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出】无浪漫科普手册|性别梦
2023年5月17日,我们正式启动了无浪漫科普问答工作,希望能帮助正处于困惑中的伙伴们更好地认识和接纳自己。
2023年9月21日,我们发布了无浪漫科普卡片系列的最后一期。
在此,我们正式发布汇总的《无浪漫科普手册》,给这项工作圆满收官。
我们期盼,这些被陆续推出的问答,能为社群内外的各位朋友提供一些探索自我和人际交往上的帮助,并认识到无浪漫吸引是一个独立的议题,提高无浪漫议题的可见度。
还需要向大家说声抱歉。由于整体调整等原因,性别梦的无浪漫项目将于这份《科普手册》发布后停止运作,希望大家理解!
也希望大家可以继续关注和支持性别梦!
本手册由茜茜和田进行整理和主笔,执行主任冯卓凡进行了审核和编辑。
由于行文仓促,加之我们认识的浅薄,本表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朋友批评斧正。
我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无浪漫吸引呢?
无浪漫者有不同的途径来发现自己的认同,其中常见的途径包括与朋辈比较,并反思文化中什么构成了浪漫、这对自己是否有意义、自己是否愿意参与其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无浪漫体验,可供参考:
一些无浪漫者不想要找到浪漫伴侣,也不会因这样的想法而感到激动。其可能会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及/或感觉自己被强迫进入浪漫关系。
一些无浪漫者想要找到浪漫伴侣,但对于与自己遇到的任何人进入浪漫关系都不感兴趣,也可能抗拒进入浪漫关系的机会。
一些无浪漫者在浪漫关系中感到不适,尽管伴侣是其曾经大致上喜欢的人。其通常感觉浪漫伴侣喜欢自己超过自己喜欢对方。
一些无浪漫者不会自然地做出浪漫举动,可能会感觉浪漫举动是为了让伴侣开心而表演出来的。
一些无浪漫者从未坠入爱河,并且不为这样的想法感到激动。
一些无浪漫者希望自己能够坠入爱河,或者是陷入迷恋(crush),但是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过。
一些无浪漫者曾经坠入爱河或陷入迷恋,但这样的事情极少发生或只在特定情况下发生。
一些无浪漫者困惑于为何别人对浪漫日思夜想。
一些无浪漫者认为别人是在杜撰和/或夸大浪漫吸引和热恋阶段。
一些无浪漫者不能辨别自己对某人的好感是柏拉图式的还是浪漫的。
一些无浪漫者对于同样表示好感的行为(比如依偎、用心准备礼物、说出亲热话语等等)会有不同的感受,且是否感到不适取决于对方的意图是否为浪漫的。
一些无浪漫者可能想要和朋友“约会”,但不能辨别这是否意味着其感受是浪漫的。
一些无浪漫者会有意识地选择迷恋某人,而不是自发地经历迷恋。一些无浪漫者会在被问及相关经历时说谎。
一些无浪漫者意识不到别人在和自己调情,或者自己的行为会被别人认为是在调情。
一些无浪漫者会在得知别人在一起时感到惊讶,无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虚构作品中。对其而言,那些人应该刚刚认识或者还不熟。
一些无浪漫者会在被告白时感到不适,其中可能包括了感到焦虑、畏惧、内疚、恐慌,或者是仿佛背负起某种责任。
一些无浪漫者可能只在被告白时才会对于对方产生浪漫方面的兴趣。
一些无浪漫者会在刺激下短暂地思考浪漫,之后又会忘掉。这些刺激可能包括看到浪漫的影视作品、亲戚询问其是否在恋爱、朋友们讨论约会情况等等。
一些无浪漫者可能享受作为一种有趣对话的调情,但不想要由此导向约会或浪漫关系。
一些无浪漫者可能会给出有效的约会建议,因为其视角似乎很客观。
我们还想补充的是,你如果正处于困惑中,那么不妨多了解一些社群伙伴的自我探索历程,并以此作为参考(欢迎关注无浪漫项目的人物故事)。
此外,关于无浪漫自我认同的“早期迹象”,大家也不妨点击这里阅读此处网页的内容。
附网页链接:
https://www.arocalypse.com/topic/295-early-signs-that-you-were-aro/
如果我想要进入关系或者(曾)处于关系中,那么我还能认同为无浪漫吗?
