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3年1月所见新书简录

简牍学 2023-03-14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语言学”,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天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目前我们共有“语言学”“简牍学”和“讲座与学术”三个公众号,三者有所分工而又互相补充: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讲座与学术”专门发布语言、文学、历史、教育、哲学、社会、出土文献 等人文社科讲座预告和学术会议。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和“讲座与学术”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2023年1月所见新书简录

弁言:

本公众号自2022年10月起正式推出“南大文强搜书记”推文栏目。将于每月月末发布前月所见与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以及先秦秦汉历史、考古、文献、语言相关的新书简讯,以供读者参考。

本栏目为南京大学文学院古文字学强基班的本科生学术实践活动之一,书讯完全由强基班本科生同学搜集整理,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学术动态,熟悉业内前沿。其中内容难免存在遗漏舛误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同时,为了更好增进学生能力,提高文章水平,竭诚欢迎业内各位专家学者、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提出您的宝贵建议!我们会不断修正、改进。

本次推出2023年1月所见书目共12本以及2022年未推出期刊共5种,简目如下:

原始图录

1.《吉金羽光:洛阳出土商周青铜器线图集》


古籍整理及相关研究

2.《段注说文考校群书类纂》

3.《〈周易〉的起源及早期演变》


考古报告及相关研究

4.《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5.《吉金藏礼:山东济南刘家庄商代青铜器保护修复与研究》

6.《汉中出土商代铜器的科学分析与制作技术研究》

7.《物宜人和:考古学视角下的秦汉家庭》


古文字研究专著

8.《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

9.《周王畿——关中出土西周金文整理与研究》

10.《陕西出土西周军事铭文整理与研究》

11.《秦出土文献编年续补》


古代史文化史相关研究

12.《徙封:西周封国政治地理的结构-过程》


考古与文物类期刊

13.《华夏考古》2022年第5期(专刊)

14.《中原文物》2022年第6期

15.《江汉考古》2022年第6期

16.《南方文物》2022年第6期


历史文化研究类期刊

17.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22年第6期


一、原始图录

01

《吉金羽光:洛阳出土商周青铜器线图集

(滑动查看更多)

编著:陈谊、赵晓军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9月

定价:399.00元

ISBN:9787551827133



内容简介:

洛阳地区出土青铜器众多,尤以商代晚期到东周时期的为多。这些青铜器器型多样,纹饰丰富,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以及青铜工艺、思想意识和审美艺术的重要资料。

洛阳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多有动物纹、几何纹等。动物纹主要有饕餮纹、夔龙纹、凤鸟纹、蟠螭纹等,几何纹主要有云雷纹、重环纹、窃曲纹、环带纹等。这些纹饰形象不同,蕴含着不同的意义。《吉金羽光:洛阳出土商周青铜器线图集》一书以线图的形式呈现了洛阳地区数百件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



目录:






二、古籍整理及相关研究

02

《段注说文考校群书类纂》

(滑动查看更多)



主编:金琪然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ISBN:9787553118482



内容简介:

本书纂集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考校四部群书的内容,将其置于群书各自的框架下逐条排列。同时,本书于各条目下以标签形式标明段义要旨,涉及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目录学、校勘学、辨伪学、经学、史学等方面。

本书意在展现《说文解字注》考释群书的不同维度及段玉裁以小学为枢轴贯通群书的研究方法,方便读者进一步研读《说文解字注》,为四部专书研究和文史专题研究提供便利。






03

《〈周易〉的起源及早期演变》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夏含夷

译者:蒋文

原作名The Origin and Early Development of the Zhou Changes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定价:118.00元

ISBN:9787573204714



内容简介:

本书为当代西方易学研究的代表之作,是作者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充分吸收中外学者研究成果,利用近数十年尤其近年来发表的出土材料,历经四十年积累而成,在《周易》的成书及其早期演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全书总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至第六章分别探讨了《周易》传世和早期文本、古代中国的占卜哲学、龟卜、蓍草占卜、《周易》文本与蓍草占卜和诗性的想象(主要结合《诗经》);第七章至第十二章,分别探讨了卦画、卦辞、爻辞、卦爻之间的结构与关系,以及卦序和《易》之卜筮与哲学。本书包含了许多夏含夷教授自己对于《易》的思考、观点和独到看法,比如:他认为占卜可以看成是祷告,占人其实是将人的愿望表达出来的过程,蓍草占卜虽与龟卜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其所传达出来的内容没有实质的不同;研究《周易》应当结合经典,探寻其中反映出的社会状况及思想背景,《诗经》是不可忽视的文本之一;对卦爻的研究应注意其与数字卦的联系,不能局限于以前较为简单的阴阳爻;等等。



作者简介:

夏含夷(Edward Louis Shaughnessy),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教授。主要研究范围为周代文化史,特别是周代出土文字资料(从西周甲骨文和铜器铭文到战国竹帛写本)。同时,还对当时传世文献,特别是《周易》《尚书》和《诗经》非常感兴趣,致力于将出土文字资料和传世文献联系起来互相诠释的工作。著有《西周史料:铜器铭文》《易经:马王堆帛书易经第一英文翻译》《远方的时习》《温故知新录》《孔子之前:中国经典的创造研究》《古史异观》《重写中国古代文献》《兴与象:中国古代文化史论集》《西观汉记:西方汉学出土文献研究概要》《三代损益记:夏商周文化史研究》等。

蒋文,1986年12月生于安徽芜湖。2005年9月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2009年7月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9年9月入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学习,2011年转为硕博连读,2016年7月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导师陈剑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于2012年8月至12月,赴美国堪萨斯大学东亚系访问学习;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系联合培养。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芝加哥大学东亚系博士后,导师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教授;2017年9月入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工作。



目录:

