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遇到快速循环双相情感障碍,该如何治疗?

大话精神 大话双相
2024-11-24

快速循环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种形式,其特征是频繁的情绪波动。当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12个月内经历4次或更多的情绪发作时,就会被诊断出来。一次发作可能包括抑郁、躁狂或轻躁狂发作。要被正式诊断,这些发作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缓解或切换到相反的来划分。

一些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每年会有一到两次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其他人可能每隔几年才经历一次。然而,一小部分人会出现快速循环,情绪波动快速而频繁。

快速循环被认为是更严重的双相情感障碍之一。这种情况会严重损害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

快速循环双相情感障碍的特征

在快速循环双相情感障碍中,情绪波动可能是随机和不可预测的。关于什么时候可能发作以及它可能的发作形式,通常没有固定的模式。在某些情况下,发作可能每隔几个月循环一次;在其他情况下,循环可能每月或每周发生一次。

快速循环不是一种诊断,而是对疾病过程的描述或说明。同样,快速循环的症状与任何其他形式的双相情感障碍没有什么不同。只有它们交替的速度不同。

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快速循环,也不知道它是否会是一个持续的模式,还是最终会消失。在某些情况下,快速循环可能是该疾病更严重表现的前兆,包括精神病。

快速循环的风险因素

据估计,5%至10%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符合快速循环的诊断标准。虽然科学家尚未确定该疾病的原因,但他们已经确定了一些常见的风险因素。

性别:女性似乎比男性面临更高的风险,有些人认为这可能归因于月经周期中的荷尔蒙波动。

年龄:十几岁时出现双相情感障碍症状的人更有可能成为快速循环者。

双相情感障碍类型:双相II型情感障碍患者可能更容易经历快速循环。

一些研究表明,长期使用抗抑郁药可能也有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在青少年时期被诊断出患有抑郁症的人风险更大,因为他们更有可能长期服用抗抑郁药。其他研究表明,甲状腺功能低下也是原因之一,因为快速循环者更有可能被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快速循环双相情感障碍不仅使个人面临更大的酒精和药物滥用风险,而且还增加了自杀和自我伤害的可能性。巴塞罗那大学2009年的一项研究得出结论,作为一个独立的风险因素,与非快速循环者相比,快速循环的自杀未遂次数增加了近两倍。

快速循环几乎肯定会降低生活质量。鉴于他们的情绪状态的高度变化,受影响的大多数人将无法保持或承诺一个固定的时间表。他们的工作表现通常会受到影响,他们最终可能很难在专业或个人生活上受到信赖。除非有一些方法可以减少情绪波动,否则快速循环的人通常会发现很难找到或保住工作。

治疗方案

几乎无一例外,快速循环双相情感障碍比非快速循环双相情感障碍更难治疗。但某些药物可能会有帮助。

抗抑郁药,如帕罗西汀、百忧解(氟西汀)和左洛复(舍曲林)已被证明对这种循环无效。这些药物实际上可能会增加周期发生的速度。

事实证明,情绪稳定剂要有效得多,特别是如果它们与抗精神病药结合使用来控制躁狂/轻躁狂的症状。锂是一线治疗方法。丙戊酸钠、拉莫三嗪或卡马西平是其他选择。情绪稳定剂可以无限期地开处方,以防止未来的发作。

为了支持治疗,可以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喹硫平或奥氮平。如果服用过抗抑郁药,在抑郁症状缓解后立即停用。

如果您正在接受快速循环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并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找到正确的药物组合可能是一个反复试验的过程,可能需要几次尝试,医生才能找到适合您的组合。

此外,一旦开始治疗,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开始感受到治疗的全部效果。为此,重要的是要寻求支持,参加支持小组,并继续与医生合作,直到你能够更好地控制你的情绪波动。

欢迎加入病友群

微信扫码或长按识别

响应病友多年呼吁,大话精神编辑部在半年前搭建了患者交流群和家属交流群,半年来,已经有数千病友入群,每个群每天多达数千条信息分享。
面对青少年的抑郁、焦虑及其辍学等问题,家属群的父母们分享交流,彼此借鉴经验,为了孩子一起在努力。
我们非常欣慰能为病友交流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同时也欢迎更多病友加入我们的大家庭。请长按二维码扫码入群。

欢迎转发推荐,让更多病友受益

精彩

推荐


大话精神专业分站《大话双相》、《大话抑郁》、《大话焦虑》、《大话少年》上线了,欢迎关注!


● 什么是轻躁狂症?轻躁狂是否属于精神疾病?● MAOIs和饮食:有必要限制酪胺吗?● 常见抗焦虑药物的副作用和危险● 小时候与朋友一起玩耍,以后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大大降低
推荐阅读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最佳药物剂量」是多少?哪种剂量最适合预防复发?--大话精神

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情绪稳定剂--大话双相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抗抑郁药?--大话抑郁除了恐鸡症,还有哪些稀奇古怪的恐惧症?--大话焦虑「大脑“修剪”」过程出错,会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障碍--大话少年参考文献

1. Carvalho A, Dimellis D, Gonda X, et al. Rapid cycling in bipolar 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  J Clin Psych. 2014;75(6):e578-86.  doi:10.4088/JCP.13r08905

2. Garcia-Amador M. Colom M, Valenti F, et al. Suicide risk in rapid cycling bipolar patients.  J Affect Disord. 2009;117(1-2):74-8.  doi:10.1016/j.jad.2008.12/005

大话精神编译,转载请联系编辑部

投稿请联系微信:dahuajingshen

或邮箱:dahuajingshen@126.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大话双相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大话双相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