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去美国终身教职回国的她,三次被全网骂,64岁仍坚持性教育
在美国高校取得终身教职,她却决定回国从事“全面性教育”;明明可以安静地做学术研究,她却被骂也要坚持在网上做儿童性教育传播者。
——方老师说
孩子:我从哪儿来的?父母:你是垃圾桶里捡来的、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充话费送的……
受传统观念影响,中国父母普遍羞于和孩子开口谈“性”。
即便是在越来越开放的今天,“性教育”仍然是很多家长面临的一道难题:既担心太早,又害怕太晚;既担心说得太过,又害怕教的不够。
而我们从一出生就伴随着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育,性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
正如一位性教育专家所说:“接受性教育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权利,谁都不能剥夺。”
这位专家就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心理学部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负责人——刘文利教授。
刘教授从1988年开始从事儿童性发展与性教育研究工作,到现在已经有36年了。
36年来,她见证了我国的性教育从“爆冷”逐渐“升温”;
她为孩子们带来“全面性教育”,强调其实父母和老师也是性教育的主体;
她曾因“敏感”话题三次陷入舆论风波,但始终坚定、坦然地在这条路上走着。
01
这个爆冷领域
应该有人“破冰”
1988年,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她把硕士论文的研究课题选定为青春期性教育,从此踏上了性教育研究的漫漫征途。
“性教育”在当时可是个爆冷话题,刘教授回忆:“当初的我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正步入一个充满挑战的研究领域,只是单纯觉得应该有人去研究它,关注它。”
研究生毕业后,她参与设计了由北京市教育局和中国科学技术馆共同主办的《青春期教育展览》,展览在多个城市巡展。
孩子们叽叽喳喳地提出各种问题,他们最亲近的父母,却对相关内容羞于启齿,只能无可奈何地敷衍过去。孩子们缺乏科学的性与性别知识,而信息时代产生的误解偏差,又可能造成更大的代价。
这些现象像刺一样扎进刘教授心里。她不仅感受到开展性教育的迫切性,也发现,比起单纯的知识科普,性教育其实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社会问题。
1995年,她前往美国,在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攻读儿童发展硕士和博士学位。
在这里,她修读了一门“人类性学”课,也第一次接触到“全面性教育”的概念。课堂上,学生们可以讨论各种性问题,老师会演示发生性行为时如何采取安全措施。
“在中国我们一说到性教育,一般可能就会想到性交,生孩子,生殖器官,但是全面性教育,英文是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和sex不同,sexuality既包括生理层面的性,也包括心理层面的、社会层面的性。概念是非常广泛的,在所有有关性的话题,性教育可能都会涉及到。”
留学期间,为了帮助当地华人了解性健康知识,刘教授还在社区电台开设了专门栏目,并定期举办讲座活动。
一些父母把孩子带过来,想让刘教授跟孩子讲讲“我是从哪儿来的”这些话题。她发觉,“其实家长愿意让孩子了解生命的真相,但苦于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不好意思谈、怕谈不好。”
这些经历,都让她坚定了从学校入手,推广和普及性教育的决心。
02
在“谈性色变”的社会
开展一场脱敏实验
“我就是为了做儿童性教育回来的。”2005年,刘教授在美国高校取得终身教职的情况下,毅然选择回国,到北京师范大学任教。
两年后,刘文利得到宝贵机会,组建了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在北京市大兴区行知学校开始了一场为期6年的性教育实践。
NO.1
教师需要“去耻感”
行知学校是一所打工子弟学校,并没有健康教育或心理健康教师。刘文利团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培训老师。
为什么要费力地从“零”开始培养这所学校的老师,而不是直接让课题组成员或者志愿者去上课呢?
这是因为,在学校的性教育中,教师是非常关键的力量。他们懂得儿童发展规律和教学规律,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而且,教师能在学校里长期陪伴学生,如果他们懂得性教育,就可以随时帮助孩子们。
就这样,学校里的语文、数学、英语、美术老师都成了授课对象。
但困难可想而知。很多老师跟自己的孩子都从来都没讲过“性”,怎么能在课堂上公开向学生讲解?还有的老师担心,性教育课堂会不会变得“不可控制”?
“我们发现羞于谈性这件事儿,不仅在家长中存在,在老师中也存在。”仅仅是说出“阴茎”和“阴蒂”这些生殖器官的名称,对于一些老师来说就极其困难。但在课堂上使用科学的词汇教学,正是性教育语言标准化的需要。
为此,刘文利团队设计了一些脱敏训练,“从小声默念到指着图片大声说,老师慢慢觉得,可以到课堂上对孩子说了。”他们还鼓励老师使用器官模型,克服心理障碍,对性本身去羞耻、去敏感。
在培训中,老师们认识到,性教育不只是“性行为那点儿事”,还涵盖认识身体、保护隐私部位、青春期、消除歧视、预防性侵等各方面内容。
NO.2
打消家长的疑虑
但光是培训老师还不够,如果家长们“谈性色变”,无法理解性教育的必要性和科学性,性教育谈何顺利进行?