序  1


导言  1

《周易》译本  8


第一章 《周易》的传世本及早期写本  11

第一节 传世本 《周易》的结构  13

第二节 《周易》的时代问题  17

第三节 《周易》的早期写本  30

上博简 《周易》  30

阜阳简 《周易》  35

马王堆帛书 《周易》经传  38

第四节 解读 《周易》的新路径  41


第二章 古代中国的占卜思想  53

第一节 占卜术语  54

第二节 卜以决疑  57

第三节 卜以言志  61

第四节 交通神灵  64


第三章 龟卜  68

第一节 泛言龟卜的文献  70

第二节 具体的关于龟卜的记载  76

3.1 周原甲骨  76

3.2 齐家卜骨  77

3.3 《尚书·金縢》  78

3.4 《尚书·大诰》  80

3.5 《尚书·洛诰》  81

3.6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前 672 年)  82

3.7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前 635 年)  82

3.8 《左传》襄公十年(前 563 年)  83

3.9 《左传》昭公五年(前 537 年)  83

3.10 《左传》昭公十七年(前 525 年)  84

3.11 《左传》哀公九年(前 486 年)  84

3.12 《左传》哀公十七年(前 478 年)  85

3.13 《国语·晋语》  86

3.14 《墨子·耕柱》  87

3.15 包山简197—198  87

3.16 包山简199—200  88

3.17 包山简234—235  89

3.18 《史记·孝文本纪》  89

第三节 分析  90

命辞  91

兆辞  96

繇辞  100

占辞  103


第四章 蓍筮  108

第一节 《筮法》  109

第二节 《荆决》  126

第三节 《归藏》  131

第四节 具体筮例  135

4.1 周原甲骨  136

4.2 齐家甲骨  137

4.3 《左传》僖公四年(前 656 年)  138

4.4 《左传》闵公二年(前 660 年)  138

4.5 《左传》僖公十五年(前 645 年)  139

4.6 《左传》成公十六年(前 575 年)  140

4.7 《国语·周语下·单襄公论晋周将得晋国》  140

4.8 《国语·晋语四·重耳亲筮得晋国》  141

4.9 《国语·晋语·秦伯纳重耳于晋》  142

4.10 新蔡葛陵简 (第一则)  143

4.11 新蔡葛陵简 (第二则)  145

4.12 天星观简  145

4.13 包山简228—229  146

4.14 包山简209—211  147

4.15 包山简239—241  148

4.16 《穆天子传》  148

4.17 《仪礼·士冠礼》  149

4.18 《仪礼·特牲馈食礼》  150

4.19 《仪礼·少牢馈食礼》  150

第五节 分析  151

命辞  151

结果:蓍筮方法  152

占辞  162

繇辞  163

第六节 结论  166


第五章 易占  167

第一节 阜阳简 《周易》  168

第二节 《左传》易占例  173

5.1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前672年)  173

5.2 《左传》闵公元年(前661年)  175

5.3 《左传》僖公十五年(前645年)  175

5.4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前635年)  177

5.5 《左传》襄公九年(前564年)  177

5.6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前548年)  179

5.7 《左传》昭公五年(前537年)  179

5.8 《左传》昭公七年(前535年)  181

5.9 《左传》昭公十二年(前530年)  182

5.10 《左传》哀公九年(前486年)  183

第三节 分析  183

命辞  184

结果  185

兆辞  204

占辞  206


第六章 诗之象  210


第七章 卦  222

第一节 八卦  223

第二节 六十四卦  230

第三节 卦象的象数遗产  234

第四节 卦名  236


第八章 卦辞  243

第一节 《乾》卦卦辞  243

“元亨利贞”的故训旧解  244

元  248

亨  249

利  257

贞  259

第二节 其他卦辞  265


第九章 爻辞  268

第一节 繇辞的形式结构  271

第二节 繇辞的象征意义  280

第三节 占辞  292


第十章 卦内及卦间的文本结构  303

第一节 卦内部的结构  304

第二节 卦与卦的关联  318

第三节 结论  325


第十一章 卦序  327

结论  348


第十二章 从卜筮到哲学  349

第一节 十翼  351

第二节 说卦传  352

第三节 文言传  358

第四节 彖传  360

第五节 系辞传  364

乾坤论:作为宇宙之微缩的 《易》  368

系辞论:作为变易之语言的占卜  373

第六节 结语  380


参考文献  383







三、考古报告及相关研究

04

《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滑动查看更多)


编著:中国文物报社 中国考古学会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定价:600.00元

ISBN:9787501078332



内容简介: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贺信精神,推动中国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在遴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基础上,联合编辑的大型学术画册《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日前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灿若星辰,闪烁着中华文明的耀眼光芒。这些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考古发现,反映了中国考古在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的重要成果,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记录、印证、丰富了悠久灿烂的中国历史。

本书的编辑出版,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亲切关怀,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同志写来序言,给予勉励和鞭策。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同志、陆进同志以及政策法规司、考古司有关负责同志给予悉心指导和支持。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高度重视本书编著工作,多次沟通研究编纂体例、整体框架、入编内容和出版事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考古机构也积极参与,审核文稿,提供图片。最终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的《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50万字,收录图片2000余幅。






05

《吉金藏礼:山东济南刘家庄商代青铜器保护修复与研究》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蔡友振、王云鹏、郭俊峰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9月

定价:410.00元

ISBN:978750107762



内容简介:

刘家庄遗址是山东省济南市区内首次发现并发掘的商代遗址,出土大量带有族徽铭文的青铜器。器物形制多与殷墟同类青铜器相似,表明晚商时期刘家庄区域居住着至少一支与商都殷墟有密切关系的氏族,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吉金藏礼——山东济南刘家庄商代青铜器保护修复与研究》是对济南刘家庄遗址出土青铜器保护修复项目的系统梳理与总结。全书分为九个章节,主要介绍了济南刘家庄青铜器考古发掘概况、文物病害及成因、本体保护修复、铸造工艺研究、矿料来源探究以及对文物保护成果的展望。书末另有附录六篇,涉及青铜器保护修复与研究的主要内容。该书从多方面展现了济南刘家庄青铜器科技分析内容,为商晚期青铜器生产来源与流通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料,为更深入研究海岱地区与殷墟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书是一部学科交叉、文理融合的综合性文物保护修复研究论著,适合从事文物保护与修复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阅读。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1.1 刘家庄遗址概况

   1.2 文物基本信息

   1.3 文物价值分析

第二章 文物保存环境与病害分析

   2.1 文物保存环境

     2.1.1 埋藏环境

     2.1.2 出土后保存环境

   2.2 文物病害类型

   2.3 X射线影像中的病害形貌

     2.3.1 暗裂现象

     2.3.2 腐蚀特点

   2.4 小结

第三章 腐蚀产物分析

   3.1 锈蚀产物成分

     3.1.1 样品及仪器

     3.1.2 检测结果

     3.1.3 结果讨论

   3.2 瘤状物分析

     3.2.1 瘤状物的X射线影像

     3.2.2 瘤状物成分

   3.3 小结

第四章 青铜器保护修复

   4.1 工作原则和目标

   4.2 技术路线

   4.3 保护修复档案建立

   4.4 主要保护方法

     4.4.1 清理

     4.4.2 去除“粉状锈”

