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 新印法关系:“战略自主”与“求同存异”
导读 · 2023.08.15
2023年7月,印度总理莫迪应法国总统马克龙的邀请,对法国进行了正式访问。今年是印法战略伙伴关系25周年,访问期间,两国公布了《地平线2047:迈向一个世纪的印法关系》路线图(以下简称《地平线2047》),形容从当前到2047年这段时间是印法关系的“黄金时代”。该文件包含了一系列加强两国国家安全和安全和主权伙伴关系军工领域合作的协议,旨在全面发展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
本文认为,战略自主是法国和印度外交政策的核心原则。两国对战略自主有着共同的愿景,均渴望成为国际竞争中的“平衡塑造者”,然而,印度和法国有着各自不同的策略。虽然两国在抗衡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方面存在共识,但是法国最近对中国的示好已经引起了印度的担忧。同样,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印度拒绝跟随西方国家谴责和制裁俄罗斯以及、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等行为,招致了法国的不满。即便如此,两国关系仍在不断深化。
就目前而言,印度不可能会与法国缔结军事同盟关系,但两国会更积极地利用彼此来实现战略自主。
印度总理莫迪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爱丽舍宫会面
(图源:路透社)
印度和法国是世界上的两个重要国家,都拥有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而且都有着外交独立的传统,在国际事务中独树一帜。
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S. Jaishankar)所说的“印度有权根据自己的利益和自行决定做出选择”,与法国总统马克龙“结盟但不统一阵线”的观点存在共性,而该共性可以简单归纳为“战略自主”,即在不严重依赖或屈从于其他国家的情况下,自由追求对自身利益有利的外交政策。这一措辞曾多次出现在以往印法两国的联合声明中。因此,七国集团(G7)一直把印度和法国视为政治立场反复无常的国家。
印度和法国自1998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边关系一直在稳步发展。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后,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均取得了重大进展。如今法国已成为仅次于俄罗斯的印度第二大武器供应国,而莫迪的访问则是印法两国在追求战略自主上谋求合作的一个重要契机。
虽然印度和法国在历史、地理和安全观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但两国均认为世界多极化是双方共同追求的目标,这一共识为两国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实现印度在亚洲推进世界多极化、法国在欧洲推进世界多极化的共同蓝图。
印法追求战略自主的历史渊源
印度和法国追求战略自主的历史均可以追溯至上世纪40年代。
印度脱离英国独立后,尼赫鲁政府开始奉行“不结盟”政策,强调在国际事务中保持独立性,极力避免卷入美苏两大集团的对抗与纷争,并大力支持印度发展核武器。在冷战时期,印度加入了“不结盟运动”。其间,印度仍在采购西方武器,但同时与苏联保持着非同寻常的友好关系,两国甚至缔结了准同盟关系。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与不结盟运动
(图源:伏尔泰网)
法国的战略自主传统源于“戴高乐主义”。该主义是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提出的一种自主外交政策原则,即法国的经济、军事、外交不可以过度依附于某个国家,只有做到独立自主,才能够更好地维护法国的利益。在戴高乐时期,法国率先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积极改善与苏联的关系、发展独立的核威慑力量等一系列动作,充分展现了法国对战略自主的毫不妥协的追求。
印度和法国存在的共识是,在科技领域实现独立自主是在外交领域实现独立自主的前提和保障。有鉴于此,两国在上世纪50年代在太空和民用核领域就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这成为了印法关系的重要支柱。此外,印度是法国武器的最大买家之一,曾在2015年宣布了一项购买36架“阵风”战斗机的军事采购合同。
为了加强战略自主,印度一直有意降低对俄罗斯武器的依赖。印度之所以选择法国作为其防务合作伙伴,并非是因为法国的武器比俄罗斯的更先进,而是因为法国也跟印度一样,是一个追求战略自主的国家。更重要的是,法国曾承诺将致力于加强印度的战略自主,这大大提高了印度对法国的信任度。此外,印度希望利用防务合作的契机,与法国共同研发武器,以此提升印度的国防工业实力。
在战略自主意识的驱动下,印度和法国均反对单极秩序和两极秩序,但会在适当的时机,有选择地与大国结盟。例如,印度曾支持苏联入侵阿富汗,法国曾参与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今天,两国均与美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伊朗、俄罗斯等与美国存在竞争关系的国家发展关系。
由此可见,战略自主依然是印度和法国外交政策的核心。
法军仍在伊拉克驻军,参与打击ISIS的行动
(图源:马什里克报)
印度和法国的目标
与冷战时期不同,现在印度和法国在与大国合作时,会有意识地与大国保持距离,以避免对大国产生依赖。直到今天,印度尚未加入任何美国主导的军事联盟,只与美国签署了军事安全合作协议。法国虽然是北约成员国,但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对北约现有架构一直颇有微词,声称欧洲不能过度依赖美国,应该发展独立的军事系统。
确立核国家地位、与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建立军事和经济联系后,印度从一个极度贫困的发展中国家迅速成长为一个新兴经济体,与中国一同被西方称为“崛起中的大国”,这让印度在国际舞台上游刃有余。莫迪执政后,印度加入了四边安全对话(Quad)、金砖国家(BRICS)、二十国集团(G20)、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合作机制,并一直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法国与印度的情况则大不相同,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七国集团(G7)、联合国安理会、北约和欧盟身份的国家。法国希望尽可能地借助多边合作机制来减轻经济衰退对法国的影响,曾发起了一系列多边倡议,例如“欧洲政治共同体”、“巴黎网络空间信任和安全倡议”、“新全球金融公约峰会”等。
莫迪和马克龙就像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和法国前总统戴高乐一样,是世界多极化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推动者。为此,印度和法国在国际舞台上广交朋友,努力与世界各国发展新型合作关系,最终将自身打造成国际秩序中的“平衡塑造者”。
印度侧重于以防务合作为特征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但只局限于武器转让、军事演习和情报共享。法国也十分重视防务合作,在北约和欧盟框架外与其他欧洲国家建立了防务关系,例如组建马里特种部队、霍尔木兹海上侦察团等。
虽然印度和法国在追求战略自主上具有相似点,但也存在不同点。