不出所料,刘文利在调查中发现,高达85%的父母从来没跟孩子谈过性话题。为了打消家长的疑虑,刘文利和团队安排了大量培训。
在一个活动中,家长们被分成小组。一位家长躺在大白纸上,另一位家长要画出他的身体轮廓。“我们请这些家长在人体轮廓中标注出他们所知道的所有的人体器官,写上科学名称。”
“你觉得男性和女性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大家不好意思地说出“生殖器官不一样”。刘文利鼓励家长把它画出来。
这时,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家长手里的大黑笔就像击鼓传花一样,谁也不愿意接下笔来画。
“我说你们组里一定要出一个志愿者来画,其他家长也不能闲着,你要在上面标注出来它的科学名称叫什么,另外一些家长要大声说出来这些名称。有的家长好不容易鼓起勇气画上去,赶紧再画一个裤衩盖上。”
在鼓励和参与中,很多家长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那些原本说不出口、烫嘴的词汇,终于能张口说出来了。
更值得欣慰的是,经过培训,没有一个家长反对孩子在学校接受性教育。
NO.3
六年性教育之后
行知学校的性教育课采用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包括角色扮演、讲故事、小辩论等各项活动,学生们非常投入。
“在学习性知识时,孩子们特别真诚、自然、坦荡,他们的脑子里没有大人想象中那种色情的东西。”
看到孩子们自信的表达和对性知识纯粹的渴望,感受到他们对性教育课的喜欢,刘文利流眼泪了。
在完成6年的性教育课程学习后,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都有了积极的变化。
“孩子愿意主动跟老师交流沟通,甚至说一些比较私密的话题,比如爸爸妈妈离婚了、自己喜欢上谁了。老师也开始俯下身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有的孩子学习了新生命诞生的知识,回家抱着父母说我爱你们,主动倒水、拿拖鞋,家长和孩子的心贴得更近了。”
在行知学校性教育课程毕业生纪念册上,有个小男孩写道:妈妈说,我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在西游记里,孙悟空就是石头里出来的,所以我就信了。要是没有这门课,我还可能蒙在鼓里。
人对性的兴趣和探究是与生俱来的。“为什么我们不告诉孩子真相呢? ”刘文利说,“对孩子说‘你是妈妈怀孕10个月生下来的’与‘你是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孩子对生命的认知是不一样的,跟父母的情感连接也是不一样的。”
性教育不仅有益于孩子与父母、老师的情感连接,也关乎他们与其他人乃至整个社会的连接。
性教育效果监测调查显示,接受了六年小学性教育课的学生,能够在社会决策中更加公平地对待和自己亲疏关系不同的个体,与未接受性教育的孩子有显著差异。
性教育是内容非常广泛而丰富的体系,而在情感链接、价值观等之外,性教育更深远的意义,则在于:
它让孩子深刻地感受到被尊重,而当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再去教育他、引导他,他也会滋长这种能力,将来去爱别人。
03
三次陷入舆论风波:
“越难我越要继续做”
从2007年起,刘教授带领团队研发《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直至2017年3月最后一册出版,共计12册,总耗时十年。每册读本在出版前都经过至少三轮的教学实践。
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编写读本的那段时间,课题组成员从早到晚反复开会讨论,多方征求国内外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建议,甚至对每一幅图的人物形象、性别角色、衣着颜色都进行了仔细考量。每个主题的编者都要亲自去观察教学效果,最多每周五天都在北京五六环外的打工子弟学校奔波。
图片来源:@一席
可就在最后一册书的出版前夕,问题出现了。
2017年2月,一位小学生家长把读本中的部分插图发到网络,吐槽画面直白,尺度太大。书中直观的性行为图解,和对精子、卵巢、阴茎等概念直言不讳,让家长“简直看不下去”了。
质疑声扑面而来:让孩子这么早了解性,会不会过早发生性行为?用科学词汇称呼生殖器官合适吗?刘文利的个人信息也被泄露,她的邮箱里收到了谩骂,甚至是人身攻击。
在刘教授看来,性教育会让小孩提前“懂太多”其实是成年人杜撰的担心。儿童在发展早期,还没有进入性发育和产生性反应,因此性教育就是客观的知识学习,能够帮助孩子了解生命的真相,建构对性的完整认知。而且各国长期的研究表明,提早接受性教育反而会延后第一次发生性行为的时间。
在回应中,她写道,希望性知识能和其它科学知识一样,被自然、准确地传递,让儿童感觉到认识各种生殖器官,跟认识身体的其它器官一样。
“当一个身体器官的科学名称都不能从大家嘴里说出来,这个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能得到正确的描述吗?能够得到很好的尊重和保护吗?
当一个孩子遭受性侵害,他连什么地方被触摸都描述不清楚,如何得到有效保护?”