     4.4.3 瘤状物处理

     4.4.4 缓蚀与封护

   4.5 保护修复案例

     4.5.1 提梁卣

     4.5.2 鼎

     4.5.3 簋

     4.5.4 斝

   4.6 修复方式讨论

   4.7 数字化信息提取与展示

   4.8 专家指导与验收

第五章 青铜器铸造特征分析

   5.1 铸造气孔与缩孔

   5.2 芯撑

     5.2.1 金属芯撑

     5.2.2 泥质芯撑

   5.3 范线与加强筋

     5.3.1 范线

     5.3.2 加强筋

   5.4 分铸与铭文

     5.4.1 鼎足分铸

     5.4.2 铸造族徽铭文

   5.5 纽饰

   5.6 铸后加工工艺

     5.6.1 打磨痕迹

     5.6.2 补铸工艺

     5.6.3 填彩工艺

   5.7 小结

第六章 金相组织与腐蚀

   6.1 实验样品

   6.2 研究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容器

     6.3.2 兵器

   6.4 青铜腐蚀讨论

   6.5 小结

第七章 合金成分分析

   7.1 实验样品

   7.2 测试仪器与方法

   7.3 实验结果

     7.3.1 容器合金成分

     7.3.2 兵器合金成分

     7.3.3 合金技术特点分析

   7.4 与周边地区商晩期青铜器合金技术关系

     7.4.1 与商晚期殷墟铜器合金技术比较

     7.4.2 与海岱地区商晩期铜器合金技术比较

   7.5 小结

第八章 矿料来源探讨

   8.1 铅同位素比值分析

     8.1.1 测试仪器与方法

     8.1.2 铅同位素比值特征

     8.1.3 讨论

   8.2 微量元素示踪

     8.2.1 测试仪器与方法

     8.2.2 刘家庄青铜器微量元素特征

     8.2.3 与其他遗址铜矿或铜器比较分析

   8.3 小结

第九章 结语

   附录A 济南刘家庄商代青铜器保护修复方案国家文物局批复

   附录B 项目启动专家咨询会会议纪要

   附录C 项目结项验收专家意见

   附录D 济南刘家庄商代青铜器保护修复基本信息表

   附录E 青铜器锈蚀产物XRD分析谱图

   附录F 青铜器保护修复前后对照图(部分)

后记







06

汉中出土商代铜器的科学分析与制作技术研究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陈坤龙、梅建军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定价:128.00元

ISBN:9787030738332



内容简介:

本书对汉中地区出土商代铜器进行了系统的科学分析和铸造工艺考察,揭示了其材质和制作技术特征,指出汉中地区在商代存在本土的青铜冶铸生产,并探讨了汉中与其他地区同时期青铜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汉中铜器材质复杂、制作水平参差不齐,这样的技术差异既可能是铜器群整体年代跨度较大的反映,也可能是其制作地来源复杂多样的体现。



目录:

序(柯俊  梅建军)i

序(赵丛苍)v

前言(陈坤龙  梅建军)vii

第一章 汉中商代铜器的发现与研究1

第一节 汉中青铜器出土概况2

第二节 汉中青铜器研究概述6

第二章 检测分析与工艺调查方法21

第三章 汉中青铜器的科学分析与工艺调查29

第一节 样品采集及相关问题说明30

第二节 汉中青铜器的成分与金相分析33

第三节 宝山遗址出土铜器的成分与金相分析88

第四节 汉中青铜器制作工艺研究91

第四章 汉中青铜器的技术特征107

第一节 器物类型及其合金成分108

第二节 材质与功用113

第三节 成型及加工工艺119

第四节 小结128

第五章 汉中青铜器所见技术与文化现象131

第一节 镰形器与璋形器:本土冶铸的体现132

第二节 关中与汉中:关于苏村小冢出土兵器138

第三节 中心与边缘:关于红铜容器142

第四节 汉中与其他地区青铜文化的交流与联系148

附录161

附录A 汉中地区出土商代铜器统计表161

附录B 电子探针-波谱分析标样实测数据163

附录C 金相组织观察记录164

附录D 制作工艺考察记录180

后记 201






07

《物宜人和:考古学视角下的秦汉家庭》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刘尊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定价:588.00元

ISBN:978703073645



内容简介:

本书以秦汉考古资料为基本参考,结合文献等资料,运用考古学及相关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从多个方面对秦汉时期家庭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探讨了与秦汉家庭有关的构成内容、内部关系、家庭保障、日常生活物质内容、精神信仰、对外交往及特殊内容等,分析了秦汉时期“物宜人和”的家庭特征,阐述了家国一体的关系和家国情怀的内涵,从考古学的视角多维度地复原了秦汉时期家庭的内容、特征及内涵、外延,是秦汉社会生活考古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秦汉家庭的构成与内容(17)

第一节 人员构成与家庭分类(17)

第二节 外部设施(68)

第三节 内部设施(113)

第二章 秦汉家庭的内部关系(196)

第一节 家庭内部成员间的具体关系(196)

第二节 夫妻关系的形成与发展(224)

第三节 抚养与赡养(260)

第四节 家庭中的非主体人员(301)

第五节 其他内容(325)


第三章 秦汉家庭的相关保障(333)

第一节 生产生活保障(333)

第二节 家庭安全保障(420)

第三节 卫生与医疗保健(457)

第四节 墓地安全与墓葬防盗(488)

第四章 秦汉家庭日常生活的物质内容(521)

第一节 秦汉家庭的服饰(521)

第二节 秦汉家庭的饮食(581)

第三节 秦汉家庭的居住(680)

第四节 秦汉家庭的出行(768)

第五节 秦汉家庭生活的其他物质内容(782)

第六节 “丝路”背景下汉代家庭日常生活内容考察(839)


第五章 秦汉家庭的对外交往(877)

第一节 家庭与家族的关系和交往(877)

第二节 家庭与亲朋、邻里的交往(900)

第三节 买卖与交流背景下的家庭交往(956)

第四节 有爵与为官内容推动的交往(1003)

第五节 其他交往内容(1038)

第六章 秦汉家庭的精神世界(1060)

第一节 传统社会思想与信仰(1060)

第二节 儒家思想(1129)

第三节 宗教思想(1148)

