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委里,真实的老乡关系…

仕道君 仕道儿
2024-10-12



文史作家十年砍柴先生曾在中央某部工作,专门写过一部纪实作品《大部小吏三年半》,对部委机关的政治生态、运行规则、人际关系、升降沉浮等,进行了精彩逼真的描摹和深入独特的思考。


文中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在本系统一次会议晚餐上,部党组成员兼人事司司长老唐拨冗光临,酒桌上闲谈,说起同桌好几位和他是山东老乡,这几个人均是处级干部。


后来有人提醒,在座的小郑(郑红军)也是其老乡,唐司长回道:他么,还年轻,现在不算。


砍柴先生听后大惑不解,一个人的籍贯、出生地从娘肚子出来就决定了,是否老乡由籍贯决定,怎能因为年轻就“不算”呢?


恐怕很多人会和砍柴先生一样,对唐司长的观点百思不得其解,明明都是老乡,唐司长却仅认那几位处级干部为老乡,却将“年轻”的科级干部小郑排除在外。



在部里混了几年,砍柴先生才悟出唐司长话中的深意,老乡,是官场相当重要的资源,攀老乡可不是随随便便的,老乡之间的关联性由彼此的地位决定。


也就是说,那几位处级干部才有资格和唐司长攀老乡,从而建立老乡关系,而小郑因为年轻、级别不高、地位低微,是没有资格和唐司长攀老乡从而建立老乡关系的。


他和唐司长是老乡不假,却无法建立真正的“老乡关系”。


倘若他再好好干几年,也能混个处级干部,或许就和老唐由“老乡”变为“老乡关系”了。


梁漱溟先生曾指出,中国社会最显著的特征是“关系本位”,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以亲缘、地缘、业缘为特征的人际关系、人脉关系。据有心人汇总,人与人之间人脉资源多达17种,诸如亲戚、朋友、同学、校友、街坊、邻居、同事、师生、师徒、战友、领导、部下、同乡、同党、干亲、结拜、世交等。但人脉资源能否转化为人脉关系,却是个未知数。



莫言曾经说过:告诉你一个残忍的人际关系,你和任何人的关系,其实并不取决于你对别人有多好,而是取决于你的强弱,手上筹码的多少。


人与人交往,很多时候不是看重亲情、友情、乡情,而是看重对方的权力、金钱、资源。假如你家徒四壁、身无长物、手中空空荡荡,纵使再亲的“亲人”、曾经最铁的“哥们”,也可能因为时下地位、资源的不对等而无法建立“关系”,“热脸贴上冷屁股”,“剃头挑子一头热”,正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不过,时移时迁,“老乡关系”在部委机关中越来越成为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忌语。


在某重要部委工作的一位文友告诉仕道君,近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步步深入,部委机关的政治生态愈发健康清明,过去叙乡谊、攀老乡现象几近绝迹。特别是中央专门发文规定,党员领导干部不得参加自发成立的老乡、校友、战友之间的各种联谊会之类的组织,不得借机编织“关系网”,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更不得有“结盟”“金兰结义”等行为。目前,在部委公务员中,“老乡关系”已成为敏感词,在公开场合更不会提及。


“老乡”不香,这是好现象,值得点赞。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END

 

                       

  观仕宦风云  悟兴衰之道


▲长按二维码“识别"订阅▲


仕 道 儿

职场奥妙 尽在仕道儿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哦

主编微信:xiangcunyuweng

商务合作:17851150335(微信同号)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仕道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