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严父余华:写信深情表白,又给儿子道歉
父母的权威不是不可挑战的,父母的严厉也不是和支持相悖的。在直升机、隐形战斗机父母等类型之外,还有一种处在权威型和放任型中的父母。
——方老师说
他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写了很多严肃文学作品;
同时他是文人界“顶流段子手”,妙语连珠让冲浪网民们捧腹大笑。
他就是深受大家喜爱的“余华”。
而在余华看来,他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严厉中又有慈爱的父亲的支持。他也将这份非典型严父的教育,延续到对儿子余海果的教育上。
1
严父的支持,
成就余华“弃医从文”
余华出生于在一个医生家庭,他的父母在海盐县人民医院工作,平时都非常忙。
余华小时候调皮捣蛋,经常闯祸。每次犯了错,父亲都会严肃批评,但只要余华说肚子疼或发烧了,父亲就会放下生气,转而担心他的身体。
这份严厉中的慈爱,贯穿余华成长的始终。
1978年,余华再次高考落榜,父亲不强求他在学业上有“大出息”,让他去学习牙医技术。
一年期的学习结束,余华被国家分配在了卫生院当牙医。
图片:海盐县武原镇卫生院
当牙医的日子里,余华常常情绪低落,感觉前途一片灰暗。
“天天重复,每天站着,手拿工具,面对张开的大嘴,面对深黄不整齐的牙齿。”
空闲时候,他就站到窗口看外面。“我天天看到文化馆的人在大街上晃,不用正常上下班,游手好闲,非常羡慕,想扔掉手中的工具,和他们一起闲逛。”
于是,余华白天拔牙,晚上写小说,为了能到文化馆工作而发表文章。
当然,这是余华走上文学道路其中一个“躺平”版本,还有一个“励志”版本。
当时读的书,不是前面少了就是后面少了,不知道故事怎么开始,也不知道故事怎么结束。于是就自己接着构思故事,后来回忆起来:
原来从那时起,自己就开始写作了。
而父亲尊重理解余华放弃“铁饭碗”去“搞文学”的决定,每当他有新作品出版,都会寄给父亲一本。父亲天天跑到医院的传达室,等候儿子的新书。
余华说:“这几乎是他一生里最为认真的阅读经历了。”
在父亲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下,余华成了文坛里“弃医从文”的一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高考再次失败去学医,对牙医工作不感兴趣去写作,余华命运齿轮的每一次转动,都离不开尊重且支持他的父亲。
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Angela Duckworth曾说:
“成为一个关爱且热情的父母,是非常重要的。尊重孩子,并真的把孩子的意见当一回事,让他们成为主导,这能帮助孩子发展出许多正面的特质。”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学业有成,这无可厚非,但当孩子确实力有不逮,甚至不适合走这条路,父母的支持和理解,可能就是孩子改变命运的基石。
2
良好的亲子关系:
“多沟通,多理解,多包涵”
NO.1
非典型严父
父亲严厉中的慈爱、尊重与支持,也延续到余华对儿子的教育上。
1992年,余华与作家班同学陈虹结婚。次年,儿子余海果出生。余华曾在多篇随笔中,深情地讲述了自己成为父亲的喜悦:
“我儿子最先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是从医院出来回家的路上,我和陈虹走在寒风里,在冬天荒凉的景色里,我们内心充满欢乐。我们无数次在那条街道上走过,这一次完全不一样,这一次是三条生命走在一起,这是奇妙的体验,我们一点都感觉不到冬天的寒风。……
儿子出生了,名字也有了,我做父亲的感受也是越来越突出。我告诉自己要去挣钱,要养家糊口,要去干这干那。因为我是父亲了,有了一个儿子。”
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余华和父亲一样,也是一个非典型严父:
“我对我儿子最早的惩罚是提高自己的声音,那时他还不满两岁,当他意识到我不是在说话,而是在喊叫时,他就明白自己处于不利的位置了,于是睁大了惊恐的眼睛,仔细观察着我进一步的行为。”
后来儿子对付他的手段,很像自己小时候对付父亲的:
“儿子总是不断地学会如何更有效地去对付父亲......儿子瓦解父亲惩罚的过程,其实也在瓦解着父亲的权威。”
身为父亲,余华要在儿子面前树立权威,让他“行为有边界”,但他也清楚:这靠的不是武力,而是建立“让孩子信赖的力量”。
用暴力和恐吓去强制孩子服从,带来的只会是孩子新一轮的“逆反”。一个安全稳定、可信赖的家庭环境,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土壤。
NO.2
愿意主动对孩子道歉
余华夫妇曾给初一的儿子写了封信,表达了对他的爱和期望。他们在信中真挚写道:
“我们认为我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父母。......你使爸爸和妈妈的人生更为丰富和饱满,也使我们的家庭完美起来,而且坚不可摧。”
图片来源:觅知网
同时,他们还反思自己在教育儿子过程中的不足,并诚恳道歉:
“尽管有时我们狠狠地批评你,重重地指责你,但那都是源于对你的爱。即使因为种种原因,在教育你时情绪失控,态度不够冷静,方法不够恰当,你也不要怀疑我们的爱。
我们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你一定要说出来,我们会认真对待,尽量改正。总之千万不要把它变成怨恨积在心里,最后越积越厚会变成一堵墙,会横在我们中间。”
在儿子即将进入初二,容易产生叛逆情绪的阶段,余华夫妇希望和孩子一起努力:
“接下来你马上就要进人初二,据说初二的孩子反叛情绪更强,特别容易和父母发生摩擦。所以我们一起努力,多沟通,多理解,多包涵,共度这个多事之秋,好吗?
