功能。支持线上研讨式教学形式、支持自动统计课堂中产生的上课数据等。


2、线下数字课堂


教师采用教学平台进行备课、授课、作业评价与资源管理等教学活动。


备课:课前,教师可以通过电脑、平板等设备,利用软件进行备课,预设课堂的教学PPT、教学视频和音频,准备课堂教学资料,提前上传至平台。


授课:借助教室中的互动大屏等设备,打开软件进行教学。教师直接打开课前备课做好的教学PPT和音视频素材,可以多格式的资源与电子黑板同屏,并进行板书再次编辑、PPT课件等资料的圈画、批注等,播放各类多媒体格式资源。教师也可以拍照上传学生自主练习的视频作业展示讲解、进行随堂测验、布置课后作业、课堂实录等。


作业评价:教师可以在线发布/批改作业及课后测验,并进行评价。


资源管理:教师可将课程资源提前上传至平台个人云盘进行资源的管理个存储,便于教学。同时通过AI工具服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留存产生的过程性数据和资源。


3、服务“5G+智能考试”


考前-先练后考、以评定教,实现考试过程全维感知。教师发布引导性学习任务:老师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推送预习资料给学生提前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且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产生预习数据。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学生按照老师布置的学习目标,通过老师的推送资料进行预习,方向明确,学习方式新颖、有趣,同时学生之间可以在ClassIn班级群中任意展开交流,自主学习的效果也就大大提高。


备考-智能随时考。结合线上线下教学场景,完成在线作业布置、提交、批改、反馈;教师通过ClassIn测试模块,随时在线发起开展理论考试和体育术科课堂考试,生成考试分析、试题分析,方便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考试模式同时支持户外训练、运动考试的随时考,实现对考试对象、考试内容全维度感知。


考中-全方位监考、巡考。考试过程中,巡考和视频墙功能可以精确把控每一场在线考试,实现对考试内容、监考数据、考生成绩的全方位覆盖。老师使用视频墙功能巡考,可以同时对50个学生进行监考。


考后-全周期评估。老师和学生可以查看测试报告,可以了解学生测试表现,同时ClassIn支持考试全过程采集与回放,便于师生课后复盘、教学反思、教学回顾。考试过程全留痕,系统自动统计考试数据、巡课数据,结合日常教学数据、作业、试题、试卷评测结果和数据,形成全周期全链条全维度的学习成果评估报告,指导教学、学习持续改进和完善。



07

数字化体育课程的高质量创新


基于数字化教学平台强大的线上教学能力,有效支持理论教学和体育术科教学在内的线上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支持沉浸式、跨地域直播互动教学,带动全国合作院校、合作单位、中西部地区帮扶院校、线上学员,把学校高水平体育名师、教授的课程覆盖到全国所有学员,实现知识互联、群智协同,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创新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实现教育对象、教育元素的全维感知、跨域互联。


此外,体育课老师在运用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授课过程中能够创新教学设计、改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使用教学平台内置专业教学工具、多人互动电子黑板与全课件支持,满足不同课堂类型与教学场景应用。全球同步、无延迟教学,让老师和学生能在任何网络空间内实现完美的互动式课堂体验。


教室的数字化升级是体育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服务于教学改革创新的关键,基于信息技术融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讨可以有效辅助课堂提质增效,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一)学生学习的互动性与体验感


防疫常态化以来,线上教与学平台化软件已经成为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之一。线上教学平台需要支持大规模多班级同时在线,并能够依托平台展开各类学科教学,线上教学工具需要满足直播、录制、回放、多媒体教学课件同屏展示等功能。能够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包括课前与课后的工具与资源的支撑,师生可以通过实际应用进行有效互动与及时反馈。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秩序的维护、监督、测试、作业、教学过程中的协作,既教、学、练、考、评多环节的工具与功能的支撑。


数字化体育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自主和个性,使知识流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顺应以人为本、个性、精准、灵活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变革趋势。依托数字平台的云通信、云文档、云计算等核心技术优势,打造开放式数字化体育教育课程建设平台。全面覆盖混合式课程建设全流程、互动教研、教师培训等应用场景,打造“智能+教学生态”。


数字化体育教学平台支持混合式教学实现更为灵活自主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平台的学习管理系统功能支持老师布置包括学习资料、教学视频、学习任务、讨论、测试、作业等功能,让学生在课前和课后自主学习以及和其他学员一起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授课过程中调出作业、考试或测验等内容,加以点评反馈,让参与式教学成为主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教师教学指导更立体、精准


针对于体育术科教学鲜明教学特点,教学平台要能够实现教师进行术科动作示范以多角度、多示范面向学生进行展示,既能支撑精准分解动作示范也能支撑清晰流畅的成套动作示范。平台既可以实现对小面积范围如操舞、武术类教学示范,也可以支撑如球类、艺术体操等大面积范围竞技类体育项目示范。


