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庆只放两天假?封闭式高中的优等毕业生,大学后陷入迷宫?

新东方方老师 新东方教育 2024-03-31

找到自己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感所在,探索个人化的目标,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方老师说




国庆前夕,河南省教育厅发布了一项针对性文件,规定全省学校中秋和国庆假期不许“偷工减料”,一定要放满8天。


有学生激动不已:“好开心啊,国庆节第一次放这么多天假。”


而有学生则带上了痛苦面具,尤其是封闭式学校的学生:只有可怜的两天假期……



缩短的假期、挤出来的学习时间、精确到分钟的学习规划……对于部分来自封闭式高中的学生,这已是常态。


经历这种高强度学习的学生,进入大学后,踏上怎样的路径?这三年学习时光,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带来怎样的收获,亦或留下了哪些遗憾?



1

走出高中以后

缓慢、滞后的阵痛


陈沐一是一位大神级画手,今年刚成功保研,如果不是细聊,你想不到她竟毕业于衡水某所中学。


她说,如果没保上研,她大概会不顾爸妈劝阻进入之前差点签约的游戏制作公司,当一个全职画手。


作为网络上小有名气的产粮大大,每天学习之余都在画画、接稿、发b站。当室友累瘫在床上时,她还在兴致勃勃地画画,丝毫不知疲惫。


大家一度以为,她一定是高中时期就进入绘圈的二次元大佬,其实沐一大学才开始学画画。


她坦言道:“我来自于衡水的一所封闭式中学,高中时期没有手机、回不了家,没有与外界联络的渠道,根本不可能学画画。”


陈沐一现在已经是绘圈某区的大佬,可她却说,如果没有经历那段高中生活,她肯定早就能画出“镇圈之作”,产谷无数;


就不会那么长时间,被局限于高墙之内,每三周才有一次假期,除了学校统一播放的新闻联播,几乎没有与外界交流的渠道,而是能早早看到更多广阔、精彩的外部世界。



她不否认,刚从高中毕业的时候,是非常感谢这段经历的,否则她可能进不了一所专业领域内top级的大学。


但当她拼尽全力通过考试进入大学后却发现,可能人的全面发展、解决社会问题和高深的学术追求,才是被津津乐道的主题;


相信好好学习才是学生的职责,却又被鼓励自由和兴趣的校园文化所吸引,迷失在眼花缭乱的学生组织和社会活动中;


以为上了好大学就能有好工作,却发现大学的生活内容很少和就业市场发生直接联系,不同毕业出路所需要的“敲门砖”也各不相同……


于是大学四年报复性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缓慢滞后的阵痛,只有自己最清楚个中滋味。


2

进入大学后的分化

“直觉依赖者” VS“目标掌控者”


不是所有的封闭式高中,都是所谓的高强度学习,一味冲成绩。


但不可否认,“苦行僧”式的学习,确实是大部分封闭式高中的底色,确实对毕业生的大学生活,增添了一抹暗色。


某种意义上,大学如迷宫,每一条小路(科研、学生会和社团、实习等)都各有乾坤。学生们如游戏玩家,在迷宫中穿行,一边选择路线,一边打怪升级(如成绩、经历、奖项等),直至走出迷宫。


郑雅君在《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的出路分化之谜》中,归纳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上大学模式:“目标掌控者”和“直觉依赖者”。


毕业于那些高强度学习的封闭式高中的学生,更可能成为“直觉依赖者”,会无意识地陷入无目标的状态,主要依靠直觉和旧有习惯来规划大学生活和以后的人生。


进入大学后,难以脱离“只要取得好成绩”的思维定势,只知道埋头苦学,而不知苦学的目的是什么;亦或只记得“考进大学就不用管了”的美梦,放纵自我,直到“毕业即失业”时突然醒悟。



