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初年的一场阴谋,谁是策划者?| 隋唐史札记
先晒大郎二郎卖萌照
在玄武门之变中的失败者李建成,在军事与政治方面曾有过不少出色的功绩,绝非庸人。他可以在平时表现出仁厚的样子,但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是可以狠心干事情的。
当初晋阳起兵,他与李元吉从河东逃出来,唯独丢下了同父异母的弟弟李智云。李智云的生母万氏失去了唯一一个儿子。万氏在窦皇后死后,就是李渊资格最高的妾室,李渊称帝之后,原本可以顺理成章晋为皇后,但由于没有子嗣,始终停留在贵妃的位子上,没有晋升为皇后。李渊生育能力极强,庶子生了一大堆,但后位空悬,膝下嫡子只有窦皇后所生的三个。而李智云为什么没能一起逃出来,也就成为了李建成不能说出的秘密。
隐太子李建成假想图(图片来自网络)
但对于李建成来说,除掉李世民却是一件弊大于利的事情,因为他真正要解决的不是李世民,而是唐帝国用以统一天下的军功集团,他如果不能驯服开国功臣们,那就算杀了李世民,等到李建成继承皇位后,一样无法坐稳这个江山。每个王朝的开国之后,为了保证皇位的平稳交接,开国皇帝往往要杀掉一些无法为储君所用的功臣,其实就是一个道理。
率军平定河北刘黑闼,李建成开了一个好头。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壮大自己的力量,压制李世民手下的功臣们。李建成在武德初年以后这几年,派人在各地招揽壮士,带来长安,编入东宫的私人武装。父皇李渊在这方面倒是非常纵容,没有禁止,李建成因而招募了东宫卫士两千人,号称“长林兵”。又偷偷结纳燕王李艺,请他带了三百幽州突骑兵,屯戍在东宫里。有了这两千多人,李建成也就在京师范围内,形成了对秦王李世民的压倒性优势,毕竟秦王府也只有几百号卫士。
有了两千长林兵,李建成觉得还不保险,自己这个二弟,军事才能实在是过于恐怖,他那几百卫士,是跟随在李世民身旁一路南征北战的玄甲精锐,窦建德、刘黑闼的几万大军都照样冲锋,李建成就怕长林兵不是对手。所以,他继续委托自己过去的东宫宿卫,如今已经是坐镇京师西北的庆州都督杨文幹,让他招募西北精壮,来充实东宫宿卫。
而这时,杨文幹叛乱事件便发生了。这件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实在过于诡异,需要我们从头到尾捋一遍。
武德七年盛夏,天子带领秦王、齐王前往仁智宫避暑,李建成作为太子,继续留守长安监国。父皇和秦王不在长安,李建成的行动于是便更为自由一些。杨文幹又一批从庆州送来的壮汉们也在李建成监国后抵达了长安,李建成为了表达善意,特地派了郎将尔朱焕、校尉乔公山,给杨文幹送了一批铠甲。
铠甲一直以来都是朝廷严控的战略物资,禁止私相授受,李建成送这批铠甲给杨文幹,本来也是想给他一些甜头,并且也壮大李建成在庆州的羽翼。然而,尔朱焕、乔公山押解着这批铠甲走到一半,竟然改了路线,径自去了仁智宫向李渊自首了,还举报说,是太子让杨文幹举兵造反,与太子在京城里应外合。
天子在外,而京师造反,这是天子极为忌讳的。特别是庆州地理位置特殊,与突厥接壤,仁智宫恰好又在庆州和长安之间,如果李建成、杨文幹真的要造反,而且还私通突厥的话,那形势对李渊将大为不利。李渊听了自然大怒,但对外还是得稳住,不动声色地将李建成从长安召来,但李建成已经从仁智宫那里打听到了消息,吓得六神无主。有的部下劝说李建成乘机造反,而李建成思虑良久,最终还是穿着低微的庶民服饰,前往仁智宫请罪。
太子请罪假想图(图片来自网络)
李建成一路北上,到了距离仁智宫还有六十里鸿宾堡,将所有部众留下,只带十余骑去见父皇李渊。如此诚心的样子,李渊最终还是让李建成进宫觐见了,李建成来到李渊面前,第一件事情就是扑通跪下,一边哭着一边谢罪,用尽全力把头重重地砸在地板上,发出“咚咚咚”的巨响。李建成一边哭着,一边用力磕头,好几次把自己的头砸晕了。额头的鲜血染红了地板。
就算这样,依旧没能平息李渊的怒火。这件事情实在是太过于恶劣了,不管李建成是否真的有心造反,单单私赠铠甲给杨文幹这件事情,就已经触碰了李渊的底线。
李建成磕晕在地,李渊看着略有些心疼,让宦官将他拉到寝殿外的帷幕旁,给他喂了一些热水和麦饭,李建成这才悠悠醒转。这天晚上,李建成就被殿中监陈福严密地看守起来。
既然李建成说破了嘴,又是请罪,又是否认他和杨文幹打算造反的指控,第二天,李渊气稍微消了一点之后,派了司农卿宇文颖前往庆州,召杨文幹来仁智宫面圣。如果杨文幹真的只是收了铠甲,那就判他撤职流放,这件事情就算了结了。
宇文颖受命(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宇文颖前往庆州不久,就传来了杨文幹正式举兵造反的急报!