教师可以通过亲自示范或播放教学视频的两种方式,分解动作教学,更为立体精准。教学平台支持把教师上下半身动作或者正面及侧面动作自然切割,动作展示更为立体、精准,实现更为灵活自主的学习方式。解决围观教学过程中学生“进不去、看不见、学不到”的围观过程中的痛点。老师通过双击自己摄像头,即可全屏放大自己画面,动作展示更直观。当启用“屏幕布局”和“辅助摄像头”功能,可以多角度、多示范面向同学做动作展示。


针对于学生动作指导和训练,教学平台需要支持教师对多名学生的同步督导还可以实现对个别学员的针对性动作纠正指导。此外,线上教学平台要能够实现老师带领全体学生集体训练,也可以分成不同小组分别训练。除了课中教学,体育技术课教学还要能实现混合式团队协作式教学,通过作业、测验、讨论、学习任务等多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实现更为灵活自主的学习方式。


教学平台可以支持老师自行完成内容呈现丰富、画面高清的教学视频,而无需专业拍摄人士协助录制。教学视频拍摄录制完成后,自动存储到云端空间,没有存储限制,并且以课程方式体系化管理教学视频。教学视频的使用方式支持下载后编辑并上传到任意平台、在教学平台线上观看等多种使用方式。教师基于数字化教学平台开展PBL项目式学习、TBL团队合作式学习、CBL小组讨论式学习、拓展学习等。学生可以随时发起在线小组讨论、与教师讨论等,并共同协作编写讨论成果、保存、分享成果。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有效实现包括体育与医学、文学、思政等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过程,营造新型的教与学环境,实现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知识对流、经验互鉴,通过跨学科学科交叉融合协同育人,实现知识的跨域、增值和衍新。


(三)体育教育效果评价更客观、更具可借鉴性


体育教育教学效果评价一直是体育教学的难点,运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可以实现课程教学数据自动采集,为教学改进和教学管理提供数据服务做好数据沉淀。学生在使用平台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数据记录对于老师教研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基于课堂数据的自动采集、课堂教学过程全程录制,为教学改革和研究能提供数据服务、视频资源,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助力。教学状态、学情数据等数据及时传送,支撑学校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决策和响应,保证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


(四)数字化、云端化教学资源制作、存储、管理和使用


依托数字化教学平台可以构建数字化体育教育优质教学资源与课程,具备数字化、云端化特点,利于资源的汇聚与推广使用。教师在教学资源制作过程中,可调取云盘提供的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通过带有摄像头、麦克风等设备的硬件终端,随时随地采集音视频及图像资源进行展示;依托丰富授课工具,完成50页超长电子板书、绘图圈画等,所制作的资源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对学生更具吸引力。资源在管理和应用过程中,没有存储容量限制,支持网页观看、客户端观看、泛人群或特定学生群体观看多种方式,不断健全资源质量标准,完善资源开发遴选、更新提高、开放共享机制,确保资源源于课堂,适应不同用户需求。服务在5G条件下,一键联通全国合作院校、合作单位群智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手段.


教学平台可以实现把教与学所需要的物理空间(合作院校教室、体育场馆、户外空间等)、资源空间(训练基地、体育俱乐部、在线资源等)、社交空间(班级群、互动聊天区等)融合到一个环境中,为教与学提供无缝支持,能够实现虚拟的网络空间和现实的教与学空间无缝衔接,支持老师从课前、课中、课后、课外四个场景使用数字化教学软件实现在同一时空、不同时空开展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组合。


体育教育依托“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在对教育模式创新发展转变时涉及到应用新技术促进传统体育设施转型升级与高效利用,以推动开展云赛事、虚拟运动等新兴运动和赛事活动,探索建设数字体育实验室,推动运动图像识别、三维动作建模分析、大数据分析、可穿戴装备研发、赛事直播等创新成果转化。现有教学环境的硬件设施不能有效支撑贯通时空,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探索体育产业的数字化实践,让数字体育实验室在全新的信息空间实现知识互联、增值、衍新。


(五)数字化体育教学创新成果转化


体育产业数字化战略是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重要战略,基于教学平台的投屏、虚拟摄像头和音、视频技术,可以融合不同终端、多种用途的新型体育设施或者数据,运用平台使用过程中的大数据科学指导锻炼,促进传统体育设施转型升级与高效利用,还可以使用平台推动开展云赛事、虚拟运动等新兴运动和赛事活动,探索实践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数字化运动项目。