还记得爸爸经常搂着你的肩,拍着你的背,笑嘻嘻地说:‘我们多年父子成兄弟,对吗,儿子?’
其实爸爸这样说,不仅要向你传达一种平等意识,也是想告诉你,我们不只是你的父母,我们也想成为你无话不谈的朋友。”
心理学家艾莉卡·蕾丝切尔说过:“优质的父母知道,道歉不会削弱他们作为父母的权威,它是一种自信、正直和有担当的表现。”
父母和子女在相处中,难免会有一些摩擦和冲突。有时候是孩子犯了错,有时候是父母做得不对。
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道歉,不仅可以化解误会,也可以增进感情、消除隔阂。
NO.3
鼓励儿子多阅读
儿子十岁时,余华给他制定了明确的读书计划。
他发现儿子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就让他先读自己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提醒他,阅读不要局限于自己感兴趣的,要拓宽视野。
在儿子要上初中时,余华告诉他:“你读孩子书的时期要过去了,你要开始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了。”
他推荐儿子阅读《三剑客》、《基督山伯爵》等,以此来丰富文学素养。
在儿子20岁左右时,建议他读一些哲学方面的书:
“我说你这个年龄不读哲学的书,你过了四十岁以后,永远不会读了。
因为我就是二十岁的时候,读过一些哲学方面的书,做了一点点逻辑思维的训练,所以后来除了小说以外,还能够写一些文学理论方面的文章,就那个时候训练出来的。”
虽然余华鼓励儿子阅读,但他从来没有强求儿子一定要当作家。
不强加自己的标准,让儿子自由地去探索、去成长,给予孩子满满的爱与支持:
“我们要告诉你,我们这生所做的最重要的选择,不是你爸爸选择了小说,你妈妈选择了诗歌,而是十三年前,在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长廊里所做出的那个选择:我们要这个孩子。”
3
非典型父亲对孩子的影响
2015年,余海果执导电影《许三观卖血记》。
2023年,他的文学小说处女作《全身麻醉》收录于《收获》文学杂志。
余华肯定了儿子的成就:“有两三篇小说,我觉得写得很不错了。”
同时,他对儿子的要求并不低:“要凭实力发表,不要凭父亲关系发表。”
严厉与慈爱、鼓励与督促并重,从余华身上:我们能看到非典型父亲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如今在互联网上,我们经常看到各种对新一代家长的类型归纳,比如“直升机父母”,形容有时很有帮助,有时非常烦人,盯小孩盯得特别紧,永远在小孩头顶盘旋,还不断发出各种噪音。
又或最近有个新类型“隐形战斗机家长”,这种家长平常撒手不管,非常隐形,但他们只是看似“放养”,一旦某天某件事忽然越过了Ta的容忍阈值,Ta就会忽然出击,而且此后对小孩的监控可能比“直升机家长”更全方位。
这些标签,某种程度上都反映了父母对孩子的过度管控。
而在《爱、金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中,有学者根据家长“对孩子的严格程度“和“对孩子的支持和回应程度”,将教养方式分为了四类——权威型、专断型、放任型和忽视型。
图片来源:@我真不是天使
好的教育之道,其实是像余华处在权威型和放任型的中间。
他既提出自己的要求,又提供经验和情感的支持;既引导孩子发展,又给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
家庭教育没有标准答案,但余华的非典型严父,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资料:
1、钱江晚报-余华:孩子读书,必须从最好看的经典开始
2、中国作家网-余华:文学、时代和我的写作
3、余华 罗翔:精神内耗不是坏事,它可以磨练写作与爱的能力
4、余华-我等着你来揍我
5、余华夫妇写给儿子的信
6、余华-童年的经历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方向
7、央视一套-夜话丨余华:儿子的出生
8、PR人-B站400万网友顶一条视频,求被余华翻牌?
9、小灯塔的三十六计-斯坦福教授: 别给孩子一个清单式人生
每日互动
你如何看余华的教育?
快来评论区分享和讨论吧~
面对小朋友,新东方有编程、美术、机器人、科学等素质课程,也有口才、写字、脑力、故事表演等素养课程,还有游学营地喔;
面对高中生、大学生,有留学咨询、出国考试、大学四六级、考研、专升本、成人英语;
反正,我们提供全程体系化教育教学解决方案,只要是你想学的,我们都有(嘻~)
有需要欢迎点击下方小程序,将有专人和您联系解答~
//
更多好看的
全班985、211,十年后都怎样了?网友:还有开“同学盲盒”的?一口隔夜冰西瓜=8400个细菌?用专业知识放心吃瓜!8岁高考760分,父母却让读完小学,认为少年拿学位无意义?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