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语箴言

其他

中西文化的本体论比较与国学知识体系模型建构(合辑)

编者按:《中西文化的本体论比较与国学知识体系模型建构》一文首发于学术集刊《自然国学评论》第三号(2019年,275-291页),是贾旭东教授最重要的学术成果。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文化异同的比较,基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研究方法的基本哲学框架,首次提出“中华学术范式”,撕掉了国学诸多领域长期以来被错误贴上的唯心主义标签,构建了与“中华学术范式”相适应的国学知识体系结构模型,提出了人类知识体系“中体西用”模型,实现了对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体系的“国学”和以“科学”为代表的西方知识体系的有机整合。特分三期连载,以飨读者。摘要:通过中西方文化的本体论比较,可发现“国学”与“西学”的最大差异在于本体论不同,从而引出了完全不同的认识论、方法论和研究方法。基于此框架,本文提出了“中华学术范式”的概念及基本框架并与以科学为代表的“西学”范式进行了比较。进而构建了由三维球体全息模型和二维平面圆模型共同构成的国学知识结构体系模型,阐释了国学中不同学科间的异同、相互关系及学习国学的正确路径。同时,本文认为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是“中学”与“西学”共同的目标,基于此认识及国学“体用”思想框架,构建了一个整合“国学”与“西学”的人类知识体系“中体西用”模型。关键词:中西文化
2020年8月12日
其他

中西文化的本体论比较与国学知识体系模型建构(下)

编者按:《中西文化的本体论比较与国学知识体系模型建构》一文首发于学术集刊《自然国学评论》第三号(2019年,275-291页),是贾旭东教授最重要的学术成果。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文化异同的比较,基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研究方法的基本哲学框架,首次提出“中华学术范式”,撕掉了国学诸多领域长期以来被错误贴上的唯心主义标签,构建了与“中华学术范式”相适应的国学知识体系结构模型,提出了人类知识体系“中体西用”模型,实现了对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体系的“国学”和以“科学”为代表的西方知识体系的有机整合。特分三期连载,以飨读者。摘要:通过中西方文化的本体论比较,可发现“国学”与“西学”的最大差异在于本体论不同,从而引出了完全不同的认识论、方法论和研究方法。基于此框架,本文提出了“中华学术范式”的概念及基本框架并与以科学为代表的“西学”范式进行了比较。进而构建了由三维球体全息模型和二维平面圆模型共同构成的国学知识结构体系模型,阐释了国学中不同学科间的异同、相互关系及学习国学的正确路径。同时,本文认为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是“中学”与“西学”共同的目标,基于此认识及国学“体用”思想框架,构建了一个整合“国学”与“西学”的人类知识体系“中体西用”模型。关键词:中西文化
2020年8月11日
其他

中西文化的本体论比较与国学知识体系模型建构(中)

编者按:《中西文化的本体论比较与国学知识体系模型建构》一文首发于学术集刊《自然国学评论》第三号(2019年,275-291页),是贾旭东教授最重要的学术成果。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文化异同的比较,基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研究方法的基本哲学框架,首次提出“中华学术范式”,撕掉了国学诸多领域长期以来被错误贴上的唯心主义标签,构建了与“中华学术范式”相适应的国学知识体系结构模型,提出了人类知识体系“中体西用”模型,实现了对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体系的“国学”和以“科学”为代表的西方知识体系的有机整合。特分三期连载,以飨读者。摘要:通过中西方文化的本体论比较,可发现“国学”与“西学”的最大差异在于本体论不同,从而引出了完全不同的认识论、方法论和研究方法。基于此框架,本文提出了“中华学术范式”的概念及基本框架并与以科学为代表的“西学”范式进行了比较。进而构建了由三维球体全息模型和二维平面圆模型共同构成的国学知识结构体系模型,阐释了国学中不同学科间的异同、相互关系及学习国学的正确路径。同时,本文认为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是“中学”与“西学”共同的目标,基于此认识及国学“体用”思想框架,构建了一个整合“国学”与“西学”的人类知识体系“中体西用”模型。关键词:中西文化
2020年8月10日
其他

中西文化的本体论比较与国学知识体系模型建构(上)