1、塑造高水平、创新型基层教师队伍


学校拥有全国一流的体育教育师资队伍、教学内容和方法,基于教学平台可以实现提升高水平教授、名师教学效能,充分发挥名师、一流课程在跨学科、跨校、跨地域、全国范围的引领示范作用,有效发挥高水平教授、名师传帮带作用,指导合作院校、中西部地区帮扶院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激发终身学习意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听课、评课,全方位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质量,建立智能、跨界、线上线下相结合、层次丰富、专题性强的教研学习共同体,实现跨专业、跨地域、跨单位的教研、育人协同,生成优质精品资源库。


2、可复制推广、可规模化应用的教学成果


数字化体育课程创新中心的数字化智慧教学应用推广建设,能够切实助力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树立一批可复制推广、可规模应用的发展标杆,为创新新应用、课程新范式的探索,提供技术保障。基于成熟基础,生产和改造成本低,有效覆盖全国各地体育教育系统及体育行业从业人员。


3、创新教育活动形式,线上线下混合式高效开展


数字化教学平台可以支持赛事直播、云端赛事、线上运动会、研讨会、家长会、学校开放日、校庆、会议等活动线上或线上线下结合开展,直播的情况下可支持10W人同时在线观看,在线互动的互动可支持2000人实时音视频互动交流。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体验。包括进行数据采集,课堂分析服务;通过AI技术生成学情分析,深度挖掘数据进行教学科研;定期开展座谈,协助解读报告,助力基于课堂分析报告的课堂教学持续改进。


4、多点联动合作院校、合作单位实现高质量数字化体育教学


教学平台可以支撑学校带动全国各个体育专业合作院校、合作单位对各地学员开展高质量线上线下混合式数字化体育教学。学员参与学习方式丰富多元,既可以在合作学校教室内参与教学也可以在家中、办公室或移动场地参与教学,不受空间时间限制。


学生在参与数字化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和老师积极互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或者术科内容教学及训练。


数字化教学方式可以最大化名师教学效能覆盖所有线上学员,同时授课形式新颖、互动性强,让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式成为主导,保障高质量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学平台可以采集常态化应用中产生的各类数据,包括在线课堂、线下课堂、融合课堂授课数据、课节数据、师生参与及师生评价课堂数据,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报告,电子板书留存数据、课堂实录等,所有数据通过标准化API接口,与高校数据管理中台进行统一接入和统一输出。




08

数字化体育课程的实践总结


国家层面在于后疫情时代,大力发展新科技的教学运用,信息融合技术对高校OMO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线上和线下互动、教学指导与完整示范同步进行。同时探索怎样在疫情防控常态下,合理利用技术与工具,打破时空限制,升级新型体育教学活动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数字化资源建设、系统化标准建设和智能化运行模式等,需要全方位提升体育师资的数字化教学能力,优化体育教学过程。


(一)体育教学过程优化的主要特征


当下,面对数字化转型体育教学实践中低效率现象仍较普遍,相同的运动项目,相同教学内容,因教师端的差异性导致教学效果参差不齐,怎样运用信息技术合理有效地融入各项运动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优化体育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交叉与融合,突出体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性优化是当下最具有现实意义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指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整体性的观点来研究体育教学过程,综合考察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不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完整有序地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各因素的相互促进作用,力求使体育教学过程从整体上发挥晁优功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并不是一种特别的全优的教学方法或方式,也不是去寻求或创造种惟一的、万能的最佳教学过程,实际上这是不可能存在的。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就是从具体的实际条件出发,确定教学效果和时间精力消耗的双重质量指标,选择制定实施的最佳教学方案,按照实际实施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从而达到最大效益的工作系统。它的实质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系统和综合的观点,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克服各种不利因素,调动和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取得相对于该种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需要保障整体性、主体性和实践性的学科特征。首先,体育教学活动的优化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各个因素的合理组合,即形成最佳的教学结构,从而使体育教学过程的功能得到增强和充分发挥。也就是说,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除了要考虑具体因素的改进和完善外,更应从总体上关注体育教学各因素之间的良好组合和协同,以求产生最好的系统效益。其次,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是以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为条件。在现实体育教学中,师生的主体性常常表现得很不充分,这是体育教学活动低效率的主观因素。因此,真正树立主体性思想,是体育教学过程优化的内在要求。最后,体育教学全部活动的评价均来自于实践,核心素养中的运动水平、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形成与优化升级,均是以系统有序的大量身体主动参与的专项实践活动的为基础。


(二)体育教学过程数字优化的系统结构


体育教学过程的各种因素、各个环节能否共同组成优化结构,并作为一个有序的系统发挥其整体最佳功能,从根本上制约着体育教学的最终效果。可见,建立有序的系统结构是体育教学过程优化的途径。