第四节 丧葬思想(1157)

第七章 秦汉家庭的特殊内容(1180)

第一节 家庭复仇(1180)

第二节 与家庭相关的犯罪及应对措施(1192)

第三节 海昏侯刘贺及其家庭成员墓地(1209)

第四节 东汉宦者侯的墓葬与家庭(1213)

第五节 单身问题(1227)

第八章 秦汉家庭的内涵与功能(1237)

第一节 秦汉家庭的主要内容(1237)

第二节 秦汉家庭的内涵与作用(1264)

第三节 秦汉大一统背景下家与国和谐发展(1278)

结语(1288)

参考文献(1296)

后记(1330)






四、古文字研究专著

08

《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钱存训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定价:78.00元

ISBN:9787547320921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的书籍和文字记录的多彩多姿、源远流长,是中国民族精神之所寄,也是世界文明中特有的奇迹。”本书是对印刷发明以前中国古代文字记录及其载体的系统性综合研究,上起殷商,今日所见最早的中国文字,下迄唐初(公元700年左右),印刷术的发轫时期,揭示了中国文字记录的丰富、延续和普遍性是世界文化史上所独具的特色。

第一章,讨论中国古代文字记录的特色和重要性,及其演进的社会背景和学术因素。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叙述各个时代的主要文字载体,包括甲骨、青铜、陶器、玉石、简牍、缣帛和纸卷,详细讨论其内容、书体、制度及其特质。第八章讨论各种书写工具的形式和演变。第九章,总结以上各章所述要点,以通俗语言做概括性的阐释。本书的重点在考察铭刻和书籍之起源及其形体的演变,如材料、形式、技术、方法等。各种书写材料,都分别根据考古学和文献上的资料,详细研讨。



目录:

百五人瑞:钱存训先生一生行述  许倬云

六十周年纪念版序  沈津

中文第四次增订本序  李学勤

中文第四次增订本自序

写作缘起

第一章 绪论

一、中国古代文化的遗产

二、贞卜和祭祀文字

三、官书和档案

四、史官的职权

五、私家著述和藏书

六、焚书之祸

七、古籍的整理

八、宗教文学的盛行

第二章 甲骨文

一、甲骨文的起源和性质

二、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

三、商代的字汇和书体

四、甲骨的形式和契刻

五、卜辞的内容和排列

六、甲骨中的记事文

第三章 金文和陶文

一、金文的性质和类别

二、金文的款式和用途

三、镜铭

四、货币文字

五、印章和封泥

六、陶器款识

七、砖瓦款识

第四章 玉石刻辞

一、石鼓文和古代刻石

二、碑碣、摩崖和墓志

三、石经

四、释、道经典刻石

五、玉器刻辞

六、拓印的起源和技术

第五章 竹简和木牍

一、书籍材料的演化

二、战国及秦代竹简

三、汉晋简牍

四、竹木的整治

五、简牍的形式

六、行格和书体

七、古书的单位和种类

八、编装的方式

第六章 帛书

一、丝织文化的起源

二、帛书的年代

三、帛书的发现

四、长沙缯书和帛画

五、帛卷的材料和形式

六、帛书的特殊用途

第七章 纸卷

一、纸的定义和起源

二、纸的发明和改进

三、纸的流传和广被

四、纸的西源说

五、古纸的发现

六、敦煌纸卷

七、古纸的材料和制作

八、古纸的加工和保存

九、卷轴制度

第八章 书写工具

一、毛笔的发展

二、毛笔的形式

三、黑墨和丹书

四、烟墨

五、漆书和石墨

六、砚石的质料和形式

七、书刀的形制和用途

第九章 结论

一、书写材料的类别

二、古代文献的传承

三、各种铭文的年代

四、中国书籍的起源和发展

五、书写和复制的技术

六、中国文字的演化

七、字汇的增加

八、中国文字书写的顺序

九、中国文字记录发展的因素

中文本第一版后序  劳榦

英文增订再版本后序:1960年以来中国古文字学的发展  夏含夷

增订说明  郑如斯

重大考古发现(1899—2000)

中国文化、书籍与文字记录年表

附录

一、中文本《中国古代书史》评介  李棪

二、英文本《书于竹帛》评介  李约瑟

三、日文本《中国古代书籍史》序  平冈武夫

四、《书于竹帛》评介摘要  别立谦编译

五、钱存训书史著述编年  钱孝文

西文缩略语

参考文献

图版








09

《周王畿——关中出土西周金文整理与研究》

(滑动查看更多)



主编:王晖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

定价:2380.00元

ISBN:9787551824910



内容简介:

本书以窖藏或墓葬为线索,按市、县(区)、乡(镇)、村庄的行政区划,把关中地区所出西周金文资料重新编排分组分类,还原出土金文数据之间原有的族属和亲缘关系,为学术界提供研究关中地区所封侯伯与大小贵族的地理分布、族群居住及迁徙、西周不同时期王都所在地的西周金文资料,从而为研究西周时期畿内社会、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历史的情况提供了便利。

本书共五卷(六册):

第一卷 西安地区(吕亚虎 编著)

第二卷(上)周原地区(扶风 岐山)(王帅 编著)

第二卷(下)周原地区(扶风 岐山)(王帅 编著)

第三卷 宝鸡地区(任雪莉 编著)

第四卷 咸阳 渭南 铜川地区(邵英 编著)

第五卷 出土金文与周王畿社会结构政治体制研究(王晖 等著)

前四卷每一卷所介绍的有铭青铜器有器物照片、铭文拓片;然后按照器物情况、铭文内容、相关文献、备注四个方面介绍;铭文内容又分行数字数、铭文释文两部分介绍;相关文献包括主要著录和相关研究两部分内容。

第五卷是是对关中地区出土西周金文资料的整体研究,根据关中地区出土西周金文资料情况,结合出土墓葬和窖藏密集与松散的特点,考察周王畿地区社会结构、政治体制、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迁情况。其内容包括:(一)西周金文与西周宗法宗庙制度研究:(二)西周金文与西周礼仪、政治制度研究;(三)西周金文与西周军事、教育、文化问题研究;(四)西周金文与族属问题研究;(五)西周金文与内外服关系研究;(六)附录:诸侯方国金文研究与外文翻译。






10

《陕西出土西周军事铭文整理与研究》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李春艳、何飞燕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8月