可以的。
一些无浪漫者处于长期的承诺关系中,其关系可能是浪漫的或非浪漫的。
非浪漫的承诺关系包括酷儿柏拉图式关系(Queerplatonic Relationship)、自选家庭(Chosen Family)等,也有一些无浪漫者实践关系无序主义(Relationship Anarchy)。
若我正/曾处于浪漫关系中或想要进入浪漫关系,那么我还能认同为无浪漫吗?
可以的。
尽管很多无浪漫者对浪漫感到不适,但浪漫关系依然是一个选择。
浪漫关系只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并且不必然依赖于对吸引的感受。
只要你和你的伴侣(们)都愿意将你们的关系称为浪漫关系,那你(们)就可以使用这个标签。
如果我想要做一些被视为浪漫的举动
那么我还能认同为无浪漫吗?
可以的。
一些无浪漫者享受在自己文化中被视为浪漫的举动,比如亲吻、依偎、牵手等。
对于其中大部分人来说,这些举动没有浪漫的意图;而对于有浪漫意图的相同举动,其会感到不适。此外,也有一些无浪漫者能够接受有浪漫意图的举动。
如果我享受浪漫故事
那么我还能认同为无浪漫吗?
可以的。
人们常常享受虚拟的特定事物,但并不想在现实生活中亲身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喜欢浪漫故事的无浪漫者未必更能接受亲眼看到浪漫举动。一些无浪漫者认为浪漫故事是不真实但吸引人的,就像关于魔法的故事一样。
如果我不是无性吸引
那么我还能认同为无浪漫吗?
可以的。
无性吸引和无浪漫吸引并不必然相关。无浪漫者可能认同为无性吸引、有性吸引,或者不认同为任何性吸引倾向。
目前,很多认同为无浪漫的伙伴也是无性吸引者,因为“无浪漫吸引”一词最初来源于无性吸引社群。
随着无浪漫吸引的可见度提高,我们相信社群的构成会发生改变。
如果我认为自己对某人有浪漫感受
那么我还能认同为无浪漫吗?
可以的。
一些无浪漫者会感受到浪漫吸引,只是频率很低、需要特定情境或不符合常规。重要的是,相比有浪漫经历,其对无浪漫经历有更多认同。
无浪漫社群是非常多元的,你可以看看《无浪漫议题常见概念汇总表》(点击蓝字阅读),其中描述了一些(不)经历浪漫吸引的不同方式,也许你能发现一些相似的经历。
当我意识到自己是无浪漫者时,我正处于一段浪漫关系中,那我能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处境,但是请不要担心,你不是孤身一人,许多无浪漫的伙伴都在陪伴你。
你可以仔细想想,接下来你做什么事情能够对自己目前已知的处境最有利。
你想要你的伴侣(们)知晓你的身份认同吗?你想要在关系中有所改变来使你能够感到更舒服吗?你是否在这段关系中感到不舒服并希望与你的伴侣(们)分开呢?
你不妨花时间与你的伴侣(们)进行一次真诚的交流,谈论你的身份认同,以及它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你也不妨提出你想要从关系中得到什么,并询问你的伴侣(们)想要从关系中得到什么。
如果有的话,你可以谈论你对于浪漫的界限,并提出替代性的关系方式,来看看哪一种方式对你来说最好。
我的朋友/家庭成员刚刚出柜为无浪漫者,我该怎么进行支持呢?
当谈论到支持时,每一位无浪漫的伙伴都会有不同的需求。
你可以询问这位伙伴想要你对其无浪漫倾向了解什么。
你可以询问这位伙伴是否存在一些不想要被寄托在其身上的期望——这些期望包括拥有伴侣,或者和一位浪漫伴侣结婚生小孩。
你可以询问怎样的关系和何种程度的亲密会让其感到舒服。
你可以自己做一些研究,但要记住每位无浪漫者的需求是不同的。你可以询问那位出柜的朋友/家庭成员怎样支持其是最好的,确保你按照有帮助的方式来支持对方。
最重要的是让其知道,你相信对方,并给其能够去做自己的空间。
我向某人出柜为无浪漫者,但对方以轻视的方式回应,那我能做什么呢?
