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西文化的本体论比较与国学知识体系模型建构(中)

贾旭东 贾语箴言 2023-05-24

编者按:《中西文化的本体论比较与国学知识体系模型建构》一文首发于学术集刊《自然国学评论》第三号(2019年,275-291页),是贾旭东教授最重要的学术成果。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文化异同的比较,基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研究方法的基本哲学框架,首次提出“中华学术范式”,撕掉了国学诸多领域长期以来被错误贴上的唯心主义标签,构建了与“中华学术范式”相适应的国学知识体系结构模型,提出了人类知识体系“中体西用”模型,实现了对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体系的“国学”和以“科学”为代表的西方知识体系的有机整合。特分三期连载,以飨读者。


摘要:通过中西方文化的本体论比较,可发现“国学”与“西学”的最大差异在于本体论不同,从而引出了完全不同的认识论、方法论和研究方法。基于此框架,本文提出了“中华学术范式”的概念及基本框架并与以科学为代表的“西学”范式进行了比较。进而构建了由三维球体全息模型和二维平面圆模型共同构成的国学知识结构体系模型,阐释了国学中不同学科间的异同、相互关系及学习国学的正确路径。同时,本文认为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是“中学”与“西学”共同的目标,基于此认识及国学“体用”思想框架,构建了一个整合“国学”与“西学”的人类知识体系“中体西用”模型。


关键词:中西文化  本体论  范式  国学  知识体系  国学知识体系模型






▲学术集刊《自然国学评论》第三号

▲《自然国学评论》刊登贾旭东教授论文


中西文化的本体论比较与国学知识体系模型建构(上)


(接上文)


二、“国学”知识体系结构模型构建



1.“西学”的树状知识结构

“西学”是从“心物二元”的本体论而展开、生发出的一套学术体系,从将宇宙的本源分为物质与精神二元开始,基于“化约论、还原论”的认识论而不断细分,产生了整个的西方学术传统和知识体系,以科学体系为核心和代表,目前已成为人类主流的知识体系,其基本形式是一个树状结构,如图3所示:

 

▲图3:科学知识体系的树状结构


按照一般的学科分类,科学这一学科可分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哲学、数学五大门类,每一门类又会进行细分。在我国,这种不断细分的结构体现为:从各门“一级学科”细分到“二级学科”,再继续不断细分下去。如自然科学再细分为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等等,化学又分为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社会科学也细分为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经济学再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管理学再分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等。


现在全球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都建构在这样的学术体系和知识结构之上,整个中国的大学体系和科研体系架构也都来自近代以来全盘引进的这样一套“西学”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体系,这种知识结构体系是“西学”基于还原论的认识论所产生的,其背后的本体论正是“心物二元”。


2.“国学”知识体系结构模型构建

“国学”从本体论开始就与“西学”不同,这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结构体系与“西学”完全不同(㊟:“结构”本身就是解构还原而产生的概念,但与前文类似,为在同一话语体系中对国学与西学进行直观的比较,本文不得已采用了“知识结构”这一来自西学的概念但由于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连中国人自己都完全忽视了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因而产生了很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解和误读。为更加形象地表达“国学”与“西学”的差异并体现“国学”知识结构的特点,本文尝试构建了一个“国学”知识体系结构模型,如图4、图5所示:

 


▲图4:国学知识体系三维球体模型


从图4可以看出,如果国学有知识结构的话,那么这种结构不应是树状结构,而应当是一个三维的球形结构。这个球形结构的核心就是那个心物一元的宇宙本体。虽然国学里把这个本体叫做“心”,但这个“心”不是心物二元的“精神”,而是心物一元、“心外无物”的那个“心”。当然,既然心物一元,也可以说它就是那个“物”。


儒释道各家都用了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和描述这个一元的本体。儒家经典《大学》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所谓“明德”就是人人都有的那个“光明的德性”,就是儒家所表达的那个心物一体的本原。它本来就是光明无限的,这也就是阳明心学所说的“心外无物”的那个“心”、那个“不善不恶心之体”的“体”。为什么“不善不恶”?因为“善、恶”就是二元,而本体是一元的,不能二分。在道家,这个本体就是“道”,万物皆从道中生出,而道又无形无相、无所不在,所以“道生一”、“无中生有”。在易学,这个宇宙的本体就叫“无极”,“无极”生“太极”,宇宙万物都是从这个一元的本体生发出来的。用佛家的语言来讲,这个本体叫做自性,也就是禅宗“明心见性”的那个“性”,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个本体本来清净、一即一切,没有生灭、动摇,世间万物皆是这个本体的作用,或者说是这个“体”所现的“相”。


中华传统文化最终的核心和归宿都是为了让人们认识到、回归到这个本体,所以整个的学术和知识体系、儒释道武医各家的理论全都围绕它而展开,这与西方文明是根本不同的。因此,这个三维球体模型既适用于儒家,也适用于道家、佛家、易学和心学,尽管在他们的知识体系里,这个球心的名称不同。因此,该球体模型是一个全息球体,它也不二,一即一切,它既可以代表儒家的知识体系,也可以代表道家、佛家、易学、心学的知识体系,同时各家的知识又并行而不悖,可以相互诠释和印证。如图5所示。


