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分离焦虑症|大道理要懂,但这些小细节才是搞定的关键

大J 大J小D 2021-11-04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一起科学轻松育儿


国内十一小长假结束了,是不是很多孩子都开始上演“妈妈不要去上班,宝宝不要去上学”的琼瑶剧啊?纽约这边也是一模一样的,最近很多犹太人的节日,幼儿园时不时就放假了。每次放假后的第一天,我送小D去幼儿园时门口的那个场景真的好惨,全部都是抱着大腿哭啊,喊啊,大叫“妈妈,不要走!”,“我要回家”,“不要上学!”


幼儿园开学已经四周了,小D当中也出现过反复的,但总体适应的挺好的。自己的女儿自己最清楚了,她绝对不是那种心很大,容易适应陌生环境的孩子。关于分离焦虑症,我相信不少妈妈都看过一些文章的,一些大原则理论,比如妈妈自己不要焦虑啊、说了再见就不要回头啊,不少妈妈肯定也是耳熟能详的,但很多妈妈在真的实践时还是有深深的无力感和挫败感。


我也一样,后来我想明白了,分离焦虑症我们要解决的是情绪问题,而情绪是最为敏感细腻的。所以只是一些粗略的大道理是不行的,反而在执行中的一些细节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实战心得。




什么是分离焦虑症?


宝宝6个月之前以为东西只要看不见了就消失了,慢慢她才开始明白,原来东西即使看不见了,还是存在的。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认知发展里程碑,叫“事物永久存在性”(Object Permanence)。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会开始出现“分离焦虑症”,这是因为宝宝开始明白了,妈妈不见了,但她还是存在的,她希望妈妈立刻出现,自然就会大哭。从这个角度来看,出现分离焦虑症是宝宝认知进步的表现。


第一次的分离焦虑症一般最早出现在6个月,之前分享过这个阶段的应对方法,戳->白天黏人,一直要抱,睡眠倒退,我的宝宝怎么啦?之后,另外一个高峰期会是在宝宝1岁半到两岁半之间,也就是小D现在经历的阶段。




建立一个告别形式


第一点最关键,千万千万不要溜走,相反要花时间和宝宝建立一个告别形式。很多妈妈会给我留言说,每次自己一去上班孩子就大哭,于是长辈就会让她偷偷溜走。这是千万要不得的,这也许短期有用,孩子暂时不哭了。但等孩子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后,下次就会更黏着妈妈,更不让妈妈走,因为她知道现在不黏着,妈妈就会突然不见的。因此,建立一个说再见的形式特别重要。


1岁半以后的孩子基本上有点“小大人”的感觉了,在告别形式里给予孩子一些责任,他们就会更加容易接受“妈妈要离开”这个事实。比如,小D爸爸每次上班去时,我就会陪着小D送到门口,老公和小D说再见,并且会和小D说,你能帮爸爸照顾好妈妈吗?并和小D击掌。一开始小D还是会哭,会难过,但每次坚持这么做,慢慢随着她长大了,她似乎明白了原来爸爸给了她这么大的一个责任,顿时非常有主人翁精神,现在经常非常豪爽地和老公击掌,还比划出一个ok的手势,好像我真的要靠她罩着似的^_^


而比如每个周末,老公带娃我要出门一会时,老公也会带着小D送我到门口,我和小D亲亲说再见,同时我会和小D说,你能帮妈妈关门吗?也是一个小小的任务,但同样也让小D觉得自己身负重任,就会更加容易让她面对分离这件事。




明确告知妈妈什么时候会回来


小D现在是上午去幼儿园半天,大概三个半小时,但对于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三个半小时”是个太抽象的概念了。所以我了解了她幼儿园的时间安排后,每次就会和她说,“等小D吃完了零食,妈妈就会来接小D了。这样一个具体的安排会让孩子更有盼头,也就更能接受。对于职场妈妈也是一样的,不要简单说,“到晚上六点半,妈妈就回来了”,可以具体到“洗完澡后,妈妈就回来了。”


同时,妈妈一定要准时。像我答应小D“等你吃完零食,妈妈就回来”,我每次都是提前在幼儿园门口等着的。宁可我等她,而不是让她等我,这样就会让她明白,妈妈说话是算数的,这也就是不断地在给她吃定心丸,妈妈一定会回来的。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觉得难得晚一次没关系的,有分离焦虑症的孩子本来就有“不安全感”,即使一次的打破承诺,都会让他们出现反复。




平时编成小故事多讲


小D去幼儿园的前一个月开始,我就买了校车模型,买了小房子积木来模拟学校,每天和她玩这些玩具时,我就会时不时穿插着讲故事,下面这个就是我自己编的故事,着重强调,妈妈和她道别,妈妈一定会回来这件事。


小D明天要去上学了,我们一起坐校车,滴滴~校车就开到了学校,我们一起下车,你就会看见Judy老师。妈妈就会和小D说,再见,小D(做挥手状),小D也会和妈妈说,再见,妈妈!