编者按:《中西文化的本体论比较与国学知识体系模型建构》一文首发于学术集刊《自然国学评论》第三号(2019年,275-291页),是贾旭东教授最重要的学术成果。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文化异同的比较,基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研究方法的基本哲学框架,首次提出“中华学术范式”,撕掉了国学诸多领域长期以来被错误贴上的唯心主义标签,构建了与“中华学术范式”相适应的国学知识体系结构模型,提出了人类知识体系“中体西用”模型,实现了对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体系的“国学”和以“科学”为代表的西方知识体系的有机整合。特分三期连载,以飨读者。摘要:通过中西方文化的本体论比较,可发现“国学”与“西学”的最大差异在于本体论不同,从而引出了完全不同的认识论、方法论和研究方法。基于此框架,本文提出了“中华学术范式”的概念及基本框架并与以科学为代表的“西学”范式进行了比较。进而构建了由三维球体全息模型和二维平面圆模型共同构成的国学知识结构体系模型,阐释了国学中不同学科间的异同、相互关系及学习国学的正确路径。同时,本文认为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是“中学”与“西学”共同的目标,基于此认识及国学“体用”思想框架,构建了一个整合“国学”与“西学”的人类知识体系“中体西用”模型。关键词:中西文化
2020年8月9日
其他

兰大管院:《中国改革报》发表贾旭东教授文章“新时代呼唤‘扎根精神’”