定价:68.00元

ISBN:9787551826778



内容简介: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先秦时期,军事战争是当时最重要的国家大事之一,且目前出土的有关西周军事铭文的器物数量也是比较可观的,为系统整理和研究陕西出土西周军事铭文提供了较为丰富的金文资料。

《陕西出土西周军事铭文整理与研究》一书是对陕西出土西周军事铭文的系统整理和研究,涉及军事教育、战前检阅、征伐原因、献捷礼、器械装备的供应、执驹礼、虢季氏家族等内容。







11

《秦出土文献编年续补》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王伟、孟宪斌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定价:118.00元

ISBN:9787100218429



内容简介:

秦文字资料续有刊布,尤其是新见秦玺印封泥和陶文资料数量巨大,新的秦铜器、兵器资料也不时出现,这些材料都需要进一步系统收集整理。

本书主要对《秦出土文献编年订补》出版之后新见的秦文字资料进行了详尽地搜集整理,按照年代顺序编年条列,主要涉及文字考释、史实考辨、年代考订等,并增加器物图版和铭文照片或摹本,以方便研究者利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文献的原始价值,为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文献基础。



目录:

目录:

(1)秦公簋一 约秦襄公时期(前777—前766年)/001

(2)秦公簋二 约秦襄公时期(前777—前766年)/002

(3)秦公簋三 约秦文公时期(前765—前716年)/003

(4)秦公簋四(秦簋) 约秦襄公时期(前777—前766年)/004

(5)秦公鼎一 约秦文公时期(前756—前716年)/005

(6)秦公鼎二 约秦文公时期(前756—前716年)/006

(7)秦公鼎三 约秦文公时期(前756—前716年)/007

(8)秦公鼎四 约秦文公时期(前756—前716年)/008

(9)秦公鼎五 约秦文公时期(前756—前716年)/008

(10)秦公壶一 约秦文公时期(前765—前716年)/009

(11)秦公壶二 约秦文公时期(前765—前716年)/011

(12)秦公铜器残片一 春秋早期,下限秦宪公(前704年)/011

(13—15)秦公铜器残片二 春秋早期,下限秦宪公(前704年)/011

(16—17)秦公铜器残片三 春秋早期,下限秦宪公(前704年)/012

(18—20)秦公钟三件 春秋早期,下限秦宪公(前704年)/013

(21)秦子戈甲 秦静公或出子时期(下限前698年)/013

(22)秦子戈乙 秦静公或出子时期(下限前698年)/015

(23)秦子矛 秦静公或出子时期(下限前698年)/015

(24)元用戈 约春秋早期(前715—前695年)/016

(25)公矛 约春秋早期(前715—前695年)/016

(26)公车矛 约春秋早期(前715—前695年)/017

(27)宫字铜矛 约春秋早期(前715—前695年)/018

(28)卜涘尔八高戈 约春秋早期(前715—前695年)/018

(29)秦公及王姬鼎 秦武公初即位时(前697年之后不久)/020

(30)秦伯丧戈五 约秦穆公时期(前659—前621年)/021

(31)秦公乍子车戈 约秦穆公时期(前659—前621年)/022

(32)西祠器铜豆 春秋晚期/023

(33)十四年大良造鞅殳镦 秦孝公十四年(前348年)/024

(34)十六年大良造鞅殳镦 秦孝公十六年(前346年)/025

(35)王元年相邦张仪鼎 秦惠文王元年(前324年)/025

(36)四年相邦樛斿戈 秦惠文王后元四年(前321年)/026

(37)四年□□□戈 秦惠文王后元四年(前321年)/026

(38)王六年上郡守疾戈 秦惠文王后元七年(前318年)/027

(39)王七年上郡守疾戈 秦惠文王后元七年(前318年)/028

(40)王八年内史操戈 秦惠文王后元八年(前317年)/029

(41)十二年相邦义鼎 秦惠文王前元十二年(前326年)或后元十二年(前313年)/030

(42)咸阳鼎 战国中期(下限前350年)/031

(43)乌氏扁壶 战国中期(下限前350年)/032

(44)丁亥镜 战国中期/033

(45)十一年相邦缓戈 秦昭襄王十一年(前296年)/034

(46)十三年上郡守寿戈一 秦昭襄王十三年(前294年)/035

(47)十三年上郡守寿戈二 秦昭襄王十三年(前294年)/036

(48)十五年相邦戈 秦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年)/036

(49)十九年蜀守斯离铜鉴 秦昭襄王十九年(前288年)/038

(50)二十年相邦冉戈 秦昭襄王二十年(前287年)/039

(51)卲宫鼎 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039

(52)家丞戈 秦昭襄王二十一年至二十九年间(前286—前278年)/040

(53)二十六年左工铜扣一 秦昭襄王二十六年(前281年)/042

(54)二十六年左工铜扣二 秦昭襄王二十六年(前281年)/042

(55)张氏铜鼎 约秦昭襄王十九年(前288年)至二十六年(前281年)前后/043

(56)“阿”字漆卮底座 约秦昭襄王十九年(前288年)至二十六年(前281年)前后/044

(57)“右”字铜底座 约秦昭襄王十九年(前288年)至二十六年(前281年)前后/045

(58)王廿圆漆盒盖口铜扣 约秦昭襄王十九年(前288年)至二十六年(前281年)前后/045

(59)圆漆盒底铜扣 约秦昭襄王十九年(前288年)至二十六年(前281年)前后/046

(60)“公”字圆漆盒底铜扣 约秦昭襄王十九年(前288年)至二十六年(前281年)前后/046

(61)“十”字圆漆盒口铜扣 约秦昭襄王十九年(前288年)至二十六年(前281年)前后/047

(62—64)西咸新区坡刘村秦墓出土印章 约秦昭襄王十九年(前288年)至二十六年(前281年)前后/047

(65)西咸新区坡刘村秦墓出土陶文 约秦昭襄王十九年(前288年)至二十六年(前281年)前后/048

(66)丞广弩机 秦昭襄王二十六年(前281年)左右/048

(67)二十七年邦工戈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049

(68)二十七年家丞银扣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050

(69)小妃漆盒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051

(70)平安夫人漆盒 秦昭襄王三十七年(前270年)/051

(71)三十八年上郡守庆戈 秦昭襄王三十八年(前269年)/053

(72)三十八年上郡守庆戈 秦昭襄王三十八年(前269年)/054

(73)四十年上郡守起戈三 秦昭襄王四十年(前267年)/055

(74)四十年工师韩勺 秦昭襄王四十年(前267年)/056

(75)四十四年上郡守绾戈 秦昭襄王四十四年(前263年)/057

(76)四十六年上郡守陵戈 秦昭襄王四十六年(前261年)/058

(77)五十年上郡守戈 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059


(78)五十二年蜀郡守灶戈(含戈镦)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前255年)/060