可是小D很舍不得妈妈,不想让妈妈走,这时小D就对自己说,没关系,妈妈会回来的。我会和老师同学玩,等我吃完零食,妈妈就回来了。等小D吃完零食,妈妈果然就回来了。妈妈看到小D,就给小D一个大大的拥抱,告诉小D,妈妈离开后永远会回来的!


故事怎么讲其实大家都可以改编,但里面有些道别的话语尽量保持一致,也就是等到真要和孩子道别时,也是这样反复强调这些话语。




我个人非常建议编这样一个你和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不但会让孩子更好做好分离的准备,对于安抚孩子情绪也是很有帮助的。小D开学后的第二周,我第一次离开课堂,当时她就大哭大叫,哭的实在太厉害了,以至于老师不得不打手机让我回到课堂。小D见到我后,还是在大哭大叫,我就是运用这样的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安抚。我当时心里特别不舍,但还是自己深呼吸了好几次,保持平静后,把小D轻轻抱住,然后开始了讲故事:


发生什么事了啊?哦,妈妈离开了,小D舍不得,好难过好难过,于是小D就哭了,因为她不想妈妈离开。小D哭啊哭,可是妈妈还是没回来,于是小D很愤怒,就开始大哭大叫,因为小D实在实在太愤怒了!(认可孩子的情绪,并帮助情绪命名)


但妈妈告诉过小D的,妈妈离开后一定会回来的,妈妈永远会回来的。现在妈妈就回来了!(再次强调关键信息,“妈妈离开后一定会回来的”)


现在小D跟着妈妈一起深呼吸,慢慢地,让自己平静下来。吸气~呼气~,慢慢地,我们的身体就平静了~(教会孩子如何让自己情绪平静)


你看平时准备好这样一个故事,也是在帮助我们关键时刻可以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安抚,毕竟每个妈妈面对孩子的大哭都会慌了阵脚的。我就亲眼见到小D班上一个同学的妈妈,赶到教室后看到自己儿子大哭,自己眼眶立马也红了,于是什么育儿原则都忘了,立马抱着孩子一个劲地说,“妈妈不走了,妈妈再也不走了。”现在,开学已经4周了,这个孩子的妈妈真的不得不每天仍然留在教室里陪着。




“母爱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程”,最好的母爱就是懂得慢慢分离,得体退出。职场妈妈去上班也好,孩子去上托儿所幼儿园也好,这也是我们自己在学习如何“退出”。记得小D开学第一周,每天家长和孩子告别时,总有一个老师在旁边轻轻地提醒,“妈妈,微笑!”是啊,纵然我们心里有万千不舍,请记得和孩子告别时,记得微笑,保持愉快的心情。


所谓“退出”,并不是退出对孩子的关爱,而是慢慢调整关爱的方式。孩子终有一天要独立,我们现在面对孩子的分离焦虑症,要做的不是舍不得,更不能死活不放手,而是帮助孩子具备如何面对分离的能力。希望我今天分享的这些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所有正在进行中的父母们共勉!


大J叨叨叨


国庆期间我就发了一篇“流水账”,被老公吐槽是小学生作文水平,要看得点这里,今天打开微信公众号后台好多好多留言催促更新的哈。今天开始我回归了哦,又会继续每周一到周五和大家聊天交流哈。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直接看文章


打造高情商孩子的关键,恰恰发生在他们难过发脾气之时

越大越黏人,融入新环境慢,你给予宝宝足够安全感了吗?

妈宝男?公主病?独立孩子和亲密关系真的不能两全吗?

宝宝不爱和其他孩子玩,婴幼儿早期社交能力你真的懂吗?

“不!不!不!”我说啥,孩子都说不,怎么破?

打骂是教育的无能|不打不骂,如何有效管教熊孩子



大J,坐标纽约,曾经知名外企经理,现全职妈妈。分享在美国学到的育儿知识,没有理论翻译,只有在儿医指导下的实践心得和运用企业带人智慧的聪明育儿方法。


微信公众号:大J小D(jiayoubaobao2015,加油宝宝的拼音)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我原创的百篇育儿心得文章一网打尽!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