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读谷歌K12教育报告,怎样的孩子才是未来主人翁

大J 大J小D 2021-11-03
今天文章有录音哦~


前不久,谷歌教育发布了一份《教室的未来:全球K12教育的新趋势》报告。我第一时间读完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这份谷歌教育报告是针对全球性的,发现了8个K12教育的新趋势


那我是个阅读任何材料都会忍不住思考的人,因此下面的分享不是简单的翻译,而是带有我个人色彩的解读。

如果想看原版的报告,文末有分享网盘下载地址。


1


数字责任

科技、视频已经越来越低龄化,比如在美国,8岁以下孩子使用移动视频的时间在2013年到2018年之间已经翻了三倍。

数字时代是个双刃剑,但不管是视频、科技还是接下来的人工智能,我的态度一如既往是,让孩子意识到这些是“为我所用”的工具,而不是“被它控制“的依赖。

我曾经和大家分享过,当开始给孩子看视频后,就需要帮助孩子制定一个观看视频计划。


而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可以自由上网后,就需要帮助孩子学习怎样正确使用网络资源,比如隐私问题;上网安全;父母老师指导等。

这些其实现在都没有现成的教材,但从我角度,这些可以先从家庭开始,我们家长有意识地和孩子一起讨论探索。

具体的戳->解读|美国儿科学会放宽看视频的年龄限制,这是大赦令?


2


生活技能和工作准备


教育已经不该只是分数和考试了,更加不该是背诵和记忆,而是要为将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

在调研中,91%的全球CEO都提到了,他们最需要增强的是运营组织的软技能,而这些并不是在校园里就学到的。

我去年参加北美早教年会时就有这样一个观点,”如今上小学的孩子,等他们长大时,80%的人会从事如今没有的新工种“。


的确,想想我们孩子未来的世界将会是非常高自动化,绝大多数工作也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但这也意味着,我们不能拿现有的,甚至是过去的认知去养育未来的孩子。

这对于很多教育者和父母们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但如果我来解读的话,反而是巨大的机会。


让我们可以不再一味追求现在的评判体系、衡量标准,而是以终为始,去思考,到底什么才是人的综合实力。

这个问题是开放式的,谷歌报告里写的是“生活技能和工作准备”,那我填充进去的就是一系列的软实力,比如品质、情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能力,举一反三等等。


在焦虑、在拼命鸡娃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看看更大的世界,而不是只是盯着周围的环境,多思考什么才是21世纪的新技能。


这是个开放命题,但不思考,永远没答案,永远在“追随”。


3


计算思维



这对于大部分朋友来说是个新词吧,但如果我说STEM或者编程,大家应该就很熟悉了吧。

我有个习惯,就是任何一个教育概念火了以后,我都会尝试去透过概念看品质,不断地去追问,这个概念背后到底是什么思维模式?

STEM或者编程培养的思维模式之一(不是全部)就是计算思维,那计算思维,大白话就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解决问题。


这个也很好理解了,第一个趋势就提到了,数字技术是未来的主流,但是数字技术最终是“为我们所用”,所以需要解决问题的能力。


谷歌采访中有一位专家说了一句话,挺让我反省的,他说,“大部分人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他们到了16岁就放弃了数学和STEM“。


但这里也要提醒大家,不要一窝蜂地去给孩子报班学所谓STEM或者编程,就像芬兰的教育学者所说的,“这些课程不该单独教,而是需要体现在各个课程中的思维模式”。


关于STEM,我也写过一篇,估计对大家来说更好理解,戳->听说STEM的早教班最近大火,那么它到底是什么?

4


孩子主导的学习

这个概念往小了说,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动力;而往大了说,培养终身学习者。

教育的目标,不该只是让孩子“学会”什么,而是让孩子学会“如何学习”

这也是很多PBL(项目化学习制)在推行的一个方式,这对于老师家长的素养要求很高,但也很容易。


我举个最简单的家庭例子,很多父母在给孩子读绘本时,总会埋怨,孩子不听她说的。

总是指着某个图中细节,有时还看到了绘本里某个物品,就“腾腾腾”跑开,非要去拿家里一模一样的东西来,很头疼。

但转换视角,这就是“孩子主导学习”啊,她看到绘本的“知识点”,联想到“之前的知识点”,然后寻找“联结”。


这么一解读,有没有发现,作为父母的我们,还在运用“学会”的思维模式养育孩子,甚至还要“扼杀“孩子萌芽的”自主学习“。

关于“孩子主导学习”,我之前分享过一篇,大家可以看看->空杯子还是聚宝盆,孩子的天赋开发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5


