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主题分享」罗志勇:服务有效性与月捐经验分享

罗志勇 PMD发展
2024-08-24

"由广州市汉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健康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第十届中国公益行业技术设施建设主题研讨会凝聚共识,赋能公益——以项目管理推动社会服务高质量发展下称“研讨会”)已圆满落幕。研讨会的“思想厚度”离不开每一位与会嘉宾的精彩发言,“PMD发展”将陆续整理嘉宾发言内容并通过文字、短视频等形式与关注有效公益及项目管理的行业伙伴分享本期内容,我们期待与您一起共读广州市金丝带特殊儿童家长互助中心总干事罗志勇关于“服务有效性与月捐经验分享”的主题分享(文字稿)。



各位小伙伴上午好,很荣幸来到这里做一个分享


广州金丝带是服务癌症患儿家庭的一个很草根的组织,成立至今已有17年。简单来说,我们会在病房里给小朋友们做一些医疗游戏、集体游戏、家长辅导。



近一年多,很多小伙伴会问我是怎么去做月捐的。一般来说,我都会从项目管理说起。做好项目管理,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月捐人参与进来。


这一年多,我们最有感触的是,通过项目管理实现了服务和筹资的一体化,但为什么要突出月捐呢?因为能够带来“实惠”。我们有4600+的月捐人,月捐收入15万,总体来说并不多,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很小的机构,月捐的钱是够用的。



关于服务和筹资的一体化,我们整个机构团队一起梳理了一个比较清晰的逻辑框架。


(见下图)这是一个七岁的小女孩,身患白血病住进了南方医院,第一张照片是她刚到医院时画的一幅画。很明显,她在医院里面感到非常害怕,这就是服务对象的“问题”。


两个月以后,她又画了一幅画(见下图第二张照片),是彩色的。大家可以看到,她虽然剃光了头,但身边有小伙伴,后面三位是护士姐姐,整幅画给人的感觉是积极向上的。最关键的是有我们的游戏师。图上些针筒等等都是她的玩具。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成效——这个孩子已经适应住院,配合治疗


一年多以后,她的头发已经长出来了,在回医院复诊的时候,她专门去感谢这些医护人员(见下图第三张照片),也做了一个视频的分享,告诉住院的小伙伴:“其实打针不用怕的,大家可以直接配合,没有问题的。”



很多人住过院后都会说,以后打死也不进医院一步,因为ta在医院期间感受到的都是痛苦。


但为什么这些孩子会感谢在病房里面遇见的那些人呢?因为她在这里能够感受大家给的帮助和关心,在他们的帮助下努力度过了难关。这就是长期的影响。所以我们机构做的就是让这些孩子能够身心健康,这就是一个框架。


我们以前是相对独立地启动每一个项目然后落地,但项目之间并没有什么逻辑关系。例如我们会让孩子适应住院、配合治疗,让家长知道怎么去照顾孩子,帮助医护人员增进医患关系。这里面其实是一个很“社工”的设计,会有微观、中观怎么去做,但往往很少整合起来,从宏观层面去看待并系统地解决整个问题。


我们一直在想,怎样把这些利益相关方融合在一起,这才是一个很系统地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一个框架。那怎么理解呢?



比如说我们有一个项目是“为爱发生”项目。


患儿需要在化疗之前剃光头发,不然就很容易造成感染。所以剃掉头发是医疗上的程序,ta要配合做治疗。


我们告诉ta,如果你觉得难看,我们可以送一顶假发给你。当然我们也告诉她:其实有或没有头发,都是你,都没有问题。这是很重要的一点。然后,我们可以看到孩子戴上假发以后,她的外观马上就恢复了,最重要的是能够配合去剃光头,配合治疗。这个行为能够帮助ta重拾自尊和自信。我们可以说送假发这个项目是有效的。