(79)大官漆豆足座一 秦昭襄王时期(前306—前251年)/062

(80)大官漆豆足座二 秦昭襄王时期(前306—前251年)/063

(81)大官漆豆足座三 秦昭襄王时期(前306—前251年)/063

(82)二年上郡守锜矛 秦王政二年(前245年)/064

(83)三年上郡守锜矛 秦王政三年(前244年)/065

(84)四年相邦吕不韦矛二 秦王政四年(前243年)/066

(85)四年相邦吕不韦戈二 秦王政四年(前243年)/067

(86)四年相邦吕不韦戟二 秦王政四年(前243年)/068

(87)八年丞甬戈 秦王政八年(前239年)/068

(88)十二年丞相启颠戈 秦王政十二年(前235年)/069

(89)十四年少府铜铍 秦王政十四年(前233年)/070

(90—91)十五年寺工铍两件 秦王政十五年(前232年)/071

(92)十六年栎左工器 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072

(93)二十一年少工银扣 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072

(94)二十一年少工喜银扣 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073

(95)二十五年盌(盛)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074

(96)仓端王义鼎 秦王政时期(前246—前221年)/075

(97)灵台出土相邦吕不韦戈 秦王政时期(前246—前221年)/077

(98—101)阎甘园旧藏始皇诏权量四件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078

(102)始皇诏书半斗陶量一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081

(103)始皇诏书半斗陶量二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081

(104)始皇诏书半斗陶量三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082

(105)邹县出土始皇诏书陶斗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083

(106)赤峰出土始皇残诏书陶量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084

(107)始皇诏书残陶量一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085

(108)始皇诏书残陶量二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085

(109)始皇诏书残陶量三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086

(110)始皇诏书残陶量四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087

(111—118)国博藏始皇诏书陶量残片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087

(119—124)吉林大学文物室藏始皇诏书陶量残片等 秦始皇二十六年 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088

(125—129)赤峰蜘蛛山遗址出土始皇诏书残陶量及“亭印”陶文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089

