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理解弃置费用?
弃置费用是一种很特殊的费用,只存在于特定的行业中。
以核企业为例,由于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所以企业因为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就需要一定的支出,比如有个核反应堆使用寿命到期了必须处置,不然就会对环境造成比较大的污染。
一般企业在固定资产用了一段时间也会因为种种原因处置,别误会,这种叫固定资产清理,跟弃置费用完全无关。
弃置费用有两个特点:
1. 金额较大:比如可以占到固定资产总价值的10%以上。
2. 多年后发生:动辄十年二十年,甚至四十年。
金额较大意味着不能忽略这块费用;
不忽略它就是要记账,记账的时期无非两个:
1. 将弃置费用记入弃置的当期;
2. 把弃置费用记入当下期间。
将弃置费用记入弃置的当期看上去很合理,毕竟费用记录在发生的当期,没毛病。
然而由于它数额太大,如果记入弃置的当期,对利润的影响会很大。或者可以理解为对在位者的绩效影响很大。
那就记录在当下期间,可是明明是几十年后才发生的费用,如何计入当下期间呢?
答案是将弃置费用折现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理解这句话的核心是三点:
1.为什么要折现?
各位老铁回看一下上面说的弃置费用的两大特点:
金额较大+多年后发生。
这简直就是为折现模型而生的。
因为多年后发生意味着货币的时间价值很高。
比如说2000年的八十万和现在的八十万必然不是一个概念,2000年,用80万可以在上海浦东全款买下一个三室两厅的商品房,现在的80万在上海浦东,呵呵,连五六十平的一室一厅的首付都够不到。
所以说假如要在四十年后处置核反应堆,并且预计在四十年后的处置费用是1个亿,那这1个亿站在今天的时间点上看必然远远小于一个亿。
这就是通货膨胀的力量,哦不对,这就是时间的力量。
会计上所有符合金额很大且发生时间久远的费用都可以用折现模型来考虑。
2.如何折现?
现值的计算需要确定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期间和折现率。
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于这三项指标需要采取“最佳估计”。何为“最佳”,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主观确定。
比如未来处置需要产生的费用,意味着会计人员要在现在的时间点开始预测,这个核反应堆是40年还是50年后处置;
比如未来现金流量,意味着会计人员要在现在的时间点开始预测,四五十年后处置究竟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
比如折现率,会计人员要从现在的时间点开始预测,40年或50年后通货膨胀到了什么地步,钱有多不值钱;
会计人员真是yyds。我欲成仙,快乐齐天,变幻出神话在风中流传。
开个玩笑。
现值的确定必然需要大量的估计,会计本就不是追求绝对准确的学科,要不然那么多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干嘛使?一切都是为了尽量还原经济交易。
会计不是数学,是艺术。
3.为什么要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我们再来复习一下固定资产的成本定义:固定资产的成本是一切为了让固定资产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产生的必要开支。
对于核企业来说,为建成核反应堆产生的成本计入固定资产没毛病,但弃置费用又不是为了建造而产生的,为什么也要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呢?
有一种取得成本叫连带成本。
核企业要想搞核反应堆,就必须要在几十年后妥善处置到了寿命的核反应堆。
不可能说我只建,不处置。
生活中很多事情和这个一模一样。
比如说谈恋爱,不可能只享受恋爱的甜蜜而不承担吵架的痛苦;
又比如说生小孩,不可能只享受天伦之乐而不承担养育小孩的辛苦;
再比如说上班,不可能只享受老板每个月固定发钱的快乐而不承担工作的劳累。
权利和义务从来都是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
正是由于妥善处置是核企业的义务,所以弃置费用也是取得固定资产所必须支付的代价,完全符合固定资产成本的定义。
最后来个总结:
弃置费用要以现值记入固定资产的成本,有三点需要关注:
(1)弃置费用多年后发生且金额较大,意味着货币时间价值高,需要折现;
(2)计算现值时需要估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期间和折现率,不需要特别准确,会计只追求相对准确;
(3)弃置费用属于固定资产的连带成本,属于为取得固定资产所付出的代价,所以要记入固定资产成本。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