我们很抱歉这样困难的情况发生在你身上。不幸的是,并没有适合于每个案例的万能解决方案,但无论如何,你的安全是最首要的。
评估安全时,你需要考虑自己是否因为生计而需要依赖对方——如果是的话,你是否需要别人来帮助你,以防你陷入困境?
如果你是未成年人,这同时意味着别的个人或组织可以提供一些法律帮助。
你也需要考虑这样糟糕的反应是否反映了其对偏离规范的人群的整体观点,以及此人是如何谈论这些人的,例如是否提出过暴力威胁。
你还需要考虑在你所处的环境中,人们对于谈论自己感受的态度,以及对于承认错误并道歉的意愿。
如果你感觉即使陷入困境也拥有足够支持,那你可以和对方谈论关于其回应带给你的感受。
有时人们会意识不到其话语对你影响的程度,对此进行一次开放直接的对话可能会帮助你们建立起对彼此的理解。
如果你认为进行这样的对话在现在或未来并不合适,那么你可以和支持你的人讨论这件事,比如支持你的朋友或家庭成员。
如果你身边没有可以信任的人来交流这件事,那我们推荐你寻找一个无浪漫的空间(比如相关社群),和能够理解的人交流这件事。
当有人站在你的视角看待这件事时,处理粗鲁或轻蔑的行为会变得更容易。
我的伴侣出柜为无浪漫者
那我现在能做什么呢?
这取决于你和你的伴侣想要从你们的关系中得到什么,以及你的伴侣将其无浪漫倾向告诉你的目的是什么。
弄清楚自己是无浪漫者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因为这并不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叙述,一些人甚至不相信无浪漫是有可能存在的。
因此,一些无浪漫者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进入浪漫关系。
所以说,了解你伴侣的无浪漫倾向对其意味着什么,以及这可能会怎样影响你们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人想要与你分享这一部分的自己,因为你对其而言是一个重要的人,也有一些人想要分手,因为其意识到浪漫关系并不适合自己。
一些人可能希望将你们的关系维持现状,一些人则可能想要重新谈一谈,因为可能某些行为让其感到不舒服,比如其可能不想称呼你们的关系为“浪漫的”,而是称呼为“酷儿柏拉图的”(queerplatonic)之类的。
所以说,我们并没有万能的解决方案。
不过,和你的伴侣进行一次真诚的对话,谈论你和对方的感受、期待,相信可以帮助你认清你能做的事情。
我认为我的伴侣可能是无浪漫者
那现在我能做什么呢?
你的伴侣可能谈论过一些无浪漫经历,或者你注意到,有些迹象表明其可能整体上并没有以一种常规的方式经历浪漫吸引。
你可以向其提出无浪漫的概念,特别是当这一点似乎成为其痛苦的原因时,因为其相信别人都能够感受到浪漫吸引。
如果其确实自我认同为无浪漫者,那对一些人来说,这可能是个令人高兴的觉醒。
然而,对此也有一些人可能会有种破碎感,这时寻找无浪漫社群可能会有帮助——不妨去看看线上和线下的资源。
你可以谈论这对你们的关系来说意味着什么,因为每位无浪漫者有不同的需求、感受和期待。
我该怎么告诉某人,我想和其进入一段形式特别或不同于社会规范的关系?
首先,你要确保对方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如果对方不知道,你需要向其解释这一词汇,并与其进行一次坦诚的交流,包括你在这段关系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此外,你不妨询问对方想要什么,讨论你们对于某些行为的界限(包含是否具有排TA性的问题)。
我计划或正在写无浪漫人物角色,那该怎样确保我的描述不会让人觉得冒犯?
你可以做的最好的事情,是使这个人物的无浪漫倾向成为其自身的一部分。
你可以让这一身份认同影响其行为(例如,察觉不到别的角色的浪漫感受),但是需要在此基础上使人物形象更加充实和具体,赋予其一个独立于无浪漫的人格。
你不妨使用和无浪漫相关的网站(例如https://www.aromanticism.org/)上的资源,来确保你更好地了解无浪漫吸引和无浪漫者的经历。
毕竟,无浪漫群体是非常多元的。
当你写一个无浪漫的人物角色时,我们希望你能够明确写出这一认同:或让其自己使用这一标签,或在叙述中提到这一身份认同。
这样,更多的人将能够了解到无浪漫吸引。
浪漫关系是什么?
