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0.01立方米读数的“智慧”用心,上海养老工作下足“绣花功夫”

上海民政 2023-03-02

日前,长宁区江苏路街道为辖区内1200余名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如果超过12小时用水不足0.01立方米会自动报警,居委会干部会第一时间上门探视老人。消息一出,网友纷纷喊话:全国推广!




不进门就能掌握老人情况


“这几天都没看到张阿婆,打电话也不接,急死人了!”江苏居民区的孙阿姨是一名与独居老人结对的志愿者,由于近来联系不到自己结对关心的对象,便前往居委会反映情况。


居委会通过大数据反馈,即刻了解到,张阿婆近几日是未出过家门,但家中近日用水记录正常,联系不上或许存在其他原因,于是,居委会主任与孙阿姨一起前往她的家中了解情况,原来张阿婆有些耳背,所以孙阿姨打的几通电话都未接到,且近来膝盖的老毛病复发,走动不便,所以近期才没有出门。


没进家门的居委会工作人员是如何掌握家中老人情况的呢?秘密武器就是老人屋内安装的一只智能水表。



智能读水表仪和门磁的终端直接接入街道“一网统管”平台,一旦超过24小时未开门或12小时用水情况低于水表读取0.01,后台就会响起预警,“一网统管”平台会及时将信息反馈给街道和居委,在收到政务微信的信息警报后,居委干部会第一时间上门探视老人,并将核实情况上报街道责任科室。


如此一来,打破了街道以往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电话、上门关爱独居老人的传统模式,通过“一网统管”平台嵌入为老服务新功能,全面辐射辖区内所有独居老人的安全监测云管理。



江苏路街道现有户籍人口5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万余名,占街道总人口数的39%左右,属于人口深度老龄化的社区。街道按照“优质+均衡”的发展目标,近年来不断完善为老服务设施和服务资源的均衡布局,构建社区老年人居家生活圈、邻里互助圈、居村活动圈、社区托养服务圈和街道层面综合服务圈五个层级为老服务“一站多点”的服务模式,同时打造“街道-网格-居委”三个层级的为老服务网络,从而提升社区综合为老服务能力。



更多智能设备彰显关怀


工作人员说,从今年6月起,江苏路街道开展为老服务应用场景试点工作,提升辖区内智慧养老服务水平。


86岁的独居老人张奶奶家参与了试点,家中新增了智能设备。“本来,街道里与我结对的志愿者就经常上门陪我聊天。现在安装了‘四件套’,也是为了我的安全着想。”张奶奶口中的“四件套”是本次“一网统管”平台嵌入为老服务的新功能。她最爱的就是“烟感器”,“老了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前面好几次把忘记了烧东西,有了这个烟感器,能报警提醒我。”张奶奶笑着说。


工作人员在处理门磁报警事件


无独有偶,近日虹口区欧阳路街道的工作人员走进81岁的任阿婆家,为她家的电表安装一款智能断路器。这块小小的芯片能自动分析老人的用电习惯,从而生成个性化的用户画像。一旦发现老人家里长时间无用电或者用电异于往常,系统立刻通过算法分析异常原因,并推送给提前设定的紧急联系人。同时,平台对于老人用电安全也会有告警提示。一旦发现用电量过载过荷,系统会自动断电,从而减少独居老人由于用电不当引发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新技术新手段的注入,让养老服务变得更为“贴心贴肉”。有了像“智能水表”“智能断路器”这样的高科技设备,加上电话、上门的方式关爱独居老人的传统模式,在智慧照护、安全监护、健康管理等多样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中下足“绣花功夫”,能够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安全。


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智慧养老有“智商”讲“情商”,从细微处见真章、于平凡处守初心,做到设施可达、信息可知、服务可及、情感可依。我们期待着智慧养老能够把养老服务带到老人的身边,更落到老人的心里,让广大老人在上海这座智慧且温暖的城市中安享晚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