而对于捐赠方,最简单的方式是捐钱。假发店里卖1000元/顶,每捐赠1000元我们就可以送出一顶假发。但我们要做一些设计,让公众(利益相关方)更有参与感。大家可以捐头发过来,费用降低到327元,而且每个人捐发后感受特别好,都会发朋友圈,发小红书,发微博。那么一个人捐头发,起码有100个人看到;有几万人捐头发,就会有几百万人了解到,大家都在主动地去传播。



这里我们有很多很多的照片,其实每一张照片都对应逻辑框架的不同层面。


从发现问题——患儿因剃头产生的负面情绪问题,到我们开展活动——游戏师服务,从活动投入(资助者捐赠),到受助者获得假发。


但有一个问题在于,我们送了一顶假发,他不一定要戴,之后有没有用到其实不能够说明。家长给我们反馈说这个孩子戴着假发,今天出去吃饭没人关注他,这些反馈背后代表的“变化”,才是我们的成效。


最后一张照片是一个康复者,四年前他申请过假发,四年以后他的头发长长了,他又把头发捐了出来。


这才是一个有效、顺畅、可持续的公益项目。


我们通过对这些图片的分析,来增进整个团队对项目逻辑框架的认识。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做月捐的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捐赠人的收获。


这是一家四口来捐头发的(见下图),捐赠人是姐姐,但是她哭了。她在三年前就和妈妈约好要捐头发,但在剪发那一刻她哭了。因为担心别人会说她丑,这时同理心就产生了。


她已经能够同理到病房里面的小伙伴、他的同龄人剃光头,是什么样的感受,这是小女孩的收获。冰桶挑战就是这样的概念。


然后她就告诉妈妈说:“妈妈,其实我觉得我现在也很美。”父母会感到欣慰,因为他们让孩子参与公益,是让孩子去领会、去成长,这是父母的收获。所以我们看到捐赠人有哭的、有笑的,感受不一而足,这就是捐赠人参与的收获。



我们现在是在病房里面做服务的,有14个病区,同事们都在病房里驻点,我就让他们每天拍一些照片、视频发到群里来。我跟同事们说,这样做不是要监督你有没有干活,而是要不断地去识别这些问题、成效。


我们在手术室门口,可以看到有一些新来的孩子,(像照片里的这个孩子)他一开始其实很害怕,妈妈不断地在跟他说:你要进去啊,你一定要去做。但孩子依然很抗拒。


然后我们就会去给他们做一些服务。最后,我跟同事说,这张反映了服务对象正向变化的照片就是我们整个机构的一些成效,甚至不用写太多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到图片里孩子在跟他自己的朋友玩,医生护士在打针,孩子不哭不闹,配合治疗在打针,家长在后面做自己的事情,这个就是我们的成效。



我们还有一个项目是勇气扭蛋,即孩子配合打针,护士就给盖个章。集到5个章,就可以去扭一个蛋。但这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医护人员会告诉孩子,不要老是躺在病床上,要出去走一走,走15分钟就给盖一个章。所以很多孩子就拿着那张勇气存折,在护士前面走走,15分钟后就找护士姐姐盖一个章,但一天只能够给一次。这才是我们的目的,要让孩子产生改变——出去走,这才是成效。



我们会收集很多病房里面的东西。比如墙壁上面发现一个孩子贴了一张纸条,他说我回去了,我爱你们常感谢病房里的所有人很多小朋友经常会送礼物给我们的游戏师



下图第一张照片是家长在孩子带上假发以后的一些反馈。第二张照片是在一个农村里面,一个妈妈随手拍了一张照片,她对我说:“谢谢,假发让孩子找回了自信。”然后最后的一张,就是患儿戴上假发后回到没生病之前的样子,决心病好以后也要把头发留好捐出去。我们觉得这个项目是能够带给这些孩子、这些家长的一些改变。