首先,法国总统马克龙积极提升法国软实力的主张与印度总理莫迪推行的“印度教至上主义”(主张用印度教的价值观来定义印度文化的意识形态,给印度政治抹上了极其浓厚的宗教色彩)不相容。“印度教至上主义”不仅是印度国内宗教和族群矛盾的根源,但同时也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印度在面对内部骚乱时会毫不犹豫地动用武力,但在面对外部威胁时却表现出高度的克制。相比之下,法国多次打着欧盟、北约等西方组织的旗号对外出兵冲突地区。
印法关系面临挑战
印度和法国之所以追求战略自主,是因为两国的外交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一致性,这从两国与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大国的关系可见一斑。
印度和法国与美国的关系错综复杂,既依赖美国的安全保障,又希望保持战略自主。这种矛盾心理引发了两国“战略自主派”和“亲美派”的斗争。“亲美派”普遍认为印度(或法国)坚定追随美国始终是正确的选择,但实际上,给予印度(或法国)战略自主空间也符合美国的利益。拜登政府曾邀请印度总理莫迪和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美国便是最好的例证。
印法关系面临的真正考验是如何处理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2020年4月,印度与中国爆发了边境冲突,自此两国关系陷入了近30年来的最低谷。2023年4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其间,他对扩大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持开放态度,并寻求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发挥调解作用。马克龙在访华后向媒体表示,法国应该加强战略自主,降低对美国的依赖,避免卷入台海纷争。他的言论受到了中国的肯定,但同时也受到了西方各界的猛烈抨击,指责马克龙“亲华”,此举势必引起印度的担忧。
“印太”概念的兴起为印法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思路。法国在印度洋有两个海外省和上百万人口,并在阿联酋和吉布提拥有军事基地,因此印度洋对于法国具有最直接的利益关系。2018年,印度和法国签署了《印度洋地区合作共同战略愿景》,旨在加强双边各领域的合作。此外,印度和法国还借助“法印澳三边对话机制”来提升与希腊、埃及等志同道合国家的关系。印法两国的一系列动作,不仅加强了印太地区与中东地区(如I2U2联盟)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而且对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安全布局也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法国、印度和澳大利亚举行会谈,
讨论印太合作等议题
(图源:印度斯坦时报)
然而,印法关系可能会因为两国在地缘政治上的分歧而受阻。例如,印度和法国在俄乌冲突问题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立场。俄乌冲突爆发后,法国立即宣布向乌克兰提供政治、财政、人道主义和军事支持,对俄罗斯进行了制裁和谴责,并呼吁更多的国家支持法国的援乌立场。
相较而言,虽然近年来印度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发展迅速,但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一直有着自己的立场。在俄乌冲突期间,印度顶着巨大的压力,继续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拒绝跟随西方国家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立场,并呼吁俄乌双方和平解决冲突。
除加强双边合作外,印度和法国还试图谋求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导者。
印度一边向西方国家示好,一边积极参与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中国和俄罗斯主导的多边合作机制,表现出其良好的外交灵活性。印度在出席由主要发达经济体组成的七国集团(G7)会议的同时,利用其担任G20轮值主席国的机会来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2023年1月,印度在线上主办了“全球南方之声”峰会,积极整合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和诉求,借机扩大自身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会议共有125个发展中国家受邀参与(除中国、巴西和巴基斯坦外),重点讨论了发展中国家关心的一系列议题,包括普惠金融、平衡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气候行动与融资、促进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和经贸往来等。
近年来,法国与其前非洲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值此之际,法国总统马克龙主张建立新的全球金融公约(即“新全球金融公约峰会”),以便使得国际金融体系对发展中国家更加公平和有利。与此同时,法国和印度于2018年共同主导成立了国际太阳能联盟(ISA),旨在筹措1万亿美元投资太阳能资产。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20多个国家加入了该组织,其中有超过一半的国家为非洲国家。
结语
在当今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下,印度和法国因为共同利益而建立了政治互信和务实合作关系。然而,虽然两国均有战略自主意识,但是仍不足以产生相互依存关系。
法国可以在防务、太空和民用核领域向印度提供一些资源,但不具备塑造国际秩序的能力,更不具备制衡中国的实力。对法国而言,深化印法关系固然重要,但应对俄乌冲突、非洲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等全球性挑战显然更为迫切。
毫无疑问,莫迪的访问是印法关系升级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即便如此,印法两国并不会因此而缔结军事联盟关系。
战略自主的另一个含义是,即使与对方合作有利于战略自主的实现,也要与其保持适当的距离。
本文作者
马蒂厄·德罗因(Mathieu Droin):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访问学者。
拉杰什·巴斯鲁尔(Rajesh Basrur):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Griffith University)大学兼职教授。
尼古拉斯·布拉雷尔(Nicolas Blarel):荷兰莱顿大学(Leiden University)副教授。
乔茨纳·梅赫拉(Jyotsna Mehra):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政策分析师。
*免责声明:本文所阐述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不代表大湾区评论或IIA机构立场。
*本文原载于IPP评论(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官方微信平台),译者为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助理曾辉。
GBA Review 新传媒
编辑 | 张宇轩 钟振博
审核 | 冯箫凝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