1.体育教学过程要维持平衡,就必须建立自身的反馈饥制,来加强自身的稳定性。体育教学过程反馈的建立,首先使师生之间要有协调的、的和宽松的双向信息交流;其而是教学中的反馈要灵敏迅速,再者是反馈娶有针对性,使每个学生从反馈中知道自己的学习的结果。这样能使体育教学过程有序度增高,引起共鸣的教学效果。


2.体育教学过程必须具有因素间相互作用的协同性,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目标与水平之间的协同。学生已有的水平与教学新目标的要求是否相适应,这是原有水平与新目标之间的竞争与协同。学生的发展存在现有成熟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通过适应使潜在的可能转化为现实之间是有差异性的,这种差异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班级授课的方式一直无法解决。数字化赋能后的体育课堂,可以参考每项运动通过深度学习维度建立的专项十级评价体系,在授课前借助数字化技术对每名学生授课前进行诊断性评价,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分组,根据不同级别学生“最近发展区”来制定服从于教学总目标的阶段目标,每个教学阶段再次进行教学评价,调整分组方案,实施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动态优化模式,使新目标与学生的现有水平协同。


心理层次的协同。这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环境和人际关系的相适应。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赖于良好的心理环境。而心理环境的创设主要在于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不仅要注意创设良好的师生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形成良好的师生之间的关系。这种心理层次的协同是体育教学无形的有力的动力。


体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与学生身心现有水平之间的协同。为使体育教学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有序地进行,使师生之间形成同步协调活动,要依靠教学方法、手段、组织等因素。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教学方法、手段,使用相应的器材设备。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致力于充分发挥各种因素的协同作用,改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整体合力的产生,从而达到优化体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体育教学的优化策略


北京师范大学的毛振明教授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有不同的分类,但是学时体育教学过程是体育教学的具体实践环节,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我们在这里着重探讨此过程的数字优化策略。


1. 优化体育教学目标,使之具有明确性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过程的起点和归宿,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它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实施、新学结构的建构和教学手段的运用起指导和统领作用。体育教学目标的定有一定的依据,它具体受教育目的、学校教学目标、学科整体目标等制约。确定体育教学目标时要明确、科学和可操作,不可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各种目标之间要有鲜明的差异性和连贯性。体育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有利于教学设计,要有利于监控教学过程,要有利于衡量教学评价等


2.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使之具有可学习性


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学目标的载体。体育教学内容是教师和学生直接接触的材料,它是否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是否对学习内容感兴趣都最终影响到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因此,一定要精选体育教学容,使之更具有可学习性,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当前的体育教学内容往在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过多的竞技性内容,过多的成人要求,使体育学习内容变成学生“望而不及"的东西。为了优化教学过程,教师必须选择那些学生喜闻乐见,锻炼形式又活跃的内容,还要对竞技项目进行必要的改造,使之更具有教材性。


3.优化体育的课堂教学结构,使之具有合理性


课堂结构是教学过程的主要表现形式,课堂结构不仅是在规定的时空间内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步骤的具体安排,更是教字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的具体体现。课堂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各要素部分之和的观点,在优化体育教学课程结构时不能只重视局部优化,而要着眼于整体,使课堂教学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按照课堂立体五结构的理论,进行体育课堂结构的优化。


4.优化体育教学方法,使之具有实效性


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活动方式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行为方式。优化体育教学方法要使方法的选择适应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基础水平,使学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和技能,并受到全面的思想道德教育,得到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方法的选用要做到科学选用、高效突出、力求创新,


5.优化体育教学评价,使之具有激励性


体育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指运用科学的手段,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教师和学生)活动进行全面的、全方位的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做出客观公正、准确的价值判断。优化体育教学评价要注意评价的全面性、民主性和发展性,最重要的是突出评价的激励作用和功能,使评价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


数字技术优化体育教学过程的创新应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探索突破时空限制、高效便捷、形式多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组织开展常态化教师培训,发挥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学名师、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广成熟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实施方案,促进一线教师教学发展,形成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范式,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活力,厚植教师教学成长沃土。




《高校教学创新100人》是面向高校老师和师范生的知识型媒体,关注教学创新、课程创新、终身学习、混合学习、虚拟教研室等方向,我们致力于“让一部分师生率先触摸教育未来”!


备注“职务+姓名”,加入读者交流群



联系我们:

王慧  主笔&内容老师  微信号:HofMarchbh

张沉浮  主编&总负责人  微信号:chenfu3721




投稿丨如何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体育教学?


实用丨说课稿设计与说课策略探究


关注丨学生用ChatGPT拿下全班最高分,美国高校面临新的教学危机?


96页PPT丨《持续实践·用心总结——教学成果奖培育思考》


共39份丨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申报书&成果报告


课程设计的14个经典模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