一整个3月,刘教授和课题组几乎没日没夜地在赶最后一册书。当最后一册读本出版,她大哭一场,就像完成了一个历史使命。
“我们不惧争议,欢迎争议。有争议说明大家关注到了这件事,更能推动性教育的进步。”面对风波,刘教授如是说。
她一直认为,性教育背后,了解家庭的多样性、人的多样性,其实是教会孩子什么叫做尊重、理解、平等、多元,不去歧视他人。
就像多年前,当她被建议,能不能不用“性教育”这个词,用“健康教育或安全教育”,还有“生命教育”等等,就是别出现“性”这个字做课程名时,她坚持:
“我们做儿童性教育的,如果自己都不用“性教育”这个词,你还指望谁帮你来建立这样一个学科?如果这个学科建立不起来,我们怎么样在学校里去设置这样一门课,让孩子们有机会来接受性教育?”
从那个安静做学术研究的教授,到现在这个在社交平台“抛头露脸”的儿童性教育传播者,她的坚持,数十年未变。
04
性教育不必躲闪
值得系统化开展
对刘教授来说,性教育应该是科学的、自然的、正常的。这些年来,她一直在提倡:“我们不要去问为什么要开展性教育,就像我们从来不去质疑为什么学校要开语文课、数学课。”
NO.1
“性教育”入法
2020年10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通过。
当晚,刘教授正在参加“中国性教育的反思与前瞻”网络研讨会,她激动地向好几个工作群里分享了新闻报道链接,并附上统一的文字:“里面用了‘性教育’!”
她在即将用于主题分享的PPT上新增一页,特意摘出了那条期盼已久的条文: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性教育”三个字还被特意加粗加红。
图片来源:@中国性学会
为此,她一连发了5条相关朋友圈,最晚一条在凌晨1点。
“性教育”这三个字首次被写入法律,对刘文利个人和中国性教育史而言,都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意味着,未来学者做研究和倡导,媒体传播,以及普通人交流,都不需要再躲躲闪闪或是用一些词替代!
同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并发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要求学校对学生开展青春期教育、性教育,提高学生们防范性侵害、性骚扰的自我意识和保护能力。
刘教授曾通过两会提案建言献策,倡导把性教育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继《未保法》把性教育放进去后,教育部《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也把性教育放进去了,说明我们的努力取得了成功。”
欣慰之余,刘文利不忘提醒自己,“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NO.2
“全面性教育”
如今,刘教授尝试发出更多声音,让大众理解儿童性教育究竟是什么,并主张为儿童青少年提供系统化的“全面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
“全面性教育”在2018年联合国发布的《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中被诠释为8个核心概念:关系;价值观、权利、文化与性;理解社会性别;暴力与安全保障;健康与福祉技能;人体与发育;性与性行为;性与生殖健康。
在家长圈子里,流传着一句话:“你嫌性教育太早,可是坏人不会嫌你孩子太小。”越来越多人已经认识到,性教育对预防性疾病、避免性侵害、减少未成年人性犯罪等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的性教育,能够让一个人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对性形成完整和客观的认知。
全面性教育还非常强调尊重和平等,反对刻板形象,拒绝性别暴力。“性别刻板印象会阻碍男生和女生的发展,包括他们的兴趣爱好、专业选择、职业选择,所以在性教育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性别平等。”
在此基础上,性教育还能培养人自我管理、人际交往、感受快乐、获取幸福的能力,有利于家庭和谐和社会建设。
刘教授期待未来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接受性教育,并达到“有课时、有老师教、有教材、有效果监测”的理想状态。
她不知道这条路要走多久,但需要像她这样的人一直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她还想做一套性教育的课程,“现在我们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课程完成了,初中我们也已经做了教学实验。高中的课程我们开了个头,还没有完全研发出来。我们不仅要研发学生用的材料,还要做父母、各个学段教师的性教育用书。”
她说,要做成这一整套性教育材料,还需要给她十年的时间。
“我今年(2023年)63了。教育是一代一代地去影响人的,尤其性教育,真的要经历特别长的时间,所以我一点都不悲观。
什么机会就要去利用,能创造什么机会就要努力去创造。如果不行,就再想个别的办法,只要让我坚持做就行。”
参考资料:
[1] 经济观察报观察家:为什么我们需要全面性教育——访北师大儿童性教育课题组负责人刘文利
[2] 南方都市报:谈性说爱32年后,性教育还要夹缝求生吗?
[3] 人民网:刘文利:让孩子勇敢谈“性”
[4] 新京报:专访刘文利:性教育和语文数学一样重要
[5] 一席:刘文利:性教育非常强调尊重,如果你不同意别人对你的身体做什么,你有权拒绝 | 枝桠第三季 08
每日互动
你如何看“全面性教育”?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面对小朋友,新东方有编程、美术、机器人、科学等素质课程,也有口才、写字、脑力、故事表演等素养课程,还有游学营地喔;
面对高中生、大学生,有留学咨询、出国考试、大学四六级、考研、专升本、成人英语;
反正,我们提供全程体系化教育教学解决方案,只要是你想学的,我们都有(嘻~)
有需要欢迎点击下方小程序,将有专人和您联系解答~
//
更多好看的
今年预计招120万研究生:考上最难的研,住不上最破的宿舍24上教资笔试在即:女教师内卷男教师吃香?性别偏见面前没有性别获利考研出分一周,他们高分上岸后破防了:有能力考却没能力读?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