协作式教室

我是非常坚信,“环境是第三任老师”这句话的。

而这次的报告里也分享了,2018<Education Resarch Highlights>,曾经做了一个实验,改变教室环境设计,一个学年可以提高25%的全班学生成绩。


虽然报告里谈的是教室,但对于家庭环境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比如,教室不再是一排一排,而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圆圈坐,有助于协作式学习,互相激励。


这个是不是很像我和大家以前建议过的,在家布置一个阅读角,那里不仅仅只是孩子看绘本,你也能在旁边看书。


鼓励创新、鼓励多感官学习体验、孩子友好的家具,等等,这些都是在家可借鉴的思路。

之前写过两篇旧文,推荐大家看一下:
孩子的未来,其实可以不拼学区房拼这个!
巨资买学习桌,不如踏实做好这三点,今后学习才轻松

6


家校一体

这一点我是蛮意外的,报告中指出,各个国家的老师都感到,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参与度不高,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沟通和出席学校活动不积极。


这一点就不多展开了,关于和老师的沟通技巧,以前也写过,大家可以参考->开学季父母必修第一课,怎样和老师有效沟通又不得罪人?

7


创新式教学

这一点讲的是,希望引入更多技术,来帮助老师从繁琐的行政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可以更专注于专业的发展、课程的研发、和学生的互动。

那我的解读有两个,第一个就是不做伸手党父母,老师布置的内容仔细阅读,而不是什么都是张口先问。

第二个是我联想到我们父母自己育儿,需要去规划一下哪些才是“第一象限”。


我总是收到父母留言说,每天很多家务,做完家务就累死了,根本就带不动娃了,别提高质量陪伴了。

这个问题没有对错,每个人可以去定义,到底家务还是带娃是你的第一象限?

定义清楚了,先把第一象限做了。

我和大家分享过一个自己的例子,小D小的时候,我一口气买了10个奶瓶,这样我就不需要进入“喂奶-哄睡-洗奶瓶”的无限循环,从而自己一点时间都没了。


当时我觉得,相比洗奶瓶,利用碎片时间休息学习是我的“第一象限”,那我就想办法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做“第一象限”的事情。

具体的可以戳->忙,忙,忙!生活喘不过气,我们才更需要时间管理

8


新兴技术

这一点也很好理解,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教室开始引入AR、VR等这些高科技技术,来帮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化。

但是在报告中,采访的任何一个教育专家都指出了,技术无法替代学生和老师、家长的关系。

如果技术只是浮于表面,而教学的内容没有本质变化,那么这只是新瓶装旧酒。


我觉得专家们的话是更加值得我们反思的。教室里出现的新兴技术,很快就会成为课后班追逐的课程。

当我们家长心甘情愿买单报名时,请记住这两个关键词:关系和真正的创新。

这些才是我们要关注的,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技术本身。

我个人是很喜欢看这些大趋势报告的,虽然有些报告粗看觉得很大,但只要哪怕其中有任何一个点,可以触动我们思考,那么就是有意义的。


不管育儿还是生活,不能只是盯着眼前,盯着周围,然后误以为这就是我们的全部了。

但转换视角不容易,那么时不时的,停下来看看这些趋势报告,或者只是往回看再梳理,都是有必要的。

迷茫的时候,回头看;
焦虑的时候,向内看;
担心的时候,往远看。

报告下载方式: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EGPJt6TyHtfy3e-uWLleg&shfl=sharepset  
密码:labj

大J叨叨叨


我嗓子有点哑,因为周末受强生邀请去参加了美国儿科协会大会。是的,就是大家都熟悉的AAP。这样的大会是只针对儿医的,所以可以参与其中非常开心。

那几天我和好几个皮肤护理的科学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其中一位科学家Joe说我是他见过的问题最多,也问的最专业的普通妈妈,哈哈。

这次我真的除了娃怎么护肤,还问了很多自己怎么抗衰老。回头和你们分享哦~

好了,接下来是发奖时刻。《中国儿童分级阅读》0-3岁的课程上线了一周了,不断收到大家反馈说孩子很爱听,听着听着就入睡等等。


恭喜下面的幸运儿,稍后小助手会联系你的,是不是一个不小心就中奖了呢?


购买入口:

购买入口: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直接阅读 


1、近期文章回顾

微信改版了
想看往期历史推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喜欢文章,就点个“在看”
让更多的人也看到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