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具中的“复合型人才”
之前的文章一直讲的是如何利用这两条原则区分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
1.是否存在无条件地避免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
知识传送门:金融工具丨游离在负债和权益之间的灰色地带
2.是否通过交付固定数量的权益工具进行结算
知识传送门:搞懂底层逻辑才是学习CPA的上策
但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当代不仅有复合型人才,也有复合型金融工具。
比如我们大名鼎鼎的可转债。
举个例子,
徐甘木开的CPA会计准则大白话解读公司在今年年初按每份面值1000元发行了2000份可转债,总收入200万,债券期限3年,票面年利率6%,利息按年支付。
每份债券均可在债券发行1年后的任何时间转换为250股普通股。
发行可转债时,二级市场上与之类似但没有转股权的债券的市场利率为9%。
很显然,可转债中既有债券成分,也有权益成分,既不能简单粗暴整体划分为金融负债,也不能简单粗暴整体划分为权益工具。
而要进行有效切割,先计算出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再从可转债的总价值中扣除负债部分的公允价值,剩下的就是权益部分的公允价值。
就比如这个例子中,正常债券的市场利率是9%,可转债的利率只有6%,而负债的公允价值就是将未来的现金流按照市场利率(也就是9%)来折现:
负债部分的公允价值
=200(本金部分)*(P/F,9%,3)+200*6%(利息部分)*(P/A,9%,3)=184.8万;
整个可转债的价值是200万,则权益工具的价值倒减即可得知:
权益部分的公允价值
=200-184.8=15.2万
这个算法虽然不难,但各位老铁心中估计还是有疑问:
1.为什么可转债的利率低于正常债券?
因为可转债有额外的权利-转股权。
一般的普通债券就是平淡无奇的按票面利率和票面价值还本付息,可转债可就洋气多了,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债券转为股票,如果转股价低于市场价,那投资者就妥妥地赚了,如果高于市场价,那投资者完全可以选择不转换,还是继续收本收息。
怎么看,对投资者都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当然了,不可能天下所有的好处都被你占全了,拥有的额外权利往往是要付出代价的。
代价就是利率要低一些,别人买的债券可以有9%的利率,而你买的可转债只有6%的利率。
2.为什么要先算出负债成分,再倒减算出权益成分,而不是直接算出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
因为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确定非常简单,用市场利率将未来的现金流折现即可,而且负债未来的现金流也非常单纯,只有本金和利息,而且本金和利息也都是固定的,没什么花头。
但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确定起来非常困难。
就比如这个可转债中,权益成分就是转股权(一张面值1000的债券可以转换为250股普通股,即转股价是4元/股),那请问这个转股权究竟值多少钱?
很显然,转股权的价值跟转股时的股价息息相关,股价越高,这个转股权就越有价值:
1年后股价1元/股,这个转股权就是一张废纸,大家弃之如敝履;
1年后股价10元/股,这个转股权就是香饽饽,大家拾之若珠玉。
无他,唯利而已。
但转股最起码也是1年以后的事情了,站在当下的时间点,请问谁能预测得准1年后的股价?(能预测准的麻烦留下联系方式,我的财富自由就靠你了!)
正因为未来股价不确定性太高,所以直接去计算权益成分的价值并不可行,只能曲线救国,先算出负债成分的价值,再用总价值倒减。
各位老铁看懂了吗?
欢迎各位老铁给我来个素质三连:
点赞+在看+分享!
历史CPA文章大合集网址为:
https://dlj.li/xuganmucpa(推荐使用电脑端打开)
使用方法见:升级版的CPA文章大大大合集来了!!!
(1)会计准则的大白话解读;(2)转行财务分析的亲身经验分享;(3)让领导对你刮目相看的提效神器推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