听了这个消息,不单单是李建成哭晕在了厕所,李渊也慌了神——宇文颖究竟是怎么办事的?说了要他稳住杨文幹,带他来仁智宫觐见,结果是背着炸药救火,一点就着。要是杨文幹引突厥大军打来,那刚刚稳定下来的李唐帝国,就要再一次陷入战火了。
焦急之下,李渊下意识地又想到了自己的次子,那个一次又一次担任救火大队长的秦王李世民。
李世民被紧急召进父皇李渊的寝殿时,已经知晓了杨文幹造反之事,也约摸猜到了李渊的用意。于是他建议李渊:“杨文幹那个竖子,竟敢做这样狂悖叛逆之事,估计庆州府的僚属们都会立刻将他擒杀。就算不行,那就派一员上将讨伐他便可以了。”
但李渊并不打算这样。杨文幹的叛乱关系到大郎,恐怕响应他的人会很多。他对李世民说:“这事情,还是需要你来办。等二郎得胜归来,就离你为太子。”说着,李渊叹了口气,“我不能像隋文帝那样,狠心可以杀掉自己的儿子,到时候就封大郎为蜀王。蜀兵脆弱,不足为患,等我百年之后,你继承大统,若是大郎能安心事奉你,二郎便记得要保全他;若是不行,那二郎你取他也容易。”
事不宜迟,李世民即刻启程,率领轻骑急进。不出李渊所料,杨文幹声势浩大,占据了庆州之后,又继续南下,占领了宁州,想要与京城的太子李建成汇合。然而,李世民已经在此时抵达了宁州。
天策上将的威名实在太过于隆盛,杨文幹所部听闻李世民来了,全都不想做玄甲军铁蹄下的炮灰,还没交战,就四处溃逃。杨文幹自己也被部下所杀。李世民几乎兵不血刃就平定了杨文幹的反叛,得胜回朝。然后,到达长安的时候,他才发现长安一切如常,太子安然稳坐在东宫,父皇李渊也绝口不提之前答允过的改易皇储的事情,相反的是,李渊对他的态度比以往还要冷淡。
原来,李世民出征之后,李元吉和后妃们连日在李渊面前为太子求情,李建成终究是自己的儿子,李渊也就心软了,如今杨文幹已经平定,李渊也就不再打算降罪于李建成。
一直以来,李世民隐隐总有个缥缈的幻想,觉得自己功劳越高,李渊也就会论功行赏,改立他为太子。然而,权力斗争的规则就是如此残酷,李世民功劳越大,就越不可能成为太子,因为如果李世民成为了大唐帝国合法的继承者,那唐廷的大臣们是更愿意听他李渊的,还是第一功臣、第一权臣并且是未来皇帝的李世民?李渊的权力,将会受到更严重的威胁。这也导致了每次一有动乱,李渊都不得不仰赖李世民来平定,事成之后,又因为李世民势力更大了,因此就更为猜忌。
李世民驰骋天下二十多年,从未遇到什么过不去的坎。而如今,这一条过不去的深沟横亘在他面前,让皇位对他似乎触手可及,却又触不可及。
李世民心碎的样子假想图(图片来自网络)
身处在权力斗争的漩涡里,关键是要多看,多想。
这一场杨文幹事件,牵涉众多,前因后果扑朔迷离,不得不让人多想一想。杨文幹被杀后,皇帝处置了几个人:
一是派去杨文幹那里传信的宇文颖,他其实是让杨文幹起兵的导火索,他擅自将朝中仁智宫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杨文幹,杨文幹听罢就直接起兵了。所以,宇文颖被抓获后便被处死。
二是太子中允王、左卫率韦挺和天策府兵曹参军杜淹,他们三人被皇帝叱责为渎职,导致皇子兄弟不睦,因此撤职流放。可是表面上看,这场叛乱难道不是太子自己送铠甲给杨文幹,被告发为叛乱,然后杨文幹听说之后就真的叛乱吗?与兄弟不睦有什么关系?而且,被处罚的还有天策府兵曹参军杜淹,这是天策上将李世民的下属,又怎么会躺着中枪?
其实,这也许是李渊静下心后看出的端倪。太子谋反这件事情,其实可能性并不大,而送铠甲这种事情虽然是重罪,但是李渊也不是不知情,平时都对自己的儿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真出了事,也大不了找一个替罪羊顶包便是。关键是有人诬告了太子作乱,才进而导致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而之所以有人诬告,自然就是因为东宫与秦王府之间近年来明争暗斗的结果了。所以推想下来,诬告太子谋反,最有利的是秦王李世民,所以谋划这场诬告的,也最有可能是李世民的手笔。
两边各打二十大板的李渊假想图
李渊处罚天策府的杜淹,就是因为杜淹是最有可能向李世民通风报信的人。这段时间以来,杜淹一直想要投靠太子李建成,因此从李建成那里知道了不少事情,可以推测他就是东宫和天策府的双面间谍。
然而,难道这件事的主谋真的是李世民?
李世民平定了叛乱,不但没有受到赏赐,还背上了密谋陷害太子的罪名,一时间百口莫辩。他平素的行事风格都是谋定而后动,一动就是雷厉风行,杨文幹事件的前因后果,实在不像是李世民的行事风格。
那么,受李建成之命送铠甲的尔朱焕、乔公山,究竟是受谁的命令才向天子告发?如今已经说不清楚了。但是只有少数人才知道,策动杨文幹造反的宇文颖,其实是李元吉的人,受了李元吉的指令,才干预了杨文幹的谋划。
这位不起眼的四弟,终于在此时,渐渐地露出了他狰狞的面容来。他不动声色的这一招,既惹得太子一身腥,又把诬告的脏水泼在了李世民身上,可谓是一箭双雕。
混乱是李元吉藏身的掩护,局面越是混乱,李元吉便藏得越好,也越能实现除掉两个哥哥,最终夺得皇位的野心。
往期内容回顾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品茗谈史”
来都来了,就泡杯茶谈谈历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