编者按:6月22日的《中国改革报》发表我院贾旭东教授署名文章:“新时代呼唤‘扎根精神’”。“扎根精神”是贾旭东教授于2010年在《经典扎根理论及其精神对中国管理研究的现实价值》(《管理学报》第5期,作者:贾旭东、谭新辉)一文中提出的。广义而言,“扎根精神”是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的学术精神;狭义而言,“扎根精神”是遵循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论,从对数据的逐步归纳和提升中构建理论的社会科学研究原则。多年来,贾旭东教授一直在管理学界提倡“扎根精神”,呼吁管理学者把扎根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将理论研究扎根于真实的管理情境、扎根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丰富的管理实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在本文中,贾旭东教授基于新的时代背景,对“扎根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延伸,结合企业经营者、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医疗工作者、新闻媒体工作者、司法工作者、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等职业的工作实践,论述了“扎根精神”在各行各业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及其重要意义。文章最后指出,“扎根精神”是科学精神在社会各界工作中的体现,是扎根于实际的精神、是扎根于实践的精神、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求真务实的精神、是扎根于人民的精神、是追求真理的精神!▲《中国改革报》整版发表贾旭东教授文章《中国改革报》创刊于1994年1月,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是中国传媒领域唯一以报道改革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中央级日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公报发布报纸,是中国证监会指定披露上市公司信息报纸,是全国独家信用公示信息披露指定报纸。“了解中国的改革,感触改革的中国”,《中国改革报》被认为是社会各界了解中国发展和改革的最重要媒体,也是世界了解和观察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备受政府部门、海内外读者、外国政府及驻华机构、国外媒体的重视。新时代呼唤“扎根精神”贾旭东“扎根精神”的概念是笔者于2010年在《管理学报》第5期发表的《经典扎根理论及其精神对中国管理研究的现实价值》(作者:贾旭东、谭新辉)一文中提出的。广义而言,“扎根精神”是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的学术精神;狭义而言,“扎根精神”是遵循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论,从对数据的逐步归纳和提升中构建理论的社会科学研究原则。10年来,笔者一直在管理学界提倡“扎根精神”,呼吁管理学者把扎根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扎根于真实的管理情境、扎根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丰富的管理实践进行理论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时至今日,中国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新时代呼唤新气象,新时代呼唤新精神,新时代要求各行各业都以“扎根精神”开展工作,拿出更加优秀的工作业绩,以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这使得“扎根精神”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企业经营者应当有“扎根精神”。这里的“扎根”是扎根于客户价值和市场需求。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就是有效满足市场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因此,企业经营者应当始终将客户放在心里,紧密围绕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研发和生产经营。只有不断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好产品、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行稳致远。同时,企业经营者还必须扎根市场一线搞调研、谋战略,正如任正非所言:“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这才能避免因决策失误导致经营失败、浪费社会资源。企业是经济的细胞,只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扎根于市场的沃土而欣欣向荣,供给侧改革才能取得成功,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才能转化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劲动力,中国经济的巨轮才能直挂云帆,乘风破浪。科技工作者应当有“扎根精神”。对于自然科学工作者而言,这里的“扎根”是扎根于实验与数据。科学研究是求真的事业,科学的理论建立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之上。大自然不会把它的规律主动告诉我们,科学研究者必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来发现规律,做出任何结论都必须牢牢扎根于准确的数据和严密的逻辑。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而言,这里的“扎根”是扎根于研究情境,深入实践进行调研和观察。只有深入实践,才能真正了解真实世界中发生了什么,才能真正知道处于社会现象核心地位的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才能做出足以指导实践的理论创新。不走入真实世界的田野,而是坐在办公室、图书馆里闭门造车做研究,就难免产生脱离实践的胡思乱想,也难以得到实践工作者的认同和尊重,从而失去了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对于科研管理工作者而言,这里的“扎根”是扎根于科研一线。科学研究有其规律,获得重大科研成果绝非简单“砸钱”可成、指挥命令可就,往往需要科研人员“十年磨一剑”的持续努力,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最需要的是信任、服务、宽容和尊重。科研管理工作者应充分尊重科研规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充分信任科研人员,深入科研一线为他们服务、给他们减负,让他们能够把有限的时间精力尽可能多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唯如此才有可能获得更多优秀成果,补上我国科技研发中的短板。教育工作者应当有“扎根精神”。对于教师,这里的“扎根”是扎根于教育实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成长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有其不可强为的规律,不同学科、不同对象、不同层次的教育也各有其特点。因此,作为教师应牢牢扎根于教育一线,潜心研究教育规律,并以此为指导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适当的形式和方法开展教育,才能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对于教育行政工作者,这里的“扎根”是扎根于师生和教学一线。教育行政管理应服务于培养人才、服务于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根本目标,因而教育行政工作者应以服务的理念和态度,尊重教育规律,深入教育一线,多多倾听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实际行动尊师重教、关爱学生,让教师可以心无旁骛地教书育人,为学生求学成才创造良好条件。医疗工作者应当有“扎根精神”。这里的“扎根”是扎根于患者。自古以来,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就是医者的神圣使命和天职,也是所有医疗工作的终极目标。一切的医学理论和医疗体系,必须也只能以患者的康复为其最终目标和价值标准。医疗工作者只有牢记这一天职和使命,心系患者,情系患者,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一切以患者的康复为导向,一心一意为患者解病苦,才能得到患者发自内心的尊重和信任,从源头上改善和提升医患关系。新闻媒体工作者应当有“扎根精神”。这里的“扎根”是扎根于事实和真相。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力所在,客观理性地反映和报道事实真相是新闻媒体工作者应有的基本操守和职业底线。新闻媒体工作者只有深入现场、深入实际,才能找到真相、发现真相,才能不被道听途说所迷惑,才能不被粉饰修辞所蒙蔽,才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更多地传播正能量,引导社会进步的正确方向。司法工作者应当有“扎根精神”。这里的“扎根”是扎根于公平正义。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而司法工作者则是维护法律尊严、捍卫公平正义的卫士。只有在司法工作中始终本着公平正义的原则,秉持公平正义的理念,在司法实践中时刻顾及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影响,深入实际研判案情,公正无私调解量刑,才能在司法工作中让人民满意,让国家放心,让社会进步,让正义长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应当有“扎根精神”。这里的“扎根”是扎根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出台政策、做出决策前都应到人民群众中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人民是党和政府服务的对象,更是政权巩固、国家发展的源头活水。党政领导干部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以人民为中心谋发展,到人民中去做决策,才能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真正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好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归根结底,“扎根精神”是科学精神在社会各界工作中的体现,“扎根精神”是扎根于实际的精神、是扎根于实践的精神、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求真务实的精神、是扎根于人民的精神、是追求真理的精神!只有社会各界、各行各业工作者都扎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扎根于自己的职责使命、扎根于自己的服务对象,以“扎根精神”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才能在新时代创造新业绩,汇聚成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让“中国梦”早日实现!作者简介《自在禅修》、《禅道太极》创始人、首席导师:贾旭东
2020年7月20日
其他

热烈祝贺!国家发改委期刊专访报道贾旭东教授!

