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中国的外国人明显减少,却有很多网友说“爱来不来”?
从2023年官方数据能够看出,外国游客入境中国的数量在明显减少。
图片来源:《财经》
小红书上也经常有人说浦东机场出入境的人感觉变少了,跟以前完全没法比。北京、上海以前外国人主要活动的那些街区,现在也普遍都反映说外国人明显减少,上海以前主要给外国人租的房子,现在都不好租了。
我原来住的小区有一些外教,也常看到一些留学生,现在也都消失或者减少了。
另外,很多人说出国的人也更是明显少了:
我作为一个80后,已经习惯了当年舆论相对比较多元的时代人们那种开放的心态。
那时候我们是希望来中国的外国人越多越好,不是因为崇洋媚外,而是因为这代表着中国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国家也越来越有吸引力。这种心态从08年奥运会之后的几年达到巅峰,看上去中国和世界好像已经完全融合了,经济也同时飞速发展。
然而2023年以来外国人减少的现象,网上的评论却让我大跌眼镜。有相当多的人,评论都是类似“爱来不来”。
如果有人对此表达了担忧,他们的回复很多都是类似这样:“洋大人不来,可把你们急坏了。”就是觉得担忧的人都崇洋媚外。
他们的心态是:我们国家强大了,也不需要你们老外了,所以爱来不来,不来我们还落得清静。
“爱来不来”,反映的是近年越来越严重的封闭思想倾向,本质上就是民粹。民粹的首要特征就是自大和排外,觉得自己国家一切都是好的,外国的一切都是坏的和值得警惕的,从而希望自己国家和外国断开联系,或者无所谓联系不联系。
这就让我想起来大流行期间,当病毒在国外开始迅速传播的时候,有多少人都在拍手叫好:“让你们外国也受受罪。让你‘抄作业’你不抄,活该了吧……”
然而这些人没想到的是,这事儿最终影响的是自己的饭碗。
全球化的时代,当你为别人的不幸拍手叫好,接下来这个不幸就很可能落到你自己头上。当时我就批评:“为国外的大流行叫好,以后等待你们的将是经济衰落。”
2023年找不到工作的人里面,有多少是当年叫好的?我不会为此幸灾乐祸,但我想哀叹一声:“孤立主义思想和民粹盛行,最终害的是自己。”
因为中国依然是一个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体,这就好比你一个开店的,却天天盼着自己的顾客生病不来光顾,这不是精神分裂症吗?
2022年开始中国企业丢了很多很多外贸订单,这也是为什么2023年初,沿海地区立刻就派团去国外“抢单”。但其实效果不佳,因为对方有了新的供应商再掉头回来,有点难。因此2023年的出口数据也一直比较低迷。
外国人究竟为什么来中国?一般人都觉得是旅游,其实不全是。
之前我在读硕士的时候,班上有一些家里在做生意的欧洲人,我和他们聊天时发现,他们很多人没去过中国但非常感兴趣,很想考察一下中国是否值得投资和做生意。这些人通常会抱着旅游的心态去转一圈,看看中国到底什么样,如果真觉得好,很快就会设法投资或者产生一些贸易。
另外,一些常规性的交流:科技、教育、文化……哪一项不需要有外国人进来?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闭门造车只会水平越来越差。
就算只是来纯旅游的,带出去的也是关于中国发展进步的信息,是一种软实力输出。
我在国外遇到凡是去过中国尤其是去过上海的,都会对我说中国发展好快。现在这些人很少再来了,那这种最有效的“大外宣”也没了,最终谁是受害者呢?
可能会有人说,中国现在有内循环呀,咱们不需要那么多外资了,自己就能搞经济。
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23年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也就是说,内需不足、国内消费低迷。
下图中是政府网站的原文:
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必须要保证出口的强劲才能保持经济平衡发展,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在2023年出台了一系列免签之类的政策,鼓励外国人进来。
到这儿我就不得不吐槽一句:排外小粉红们,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读书学习,光凭自己一张嘴,甚至连中央的政策都不看。
2023年,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下降到了历史低值,这也和外国人入境减少是明显相关的,更加印证了我上面的逻辑。
封闭思想主要起源于小农经济思想。小农经济的特征就是照顾好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即可,其他啥也不用管,天然拥有一种自闭性。
因此,封闭主义在东亚一直都更加明显。日本韩国都有着长期的自我封闭历史,直到被坚船利炮“叩关”才打开国门开始对外交流,也带来了经济和制度的快速现代化,成为发达国家。
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着海禁,根源也是统治者觉得泱泱大国能自给自足,对外交流反而会带来“乱七八糟的东西”,还不如关门了之。结果就是直到清末,对已经发达起来的西方依然充满无知和排斥,导致的是经济的赤贫和制度的落后。直到改革开放,中国才开始跟上现代世界的节奏,快速发展。
这种“不行了就关门”的小农潜意识,至今还广泛分布在人一些人的心中。他们以为关门带来的是安全感,其实关门只能带来贫穷——尤其是老百姓的贫穷。
往期推荐 点击下方蓝字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