如图5,我们以全息的多个三维球体结构代表传统文化中各分支对该本体的不同表述和共同认识、以及其学术体系导归同一本体的共同取向。这样的三维模型能够表达出传统文化各分支“一即一切”的知识体系及其相互融合的共性特点,却不易表达出各学科间的差异与不同,因此,我们不得已再建构一个平面模型来表达,如图6所示。


▲图5:国学知识体系全息模型

 

▲图6:国学知识体系结构二维平面模型


图6是一个二维圆形的平面模型,其圆心就是各学派共同认知的这个“心物一元”的本体,称为“明德”“无极”“道”“心”“自性”,等等。根据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中对该本体论述的全面深入程度,或者说根据其理论距离认识这个本体的知识跨度,“国学”各学科的知识围绕该本体如涟漪状渐次展开。


离本体最近的,能够把这个本体认识得最完备、最全面的一套理论,本文认为是佛学,尤其是佛学中的唯识学。从本体往外第二圈是易学,也是跟这个本体最接近的、最完备、最全面的一套理论。易学其实与佛学完全相通,所以明代的佛门高僧蕅益大师曾以禅解易,易家也有以易解佛法之学。本文之所以把佛学放到更接近本体的位置,是因为佛学的理论体系更加完整、内容更丰富,而易学则更加抽象,但实际上二者是完全相通的。再往外扩展,易学是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也是儒学和道学最根本的学问,所以从易学再生发出儒学和道学。但儒道两家学问的研究对象稍有不同,按照南怀瑾先生的阐释,如果说儒家更多是在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话,那么道家则是更多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往外再展开一个大圈,就有了“经史子集”里的“经学”、“史学”和“武学”、“医学”。“经学”以儒家经典为主,而“史学”是把儒家的经学拿来研究历史,让人看到经典在历史中的运用和权变,体现了儒家“经世致用、内圣外王、修齐治平”的思想,让人既懂得通权达变又不失中道,不至于变成“腐儒”、“小人儒”和“学究”。道学的核心是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直接延伸出来的学问就是“武学”和“医学”,它们虽应用领域不同,但都以人的身心、生命为研究对象,其实这是中国人的生命科学。再往外延伸,就有了诸子百家、文学、艺术等更多的知识,包括“经史子集”里的“子”和“集”,再加上其它方面的知识和学问,如琴棋书画诗酒糖茶之类,也都是传统文化知识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为表达简单起见,不一一列出而以“其他”代表。


当然,这样的划分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为了便于理解和把握国学各家学问的共性和个性,实际上“国学”中的每一学科,哪怕是文学、艺术,都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谓“文以载道”“书以载道”,它们全都是一体和全息的,都符合图4和图5的三维球体全息模型。因此,把图4、图5、图6三个图放到一起,既有2维平面图、又有3维立体图,就能够对国学知识体系的整体特征及其结构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后文待续)

 

作者简介


《自在禅修》、《禅道太极》创始人、首席导师:贾旭东 教授
学修践行传统文化逾30年,以儒处世,以道修身,以释明心《禅道太极》创始人《自在禅修》创始人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深圳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理事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儒商学会名誉会长广东粤秀书院特聘国学专家深圳孔子滙特聘国学专家“26国学网”特聘专家、国学推广大使“中国管理50人”成员《人民周刊》、《科学中国人》专访人物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 贾旭东,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EMBA/MBA导师,国内知名管理专家,“中国管理50人”成员,《人民周刊》、《科学中国人》专访人物,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权威学术期刊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中国大百科全书”参编专家、广东省企业培训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在学术界倡导“扎根精神”,提出“中国管理扎根研究范式”、“管理‘三元’模型”、“管理‘三界’互动模型”等学术观点,出版著作12部。有多年企业管理经验,曾任美即控股战略顾问兼运营总监,为多家企业提供管理咨询与培训。
贾旭东教授也是传统文化的积极践行与传播者,儒释道同修、禅净密合参逾30年,兼任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深圳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理事、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儒商学会名誉会长,广东粤秀书院、深圳孔子滙、“26国学网”等机构特聘国学专家。
近年来精心打造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轻松自在国学课》,包括在线音频理论课程“轻松5课”和集禅、道、太极之精华的线下实修课程:《禅道太极》、《自在禅修》(已获国家版权,登记号:粤作登字-2018-L-00001733、1734),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宁波、西安、成都、兰州等地办班近40期,以报道著名科学家而闻名的国家级科学期刊《科学中国人》(2019年第5期上)对此给予高度肯定:“贾旭东将传统的身心修养方法科学化、现代化、生活化,以现代方式向现代人传授传统文化的探索,为新时代中华文化的传播、弘扬与传承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附:

热烈祝贺!贾旭东教授登上国家级党刊!

热烈祝贺!贾旭东教授登上国家级科学期刊!

热烈祝贺!国家发改委期刊专访报道贾旭东教授!


THE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