(130)始皇诏铜方升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090

(131)始皇诏铜椭量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091

(132)始皇诏铜量一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092

(133)始皇诏铜量二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093

(134)始皇诏铜量三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094

(135)始皇诏铜权甲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094

(136)始皇诏铜权乙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097

(137)始皇诏铜权丙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098

(138)始皇诏铜权丁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099

(139)始皇诏铜权戊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099

(140)始皇诏铜权己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100

(141)始皇诏铜权庚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100

(142)始皇诏铜权辛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100

(143)北大赛克勒博物馆藏始皇诏铜一斤权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101

(144)鉴印山房藏始皇诏一斤铜权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102

(145)日本藏始皇诏一斤铜权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103

(146)长安马氏藏始皇诏一斤铜权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103

(147)始皇诏二十斤铜权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104

(148)始皇诏二十四斤铜权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104

(149)始皇诏铁石权甲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105

(150)始皇诏铁石权乙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106

(151)始皇诏铁石权丙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107

(152)始皇诏“禾石”铁权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107

(153)始皇诏一石铁权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108

(154)始皇诏版甲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109

(155)始皇诏版乙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110

(156)始皇诏版丙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110

(157)新蔡斗始皇诏版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111

(158)始皇诏铜箍残件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112

(159)始皇诏故道残量 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年)/113

(160)三十三年弩机 秦始皇三十三年(下限前225年)/113

(161)三十四年少府戈(含戈镦)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114

(162)颖阳矛 秦王政时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15

(163)铜鞮戈 秦始皇时期(前221—前210年)/116

(164—208)秦兵马俑一号坑新出土陶文 约秦王政元年至秦始皇三十七年间(前246—前210年)/118

(209)秦始皇陵马厩坑出土铜洗 约秦始皇末年(下限前210年)/123

(210)咸亭权一 约秦二世元年至三年(前209—前207年)/124

(211)咸亭权二 约秦二世元年至三年(前209—前207年)/124

(212—214)秦小权三件 约秦二世元年至三年(前209—前207年)/125

(215)秦“六朱”铜权 约秦代(下限前206年)/125

(216)西安阎良新发现秦石刻 约秦二世时(前209—前207年)/126

(217)秦始皇帝陵园内城石刻 约秦二世时(前209—前207年)/127

(218)长安马氏藏二世元年诏版 秦二世元年至三年(前209—前207年)/128

(219)两诏方升 秦二世元年至三年(前209—前207年)/129

(220)两诏铜椭量甲 秦二世元年至三年(前209—前207年)/130

(221)两诏铜椭量乙 秦二世元年至三年(前209—前207年)/131

(222)日本求古斋藏两诏铜椭量 秦二世元年至三年(前209—前207年)/132

(223)两诏铜权甲 秦二世元年至三年(前209—前207年)/133

(224)两诏铜权乙 秦二世元年至三年(前209—前207年)/135

(225)两诏铜权丙 秦二世元年至三年(前209—前207年)/136

(226)两诏铜权丁 秦二世元年至三年(前209—前207年)/137

(227)左乐两诏铜权 秦二世元年至三年(前209—前207年)/137

(228)两诏铜版 秦二世元年至三年(前209—前207年)/139

(229)秦“锤”字铜权 约秦代(下限前206年)/139

(230)路里鼎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40

(231)信宫鼎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41

(232)平宫鼎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41

(233)沙羡铜鼎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42

(234)雕阴鼎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45

(235)平陆鼎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46

(236)阴密鼎一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47

(237)阴密鼎二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47

(238)宣曲鼎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47

(239)荧阳鼎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48

(240)西鼎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49

(241)修鼎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50

(242)乌氏鼎一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50

(243)乌氏鼎二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52

(244)襄成鼎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53

(245)濒阳鼎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53

(246)上洛鼎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54

(247)平鼎二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55

(248)大官鼎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55

(249)泰官鼎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56

(250)亭里鼎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57

(251)朱公鼎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57

(252)度鼎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58


(253)官斗壶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59

(254)邦右莤钫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59

(255)公敦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60

(256)大官盉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60

(257)咸少铜灯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61

(258)少府戈一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62

(259)少府戈二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63

(260)栎左工戈一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63

(261)栎左工戈二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64

(262)燕下都出土栎阳戈一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64

(263)燕下都出土栎阳戈二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65

(264)中阳戈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66

(265)河阴戈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67

(266)郁郅戈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68

(267)西都戈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68

(268)临江戈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69

(269)临江矛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69

(270)雕阴戈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70

(271)郫戈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71

(272)饶戈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72

(273)柏人戈一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73

(274)柏人戈二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74

(275)柏人矛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75

(276)陭氏戈一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75

(277)陭氏戈二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76

(278)郝戈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77

(279)江鱼戈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77

(280)鱼戈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78

(281)析戈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79

(282)武安戈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80

(283)咸阳戈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81

(284)启封戈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82

(285)宜安戈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83

(286)毕据戈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84

(287)山阳戈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84

(288)燕下都出土上郡武库戈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85

(289)鸡冠山出土上郡武库戈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86

(290)鄂王城出土武库戈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87

(291)公戈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87

(292)燕下都出土蓝田矛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88

(293)栎阳矛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89

(294)阳城矛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89

(295)成都矛一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90

(296)成都矛二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91

(297)□阳矛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92

(298)孱陵矛一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92

(299)孱陵矛二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93

(300)孱陵矛三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93

(301)河南矛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94

(302)荥阳矛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94

(303)平都矛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95

(304)阳周矛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96

(305)武戳矛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97

(306)武都矛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97

(307)漆垣矛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198

(308)杜阳矛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00

(309)原都戈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01

(310)西矛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02

(311)叶矛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02

(312)垣矛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03

(313)丽矛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04

(314)冀矛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04

(315)降矛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05

(316)武始矛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06

(317)诏矛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06

(318)公矛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07

(319)武垣剑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07

(320)武矛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08

(321)武库矛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08

(322)武库受属邦矛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09

(323)属邦矛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09

(324)寺工矛甲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10

(325)寺工矛乙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11

(326)少府镦一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12

(327)少府镦二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12

(328)武库戈镦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13

(329)中阳镦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13

(330)雕阴戈镦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14

(331)镦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14

 332)雕阴弩机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15

(333)平都弩机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15

(334)直陶雍弩机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16

(335)漆垣弩机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16

(336)西都弩机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17

(337)中阳弩机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18

(338)中阳马衔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18

(339)竹阳柲冒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19

(340)高奴铜器座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19

(341)临洮方策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20

(342)华阳右般银扣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21

(343)平都中阳器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22

(344)茝阳残器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23

(345)少府器 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23

(346)长信宫仓铜箕 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24

(347)骜铜钥 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24

(348)修铺首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25

(349)襄成环权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26

(350—351)咸阳闫家寨战国秦遗址出土车器 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26

(352)“永齐里乙”半斗陶量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27

(353—357)咸阳花杨战国秦墓出土带字陶鼎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28

(358)咸阳闫家寨战国秦遗址出土陶文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29

(359—371)西安徐家湾等地出土秦陶文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30

(372—391)临潼马额秦墓出土陶文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31

(392)秦始皇陵园“击鼓坪”遗址出土陶文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33

(393)黄陵史家河墓地出土陶缶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33

(394—395)“公斗”铭陶量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34

(396—401)凤翔八旗屯西沟道秦墓出土陶文和半两钱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34

(402)咸阳岩村墓地出土十二斗陶罐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36

(403—404)陕西商州孝义村出土陶文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36

(405—406)安康一里坡战国墓出土陶文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37

(407—416)甘肃崇信出土陶文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38

(417)山西侯马乔村出土“降亭”秦陶文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41

(418—427)三门峡市司法局、刚玉砂厂秦人墓出土陶文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41

(428—429)三门峡大岭粮库围沟墓出土秦陶文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42

(430—432)洛阳于家营秦墓出土陶文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43

(433—438)武当山柳树沟墓群出土秦陶文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43

(439—455)秦皇岛金山咀秦代建筑遗址出土陶文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44

(456—466)辽宁绥中姜女坟秦汉建筑遗址出土秦陶文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45

(467—468)成都市小南街古遗址出土秦陶文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46

(469—471)邯郸市东庄遗址出土秦陶文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46

(472—474)邯郸故城出土秦陶文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47

(475—477)国家博物馆藏秦陶文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47

(478—495)酒余亭周晓陆藏秦陶文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48

(496—508)《新出陶文封泥选编》收録秦陶文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49

(509—608)西泠印社博物馆藏秦系陶文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49

(609—625)《夕惕藏陶》所见秦陶文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54

(626—640)步黟堂藏秦陶文(部分)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55

(641—682)二介山房藏秦陶文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56

(683—689)鉴印山房藏秦陶文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58

(690—727)鉴印山房藏秦封泥(部分)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58

(728—737)冰斋魏杰藏秦封泥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60

(738)咸阳闫家寨战国秦遗址出土玉印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60

(739)寺工印模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61

(740)高乐漆盘 约战国晚期至秦代(下限前206年)/261

(741)蒜头铜壶 秦代(前221—前207年)/262

(742)南门外阁残版 秦代(前221—前207年)/263

(743)司工权 秦代(前221—前207年)/264

(744)私府鼎 约战国晚期至秦汉之际/265

(745)栒邑鼎 约战国晚期至秦汉之际/266

(746)夏阳邦工鼎 约战国晚期至秦汉之际/267

(747—852)临潼新丰秦墓出土陶文 约战国晚期至秦汉之际/268

(853—861)临潼新丰秦墓出土印章 约战国晚期至秦汉之际/278

(862)临潼新丰秦墓出土半两钱 约战国晚期至秦汉之际/280

(863)沙羡矛 约战国时期至秦汉之际/281

(864)法丘鼎 约战国时期至秦汉之际/282

(865)析鼎一 秦汉之际/282

(866)析鼎二 秦汉之际/283

(867)旬阳壶 秦汉之际/285

(868)牦钫 秦汉之际/285

(869)北食右鼎 秦汉之际/286

(870)平都量 秦汉之际/287

(871)元年鄜弩机 秦汉之际/288

(872)陵里车饰一 秦汉之际/289

(873)陵里车饰二 秦汉之际/290

(874)陵里车饰三 秦汉之际/291

(875)陵里车饰四 秦汉之际/291

(876—877)陵里车饰五(两件) 秦汉之际/292

(878)九年诏事琴组件 秦汉之际/292

(879)右工琴组件 秦汉之际/293

(880)九年诏事左工琴组件 秦汉之际/293

(881)乐府钟府调琴器 秦汉之际/294

(882)内官棒形器 秦汉之际/296

(883)私府鎏金勺 秦汉之际/296

(884)当阳铜勺 秦汉之际/298

(885)中府勺 秦汉之际/299

(886)汧勺 秦汉之际/299

(887)平陶缶(棘里陶缶) 秦汉之际/300

(888)公字陶罐 秦汉之际/301


  /302

后 记/316






五、古代史文化史相关研究

12

《徙封:西周封国政治地理的结构-过程》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于薇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8月