关于月捐项目,我们还需要聚焦的,是利益相关方管理如图是月捐项目的利益相关方



其中第一圈的月捐人是服务对象。“经历过,所以懂得。”很多服务对象留言都是这句话。我们是不向服务对象收费的,但他们接受过服务以后,往往会主动加入月捐,或是康复了以后加入月捐,因为这些孩子都是生了大病,经济上不一定乐观,所以是康复了以后,才加入月捐。


第二圈是参与过我们捐赠的爱心人士,不一定是先捐钱,可能是参与过服务、捐过头发的,觉得这个机构可靠,然后加入月捐。


中国公益现在这个阶段最难的是什么?是信任。无论是服务对象的信任,还是捐赠人的信任,如果没有这个信任关系,那么服务做不好,捐赠也做不好。如果有这样的故事,信任关系自然而然就会发生。


刚才大家也看到我们有很多这种成效的故事,我们每一次发微信公众号文章都有人愿意参与进来,现在微信公众号已经有20万粉丝,都是因为有这些参与。


第三圈,是受到前面这些月捐人的影响才加入月捐的,我们要通过一些方式,去增强这一类捐赠人与服务对象的连接。


我们的月捐证书是像身份证一样大小的卡片。每一张卡片里的图片(十二生肖)都是一个康复者,是我们成功帮助过的这些孩子画的康复者。如果参加12年的月捐,那就可以集齐十二生肖。



我们还有一些很有趣的勇气珠子,他们收到的时候都非常感动。我们做月捐礼物,很多人起初不好意思要,但是当看到月捐礼物的时候,还是会很高兴地接受,因为看到与被捐助者的关系拉得很近。根据不完全统计,将近过半的人反映——为什么没有参与捐赠?是因为项目方没有主动告诉对方:我需要你们的捐赠。


如下图是我总结出来的,就是要把更多的公众转化成我们的利益相关方。我们在公域(14亿人)里面,怎么能够让他们进来?就是要让他们参与,有机会给他们参与并在过程中有一些收获。加入成为我们微信公众号的粉丝以后,我们就可以跟ta有比较好的沟通,可以了解我们的项目是怎么做的,成效是怎么样的。然后就会有一部分人转化成月捐人。



最后还有一点,我们要通过一些东西,例如照片、素材、个案,以及我们的月捐礼物,可以让他们去社交分享,这个很重要。如果捐赠人的捐助不好意思发朋友圈的话,就相当于断了,也就没办法再去拉新,所以一定要给到一些素材给他们来去分享。现在的互联网社会不是我们一个一个中心来去发布的,而是多中心来发布的。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往期内容推荐



关于汉达PMD发展

广州市汉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简称汉达)于2012年注册成立,是致力于为公益人提供支持的能力建设机构。广州市AAAA级社会组织、百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具备广东省政府购买服务职能转移资格。


汉达业务涵盖专业项目评估、社会组织及项目管理咨询、行业能力建设(发展领域项目管理培训及认证考试PMD、各类项目管理知识培训、社会组织战略规划)、项目服务研究(行业发展研究、政府政策研究)四个板块。核心服务覆盖范围在广东省各地,近年来通过研究成果及线上服务逐步覆盖全国,至今已服务覆盖近千个社会服务项目,万余名公益服务从业人员。曾出版《用项目管理释放社工的力量——一本给社工的项目管理工具书》,并印发《关于高效项目管理实践80问》、《财务的力量——关于非营利社会组织财务管理的108问》等书。


2020年11月,汉达正式成为PM4NGOs课程训练的合作伙伴,引入PMD(国际公益项目管理)的系统培训和认证考试。以PMD发展为平台,开展国内地区Project DPro(又称PMD Pro,发展领域项目管理专业)培训和认证考试。PMD发展使命:致力于推广全面、专业的公益项目管理体系,促进本土化应用与发展,实现公益效能最大化。PMD发展理念:让项目管理有据可循 让公益成效明晰可见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点击下方的”“在看”或分享”,这将是我们保持更新的最大动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PMD发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