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虫虫故事】隐芒蝇和它的触角

虞国跃 天敌小世界 2022-09-12


作者简介

虞国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虞老师长期从事瓢虫的分类及利用、果树及园林昆虫的种类鉴定及生物学研究。已描述甲虫新种100余种,出版《中国瓢虫亚科图志》《北京蛾类图谱》《王家园昆虫》《北京林业昆虫图谱(I,II)》《北京甲虫生态图谱》等著作。

天敌等昆虫资源数据中心长期聘请虞老师作为咨询专家。虞老师将不定期在这里分享生物防治中的经典案例、昆虫世界的有趣故事等。

上一次,虞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生物防治中的经典案例“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今天,虞老师将继续向我们介绍吹绵蚧的另一种天敌:隐芒蝇。


1888年加州应用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获得巨大成功,使澳洲瓢虫名扬天下。如果哪个国家或地区的吹绵蚧大发生,那么引入澳洲瓢虫就能获得成功!澳洲瓢虫的应用成了现代生物防治的里程碑(详情见《天敌的作用: 以澳洲瓢虫为例》)。
还记得阿伯特∙ 凯比尔 (Albert Koebele)当年引入加州的第2种天敌吗?它便是吹绵蚧隐芒蝇Cryptochetum iceryae (Williston, 1888) 。关于这类天敌也有很多故事,最早Skuse于1889年就有所记录。
这是一种个体很小的寄生蝇,体长约2毫米。Williston于1888年发表首次发表时,将它放在Oscinidae (= Chloropidae)秆蝇科。在90年后的总结材料里 (Bartlett,1978),它又被归入Agromyzidae潜蝇科等(也曾归入其他几个不同的科),现在它被归入隐芒蝇科Cryptochetidae(杨集昆和杨春清, 1996)。我在早期整理本种的相关材料时,曾直接按照文字将其翻译为吹绵蚧寄蝇(虞国跃,2008),现在看来是不准确的。对于不太常见的昆虫来说,要准确认识它们的科属很难,常常需要反复多次校正。
待在吹绵蚧雌虫上的吹绵蚧隐芒蝇Cryptochetum iceryae(图源见图下的标注)
隐芒蝇科Cryptochetidae是1932年建立的。说起来这是一个很小的科,全世界已知约50种,我国已知18种 (Xi and Yin, 2020)。但这个小小的科却在一些害虫的自然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隐芒蝇专门寄生绵蚧科的昆虫,如吹绵蚧属、草履蚧等。在加州北部较为凉爽的地区,吹绵蚧隐芒蝇在控制吹绵蚧上的作用比澳洲瓢虫更大。
虽然物种不多,但隐芒蝇还是一类常见的昆虫。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山区行走时,常常有小蝇围绕,并想接近你的双眼?这就有可能是隐芒蝇和你的亲密接触。
当我们计划编写《北京林业昆虫图谱III-双翅目》时,对于苍蝇、蚊子就比较关注了。2021年3月11日,我们在北京平谷开展灯光诱虫。当时天气比较冷,但灯下还是来了不少昆虫。最多的是亚美尺蛾,有105只,也来了几只小蝇。我们采集了蝇类的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核对,发现是中华隐芒蝇Cryptochetum sinicum Yang et Yang, 1996。这是我第一次真正认识隐芒蝇,但回查过去拍摄的照片,才发现其实以往已经拍摄了不少隐芒蝇的照片,只是没有认出来,它们便静静的躺在那里。
隐芒蝇有一个特点,它们可以围绕人的头周围,非常讨厌,有时数量多得惊人。曾在云南采集标本时,大量的隐芒蝇围绕身边,数量可达几十甚至上百,并时不时想接近双眼。2021年5月的一天,我们在北京怀柔调查,身边围了不少苍蝇,我一巴掌下去就拍到5只隐芒蝇,都放入采集瓶做了标本。当然,会绕眼的不单单是隐芒蝇,还有其他蝇类,如绕眼果蝇等。
2021年3月11日在北京平谷灯下诱到的中华隐芒蝇
Cryptochetum sinicum Yang et Yang, 1996
2021年5月在北京怀柔,大量隐芒蝇绕头,一拍手采了5只标本
隐芒蝇的名称,源于它们的触角。蝇类昆虫的触角第3节基本都有一个小的分枝,称为触角芒。不同的蝇类具有不同形态的触角芒,有些是简单的丝状;有些稍复杂,丝状的主干上长有长短、疏密不一的细毛。隐芒蝇的触角芒已经退化,只剩1个很小的刺突,因此中文名的“隐芒”,就是触角芒不见了
大头金蝇Chrysomyia megacephala (Fabricius, 1784)是常见的蝇类,
这是雄蝇的羽状触角芒
某种隐芒蝇的触角,第3节粗大,触角芒已完全退化

如果对比一下大头金蝇和隐芒蝇的触角第3节,我们可以发现相比于身体或头部的大小,隐芒蝇的触角第3节相对较大。触角在英文中为antenna,与天线是同一个词。昆虫的触角与电器中的天线具有相同的功能——接收外来的信号。具体主要包括两类作用:一是触觉作用,通过触角可以感知物体的大小、形状等信息。二是接受化学信号,在食物定位、产卵地选择、异性识别、交尾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雄性的触角更长,或结构更复杂,具有更强大的探测能力,尤其是寻找雌性伴侣的能力。


《北京甲虫生态图谱》第10页
在昆虫中,最以触角闻名的类群大概是天牛。长长的触角是它们的最主要特征之一,有些天牛的触角可长达体长的3倍,雄性的触角尤长。触角很长的雄性天牛往往在自然界数量不多,寻找伴侣艰难,因此需要发达的“天线”去接受来自潜在配偶的信号(虞国跃,2020)。而对于像隐芒蝇这样种群数量较高的昆虫来说,周围同伴很多,即便没有大雷达或长天线,也照样能轻松找到伴侣。
我们人类的信号接受系统也在不断的变化,从过去高高耸立的长形电视天线进化为鱼骨形天线,手机外露或拉长的天线改为内置天线。如此说来,隐芒蝇“低调”的触角是否与现在手机信号基站有点类似?
手机信号基站
除图1已标注图源,本文其他图片均由作者拍摄,参考文献来源如下:
  1. 杨集昆,杨春清. 1996. 隐芒蝇科Cryptochetidae, 224-233. 在: 薛万琦,赵建铭,中国蝇类(上下).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365+1060, 30图版.

  2. 虞国跃. 2008. 瓢虫 瓢虫.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5页.

  3. 虞国跃. 2020. 北京甲虫生态图谱. 北京: 科学出版社, 417页.

  4. Bartlett BR.  1978.  Coccidae.  In:  C. P. Clausen (ed.), Introduced Parasites and Predators of Arthropod Pests and Weeds.  USDA, Agric. Handbk., No. 480, Washington,D.C.  545 pp.

  5. Skuse FAA. 1889. Notes on the genus Lestophonus, Williston, and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Proceedings of the Linnean Society of New South Wales, 4: 123-126.

  6. Xi YQ, Yin XM. 2020. Three new Cryptochetum Rondani, 1875 (Diptera: Cryptochetidae) from Yunnan Province, China and an identification key to Chinese species. European Journal of Taxonomy, 605: 1-1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