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被性侵后说“不是你叫我要听老师的话吗”|听话是最大的教育失败

大J 大J小D 2019-05-01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一起科学育儿


今天文章有录音哦~


前几天收到好几个读者朋友们转给我的一篇文章,是关于一对双胞胎姐妹在夏令营被教练猥亵的遭遇,非常令人气愤。当时读到这段时,更是让我难过,不禁让我反思,“养一个听话的孩子”真的对吗?



“听话”的迷思


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很经常的,孩子说“不要”,我们会说“要听话”。这样的对话,我们没有让孩子明白对错,只是一味追求“遵守”的结果。


而且更经常的,孩子反驳一句,“我偏不,为什么?”,我们一开始也许还会解释,但最后就变成,“哪有那么多为什么,我是你妈妈/她是你老师,你要听话”。


从小没有树立起是非观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却又被灌输了一个错误的认知,我需要因为某个人的“身份”而服从。


这样的“听话”真的好吗?



不用听话,但要明事理


估计很多人看到我的标题第一反应就是不同意,不听话不就是“熊孩子”吗?但听话不等于讲理,允许孩子不听话,也不意味着不给孩子立规矩。管教的终极目标是激发孩子“自我管理”机制,只有从小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这是对的,这是错的,他们长大后才能充分“自治”。 


想想每当孩子犯错时,我们最习惯的说法是怎样的?“我数到三,不可以继续这么做了!”;“不可以,要听话,不听话不是好孩子”。这种口气还是把我们和孩子对立起来,我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我需要你无条件服从,却没有从孩子角度帮助他们理解为什么这个行为是错误的。


于是,只要孩子不做了,“听话”了,这件事就翻篇了,却错过了教会孩子明白事理的机会。让孩子明白这为什么是错的。比如与其说“不许咬人,要听话”,不如这么说:


1、“咬人很痛”强调结果


2、“咬人让她不开心”强调影响,对于年纪小的孩子理论“说教”她的确不能理解,但是对于情绪情感,他们却是非常敏锐的。所以强调对他人情绪的影响,是最好的“教育”。


3、“如果你想和她玩,你可以挥手,可以说嗨”/“如果你很气愤,可以去一旁平静一下,可以深呼吸”提供正确的做法,很多家长教育了孩子不可以,但却没有及时给予孩子解决方案。于是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孩子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就会出现“屡教不改”。



可以不同意,但要礼貌反对


在日常生活中要允许甚至鼓励孩子发表不同意见,千万不要总是家长一言堂地总是说,“你怎么总顶嘴,不听话呢”。其实从一定角度来看,会“顶嘴”的孩子就说明,他们有独立思考能力,他们不是单纯地“服从”,而是有自己的想法,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


看到这,估计又有朋友会不同意了,这样总“顶嘴”的孩子不就是没教养吗?其实核心就在于可以允许孩子不同意,但需要教会孩子如何有礼貌地反对、有理有据地反驳。现实生活中,我们见过太多孩子,都是通过“蛮不讲理”、大哭大闹来表达反对,这也就解释了,我们希望孩子“听话”。


反对不需要嗓门响,坚定并且逻辑清晰地表达自己不同意见,是很多成人都欠缺的一课,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把“听话”和“顶嘴”对立了起来。因此,抓住孩子每一次的“顶嘴”机会,教会孩子有礼貌地反对,这才是我们更需要做的一件事。


1、先不要扣帽子,而是尝试提问聆听,“嗯,听上去你并不想做这件事,为什么呢?”了解原因


2、澄清矛盾分歧,引发思考,“我明白你的想法了,那么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法呢?”帮助孩子理解不同立场,启发孩子如何找到一个“双赢”解决方案


3、及时复盘,“你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想法的,出现不同想法时,我们需要去问清楚,了解对方怎么想。我们也可以一起努力想出第三个方法,有时即使没有第三个方法,我们也该有礼貌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并不需要通过大吼大叫来表示不满的”让孩子明白,有理有据地提出异议会被聆听和接纳。



警惕盲从,引入多元化价值观


从上幼儿园开始,不少孩子自然地就会听老师话,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不是坏事,融入社会的一个过程就是“去自我中心化”,让孩子学会遵从某种规则进行做事。


但也就是从那个时刻开始,我们可能会遇到的一个教养挑战就是孩子太听老师的话。举个特别小的例子,之前在家是让孩子决定每餐吃多少,吃不下就不吃了。但也许到了学校后,老师要求的是,不能浪费,一定要吃完。


这时,孩子回家后也许就会告诉父母,即使吃不下也要吃完了,因为要听老师的话。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做呢?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特别好的教育机会。


1、提出冲突,询问想法,“平时妈妈都是说,你吃多少自己决定的,在学校老师说的和妈妈不一样,你觉得呢?”看看孩子是否可以区分“人”和“事”


2、换位思考,帮助理解,“嗯,那老师说不浪费粮食是对的,但吃饭也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怎么可以做到不勉强全部吃完又不浪费粮食呢?”引导孩子发现解决方法。


最终可能孩子自己就会想到,盛饭前提前和老师说少一点(或者让妈妈少准备一点),即使最终孩子还是吃完了饭,这些讨论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它不在于孩子是否听我们或者听老师的话,而在于我们如何帮助孩子解读问题,在理解他人的前提下孩子作出了自主选择,而不仅仅只是因为“他是老师”。


这样的讨论让孩子明白,不是只有选择A或者B,很多时候转机就在于选择C,从小培养“共赢”意识很关键。


这样的讨论也能发展孩子的同理心,换位思考理解他人,这样就能拥有多元化价值观。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仅更能包容他人的想法,也会更有勇气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为自己发声。



让孩子自发地明白对错,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懂得如何做选择,这样的孩子一定不是传统意义上“听话”的孩子,因为这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花很多时间说明解释,这样的教育一定不是最省心的。但从长远来看,这对于孩子是最有益的。


终有一天,他们需要自己面对这个世界,终有一天我们不能再做幕后那个遥控器了,早早让孩子自己抓住自己的人生方向盘,而不是永远让我们在操控他们的人生。


孩子,你真的不需要“听话”!


大J叨叨叨


周三分享的《未来数学好成绩从这些日常游戏做起》和昨天分享的《从不会读到玩转绘本,我靠这些“备课笔记”完成了逆袭》,收到了好多好多大家的留言,都说很喜欢这些马上就可以行动起来的接地气的早教启蒙方法。


趁着周末大家可以选择几个试试看哦。大家记得把这些游戏看做是高质量陪伴的途径,而不要想的太“功利”,就像这位朋友所说的。周末愉快啦~~~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直接阅读 


1、上周文章回顾


2、多元价值观


3、安全教育



我的第三本新书还在预售中,上榜第一天就是当当网新书热卖榜总榜第一名。戳->我的第三本书上市了|一起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


现在购买可以独家获赠《辣妈自我管理精进指南》,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预订。


    微信改版了

    想看往期历史推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