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要 | “简读西北”工作坊第11期学术讲座纪要:冯胜利:《论语》轻重位置上吾、我韵素——兼以出土文献校正之

段莉 简牍学 2022-12-22

“简读西北”工作坊第11期顺利举办

冯胜利:《论语》轻重位置上吾、我韵素——兼以出土文献


2022年7月14日下午应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邀请,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冯胜利教授在线作了题为“《论语》轻重位置上吾、我韵素——兼以出土文献校正之”的学术报告。文学院院长马世年教授和部分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其他高校师生百余人在线聆听。讲座由文学院洪帅副教授主持。本次讲座也是“简牍语言研究”讲坛的第五讲。



讲座伊始,冯胜利教授首先从“吾”和“我”的对立关系出发,结合上古音系、中古及其后音系的差异性,认为韵律系统的不同是导致音系不同的主要原因。紧接着冯教授从“轻重位置”的种类和属性、韵素对立、《论语》轻重位置上的“吾”“我”用法、《论语》外轻重位置的韵素、出土文献材料的韵律韵素五个方面展开。在“轻重位置”的种类和属性方面,冯教授首先从“什么是重音位置?”这一问题谈起,并根据Metrical Theory和以往的研究,将重音位置的主要类型归纳为核心重音、焦点重音、句调重音、排句重音、递句重音、语体重音、语调轻重;在轻重位置上的韵素对立方面,冯教授从段玉裁、章太炎及俞敏的著作文献中关于“吾”“我”的解释出发,指出“轻重说”是由乾嘉、章黄首发其端,并根据段、章研究提出了目前研究遇到的问题与困境,例如“什么音理让‘卬、我、吾’‘汝、乃、若’”等同一义而语音轻重有异同?”“什么语音单位的因素分析允准‘吾’‘我’有轻重之别?”“普通语言学的音系系统有何不同?”等问题;在《论语》轻重位置上的“吾”“我”韵素方面,冯教授从核心重音、焦点重音、排比轻重音、语体轻重音四种类型对上古汉语“吾”“我”在《论语》中的韵素表现进行了举例审校;在《论语》外的韵素轻重位置方面,冯教授以《尚书》《左传》为例,从单字句重音、递句轻重音、语调轻重音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在出土文献材料的韵律韵素部分,冯教授从定州本与传世本之“吾”“我”互校、定州与传世之“吾”“我”互异两个方面进行了举例阐述,认为利用韵素理论和出土文献可以分析和区别“不同经本”的不同语体和语法;关于韵素音步,冯教授也从韵素音步的发现、推演、后续研究三方面对这一学术名词进行了诠释。最后,冯胜利教授强调上古音韵的建立以“押韵”为主,而“押韵”乃“韵律”之用,故韵律也是上古音韵学的基础和原理,韵律有其自身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洪帅副教授首先赞扬了冯胜利教授本次讲座的学术价值,认为冯胜利教授心细如发、目光如炬,其内容以小见大,引人深思,并对本次报告的内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随后,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马世年教授、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杨同军教授、兰州城市学院莫超教授以及校内外其他师生参与了线上的沟通与交流。冯胜利教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深入细致的解答,其中罗堃老师提出“韵素音步-音节音步”的演变与汉语“综合性—分析性”的类型演变有无关系?”针对这一问题,冯教授认为分析性和综合性只是汉语演变的一种原理,语言不会因为综合性和分析性而变化,因此一般不用综合性和分析性作为汉语类型的演变,究其原因,汉语如果有综合性那么一定是韵律的结果,因此韵素音步—音节音步的演变与汉语综合性—分析性的类型演变没有直接关系。



最后,马世年教授表示衷心感谢冯胜利教授带来的讲座,并表示冯胜利教授的讲座带给我们许多启发,是对我们的一次支持和鼓励,期待线下相见共谈学术。洪帅副教授宣布“简读西北”工作坊第11期学术讲座圆满结束。






主讲人简介

冯胜利,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章黄学术理论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天津大学语言科学中心首席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受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拉波夫教授,专攻西方语言学,1995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语言学系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语言学报》(JCL’SSCI索引)联席主编和《韵律语法研究》联席主编。曾任北京语言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005年)、美国堪萨斯大学东亚系副教授,哈佛大学东亚系汉语应用学科教授及中文部主任。研究方向包括乾嘉“理必”与章黄学理研究、训诂学、韵律语法学、语体语法学、汉语历时句法学、汉语韵律文学史及汉语二语教学与习得。出版中文学术专著15部(其中4部被译为英文、韩文等)、英文学术专著2部,主编学术著作16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00余篇。


附:“简读西北”工作坊已举办活动目录


第1期 张德芳:简牍学与西北汉简(2021年11月18日周四)


第2期 王贵元:出土文献字词发展论纲(2021年11月25日周四)


第3期 张显成:简帛研究要善于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以西北汉简释读为例(2021年11月26日周五)


第4期 曹建国:误置、新编还是明器——关于安大《诗》简的一些思考(2021年12月28日周二)


第5期 胡平生:简牍整理概论(2022年5月12日 周四)


第6期 刘钊:汉简《相剑刀》补论(2022年6月16日 周四)


第7期 洪帅:悬泉汉简三十年研究概况  段莉:《悬泉汉简(壹)》研读(一)(2022年6月18日周六)


第8期 邵永海:北大汉简《反淫》字词考释(2022年6月23日周四)


第9期 洪帅:复合词历时结构变异说略  段莉:《悬泉汉简(壹)》研读(二)(2022年6月26日周日)


第10期 张俊民:悬泉置汉简的整理研究与反思(2022年6月30日周四)


相关阅读

讲座 | “简读西北”工作坊第六期 复旦大学刘钊教授讲座顺利举办

资讯丨“简读西北”工作坊第7期顺利举办!

纪要丨“简读西北”工作坊第7期学术讲座纪要:《悬泉汉简三十年研究概况》

纪要 | “简读西北”工作坊第8期学术讲座纪要 :《北大汉简〈反淫〉字词考释》

纪要 | “简读西北”工作坊第9期学术讲座纪要:《悬泉汉简(壹)》研读(二)

纪要 | “简读西北”工作坊第十期学术讲座纪要:悬泉置汉简的整理研究与反思

讲座 | “简读西北”工作坊暑期系列活动,第11-17期:冯胜利、孟蓬生、刘钊、李守奎等名家学术讲座!



END

编辑:高照

审核:杨佳

审阅:洪帅













扫码关注

点点分享点点赞点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