其与亲密关系有什么区别?
浪漫关系是指主要基于浪漫吸引而建立的亲密关系,大体上相当于日常对话中的“恋爱关系”。
日常对话中,人们也常用“亲密关系”来指代浪漫关系。
但在心理学等学科中,“亲密关系”这一术语表示更广泛意义上彼此了解、彼此关心、相互依赖、相互接纳、存在一定信任度和忠诚度的人际关系,即除了浪漫伴侣之外,还包括父母、子女、挚友等。
注:关于亲密关系概念,笔者参考了罗兰·米勒和丹尼尔·珀尔曼著、王伟平译的《亲密关系(第5版)》一书。
究竟什么是浪漫吸引呢?
很遗憾,基于自身的经验,笔者很难就这一问题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在此前的《无浪漫议题常见概念汇总表》中,我们参考相关资料,对“浪漫吸引”进行了如下定义:
“与某人产生浪漫联结或互动的兴趣或欲望,通常伴随有想要与该特定个体建立浪漫关系的愿望和强烈的迷恋感。”
通俗地说,浪漫吸引是想要和某人恋爱的感觉。
但是,主流的恋爱足以覆盖浪漫吸引的内涵吗?
“浪漫”作为一个诞生于西方的、已历经较长时间沿革的概念,具有足够稳定的、得到普遍接受的含义吗?
即使有,作为一种主观体验的浪漫吸引,有没有相对普遍客观的、足以帮助大家理解和判断的特征呢?
笔者难以回答这些问题,目前的结论只有,人们关于浪漫吸引的理解和感受是多元的,无浪漫社群包容所有不符合主流的(无)浪漫吸引体验。
我们为什么需要无浪漫身份呢?
笔者认为,无浪漫身份对于浪漫吸引之独立性的强调,是其最重要的意义。
无浪漫这一身份的提出,强调了浪漫吸引与性吸引、审美吸引、感官吸引等不同吸引类型的区别,强调了浪漫吸引的独立存在,并进一步提出浪漫吸引的个体差异性——每个人感受浪漫吸引的程度和方式都是不同的。
借由无浪漫身份的提出,个体能够从浪漫吸引的角度重新审视自我:
我如何理解浪漫吸引?我是否能感受到浪漫吸引?如果能感受到,我的浪漫吸引倾向如何?我以何种方式经历浪漫吸引?这又如何影响我的生活?
通过对自我的重新审视,无浪漫这一概念或许能够帮助个体解答在其生命经验中所拥有的疑问和遇到的问题,从而帮助其减少自我怀疑。
与此同时,个体或许能够在无浪漫的身份中寻找到自我认同感,无论形成认同还是需要继续探索,都有助于其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
无浪漫身份的存在赋予无浪漫的个体表达自我,以及让别人理解自我的可能性。
一旦个体确定自己的无浪漫身份,其便能够通过“无浪漫”这一概念来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自我认同,减少因此产生的误解和歧视。
若其已经(或即将)拥有伴侣,“无浪漫”这一概念可能有助于伴侣之间沟通和理解,从而使这段关系更让彼此满意。
但我们在提出无浪漫身份的同时,也要避免无浪漫的标签化和平面化。
我们需要同时强调,无浪漫身份是一种多元化的自我认同,个体对无浪漫身份的理解和表达是多元化的,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或模板。
我们为什么需要无浪漫社群呢?
无浪漫社群能够提高无浪漫议题的可见度。
通过社群的形式,与无浪漫相关的概念和知识能够更广泛地传播,从而让更多人了解到浪漫吸引的独立性和无浪漫群体的存在。
一方面,人们能够有机会从浪漫吸引的角度重新审视自我。
另一方面,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尊重并理解无浪漫群体的存在,并进一步反思关于浪漫的主流观点,营造更包容友好的氛围。
无浪漫社群也为无浪漫群体本身提供了很好的社会支持网络。
当你对自己的无浪漫身份感到不确定或疑惑时,你可以与无浪漫社群的成员交流你的经验、感受和想法。
当你因为无浪漫身份而遇到问题或困难时,你可以在无浪漫社群中寻找别人的经验和方法。
当你想要了解和学习与无浪漫相关的知识时,你可以与无浪漫社群的成员共同交流和讨论。
总之,无浪漫社群能够提供给你友好和充满安全感的交流空间。
无浪漫社群面对着怎样的困境?