冰倩就是典型的“直觉依赖者”,曾经在统一的管理模式下,学校有意隔绝了与高考无关的外界信息,每天从睁眼到闭眼,只有一个目标——高考。


思考未来是被指责为浪费时间是事情,只知道获得好成绩是所有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


每当迷茫的时候,老师们总说:“别多想,只要考进好大学,就什么都不用管了。”


于是经历了三年高强度学习,她以为进入大学就自由了,除了和高中一样上课考试,没有挂科,她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也没尝试什么。


而“目标掌握者”从一进入大学,就有意识地认知自己、梳理大学生活规划和职业生涯目标,并逐步靠近。



不同的读大学模式和路径选择,让很多学子即使已经大学毕业,也会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活:


带着遗憾讨论大学时期自己的发展,是如何因为高中时期硬性的延伸而受限。


3

离开高中、进入大学之后,

人生之路该如何走?


当然,同样在封闭式中学,也有人并未经历阵痛。


林宁就是典型的例子,在进入封闭式中学以前,她是老师、同学眼中“爱玩”的孩子。


正因为太爱玩,自知自制力差的林宁,主动要求进入一所据说出成绩很厉害的封闭式中学。


进入封闭式中学以后,她一度很痛苦,难以适应严格甚至反人性的管理制度,常常在心里骂学校、骂教导主任。


当初以为的“被迫隔绝手机”,在实际过程中也没能执行。当其他学生乖乖上交手机时,林宁总是把淘宝买的模型机交上去,偷偷留下一个备用机。


课间,别的同学都在埋头写作业时,林宁悄悄在座位底下捧着一本东野圭吾的小说阅读。


而身处其中,她也逐渐发现,学校并不完全是外界传言的那样只重视成绩,也有多样的素质活动,让她在负荷的高中生活中,得以适度的舒展。


这种“半偷懒”式的封闭三年之后,林宁最终考上了一所top20的大学。


回忆起高中三年,她并没有那么多真的被限制住的记忆。


虽然偶尔也会觉得,如果当时更努力一点,也许会有更好的结果,但她很满意经历“半偷懒”式封闭三年后,如今有更多可能性的自己。



可能有人觉得,林宁毕竟还是少数。不过,任何一种高中生活,注定是收获与遗憾并存。


前段时间,网上有张对比图很火,一张是身着校服的学生站在食堂里高声朗读,一张是北京某中的孩子身着西装、礼服开春季舞会。


而这种对比,其实并没有意义。拿任何一面去概括整个学校,一定是有失偏颇的,两类学校也并不是完全割裂的两种教育方式。


成长并非与过去彻底决裂,当我们觉得有所失衡、试图去找到人生发展的平衡点时,不妨多问问自己:


你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对你来说是真正有意义的?通过向内和向外的探索,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审慎地选择未来的目标。


这不必在大学四年就探索完毕,但需要从高中毕业之后,从进入大学之时,就开始有意识地思考。


以及可以在学业投入的基础上,做好社会性投入,包括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等等,辅助思考。


一时的所谓不一样并不太重要,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感所在,探索个人化的目标,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参考资料:

1、郑雅君《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的出路分化之谜》

2、南方人物周刊:为什么大学同学毕业出路分化那么大?

3、人物:寒门子弟上名校之后


余华又上热搜了

他是如何教育儿子的?


每日互动

你如何看待封闭式高中?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面对小朋友,新东方有编程、美术、机器人、科学等素质课程,也有口才、写字、脑力、故事表演等素养课程,还有游学营地喔;

面对高中生、大学生,有留学咨询、出国考试、大学四六级、考研、专升本、成人英语;

反正,我们提供全程体系化教育教学解决方案,只要是你想学的,我们都有(嘻~)

有需要欢迎点击下方小程序,将有专人和您联系解答~




//

更多好看的

3次提名诺奖、任教清北的中国学者,竟让女儿放弃上大学?734万元奖励,还是配不上她的贡献与励志人生要放假啦!这届学生:不敢想象下午我和苏炳添谁跑得快

“在看”我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