编者按:继《科学中国人》、《人民周刊》之后,又一国家级期刊《中国科技投资》对贾旭东教授进行了专访报道。《中国科技投资》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管,由中国信息协会主办的国家级重点刊物。在这篇题为“扎根三界行者无疆,弘扬国学思者无域”的人物专访中,既高度肯定了贾教授在管理科研领域的成就,同时又对其创造性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本文首发于2月20日出版的《中国科技投资》,现将原文转载刊出,以飨读者。>扎根三界行者无疆
2020年7月14日
其他

基于“扎根精神”的管理创新与国际化路径研究(4)

王学秀.“管理学在中国”研究:概念、问题与方向——第1届“管理学在中国”学术研讨会观点评述[J].管理学报,
2020年5月4日
其他

基于“扎根精神”的管理创新与国际化路径研究(3)

G,2008),没有一手数据支持的所谓“扎根研究”是“名为扎根,其实并不扎根”(GLASER
2020年5月3日
其他

基于“扎根精神”的管理创新与国际化路径研究(2)

K,2006)。“中层理论”虽没有达到理想中最高的普适性或国际化水平,但却可以“解决一些专门性的、目前知识状态下允许解决的范围有限的问题”(默顿L
2020年5月2日
其他

基于“扎根精神”的管理创新与国际化路径研究(1)

administration)”比较多地侧重于管人。至于“管事”,本研究建议把目前管理学科中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为“管理科学”与“管理工程(management
2020年5月1日
其他

基于“扎根精神”的中国本土管理理论构建范式初探(4)

直面中国管理实践催生重大理论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第二届第一次专家咨询委员会扩大会议纪要[J].管理学报,2005,2(2):127~128.[3]
2020年4月24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基于“扎根精神”的中国本土管理理论构建范式初探(3)

D,1979)。前者解释问题背后的基本原理,后者用于检验那些在定性研究中可被证实的结论(MINTZBERG
2020年4月23日
其他

基于“扎根精神”的中国本土管理理论构建范式初探(2)

K,2006),各派别间一直存有争论。经典扎根理论是扎根理论最初的版本,其最核心的方法论原则是避免研究者任何先入为主的假定而是让研究问题从社会过程及对其进行的研究中自然涌现(GLASER
2020年4月22日
其他

基于“扎根精神”的中国本土管理理论构建范式初探(1)

R,2006),其三大学派争论多年,使得中国管理学界多有误解,因而首先需要对其进行综合比较和总结,以期求同存异,取其精华。全文将分4次刊发,此为第1篇,敬请持续关注贾旭东教授个人微信号“贾语箴言”。
2020年4月21日
其他

经典扎根理论及其精神对中国管理研究的现实价值(4)

http://nbnresolving.de/urn:nbn:de:0114fqs0203125.[24]
2020年4月16日
其他

经典扎根理论及其精神对中国管理研究的现实价值(3)

全文将分4次刊发,此为第3篇,敬请持续关注贾旭东教授个人微信号“贾语箴言”。经典扎根理论及其精神对中国管理研究的现实价值(1)经典扎根理论及其精神对中国管理研究的现实价值(2)
2020年4月15日
其他

经典扎根理论及其精神对中国管理研究的现实价值(2)

G,2006,)。经典扎根理论学者以目前仍健在的GLASER为代表(STRAUSS已于1996年去世)。1992年以来,GLASER以每1~3年就出版一本新专著的速度不断推出新的著作(GLASER
2020年4月14日
其他

经典扎根理论及其精神对中国管理研究的现实价值(1)

作者简介《自在禅修》、《禅道太极》创始人、首席导师:贾旭东
2020年4月13日
其他

基于经典扎根理论的企业虚拟度及其测评研究

编者按:《基于经典扎根理论的企业虚拟度及其测评研究》,是贾旭东教授与其研究团队成员衡量、何光远于2017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A类期刊《科研管理》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贾旭东教授从2003年起就致力于研究被誉为“21世纪主流企业模式”的虚拟企业,是国内学术界该研究领域的前沿学者,本文是他在虚拟企业研究中的代表性成果之一。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公众号学术版日前刊发了本文导读,我们原文转载,以飨读者,欲寻原文可上知网检索。管院学术基于经典扎根理论的企业虚拟度及其测评研究题名:《基于经典扎根理论的企业虚拟度及其测评研究》发表刊物:《科研管理》2017年第五期第一作者:贾旭东所有作者:贾旭东;衡量;何光远《科研管理》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主管,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刊物。
2020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