定价:178.00元

ISBN:9787573203656



内容简介:

徙封是指诸侯国在始封之后受天子之命移徙。本书收集、整理与西周封国相关的文献、考古、古文字资料与研究成果,在对130多个封国进行通盘梳理的基础上,展开西周徙封问题研究。全书从地理变迁和封国秩序两个角度入手,考察西周封国分布的阶段性变化,分析分封制时代血缘与地缘的复杂关系;通过分区、分期的方法,把握王朝政治疆域内各地理板块发展的节奏,尝试为理解西周历史进程提供一个基础的时空坐标系统。






六、考古与文物类期刊

13

《华夏考古》2022年第5期(专刊)

(滑动查看更多)







14

《中原文物》2022年第6期

(滑动查看更多)






15

《江汉考古》2022年第6期

(滑动查看更多)






16

《南方文物》2022年第6期

(滑动查看更多)

目录:

大道中国

二里头国家社会象征图形符号系统——国家社会象征图形符号系统考古研究之三(特约专稿)  黄磊  何努


文博讲坛

以科学的态度发掘遗存,以人文的精神敬畏遗产——对考古学学科性质和中国考古学学科发展的思考之三(特约专稿) 宋江宁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古代埃及的宴饮场景概述(特约专稿)  贾笑冰


史前文化  主持人:张弛  特约主持:彭小军

江汉平原史前人地关系研究  刘建国

试析屈家岭文化城址的人口增长方式  彭小军

走马岭史前城址结构与功能探索  单思伟  彭蛟

两城之际的文化扩张及石家河城的崛起  刘辉

七星墩遗址城垣的建筑方式和年代初探  王良智  曲新楠

试论长江中游地区史前城址生业经济的风险管理模式  吴传仁  尹达

那斯台红山文化跪坐石雕人像及相关问题探析  王苹


三代文明  主持人:许宏  徐良高

北方地区出土商代前期硬陶和原始瓷的类型和年代研究  牛世山

殷墟铜觚铸造工艺研究  岳占伟  岳洪彬

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出土铜尊兽头的连接方式——兼论商周青铜器的焊接技术  刘煜  杨树刚  张颖  钟正权  包淑滨

记《考古图》著录的亚止尊  王祁

琱生簋铭“仆土田”新探  王百川

“先墨画龟,定其疆界”:殷墟甲骨卜兆新论  韩燕彪

西周墓道考古学观察  付仲杨


生业与社会  主持人:袁靖

浙江宁波镇海鱼山、乌龟山遗址动物遗存研究  董宁宁  朱旭初  雷少

陕西岐山孔头沟遗址马坑出土马骨的鉴定与研究  刘一婷  谢紫晨  王洋  种建荣  雷兴山

动物驯化途径  [美]梅琳达·泽德 著 胡清波 译  董宁宁 校

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出土家养黄牛的DNA初步研究  赵欣  吕鹏  东晓玲  张桦  叶茂林  蔡林海  杜玮  马骞  甄强  袁靖  杨东亚

中原地区夏商时期社会变迁的生业经济基础  陈相龙


多维视界

国字山出土玉器病害与保护修复研究  黄希  张红燕  唐锦琼  王意乐

广东惠州白马窑出土遗物的科学分析与研究  吴寒筠  刘长  崔鹏  崔剑锋

明清时期青砖瓦烧造中的饮窑工艺探究  张晓珑  李清临


遗产保护

近代文物建筑加固设计及方案探讨——以贺龙指挥部加固为例  周芸  吴元  辛玥  连笑雨

基于赣派民居保护视角下的汪山土库景观空间布局分析  李田  董一清  胡颖  肖学健

江西省石窟寺病害风险现状和对策  谢绮  李娟  李荣华

几多故垒在荒山——江西省南丰县古山寨群调查研究  李易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及其文化传承历史贡献研究  吴玉灵


文物赏鉴

中国北伐战争时期时局与舆论场之关系:以《南昌民国日报》为例  危志强  黄平

松阳县博物馆藏新石器——商周文物介绍  宋子军  叶青鹏

“此后麒麟添韵事”:馆藏民国冯大陀绘粉彩秦良玉出征图瓷板画研究  何莉  曾海







七、历史文化研究类期刊

17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22年第6期

(滑动查看更多)

目录:

论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国家认同/  晁福林

西周单氏《逨盘》铭文中的世系性质与宗法问题/  钱杭

简牍所见秦代徭戍程序考论/  王萍

论秦、西汉国家“以关中制山东”的对内防御战/  宋杰

东汉光武帝的度田问题/  晋文

刘秀“退功臣而进文吏”与东汉政治建设/  臧知非

东汉时期的民族交融及历史启示/  史党社

出土文献与东汉史研究/  凌文超

王杖诏令与东汉时期的武威社会/  王彬








信息来源:

考古书店、汉语史与文献学微刊、古文字微刊、文博中国、北京博文书社、书目文献、河南考古、中古史研究、江汉考古、南方文物、人文学学术资源在线等公众号。



推荐阅读:


第五届华人国学大典三大公益计划入选名单及致敬辞


语言学入门:索绪尔重要概念解释


新書速递丨《戰國文字研究》(第六輯)


中国文化史、古文字学、书籍史入门必读书!


3月1日-3月3日人文社科讲座20场!袁毓林:基于认知并面向计算的语言学研究进路——走向人文精神与科技理性的有机结合


你知道所谓的学科鄙视链吗?

温馨提示: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简牍学)。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简牍学】立场。


今日文章就到这~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语言学”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简牍学”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菜单」→ 选择「设为星标」



END

编辑:马玉倩

审核:唐    诗

来源:公众号“南大古文字”



- 扫码关注了解更多 -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