存在所谓“恐无浪漫”行为吗?
目前,由于无浪漫议题的可见性有限,“恐无浪漫”主要表现为忽视和否定,包括但不限于:
(1)对于浪漫吸引独立性的质疑
无浪漫概念的基本前提首先是浪漫吸引的独立性。
对此或许很多人会提出质疑,认为浪漫吸引与性吸引、审美吸引、感官吸引等必然关联在一起,这是对无浪漫最根本的否定。
(2)对于浪漫吸引个体差异性的质疑
无浪漫概念的基本前提也包括浪漫吸引的个体差异性。
无浪漫者无法或几乎不能感受到浪漫吸引,而很多人无法理解,并认为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浪漫吸引,这无疑是对无浪漫者的否定。
在此基础上,这些人认为,每个人都应当建立浪漫关系——恋爱、结婚甚至生育——这样的观念被称为“浪漫至上霸权”(amatonormativity)。
“浪漫至上霸权”在当下是主流观念。
人们普遍认为,每个人都应当建立浪漫关系,应当将浪漫关系视为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和人生的方向,并且浪漫关系是美好的、神圣的、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
“浪漫至上霸权”这一观念,已经深刻地融入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这些:
在朋友聚会上,大家纷纷谈论起自己“喜欢”的人和自己的恋爱经历;
到一定年龄,身边的人开始催婚,独身者会被指指点点“单身狗”“没有魅力”“要求太高”;
读一本小说,常常离不开主角的恋爱经历和浪漫情感纠葛;
看一部电影,也常常富有浪漫色彩。
对于浪漫情感和浪漫关系的描述和讨论,占据了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方方面面,以至于我们几乎无法想到除此之外的可能性,但这样的现实完全掩盖了无浪漫者的存在和感受。
“浪漫至上霸权”也体现在制度层面。
目前的社会制度往往会给予已婚人士更多的法律保护、经济支持和卫生福利,而这些都是未婚人士无法得到的,其中当然包括自愿独身和选择建立非浪漫关系的无浪漫者。
(3)对非浪漫关系的质疑
某些无浪漫者或许会选择建立某种非浪漫的关系,比如酷儿柏拉图式关系,而很多人可能会否定其与浪漫关系的区别,或认为其不如浪漫关系可靠或重要。
以上这些有意或无意的言行,都否定了无浪漫者的感受和认同,形成了“认知暴力”(epistemic violence)。
这在微观上,会导致无浪漫者持续面对的社会压力和负面情绪,以及由此导致的身心健康风险;在宏观上,则会剥夺无浪漫群体的话语权。
这么多概念让我觉得很迷茫,那我该如何继续探索自己的(无)浪漫身份呢?
在此前的《无浪漫议题常见概念汇总表》中,我们介绍了很多和无浪漫吸引相关的认同。
对于初步接触无浪漫议题,或者仍在探索自己(无)浪漫身份的伙伴们而言,这或许会让人感到迷茫和困惑。
笔者认为,探索(无)浪漫身份的第一步是对自己的浪漫吸引进行感受和反思。
抛开概念定义,大家不妨去感受自己对于“浪漫”的理解,梳理过往的相关经验和当下的感受。
这一过程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而且在任何阶段大家都可以返回这一原点,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探索自我。
如果确定自己关于浪漫吸引的认知感受与“主流”的有浪漫吸引有所不同,那么你可以逐步去了解与无浪漫吸引相关的各种认同。
你可以对照每一种概念去回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也可以通过每一种概念的描述,对自己进行更深入的反思和探索。
了解每一个概念的过程,也可以成为更了解自己的过程。
无论你是找到了一个觉得完美契合自己感受的细分身份认同,还是觉得每一个概念都有一些不吻合之处,你都可以继续探索自己的感受,并逐渐明确自己在浪漫吸引方面的界限和期待。
笔者认为,给自己一个确定的身份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们也不必要被某一个身份所定义或局限。
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通过这些概念,以及通过确认自己身份的过程来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感受、想法和需求。
END
性
别
梦
Gender Dream
”